萬州區高筍塘街道望江路社區,有一條老巷道名何家溝,曾經毫不起眼,如今整治一新,路平景新,充滿地方文藝範兒,展現出耀眼光彩。
環境變得賞心悅目
市民出行更舒適
方言裝飾
何家溝巷子是一條老巷道,巷道左右兩邊分別是望江大梯道和望江路——牛滾凼巷道。其下端位於萬達廣場背後,上端接望江路巷道,再連接新城路,全長500餘米,共有梯步227步。何家溝巷子一度破舊灰暗,殘損難看,處處可見違法搭建。
然而記者日前在這條巷道看到的,卻是一副亮麗文藝的模樣:違法搭建全拆除了,地面整治一新,或青石梯步,或透水磚間隔藍色小方磚,樓棟的一二樓牆壁紛紛粉刷裝飾,連堡坎也打理得乾淨整潔成為文化牆。電錶箱等城市家具全都描繪上富有地方特色的圖案。雖然上端接新城路口有部分路段尚未完成整治,但整個巷道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望江路社區幹部介紹說,何家溝具有萬州老城山城步道、市井生活、傳統風貌的煙火氣。從交通環境看,它連接萬達廣場和新城路,具備打造萬州文旅街區的潛質。此次打造,目的是讓它舊貌換新顏,成為萬州老城記憶文旅街區的新名片。
在環境打造中,何家溝以「江河文化 五彩社區」為主題。文化牆以山水之城為底,凸顯何家溝巷子依山傍水的地貌。有的文化牆上是貼近生活、耳熟能詳的諺語:「家中有一老,勝如有個寶」「立春落好雨,娃兒吃白米」等反映了萬州的人文觀念與物質文化,體現了老百姓的豐富智慧。
有的文化牆展示的是萬州的詼諧歇後語:「砌牆的磚頭——後來居上」「較場壩的土地——管得寬」,體現了萬州人民的機智豁達、詼諧風趣。將萬州言子兒與堡坎融合在一起,形成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在幼兒園和小學周圍的圍牆,則以七彩、陽光、向上、勵志為主。「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望江小學旁,歷代名篇與玻璃護欄融合在一起,營造勤學善思的大環境。每一個句子都是真誠的祝福、殷切的期許、奮發的正能量。
匠人牆展現的是曾經走街串巷、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手工業者:剃頭匠、補鍋匠、修鞋匠、篾匠……
記者了解到,此次整治歷時兩個多月,分為三步走:違章搭建「拆」起來、殘缺設施「補」起來,居住環境「靚」起來。目前為止,已經組織居民自行拆除或依法強制拆除違章搭建棚亭1700餘㎡,改造破舊牆壁2000餘㎡,整治地面1500㎡,整治衛生死角20餘處,修復陰陽溝35處,新添綠植箱體25個,新植綠地4處。目前,何家溝部分已經完成整治,上端接新城路口的幾條小巷道還在整修中,預計月底全部實現舊貌換新顏。
記者 應豔麗/文 冉孟軍/圖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