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冶:少時入道,柔情詩意千尋瀑,無人深情共白首的盛世紅顏

2020-12-25 散人的一畝三分田

至近至遠東西,至深至淺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親至疏夫妻。

幼時初讀這首《八至》,只覺平淡無奇。成年後歷經世事,閱盡滄桑,反覆品味,方覺意蘊深厚,有一種歷盡千帆,看盡人事滄桑,恍然大悟的通透、明朗之感。簡單四句,道出了人類和自然界關係如出一轍,無不貫穿著相輔相成的辯證統一關係。正如明代鍾惺所評:字字至理,第四句尤是至情。

這首詩的作者,便是唐代著名女詩人李冶(字季蘭),她與薛濤、魚玄機、劉採春一起,被稱為「唐代四大女詩人」。《唐才子傳》形容她:美姿容,神情瀟散,專心翰墨,善彈琴,尤工格律。我們可以猜測,這又是一個才貌俱佳的奇女子。

一、薔薇盛放於春日,明媚溫柔千年情

曹雪芹說:閨閣之中歷有奇人。

平庸如我輩,六七歲的時候,還在奶聲奶氣地吟詠著: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可是,千年前那個才情斐然的江南小女孩,已然詩才顯露,相傳六歲那年便做出了讓她的老父親誠惶誠恐的吟詠薔薇的詩作:

經時未架卻,心緒亂縱橫。

已看去鬢散,更念木枯榮。

小小年紀,她看到的不是薔薇花開的奼紫嫣紅,明媚妖嬈,而是枝蔓柔軟,需要搭架來扶持,否則就繁密交錯,縱橫凌亂,好比人心煩意亂時,情緒縱橫,不可收拾,由薔薇花枝的散落,聯想到樹木的繁茂枯榮。

不知道要說她思慮太多還是過於早熟,這一首詩作既讓她的老父親看到了女兒的詩才斐然,也隱隱擔憂起她的未來。這個情形,又是一個一詩成讖的故事,像極了薛濤所作的那句「枝迎南北鳥,葉送往來風」。

父親一味認為「架卻」諧音即「嫁卻」,覺得女兒小小年紀就知曉待嫁女子心緒煩亂,長大後恐為失行婦人。於是,在她十一歲時便被父母送到玉真觀出家為女道士。

在那個熱烈奔放的風情大唐,女冠是一道極其靚麗的風景線。女性入道成風,上至王公貴族,下到平民百姓的女子都可以入道,女道士享有一定的社會地位、經濟保障和個人自由,她們擁有相對自由、開放的生活空間,既可以講經頌道,也可以與異性文人雅士詩歌唱和,道風仙骨使她們別具風情。

我常常無端揣測,她既然可以六歲就做出如此才情的詩作,想必也是出自書香門第,父母自然對其進行琴棋書畫的薰陶教育。然而,其父腦洞大開,以豐富的聯想力將其詩作加以「扭曲」,把女兒送進道觀,不知道是因為盲目的迷信還是出於讓女兒在道觀修養身心,以期靜心的好意,我們都已不得而知。

那年那月那日,那一扇道觀的大門,叩開了她不同凡響的一生。

她宛若她詩作裡那些經久不敗的薔薇,在春日裡燦爛綻放,明媚溫柔了千年的歲月,讓我思念,讓我遐想。

二、柔情詩意千尋瀑,盛世紅顏鬚眉情

紀昀曰:唐女子工詩者多, 然無出李冶之上者, 薛濤雖不及冶, 亦可接武。又在《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如此評價她的詩作:風格又遠在濤上, 未可以篇什之少棄之矣。

深以為然。

對於唐朝四大女詩人,之前寫了魚玄機和薛濤,但是都沒有把她們的詩作拿出來單獨成章,但是對於李冶的詩作,真是有些愛不釋手,不寫不快。

關於她的詩作,宋人陳振孫的《直齋書錄解題》著錄《李季蘭集》一卷,今已失傳,僅存詩十六首。清人汪如藻在修編《四庫全書》時進獻給乾隆皇帝的藏書中也有《薛濤李冶詩集》二卷。與她同時代的劉長卿亦給予了她最高的稱號:女中詩豪。

李冶擅長五言詩,所作多為酬贈譴懷的內容。她的詩作,充滿濃鬱的感情,正如譚正璧先生對她詩作的評價:我們讀她的寄人或懷人的詩, 不要去管她是寄何人是懷何人 , 總覺得首首中都有她真摯的感情 ,熱烈的情緒。

她的詩作,時而柔情似水,讓人心生憐愛,生生扯出隱隱的疼痛。

《寄朱放》 望水試登山, 山高湖又闊。 相思無曉夕, 相望經年月。鬱郁山木榮, 綿綿野花發。別後無限情, 相逢一時說。

相思相望難相見。

恨山高湖闊, 恨來日無期。

綿綿不絕的相思之情隨著時光荏苒愈發濃鬱,如山木蔥蘢,如野花蓬勃綻放。便縱有千言萬語, 相逢猶無定期, 徒留斷腸人在天涯。

「別後無限情, 相逢一時說」一句筆鋒一轉, 滿懷熱望,期盼重逢,有一種「待到重陽日,把酒話桑麻」的人生況味和「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的柔情蜜意。

令人欣慰的是,縱使思念如斯,相思成疾,她的詩作並沒有流露出絲毫的抱怨之情,這便與眾多思婦念遠的詩作有了明顯的區別。雖然一往情深,相思若渴,但是她並沒有把對方當作自己的「天」,當作唯一的依靠,她始終以平等的心態來對待對方,而不是完全的依附關係。

明月夜留別離人無語月無聲,明月有光人有情。別後相思人似月,雲間水上到層城。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自古月亮的陰晴圓缺象徵人間的團聚離散。

長夜漫漫,思念不斷,無聲的明月和無言的離人相映成輝,永恆的明月和綿長的思念水乳交融,離人的思念之情宛若明月跨過千山萬水陪伴在伊人左右。

愛,是超越時空的神奇力量,而思念,便是愛盛開的鮮花,馥鬱芬芳,悠遠綿長。

《相思怨》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海水尚有涯,相思渺無畔。攜琴上高樓,樓虛月華滿。彈著相思曲,弦腸一時斷。

名為相思怨,實則無怨無悔,只剩無限相思之情。

自古相思詩作浩如煙海,這一首語言精煉又意味雋永。

縱使海水深沉,亦抵不過相思之情的深邃。海水茫茫而有崖,相思之情永無垠。被相思侵染的清淺時光,望斷高樓,相思一曲終無解,弦腸兩斷,不覺淚下沾衣裳。

沒有「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月明人倚樓」的痴怨,沒有「看朱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為憶君」的慌亂,沒有「君淚盈,妾淚盈,羅帶同心結未成,江頭潮已平」的淚如雨下,只剩,綿延不絕的思念,讓人體味,令人斷腸。

她的詩作,除卻柔情似水,還充盈著鬚眉風情。

陸昶在《歷朝名媛詩歸》讚嘆她道:落落名士之風,不似出女人手,此其所以為女冠歟?其才情之豐富, 秉性之灑脫,絲毫不讓鬚眉。

《陷賊寄故人》中寫道:鞞鼓喧行選,旌旗拂座隅。

這個句子應當是寫於安史之亂時期。她早已脫離一般女子僅僅描寫兒女情長的狹隘天地,而是以「社會人」的主人翁精神關注著社會事態的發展變化。鼙鼓聲聲,旌旗蔽日,讓人心驚膽戰,不戰而寒,其氣勢不亞於自居易的「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道意寄崔侍郎莫漫戀浮名,應須薄宦情。百年齊旦暮,前事盡虛盈。愁鬢行看白,童顏學未成。無過天竺國,依止古先生。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她以淡泊寧靜的心態,灑脫豁達的姿態,勸導崔侍郎不必太在意功名。此時的崔侍郎,或許正處在汲汲於功名的道路上,或許是處於仕途的低谷而鬱鬱寡歡,李冶的看似說教意味濃厚的句子無疑是解開他精神枷鎖的靈丹妙藥,縱使不能根治男人們一顆追求功名的滾燙的心病,緩解一下暫時的疼痛也是立竿見影的。

三、千帆過盡皆不是,無人深情共白首

痛苦中最高尚的最強烈的和最個人的——乃是愛情的痛苦。

——恩格斯

女冠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但是,她們也是有血有肉的女人,追求幸福的愛情亦是她們的權利和自由。

同是女冠,魚玄機痴情於李憶,在遭遇有情人負心之後,最終發出「易求無價寶,難得有情郎」的喟嘆,從此恣意縱情於道觀。她自始至終尋求真正的愛情,但過往的男性都像漂浮的柳絮,匆匆地略過她的生命,她想用力去碰觸、去抓取,卻終究是徒勞一場。

良緣難結,這是那個時代孜孜追求愛情和婚姻的女冠的悲哀。我甚至不忍心寫下她的那些過往,那些讓人隱隱作痛的情絲,那些讓人悲傷到骨子裡的哀愁。

據說,她與朱放、韓揆、閻伯鈞、蕭叔子等人情意非常投合,還有那個遁入空門的謝靈運的十世孫釋皎然。與茶聖陸羽也有交集,關於他倆之間是否有愛情,依然存在爭議。

她的《寄朱放》,戀人之間刻骨銘心的思戀之情表達得細膩深沉,朱放的《寄李季蘭》亦寫出了戀人之間難捨難分的深情:古岸新花開一枝,岸旁花下有分離。莫將羅袖拂花落,便是行人斷腸時。

他們情趣相投,詩歌唱和,但終究沒能結成佳偶。

送閻二十六赴剡縣流水閶門外,孤舟日復西。離情遍芳草,無處不萋萋。

她和閆伯鈞,亦是情深意篤,深情綿綿,也是無疾而終。

不知道她給釋皎然寫了怎樣一封表白的情詩,他的回覆是:天女來相試,將花欲染衣。禪心竟不起,還捧舊花歸。詩意委婉地拒絕了她的一番深情。也許,縱然詩歌唱和來往,也相互傾慕,但是,一個和尚和一個道姑終究不會結出愛的果實。

湖上臥病喜陸鴻漸至昔去繁霜月,今來苦霧時。相逢仍臥病,欲語淚先垂。強勸陶家酒,還吟謝客詩。偶然成一醉,此外更何之。

臥病在床,陸羽前來探望,相逢之情亦掩蓋不了內心的悽苦無助,一句「欲語淚先流」已是讓人唏噓不已,千言萬語化作難言之隱。無論他們是故交,好友,知己,抑或戀人,他給予她的這點溫暖已是荒涼人生中最美的回應,最真的想念。

也許,文人雅士們欣賞的是女冠的才華和美貌,但真正娶女冠為妻子卻是需要巨大的勇氣和意志。

李憶拋棄了魚玄機,他們,亦不會為了李冶而冒天下之大不韙。在殘酷的現實面前,愛情渺小到微乎其微,不足掛齒,就是生命裡曾經飄浮過的一朵淡淡的雲彩,大海裡一朵渺小不起眼的浪花,時間消逝,一切都將化為泡影。

也許,經歷了太多的愛恨離別,她最終參透人生,領悟愛情的真諦,才寫出了那首閱盡滄桑的《八至》。

一次又一次,帶著對愛情的憧憬,卻最終走向絕望的深淵。無路可退,無處可逃,只有淚水鑄造的苦海,只有自渡。

終其一生,她都沒有遇見那個可以與她深情共白首的良人。

夢回大唐,於瀟瀟秋雨之中,於暮色四合之時,感念這位大唐奇女子的坎坷情路,世事蒼涼,愛恨恣意,人間冷暖,她都經歷了,體味了,剩下的,是留給後人的猜想和感嘆。其實,如若可以選擇,我寧願在暮春的暖陽裡,一邊欣賞紛紛飄落的花瓣,一邊品讀她的詩作,想念千年前那朵盛開的絕色薔薇花。

唯美,豔麗,卻也悲戚。如若可以永遠高高掛在枝頭,讓人仰望,卻終究抵不過似水流年,凌亂了一地落紅。

四、香消玉損知何事,花落人亡兩不知

關於李冶的人生結局,有兩種說法。一說是由於她向亂賊獻詩而被唐德宗下令亂棍打死。另一說是唐玄宗慕其才華,下令召見,她在趕往京城的途中,恰逢安史之亂爆發,她最後並沒有見到皇帝,卻從此不知所終。

也許真應了那句紅顏薄命。魚玄機被當眾處死,李冶亦是結局悲慘。亂棍打死,於一個女人而言,喪失了最後的體面與尊嚴。儘管,向反賊獻詩並不是她的本意,她只是那個特定政治紛亂中的犧牲品而已。

我寧願相信第二種說法。不知所終,便有了無數的可能。也許,她於逃亡路途邂逅了一個知心人,可以和她安暖相伴,紅塵相攜,共賞最美的夕陽。

她,驚豔了那個風情無限的大唐盛世,亦震撼了前塵往事。

她,於春紅謝去的暮春,於春風中遺世而獨立,千年的嘆息穿透歲月的罅隙,盡染了一世蒼茫。

她,如廣寒宮裡絕塵的仙子,姿容絕美,卻清冷異常,縱使含情脈脈,卻只能望穿秋水,對空長嘆。

她,穿越千年的盛世時光,向我們款款走來,綻放出明媚的笑容,一如千年前那朵怒放的薔薇。

備註:文中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李冶:少時入道,柔情詩意千尋瀑,無人深情共白首的盛世紅顏
    女性入道成風,上至王公貴族,下到平民百姓的女子都可以入道,女道士享有一定的社會地位、經濟保障和個人自由,她們擁有相對自由、開放的生活空間,既可以講經頌道,也可以與異性文人雅士詩歌唱和,道風仙骨使她們別具風情。我常常無端揣測,她既然可以六歲就做出如此才情的詩作,想必也是出自書香門第,父母自然對其進行琴棋書畫的薰陶教育。
  • 李冶:少時入道,柔情詩意千尋瀑,無人深情共白首的盛世紅顏
    女性入道成風,上至王公貴族,下到平民百姓的女子都可以入道,女道士享有一定的社會地位、經濟保障和個人自由,她們擁有相對自由、開放的生活空間,既可以講經頌道,也可以與異性文人雅士詩歌唱和,道風仙骨使她們別具風情。我常常無端揣測,她既然可以六歲就做出如此才情的詩作,想必也是出自書香門第,父母自然對其進行琴棋書畫的薰陶教育。
  • 李冶:願歲月可回頭,且以深情共白首
    同一年,尋常人家六歲女娃李冶望著開得正盛的薔薇花,脫口而出「經時不架卻,心緒亂縱橫。已看雲鬢散,更念木枯榮。」幸運的的是,李冶的名字同這首詩都被記錄了下來。成為道姑的李冶專心翰墨,善彈琴,尤工格律,閒雲野鶴的日子促成了她詩詞上的造詣。道觀無拘無束的環境塑造了李冶奔放不羈、自由浪漫的性格。修道對於李冶本就是無奈的選擇,隨著年歲漸長,清淨的修行並無消磨她對正常情感的嚮往與追求。20歲時,李冶結識了詩僧皎然。皎然善寫文章,詩畫尤為出色。
  • 句摘: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
    #句子迷#一身詩意千尋瀑——宮崎駿《貓的報恩》願有歲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白頭。
  • 林徽因:詩意千尋瀑,人間四月天
    碧波金柳,煙雨迷濛,還有一位浪漫至深的詩人,這無疑給林徽因深處靈魂開啟了一扇嶄新的大門,若是沒有這次倫敦之旅,歷史中對於她的評價可能是傑出的建築學家、人民英雄紀念碑設計者之一,但是這次邂逅,點燃了她詩意的浪漫,讓她同時也成為了一名為愛而生的詩人。「你是愛,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間四月天!」
  • 林徽因: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
    林徽因: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林徽因原名林徽音,福建閩縣(今福州)人,上世紀三十年代一位美麗的女詩人、多才多藝的建築學家,同時也被胡適譽為中國一代才女。圖為林徽因在倫敦的留影,裝扮靚麗搶眼,明眸善睞,儀態萬千,拍攝於1920年。
  • 《林徽因傳》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
    在林徽因走過的日子裡,經歷了鮮花錦繡般的美好,也經歷了戰亂、困厄與病痛,無論身處何種境遇,她都能保持詩意蔥蘢的情懷和境界,保持寵辱不驚的風範與胸襟,這不能不追溯到她早年所接受的教育和識見。追悼會上,金嶽霖教授和鄧以蟄教授提寫的輓聯,讓人們深情久遠的懷念著一代才女林徽因。一生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
  • 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林徽因
    五十年代後期,林徽因已經去世,追悼會上,金嶽霖為她寫「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的著名輓聯。你是人間四月天--林徽因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
  • 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
    她才華橫溢,相貌出眾,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引得眾多才子、大家為之傾倒,她就是林徽因。1.孩子們問她:「我們不去美國,日本人打到我們這裡時我們怎麼辦呢?」她雲淡風輕地回答:「知識分子不是還有一條路嗎,我的身後就是揚子江!」這是氣節!2.丈夫對她說:「我雖然愛你,但你是自由的。」她回答:「你給了我生命不能承受之重,我要用一生去報答你。」這是真愛!
  • 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念林徽因這位奇女子
    輾轉過一年又一年我閉目親手獻上一生的花圈睜開眼兩句輓聯哭無聲歲月遲來的話時間噴薄成弔唁你是人間的四月天永世不變前段時間沉迷於不才翻唱的這首《一身詩意千尋瀑這個世上有一種感情叫做為了她終身不娶,金嶽霖這個大才子就可以說是這種感情的代言人,他對林徽因的痴戀叫「三洲人士共驚聞」。
  • 「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說的是誰?
    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金嶽霖為什麼會這樣說?答案就在林徽因寫的詩集裡。故而,我們說她是「人間的四月天」,她「一身詩意千尋瀑」。
  • 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她的魅力不止折服世間好男兒
    曾幾何時,我們做了那柔情感性的人兒,會為花兒的枯萎傷心落淚,為小草的頑強感動不已,所以如此感性的我們會愛上林徽因的《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人間四月,春水煮茗,桃柳抽芽,她如從山溫水軟的煙雨江南走來,給人春風拂面之感。
  • 那些驚豔的句子: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
    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金嶽霖寫給林徽因的輓聯這世上有那麼多人,可是他們都不能跟你回家。——張愛玲《紅玫瑰與白玫瑰》安耐毀譽,八風不動。
  • 空見青山三兩點——說李冶
    中國古代便有讖語的說法,其父認定李冶年僅六歲便話及「嫁卻」,言說女子談婚論嫁心緒煩亂,認定其長大成人難免有失婦德。誰能想到,這個因為一句「經時未架卻」被父親送入道觀修行的女子,在十幾年後精彩得空前絕後,成為中國歷史上少有的風情道姑。精彩的女子自有其精彩的活法,形器既雄,詩意亦蕩。李冶在道觀中遇到了此生的初戀,謝靈運的第十世孫子——釋皎然。
  • 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念林徽因這位奇女子
    輾轉過一年又一年我閉目親手獻上一生的花圈睜開眼兩句輓聯哭無聲歲月遲來的話時間噴薄成弔唁你是人間的四月天永世不變前段時間沉迷於不才翻唱的這首《一身詩意千尋瀑這個世上有一種感情叫做為了她終身不娶,金嶽霖這個大才子就可以說是這種感情的代言人,他對林徽因的痴戀叫「三洲人士共驚聞」。
  • 那些驚豔的句子: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
    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金嶽霖寫給林徽因的輓聯這世上有那麼多人,可是他們都不能跟你回家。——張愛玲《紅玫瑰與白玫瑰》安耐毀譽,八風不動。
  • 品讀|《林徽因》熱演:一身詩意千尋瀑,還你一個「民國真女神」
    金嶽霖為她寫下輓聯: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但在新詩史上,關於她的筆墨並不多,更多的,是作為新月派代表人物被匆匆提及,更讓人無奈的,還背了一身才貌俱佳的女子逃不掉的宿命——曖昧纏綿的兒女情長,關於這一點,蕭紅倒是看得透,直言「當我死後,或許我的作品無人去看,但肯定的是,我的緋聞將永久流傳。」那麼林徽因呢?
  • 一代才女林徽因,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
    一代才女林徽因,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杭州之行,想起,多年前的古鎮人家造就了一個風華絕代的美人,與一個個滿腹才華的男子邂逅,你的人生是多情亦痴情。你寫的萬千柔情化作一滴筆墨,融入世人的肝腸,文人的筆墨,讀者的心扉。是誰與你共創一輪新月,是醉?是誰為你畫的眉,是情?是誰為你寫的詞,是痴?一生邂逅不同色彩的男人你說徐志摩當初愛的並不是你,而是徐志摩用詩人的浪漫情緒想像出來的林徽因。細細想來,卻也如此。自古才女的傾慕者就很多,面對已有家庭的徐志摩,即使他放棄了陸小曼,他也僅僅適合做情人。
  • 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
    金嶽霖在林徽因走後,寫下了「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於金嶽霖而言,讚嘆的是林徽因一身的才華,沉迷的是她的習慣性情。總而言之,林徽因是他的一切,是他至生的唯一。 ——時野
  • 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十月天
    歡笑處,深情款款,魚躍蟲吟。美醪滿金樽,凝玉情真。嘻伴書聲在耳,數十載,驚夢飛辰。一相聚,高歌歡語,暖意去煩塵。我也知離別早寫在相遇前章 竊來一晌是兩生意外錯航星光全在水,漁火欲浮天,白日春不渡 黑夜萬夢星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十月天《靜秋》(平水韻)文/趙宇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