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統計一般好點的車使用壽命都是在30W公裡以上的,如果按題主說的10年以上,那麼差不多每年至少不高於3萬公裡,一年3萬公裡我想應該是沒有人能這麼懵猛的吧?
這麼說可能大家沒有概念,根據國際權威分析機構IHS Markit的調查統計,美國的車輛(當然不止是美系車)平均使用壽命為11.8年,而反觀中國車輛(更多指國產)平均壽命,差不多在5-8年左右;
為什麼車輛的壽命會有長短之分呢?它的評判標準又是什麼呢?接著往下看:
一、車輛技術使用壽命
大家都知道車輛有3大核心部件(發動機、變速箱、底盤),而根據《淺析汽車使用壽命》裡面說的:「車輛從使用開始,到其主機機件無法再通過修理的辦法來繼續使用」來判定技術使用壽命長短的話。
那麼也就是說,我們車輛的核心部件從開始到維修到不能維修為止的過程,而這個過程就是車輛技術使用壽命。
舉個例子:「世界車輛最長使用壽命的吉尼斯紀錄是美國的一位大學教師,他在1966年的時候買了一臺沃爾沃P1800S,從上路開始到報廢的時間一共是52年,總共的裡程差不多是500多萬公裡,而且整個過程核心部件沒有換過,期間只做了兩次大修。」
你可以把這個案例的過程理解為沃爾沃的最長技術使用壽命,如果你也想擁有超長年限,那麼你得有好的車輛核心3大部件。
二、核心三大件決定車輛技術使用壽命
如果說你買的車子有:"哪裡刮花了、玻璃碎了、雨刮器壞了"等等這些小問題,那麼是不影響你車輛技術使用壽命的。但是如果你的核心部件損壞了,比如:「你車輛的發動機爆缸了,那麼你的車輛技術使用壽命可能就是爆缸那一天了。」
所以說我們平時千萬要注意的就是車輛三大核心部件,車輛的三大部件就好像我們人身上的大腦、心臟、和骨骼組織一樣,哪個壞掉都是不行的,而且這些主要部位你維修的次數多了,那麼壽命肯定就變短了。
三、還要符合經濟使用壽命
(一)修理車本
一般的車子開個3到5年經常會出現一些小的問題,這裡漏點油、那裡漏點水的,然後再到5-10年的過程中大大小小的維修數不勝數,雖然都能修好,但是錢也花了不少。
我有個朋友有臺車是比較老款二手車,因為比較喜歡他的外觀,所以一直在花錢養那臺車子,而養那臺車子的錢都足夠他再去買臺車了,但是這個人他就念舊。
所以像我們一般人沒有必要這麼做,如果車子買來開個3年,那麼後面7年修車的費用都超過買車的錢了,那麼我何必執著的抱著那臺車不放呢?買個新的他不香嘛?
(二)經濟使用壽命的計算
根據《汽車更新的技術經濟分析》知道:「通過購車費用的均攤,每年用車成本的結合,運用經濟學分析,可以得出一個經濟角度的壽命的。」
簡單點說就是根據車輛開到後面油耗已經超出了原來時候的20%、維修費用到達殘值的50%、10年錢的車子配件是否還能買到來作為經濟使用壽命的一個標準。
打個比方:汽車買來上路開始油耗是10個油,開到後面變成12個了,這個時候把車賣給二手車商,車可能還值個5、6W塊錢,但是你不賣,拿去修一修,花掉2.5W,這個就是及不划算了,所以要果斷賣掉換新車了。
四、寫到最後
綜上所述,一輛車子要符合一個壽命標準才能稱得上能開10年的好車子,並不是哪個品牌好,哪個品牌牛,只要哪個品牌核心三大件能夠在不大修或者換的情況下支撐10年,那你可以放心購買,其他的問題都是小問題。
建議買車的多知道一些汽車品牌所出現的問題,不要去看他的虛假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