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太和貢椿
太和貢椿芳香肥嫩,質脆味美,品種多樣,有黑油椿、紅油椿、春油椿等。太和椿芽尤以黑油椿品質最佳,穀雨前來摘,醃製後長年不腐,常食可抗腫瘤。早在唐朝,每年穀雨前後,驛者就馱著上等鮮椿芽馬不停蹄趕往長安;明萬曆二年《太和縣誌》載;「每屆春季,各地遊人都到太和嘗鮮(指椿芽)」;清道光年間,椿芽已遠銷到東南亞各國。太和貢椿多次被選送參加全國農產品展覽,被清朝乾隆皇帝點為御用貢品,可見太和香椿的味道之鮮美。
太和貢椿為地理標誌證明商標。
2、瓦店山羊美食
瓦店山羊美食是安徽省阜陽市臨泉縣瓦店鎮的特產。瓦店山羊美食成為許多食客喜愛之物,烤全羊、涼羊蹄、羊肉湯、羊肝湯、羊心肺湯、紅燒羊龍骨、紅燒羊排、羊肉水餃等常常讓人難忘。
3、太和板面
太和板面,即太和羊肉板面,是安徽北部地區麵食的一面旗幟。由於它起源於太和縣,加之又是在鐵板上摔打而成,故它的這個名字多少年都未曾改變過。太和縣不大,但卻以製作各種小吃而讓人們熟知。
4、雞絲燴麵
雞絲燴麵湯做法:
(1)、和面,面稍微軟一點,最關鍵的一點,面裡要放鹽;每半個小時活一次,一共活個3、4次就行了,醒面至少3個小時以上,所以晚上準備吃,上午一定要和面,不然面沒勁兒;
(2)、帶骨雞肉燉湯,湯裡只放姜,連鹽都不要放;
(3)、肉燉差不多爛以後將肉撈出,將骨頭剔掉,肥肉剔掉繼續放回鍋裡燉
(4)、準備香菜,蔥花,豆腐皮絲,海帶絲,有人喜歡吃青菜可以準備點菠菜
(5)、在開始做之前半個小時,將面全部寫成兩釐米寬的長條,兩面抹油,再醒半個小時;
(6)、將長條的面甩開,越拉越長
(7)、下鍋中煮熟,面塊熟時,將海帶,菠菜放入一起煮熟;
(8)、準備大碗,放入切好的肉,香菜,豆腐皮絲,蔥花,鹽,味精,辣椒(一定要自己炸得有很多辣椒油的才好吃),將煮熟的面盛入,再澆上燉肉的湯;一碗香噴噴的雞絲
燴麵就出鍋了,請大家來嘗一嘗吧一碗香噴噴的燴麵就完成了。
5、阜陽枕頭饃
枕頭饃是阜陽特產之一,又稱阜陽大饃。每個長約1-1.5市尺,寬 約0.5-0.8市尺,厚約0.3-0.5市尺,重約2-6斤,堪稱饃中之王。阜陽大饃歷史悠久,源遠流長。相傳南宋初年「順昌之戰」(阜陽古 時又稱順昌),正值新麥登場,一來為了堅壁清野,二來為了支持宋軍抗 金,順昌府百姓使用新麥做成大饃帶入城內,宋軍每日發一個,餓時削 一片充飢,困時枕頭而臥,因此又稱枕頭饃。阜陽枕頭饃系選用精細麵粉,精工蒸製而成。饃焦呈金黃色,似油 炸一般,厚約半寸,香酥爽口,用快刀切上一片,饃瓣潔白,層層相包, 溼潤柔筋,幹而不燥,鬆軟而又耐嚼。由於蒸製前沒有放鹼、發酵粉等 物質,存放數日仍不黴不硬,味道依舊。
6、阜陽皮絲
阜陽特產皮絲,系新鮮豬皮經十多道工序加工而成,外觀金黃途亮, 薄如蟬翼,食之滑而不膩,味美絕倫。上等的皮絲經高級廚師烹調後, 則成為招待客人的宴賓名菜,一般不可多得。 阜陽皮絲又稱春祥皮絲。抗日戰爭前,阜陽城內鼓樓西面有一個「國 民飯店」,因名廚掌勺,不僅生意紅火,而且名聲遠播。凡到阜陽的人,必先進去小坐,以飽口福。飯店有位股東名叫劉春祥,由於經常到三河 尖鎮採購貨物,與製作皮絲出名的顧某相識,天長日久也知其一點皮絲 的製作方法,由於當時顧某技術不外傳,劉春祥便回家進行試製,經多 次實踐後終於成功。從此以後,劉春祥的皮絲製作獨樹一幟,並很快在阜陽城傳開,其質量和色澤也不斷地提高和改進。
7、方集饊子
據宋代莊季裕《雞肋編》載,「饊子」又名「環餅」,或日之「寒具」。蘇軾謫居海南島時曾作詩讚之:「縴手搓來五色勻,碧油煎出嫩黃深。」饊子的形色畢見。
8、阜陽格拉條
阜陽格拉條是安徽省阜陽市的特色小吃。格拉條是一種麵條,按當地方言翻譯出來的當地通用寫法為「格拉條」,格拉條面比較有嚼勁,但不是很硬。
9、小籠蒸餃
(1.)用滾開的肉湯將麵粉燙成面絮;另取麵粉用溫水攪成面絮;再把兩種面揉合成麵團;
( 2.)把熟豬肉切丁,加芝麻油、精鹽、味精、紹酒,小火煸炒一下,與生豬肉末、芝麻油、味精、五香粉、精鹽及薑末、醬油、韭菜段、甜麵醬、攪拌成餡;
(3.)將和好的麵團擀成麵皮,加餡包成餃子,入特製的方形小籠內,用旺火蒸約10分鐘即可。
10、三粉
「三粉」即「粉面、粉皮、粉條」,韋寨地區加工三粉有半個多世紀的歷史。韋寨因盛產粉條而被譽為「三粉之都」。其年產量最高時可達數千噸。韋寨地區一產的粉絲是純紅芋粉,因色澤白亮,柔韌耐煮,口感爽滑而受到消費者青睞,產品熱銷全國各地。
11、插花牛肉湯
利辛西35公裡: 插花牛肉湯 插花已屬阜陽地界,阜陽插花牛肉湯源於阜陽市潁東區插花鎮,以高姓熬製的較為有名。其原湯採用牛骨、上乘牛肉等原料添加眾多調料,用文火熬製而成,口味純正,回味悠長;由於其風味獨特,在當地深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僅阜陽市內就有數十家正在經營。目前,插花牛肉湯正在註冊登記,準備進行專營。
12、嘛糊
嘛糊,安徽皖北地區的一種小吃,主要流行地區在安徽省太和縣,全國其它地區很少能喝到。 嘛糊是一種用大米粉煮製而成糊狀小吃,大米粉只可煮到7、8成熟,煮過了或沒煮到這個程度都不好喝,單純這樣的嘛糊很難喝,要在做嘛糊的過程中放進去適量的大豆面。這個要有很好的比例,稍微不勻稱口感就不會那麼好。放在一起用攪勻後放在地鍋上加熱做熟。然後在吃的過程中放些鹹的大豆、芝麻鹽。現在做嘛糊的成本太高賣的價格很便宜芝麻鹽現在基本上看不到了。
13、粉雞
粉雞有-雞和白粉雞兩種,-雞是油炸的,白粉雞是水煮的。
選用上好的雞脯肉,切成條狀。加入鹽。也可以打一個雞蛋清,和紅芋澱粉,充分摔打揉搓,讓肉和澱粉充分粘和,放半個小時。旺火把雞湯煮沸,雞肉分開放入鍋內,輕輕攪拌,把旺火改為慢火煮十分鐘即可。加入適量的鹽、雞精、胡椒、香菜,點入香油就可以了。如果想做-雞把雞湯改為油炸,然後把粉雞放入雞湯煮沸,放入作料同上即可。
粉雞:阜陽經典小吃。
粉雞是用嫩雞肉,拌上厚厚的水澱粉、雞蛋,然後在盆裡可勁的摔(摔的過程很重要,一定要很大力氣),摔到澱粉不脫落,然後下到滾開的清水中,煮熟後撈出
然後在用雞湯做湯底,放上蔥姜,材料,下入粉雞,放點小白菜、黑木耳,一碗鮮嫩的粉雞就出鍋了。
14、菜卷饃
在阜南縣街頭,賣有一種叫「菜卷饃」的方便小吃,深受廣大市民喜愛,尤其是在校的青少年朋友喜歡。這種食品是用薄麵餅卷菜,主要以豆芽菜和新鮮蔬菜為卷料,方便食用,價格不高很容易被人們接受。
15、三鮮面
三鮮面,麵條手工獨特,做法與一般手工不同,師傅在面板上方的牆上掏洞,將擀麵杖的一端放在洞裡,另一端用來壓面,所做的麵條入口有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