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過小配角,演過男一號,既有偶像派的外表,又有實力派的演技。何明翰是誰?他是《十八歲的天空》裡的帥氣小生徐天祥,是《箭在弦上》裡的浪漫殺手徐錦川,是《愛的保鏢》裡的有為青年林一浩,更是一個土生土長的如皋人。
40集電視劇《愛的保鏢》今年9月份已在央視八套完美收官。這一次,都市劇裡沒有婆媳鬥,武林也不在江湖。與以往講述家長裡短的家庭劇不同的是,這部劇既有情感衝突,又不乏武術元素,頗有獨具一格的味道。而作為此劇的男主角,與著名演員李幼斌一起合作,何明翰絲毫不覺得有壓力。看到《愛的保鏢》被很多觀眾喜歡,何明翰說,自己也算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當過小配角,演過男一號,既有偶像派的外表,又有實力派的演技。何明翰是誰?他是《十八歲的天空》裡的帥氣小生徐天祥,是《箭在弦上》裡的浪漫殺手徐錦川,是《愛的保鏢》裡的有為青年林一浩,更是一個土生土長的如皋人。
演戲要「悟」
何明翰差點就不是演員了。何明翰的父親是如皋市委辦公室的一名工作人員。從南通航院畢業以後,何明翰準備回如皋找一份交通方面的工作,按照他父親的意願,還打算報考公務員。但何明翰的內心卻不是十分樂意,從小愛打籃球、愛唱歌的他,骨子裡有文藝的天分。考慮再三,他決定報考上海戲劇學院,沒想到,一下子就考上了。「當時我父母都不贊成我當演員,認為這不是一份工作。特別是我父親,一開始的態度非常冷漠。」儘管父母反對,何明翰還是遂了自己的心願,成了上海戲劇學院的一名學生。
在上海戲劇學院的日子,何明翰非常開心。憑藉帥氣的外表,他還在上學期間就已接了很多廣告:現代汽車、芬達、麥當勞、西門子手機、清嘴含片……最多的時候一天拍了8條廣告,別人都稱他「廣告小天王」。在畢業之前,一部《十八歲的天空》的電視劇更是讓何明翰有了些小名氣,這給了他很大的自信。
2004年畢業後,何明翰沒有留在上海,而是選擇去北京發展。可一去北京,他就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北漂」,雖然不是過著在地下租著十幾平米的房子、每天吃泡麵的日子,但情況也好不到哪兒去。每次只能演一些小角色,演技也不被導演認可,別人總覺得他是個空有外表的花瓶。何明翰說,他曾經遇到一個黑心的經紀人,3000元的廣告費,最後自己只拿到了200元。也就是在這個時候,何明翰曾經想打退堂鼓。可想想還是堅持了下來,他開始不斷地「充電」,開始磨練和沉澱自己。
何明翰的堅持,終於得到了回報。2007年,何明翰出演了電視劇《天涯咫尺》中的龍遵三,演員孫淳和總編劇陳寶華的耐心指導,讓他的演技有了明顯進步;2009年出演了電視劇《箭在弦上》中的徐錦川;2011年出演了電視劇《假面》中的陳可凡。何明翰逐步被大家認可,也實現了人生的一次蛻變。「蛻變需要積累,堅持、捨得與準備,三者缺一不可。」2004年畢業到現在,何明翰拍了10年的戲,他半是感慨半是慶幸地說,自己終於「悟」到了。
《愛的保鏢》劇照
從《十八歲的天空》到《愛的保鏢》
一出道,何明翰就被貼上了「帥哥」的標籤,從《十八歲的天空》開始,他出演的大多是陽光健康、深情款款的「帥哥」。可何明翰並不想走單一的偶像路線,偶像派與實力派的結合,才是最理想的狀態。「就像《天涯咫尺》裡的龍遵三這一角色,不僅有帥氣的外形,還有略顯文藝的氣質,我不再是『瓊瑤小生』了,而是一個上海灘的少爺。」
接到《假面》劇本的時候,何明翰就很喜歡裡面陳可凡的形象,表面上善良、和藹、親切,實際上是個有雙重性格的人物,一直潛伏在李幼斌飾演的李清源身邊伺機報仇。「對於我而言,這完全是一個新鮮的角色。」為了演好這部戲,何明翰在家整整待了近兩個月,不出席任何活動,專門研究劇本。事實上,認真是有成效的,何明翰將陳可凡這一角色詮釋得很精彩,為觀眾上演了一場「假面」的好戲。
而說起近年來嘗試的這麼多角色,最令何明翰滿意的,應該是《愛的保鏢》中的林一浩了。為什麼喜歡這個角色?何明翰解釋說,這個人物充滿了正能量,教會自己不急功近利,學會擔當,而這正是時下年輕人所要學會的東西。他尤其喜歡劇中柳楊拳的祖訓:我有三寶,一曰慈,二曰儉,三曰敢為天下先;誠信、俠義、堅韌;不急功,不近利;遵自然,發天地;上善若水,利而不爭;施恩圖報,受恩於心。「林一浩教會了我很多做人的道理,看他如何去奮鬥,你就會明白,腳踏實地的堅持有多麼重要。」從「富二代」到「林一強」,林一浩實現了轉型。對於何明翰來說,從《十八歲的天空》到《愛的保鏢》,林一浩這一角色的成功演繹,也讓他實現了一個重大突破。
何明翰與李幼斌
做一個有內涵的演員
有篇娛樂評論這樣寫演員:「梁朝偉曾經說過,好演員分兩種,一種是天才,老天爺賞飯吃的;一種是凡人,得靠自己慢慢磨出來,兩者殊途同歸,相差的不過一點點時間而已。可是,有誰知道,這一點點時間是多麼難捱!」
也會有人問何明翰關於「天分」的問題,因為相比較現在年輕的演員來說,何明翰似乎「紅」得有些晚。在他看來,在演藝圈混,三分靠天分,五分靠努力,還有兩分靠運氣。儘管在採訪中,何明翰毫不忌諱地調侃自己已經一大把年紀了,但他並不懼怕時間。何明翰不怕沒天分,更不怕沒有運氣,「這個圈子最終還是要靠實力說話。」他相信,每一個成功的演員背後都有艱苦的付出,一定經過了長時間的磨練和積澱。
說起自己現在的狀態,何明翰形容:「天剛蒙蒙亮,才剛剛開始。」他給自己定的目標,是做一個有內涵的演員。「我很愛看書,遊記、人物傳記、旅遊日記,這些都喜歡。因為讀書能開闊自己的眼界,增加閱歷。」何明翰說,經歷別人的人生會有不同的感悟,對角色的理解也會不同,這是增加一個演員涵養的有效途徑。而對於自己今後的人生規劃,何明翰表示,想做一名優秀的導演,但這是在他有了足夠的積澱和經驗以後的打算,現在還是要努力做一個好演員。
《箭在弦上》劇照
最是難捨故鄉情
在外打拼多年,何明翰依舊能清楚說出如皋的特色文化,能羅列出如皋的特色產品。「早上吃個燒餅,配碗豆腐腦,或者點一籠包子,吃些點心,我覺得這就是最完美的搭配了。」何明翰說,離開家多年,他會經常想念家鄉,這是一個在外遊子內心最深的情感。
曾在安定小學和如皋中學念過書的何明翰,尤其感激家鄉學校的教育,培養了他一股韌勁。「那時候,老師曾經給我們講舍與得,說有舍才有得。後來在演戲遇到挫折的時候,我就經常拿這句話告誡自己,不要計較那麼多,現在吃些虧,以後才能走得更好。」在何明翰的心裡,這座雉水河邊的小城市,每一片土地都是好的。「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成長在這片土地上的如皋人,品性和性格自是沒話說。
儘管常年在外打拼,但何明翰每年都會回家看看;在北京經營的一家餐廳,也會經常採購如皋的一些特產作為原材料;拍戲的時候,還會跟劇組的人員說一說如皋的長壽文化和風土人情。何明翰說,這是每一個在外如皋人都有的情結,與職業無關,難捨的是一份故鄉情。(記者 許亞竹)
如皋市融媒體中心(如皋市廣播電視臺)、中共如皋市委新聞網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