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過後,美國和西方會如何對待中國,揭露兩種文明差異的做法

2020-12-12 熱點現象深度大觀

自從美國對中國公開開打貿易戰之後,兩國的關係逐漸走向全面對立。

有人說,這是修昔底德陷阱,指一個新崛起的大國必然要挑戰現存大國,而現存大國也必然會回應這種威脅,這樣戰爭變得不可避免。也就是矛盾衝突不可避免。

而中國認為,中美是可以共存的,中國的解決方案是全球命運共同體。

而我認為這是咱們的一廂情願的想法。因為中美之爭是文明之爭,以中國為代表的大陸文明對以美國為首的海洋文明之爭,是無法靠感化來化解的。

大陸文明是農耕思維,以防禦,自給自足,和諧,共存為主。

海洋文明是海盜思維,以搶劫,打架,制衡為主。

我們先說說海洋文明,從大航海時代開始,海洋文明終結了大陸文明,以戰爭的方法,開始全球殖民,直接佔有殖民地所有的財富。

同時採用離岸均衡策略,聯弱制強,永遠拉著弱小的國家打強大的陸權國家。比如一戰,二戰的歐洲。

拿破崙的法國強大,聯合其他國家打法國。希特勒的德國強大,聯合其他國家,打德國。史達林的蘇聯強大,聯合所有歐洲國家,打蘇聯。

在東亞,中國強大,聯合日本,俄國,打中國。日本強大,聯合中國,俄國打日本。

現在中國再一次要強大了,於是聯合周邊國家,打中國。

秉持這樣一種海洋文明思維的美國,會放過中國嗎?

中國有部分聲音,說只要採取了跟美國一樣的制度,美國就不會打壓中國了

這可能嗎?看看俄羅斯,蘇聯解體後,全盤西化,採用跟西方一樣的制度,依然被不斷打壓。根本就不會因為你採用跟他一樣的制度就會放棄打壓你。

有一種可能,美國會放棄對中國的打壓。中國如果能跟歐洲一樣,解體成多個國家,對於美國毫無實力上的威脅,那麼美國就會放棄對中國的打壓了。

看看這次疫情期間美國的表現,我們就知道了。美國根本不會放棄任何可以給中國製造動亂的機會,發動全方位的攻擊。

就在目前,海外疫情,遠沒有結束,美國就充分利用自己的輿論霸權,進行防疫工作的國家排名,直接先給你形成一個主觀印象,然後成為傳播的宣傳素材。

美發布疫情應對能力排名是這樣的:

美國第1,英國第2,

中國第51……

從目前的抗疫成果來看,中國排名51,全世界稍微有點分辨力的人,都不會信吧。中國應對疫情能力那麼差的話,怎麼那麼多來中國的人呢?他們都是用腳在投票啊。

美國還可能做的事,是這樣的:

缺乏物資,先哄回來,等疫情結束了,再來找中國算帳。

可以這麼說吧,等疫情過後,美國一定會利用自己的輿論霸權對全世界宣稱,美國為世界抗疫做出了多少貢獻,成為引領世界的擔當。而中國則因為前期的問題,為世界添亂。

把抗疫的功勞拿的死死的,把疫情的責任,怪在中國頭上。

並且由於中國在疫情期間的表現不好,接下來,更多領域更多制裁將會接踵而至,甚至打出臺灣和局部軍事牌。中國則處於接招,疲於應對的局面。

之前說了,中國向來是農耕文明,以防禦,和諧為主導思維。我們試圖用我們的思維去理解以美國為代表的海洋文明。

農耕文明認為只要與人為善,主動給他們提供幫助,他們就會被感化,從而修好跟自己的關係。這簡直是大錯特錯。

看看目前已經發生的,我們援助歐洲國家的情況,荷蘭,丹麥等卓爾小國,說中國的援助就是藉機擴大中國自身的影響力。是中國因為自己的責任的原因,出於補償的一種愧疚心理。對於長期敵視中國的這些國家,他們能理解你的好嗎?

這幾天,西班牙,土耳其等國宣稱中國的檢測試劑,質量不合格,妄圖在國家汙名化中國的名聲。

中國的檢測試劑盒如果質量不達標,那中國自己的疫情是怎麼下來的,被我們援助的義大利,法國,伊朗等檢測率怎麼那麼準確?稍微想想就能夠知道。

這兩種不同文明帶來的思考模式是有極大的差異的。千萬不能以我們中國人的思維,什麼禮尚往來,以德報怨,之類的來理解西方人的思維。所以回到題目,你認為疫情過後,美國會如何對待中國呢?

相關焦點

  • 疫情中讀懂中西方文化差異
    關鍵詞:人文,文化,文明,中西方文化差異,人權,意識形態。昨天說了既然選擇了人文,我就想一條走到黑吧。剛剛吃早飯我還在訓四歲兒子不要浪費糧食,吃完又帶他誦「三字經」,這就是父親所言「桌子教子」吧。西方的這種文化無疑也和我們國家的文化形成對立,缺少凝聚力,像這種疫情發生,也不可能像中國一樣這麼快地基本解決好。疫情不解決掉意味著生活不能繼續,慢慢戴各種防護工具口罩啥的了,和命比起來沒啥大不了的,也許他們的自由還是沒有命重要。美國每年的流感都得死幾萬人,若不是新冠病毒全球化蔓延廣,覆蓋國家多,美國死的人太多了,已嚴重影響川建國的產業了,川建國才不會去管這什麼病毒不病毒。
  • 中國超越美國,是文化差異的必然結果
    天安門城樓兩側標語網傳馬雲有次在美國,一位記者問道:」如果中國超過美國怎麼辦?「馬校長的回答充滿了智慧:「中國的儒釋道文化和西方的文化不同,中國文化注重和諧,西方文化注重對抗,類似拳擊和太極拳的區別。」「拳擊人制勝,太極拳不傷人也能制勝。中國,完全能通過一種和平、友善的方式崛起,讓西方國家不必如臨大敵、感到恐懼。」
  • 疫情過後全球局勢將會如何?西方多名專家:中國速度已勢不可擋
    虎哥了解到,受到疫情的影響,目前一些國家不單單只是每天有多少人確診每天有多少人死亡了,而是整個國內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這種變化在疫情過後會呈現出什麼樣的結局,我們並不能得知。但是隨著疫情的進展,過後會對全球目前的格局或者說局勢產生什麼樣影響,未來將會走向何方,對此近日有多名西方著名專家進行了深刻的探討。
  • 怎樣認識和對待世界文明的多樣性
    文明的多樣性,當然也就意味著差異。既有內容的差異,也有形式的差異,還會有發展水平的差異。正是有種種差異,才會有交流,才會有相互借鑑和相互學習。與此同時,這種差異,在一定條件下也難免不發生摩擦和衝突。  於是,這就提出了一個如何認識和對待世界文明多樣性的問題,實際上,也就是處理各種文明相互關係的問題。
  • 西方的疫情政治攻勢與中國的應對
    疫情政治攻勢,是指少數西方國家政客、媒體或其他主體,罔顧客觀事實,在病毒來源、疫情防控、疫情援助、疫情合作等議題上,單獨或聯合發起針對他國的輿論攻擊、外交交涉、政治圍攻、法律索賠、經濟制裁、安全圍堵等行為,將新冠病毒蔓延、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等政治化,以達到特定的政治目的。那麼,西方大國的疫情政治攻勢是如何發動的?有何方法論和認識論邏輯?
  • 疫情中讀懂中西方文化差異
    關鍵詞:人文,文化,文明,中西方文化差異,人權,意識形態。昨天說了既然選擇了人文,我就想一條走到黑吧。剛剛吃早飯我還在訓四歲兒子不要浪費糧食,吃完又帶他誦「三字經」,這就是父親所言「桌子教子」吧。西方的這種文化無疑也和我們國家的文化形成對立,缺少凝聚力,像這種疫情發生,也不可能像中國一樣這麼快地基本解決好。疫情不解決掉意味著生活不能繼續,慢慢戴各種防護工具口罩啥的了,和命比起來沒啥大不了的,也許他們的自由還是沒有命重要。美國每年的流感都得死幾萬人,若不是新冠病毒全球化蔓延廣,覆蓋國家多,美國死的人太多了,已嚴重影響川建國的產業了,川建國才不會去管這什麼病毒不病毒。
  • 疫情看中西方文化的差異
    這次疫情折射出的中西方文化差異非常明顯,這是兩種思維與知見對事物認知與處理方法的不同,中方文化運用智慧解決問題,處理問題講究整體關聯性,有時解決問題速度雖慢了一些,但是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後遺證很少;西方文化運用知識解決問題,處理問題偏重局部性,解決問題的速度雖快,但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 趙林:疫情下的中西文化、民族差異及表現探源
    西方的情況則不同,像美國這樣的聯邦制國家,總統和聯邦政府是沒有權力去過度幹預各個州的防疫政策的。還有一些國家確實存在著政府管控不力的因素,這與西方國家的小政府大社會的政治結構有關,僅靠政府的法令是無力解決全社會的防疫和治療困境的。比如我們經常會說,義大利政府如果在病毒爆發初期就能夠有效地控制住米蘭和倫巴第地區的疫情擴散,那麼後來的情況就不會那麼糟糕。
  • 從全球戰疫看中西方「自由、人權、民主」觀差異
    我們不能看到西方媒體以自由和人權來批判中國,就反感談自由,看到西方民眾自由觀的問題和缺陷,就批判西方自由的虛偽性和欺騙性。我們不能放棄自由這一價值理念本身,應該思考何謂真正的自由、如何追求自由這樣的問題,讓自由理論獲得更多人的認同,才能有助於推進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第二個問題:自由僅僅是個人的權利,還是應該包含責任和義務?
  • 中西方文明的11大差異
    經常會有人問起,中西方文化到底有啥不同?中國文化和西方文明到頂層不都一樣嗎?當然,如果你一定要說兩者相同,也是對的——文化最終都是教人向善、求真、求美,引導人去愛別人,去付出。文化的不同,往往源於文化的發源、地域環境等。細數中西方文明的差異,從吃喝玩樂到精神層面,幾乎都可以找到差異,筆者不才,大致總結了以下11個項。
  • 「文化漫談」2020新冠肺炎疫情讓我感受到的中國與西方的文化差異
    哲學並非「枯燥無味」,特別是在多年以後,能夠從現實當中繼續去印證當時學習、討論過的概念,知識,會讓我更為中國文化而自信、自豪。近日來,一些國外言論表露出在新冠疫情防控方面對中國的不信任。從某種程度來說,中國對於新冠疫情的防控工作,在西方人眼中來說就是一個「奇蹟」,因此,他們不相信「奇蹟」,並不是一個難以理解的結果。
  • 「灰色地帶」網站創始人揭露美國「反華陰謀論」炮製套路:官方「放...
    「灰色地帶」的調查不限於疫情話題,針對此前西方反華勢力瘋狂炒作的「新疆集中營」等謠言,這家網站也做了細緻調查予以戳穿。24日,在接受《環球時報》專訪時,布魯門塔爾直言,「灰色地帶」並非為中國說話,而是為反戰人士和對西方敘事表示懷疑的人說話。他還表示,最擔心美中對抗,因為「這將是最可怕的對抗」。
  • 西方疫情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考量
    然而這種引以自豪的觀念,在面對社會災難面前,當我們進行著最大限度進行獻愛心時,卻屢被西方工業文明打臉,為什麼呢?關鍵是我們沒有深刻理解老祖宗的核心價值體系,反而繼承了一些看似堂而皇之地形而上的虛空一面,同時對西方的價值觀也缺乏本質性的認識和洞見能力。
  • 有一種差異叫做:中國的狗,美國的火雞
    對症下藥,沒毛病~如果你移民了,對方告訴你,信仰本地人所信仰的,更便於你和他們的交流,你會怎麼做?中國人做法:可以。反正就當多信仰一個神好了。美國人做法:要忘了我的God?!不行,God會懲罰我的,內心難安。
  • 智庫丨從疫情看中西方文化差異:世界格局正在變化
    新冠疫情全球蔓延,中西方的不同反應和應對措施,不僅折射了文化、制度差異,也暗含世界格局的變化。疫情向西方擴散的初期,儘管有中國的經驗教訓在先,但在意識形態、政治等因素作祟下,西方應對疫情不力且滯緩。在把隔離、封城視為侵犯人權和自由的思想意識形態下,西方各國初期普遍對疫情採取放任自流的態度。
  • 疫情看中西方文化的差異
    這次疫情折射出的中西方文化差異非常明顯,這是兩種思維與知見對事物認知與處理方法的不同,中方文化運用智慧解決問題,處理問題講究整體關聯性,有時解決問題速度雖慢了一些,但是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後遺證很少;西方文化運用知識解決問題,處理問題偏重局部性,解決問題的速度雖快,但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 老外的傻問題和中西文化差異
    可過後仔細想想,看似愚蠢的問題背後不僅反映出中西方思維的差異,而且可以像鏡子一樣照出我們的不足。    最喜歡和朋友分享的是這個中國人絕對不會問的問題:中國的樹為什麼長在馬路邊上。這是一個法國外交官問筆者的問題,至今仍沒有標準答案。路邊的樹,自然是人種的,我們國家土地少,人口多,森林覆蓋率低,這些年亂砍濫伐更是讓許多地區的人只見樹木不見森林,自然生的樹林對平原地區來說絕對成了奢侈品。
  • 中國戰疫經驗能否複製到西方?中宏觀察家陳文玲:疫情折射的全球化...
    陳文玲在回答媒體提問時強調,這次抗擊疫情真是一場大考,是對各個國家治國水平的大考,也是對執政理念的大考,是對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態度的大考,也是對一個國家組織能力、協調能力、行動能力的一個大考,也是對國民素質的大考,也是對各個國家企業家形象的大考,所以在大考面前和各個國家交出了不同的答卷。「那麼大家疫情過後會反思,哪些國家做得更好一點?
  • 從戴口罩這件「小事」,來看中西方文化差異
    但是,讓福奇博士沒有想到的是,在短短幾周的時間裡,因為民眾沒有遵守社交隔離,外出沒有佩戴口罩,導致美國的新冠患者激增,並躍升為世界疫情的「震中」。然而,就算是這麼嚴峻的疫情形勢,還仍然有許多人拒絕佩戴口罩和社交隔離,甚至因此引發了大規模聚集遊行示威活動。
  • 蓬佩奧口出狂言,稱中國「毀滅西方文明」,美網友:我們害怕你
    31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稱,中國「企圖毀滅西方文明」,企圖故技重施轉移人們的視線。據觀察者網報導,5月31日,蓬佩奧在《周日早間期貨》節目中再次渲染中國威脅,隨後他用個人推特帳號發表了這一期節目。而這一次,他給中國扣了一頂「大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