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寨門
太平門系萬靈鎮大榮寨四大寨門之東門,取「天下太平,萬物安寧」之意,寨門內過去是古鎮的政治中心,因而位列四大寨門之首,以下按反時針方向,依次為日月門、獅子門、恆升門。
獅子門為大榮寨保存最為完好的一道寨門,系大榮寨西門。有寨門二道,分為大門、二門,門板厚實,門槓粗壯,寨門十分堅固。門內壁上的圓洞用於插門槓,抵禦外侵。此處曾為古戰場,清嘉慶年間,白蓮教起義,曾攻破大門,但未進入二門。
恆升門,萬靈古鎮大榮寨四大寨門之南門,與「日月門」遙相呼應,取「日升月恆」之意,寨內明清老街上行至此為最高處,寓意凡過此門,仕宦者會官運亨通,商人則財運旺盛,人生境界將不斷升華。
日月門系大榮寨的四大城門之北門,門樓上有日月亭,門內即煙雨巷,「橋橫古渡煙霞聚,寨聳雄關日月巡」。門內有一甕形古井,深12.2米,內設暗道通往河心,由重一噸多的石板遮蓋。該井系嘉慶年間修建的戰備設施,以備遭兵匪長期圍困時取水傳信之用。
爾雅書院為明朝刑部尚書喻茂堅所建。嘉靖二十七年,因替彈劾嚴嵩而獲罪的諫官夏言陳辭,受到奪俸處分。次年,喻茂堅辭官回榮昌故裡,鍾情於瀨溪河畔的佳山秀水,定居萬靈,修建了這座「爾雅書院」,以耕讀教習子弟。「爾雅」,言詔辭雅正而深厚。古鎮附近至今還存有喻茂堅夫婦的合葬墓。
沱灣碼頭建於公元998年(宋真宗鹹平元年),距今已有千餘年歷史。此碼頭曾幾度損壞,幾度修繕,但原貌未變。南宋時期,萬靈出產的宮廷貢品蜂蜜、蜂王漿以及宮廷美容用品花粉都在沱灣碼頭裝船轉運,並順瀨溪河而下,直抵都城臨安,貢奉朝廷。
湖廣會館系嘉慶九年由湖廣來此移民集資修建的同鄉--活動場所,分為神殿、議事廳、廂房、戲樓、院壩五部分。正殿塑有禹王神像;兩側耳房,供會首議事;戲樓、院壩供聚會或文化娛樂;廂房供讀書或食宿。因會館奉祀大禹,故民間又稱「禹王宮」稱「禹廟」。
水碾是古人為節約人力建造的水力碾米設施。即在較低處設置碾米的石磨,然後從高處引一股水,衝動石磨轉動即可碾出米。現存水碾不再用於碾米,修復為供遊客觀賞的水車。
趙氏宗祠系趙氏族人填川至此一輪甲子後(1804年)建成,清光緒34年(1908年)重修。祠亦幾經修葺,保--重堂的規模。一重供族人聚會,子弟課讀;二重供家族議事,嚴肅家規;三重供奉兩宋十八帝君及祖宗靈位,以行祭祀隆典。祠堂建築,抬梁穿鬥,雕梁畫棟,刻石描金;硬山屋頂,風火牆兜,青磚瓦屋,矯若飛鷹。此宗祠展現了清代移民之文化。
大榮橋建於明朝正德初年,為石質平板橋,橋面由平整的大青石鋪就,每塊約重10噸,全長116米,寬1.75米,共有24跨,連接萬靈東西兩岸。中央橋礅上曾有龍頭龍尾石雕,文革中被破壞。現存大榮橋幾經修復,依舊保持原貌,為重慶市市級保護文物。
十八梯,因此處梯坎有十八級臺階而得名。從前,此處曾是商賈雲集,各種行幫勢利相互傾軋之地。幾百年來,老街雖經多次修整,但十八梯仍保持原貌,因而成為古鎮滄海桑田的見證。
煙雨巷位於大榮寨日月門內。由於巷道兩壁高聳,間距較窄,看上去恍若一線天。每當雨霧天氣,寨門外江雨霏霏,巷道內則煙雨濛濛,很有一番江南煙雨的景象,故以「煙雨」命名。煙雨巷於2011年被評為重慶市最美小巷。
影視文化基地建於2012年,為電視劇《填四川》的主要拍攝場景。總建築面積近兩萬平方米,主要包括縣衙、州府大院、趙家宅院、鄉約宅院、徽式家園、廣式家園、寧徙家園、街道店鋪、城門樓、城牆、土地廟等,較完整地展示了清代徽派建築風貌。
白銀灘原名「大榮灘」,為瀨溪河上傳說故事「二十四個望娘灘」中的第五灘,因河面堤壩截流在此形成白銀一樣的瀑布而得名。白銀灘上有大大小小的圓孔數百個,據考證,這些圓孔都是在冰川時期形成的冰臼,長時間經過流水的衝擊形成了現在這些大小不一的小洞。
大榮寨古城牆系修建寨子時為保護寨內居民安全依山臨水而建,始建於清代嘉慶五年(公元1800年),為城堡式建築,全長246米。城牆由一塊塊巨石用糯米、泥漿、糠殼和蛋清等黏合起來築成,城牆周遭築有四大寨門,寨牆高俊厚實,雖經二百多年,依然和原貌無恙。
趙家龍橋位於萬靈場鎮東南1公裡處,此橋是潘思渠,由趙景文等籌建於嘉慶八年,為石質拱橋。橋的總跨度12米,橋高3米,拱內空跨度3.5米,橋長8米,寬2米。整個橋面平直,橋的面部塑有龍首龍尾。橋洞內「嘉慶八年春三月會首募化眾善同建」等字仍清晰可見。
繡樓又名「沁芳閣」,原為一賀姓大戶人家的住所,二樓的0-是專門為女兒所建。古代,大戶人家的小姐不能拋頭露面,她們的生活起居都在繡樓上。此建築的幾扇門體現出嚴格的等級制度,中間的大門供長輩及貴客進出,二門供家屬、家眷進出,小門供傭人、下人進出。
明清老街系清朝嘉慶時期,在明代水碼頭的基礎上擴建而成,並保留部分明代建築。全長502米,有石階102級,由山頂蜿蜒而下直達瀨溪河邊,猶如長龍汲水。布局精巧、造型獨特,其建築特色為:青磚青瓦青石板,板門板牆鑲格窗,飛簷翹角,穿鬥抬梁。
萬靈船閘於1942年設計修建。船閘的修建,瀨溪河水流至白銀灘,航道受阻,上下貨物必須轉船或採用人力拉縴,方否則不能運行。抗戰時期,為保障陪都重慶的物資供給,特修建此船閘,採用水漲船升,水降船降的原理,加快運送速度。故又稱抗戰船閘。
萬靈鎮:萬靈鎮隸屬重慶市榮昌區,中心位置位於北緯29°29′26″ ,東經105°38′43″,位於榮昌區東部,東、北與大足區珠溪鎮相連,南接峰高街道,西鄰昌州街道和古昌鎮,是一座以水興市、以市興鎮的寨堡式古鎮。距榮昌城區8公裡,距成渝高鐵榮昌北站6公裡,距重慶主城區90公裡,榮路公路貫穿全鎮。 萬靈鎮幅員面積24.97平方千米,轄3個村1個社區,總人口11805……
作者: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