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江紅》是嶽武穆的志向,但嶽飛真有收復河山的實力和能力嗎?

2021-01-10 心動趣歷史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一曲《滿江紅》顯示出了嶽飛收復宋朝江山,驅除女真金人的滿腔熱血,那麼作為南宋「中興四將」之一的嶽武穆,他真的有收復河山,直搗黃龍府的實力和能力嗎?

公元1140年,完顏兀朮撕毀停戰協議,再度攻擊南宋,嶽飛順勢發起北伐戰爭,聯絡兩河各地的義軍奮起反擊金兵。嶽飛率領軍隊一舉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在郾城、潁昌大敗金軍,全軍挺近朱仙鎮,金兀朮因為畏懼嶽飛,準備撤出河南。

但是不幸的是,宋高宗趙構和權相秦檜一心想求和,以十二道金牌,催促嶽飛撤軍。嶽飛無奈,只得將軍隊撤回南宋境內,北伐戰爭失敗。

其實從嶽飛的北伐戰略,「連結河朔」主張緊密聯繫北方的抗金義軍,配合宋軍作戰,一舉擊敗金軍,收復失地。同時嶽飛組建的嶽家軍,號稱「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打擄」,軍紀嚴明,作戰頑強,不論是在平叛還是在對抗金軍的過程中,都是一直戰功赫赫的軍隊。

可以說,以嶽飛的才能來看,他肯定是不輸明朝名將徐達的,他完全具備指揮宋軍北伐,收復河山的能力。但是考量北伐所具備的實力,卻不單單是將領的作戰能力,應該考量的是整個南宋朝廷是否具有這樣的實力,明顯南宋不具備這樣的實力。

收復襄陽六郡,完成北伐布局

公元1134年,嶽飛向趙構提出收復失陷與金國扶持的偽齊政權的襄陽六郡,認為收復中原,將以此為根本,得到了南宋朝廷的同意。

同年四月,嶽飛率軍從江州開拔向鄂州進發,於五月五日抵達郢州城下。次日,嶽家軍對郢州城發起攻擊,戰鬥進行得非常慘烈,一度守軍的炮石都打到指揮作戰的嶽飛跟前,但嶽飛凌然不懼,指揮全軍作戰,將士奮勇殺敵,終於一天之內攻佔郢州,斬殺敵軍七千多人。

收復郢州後,嶽飛親率兵馬直撲襄陽,同時分兵張憲、徐慶進攻隨州。嶽飛到達襄陽後,守將李慶得知嶽飛不到一天就拿下郢州後,立馬倉皇逃走,嶽飛兵不血刃拿下襄陽。五月十八日,牛皋配合張憲、徐慶攻下隨州,此戰中嶽飛的長子嶽雲作戰勇猛,最先登上城牆,勇冠三軍。

嶽飛迅速拿下三郡後,偽齊政權震動,劉豫調遣兵力,同時請金兵幫忙,支援李成,集結三十萬人馬,準備奪回襄陽,結果被嶽飛打得大敗。李成敗退到鄧州附近後,與金軍劉合孛堇會合,紮下營寨,企圖阻止嶽飛率軍北上進攻鄧州。

七月十五日,嶽飛分兵王貴、張憲領兩路兵馬在鄧州南邊三十裡處與敵軍交戰,同時派出王萬、董先分兵出奇突擊,敵軍被迅速擊敗,七月十七日,嶽家軍攻取鄧州,嶽雲又是第一個登城的勇士。

嶽飛率軍在鄧州的大勝,終於攻佔鄧州,基本瓦解了偽齊與金軍在湖北這一地區的軍事力量。隨後嶽飛派遣李道攻取了唐州,同一天,信陽也被攻佔。

至此嶽飛歷時兩月,順利收復襄陽六郡,成為南宋第一次大片收復失地的壯舉。這是南宋朝廷反攻的第一次大勝,極大地鼓舞了士氣,同時嶽飛正在進行恢復生產,成為北進中原的戰略要地。

第一次北伐中原,孤軍深入,不得不退

公元1136年,在宰相張浚的主持下,宋軍開始發起北伐中原之戰。同年七月,嶽飛被奪情起復,正式誓師北伐,嶽飛分兵兩路進攻中原。

牛皋率領一路兵馬進攻汝州,因他極為熟悉地理環境,一戰就攻克了汝州,緊接著乘勢攻克潁昌府。另外一路,王貴、郝晸、董先等將,向西進軍,攻佔盧氏後,又西取虢州,乘勝席捲上洛、商洛、洛南、豐陽、上津等商州全境。

嶽飛收復虢州、商州後,請求朝廷允許派出王貴、牛皋等人,在河東、河北義軍的配合下,收復河北失地。但是嶽飛的計劃並沒有獲得朝廷的支持,一方面是因為並沒有其他軍隊配合嶽飛作戰,嶽飛屬於孤軍深入,另一方面朝廷北伐的決心不足,嶽飛不得不退軍鄂州。

嶽飛撤軍後不久,偽齊劉豫就糾集三十萬大軍,向淮西發起進攻,此時劉光世、張俊在江淮駐防,趙構擔心難以抵抗,命令嶽飛支援淮西,嶽飛率軍到達九江,淮西戰事就已經結束了,劉豫被擊退了。

進兵中原,奸佞掣肘,功虧一簣

公元1140年,嶽飛開啟了人生中最後一次北伐,但就實質而言,嶽飛的這次北伐,更多的是南宋的一次戰略反擊,此次戰爭的發起者,是金軍統帥完顏兀朮。

這一年五月前後,金國主戰派領袖金兀朮發動政變,掌控了金國的大權。撕毀此前籤訂的宋金停戰和議,發起兩路大軍南下攻宋。親率東路大軍,以駐紮在山東的聶兒孛堇和河南的李成為左右兩翼,從開封南下進攻兩淮地區。另外,完顏撒離喝統率西路軍,從同州進攻陝西的宋軍。

此時的南宋已經今非昔比,金兀朮率領的東路軍在順昌與宋軍交戰,被劉錡率軍擊敗,順昌的圍困被解除。同時西路的金兵進攻同樣受阻,被陝西軍擊退。

乘著宋金交戰的時機,嶽飛從襄陽進兵安陸,準備再次北伐。但是金兵退卻後,趙構派遣李若虛傳召嶽飛,「兵不可輕動,宜且班師」。李若虛到達嶽飛軍中後,嶽飛向他說明了收復中原的方略,李若虛矯詔支持嶽飛北伐中原。

嶽飛隨即揮師北上,張憲率領前鋒率先攻克蔡州,牛皋率領左軍攻克魯山等縣城。張憲、傅選緊接著打敗金將韓常,再度收復潁昌。不久,牛皋、徐慶和張憲順利會師,一同攻克陳州。

中軍統制官王貴,率領軍接連攻克鄭州和洛陽,與此同時,韓世忠的部將和張俊的部將也配合嶽飛所部,分別攻佔海州和亳州,整個抗金局勢一片大好。

同時嶽飛一直在實施的「聯結河朔」的方針也取得巨大的成功,河北的各路義軍揭竿而起,響應嶽飛的北伐,截止當年七月初的時候,義軍攻克了曹、懷、衛、孟等州郡。至此嶽飛領導的抗金勢力,從南、西南、西、西北、北、東北六個方面,對佔據開封的金兀朮形成了包圍。

在形勢一片大好的時候,扯後腿地來了,趙構命令進佔亳州的張俊部,後撤屯駐在壽春,命令在順昌駐紮的劉錡部,向江南撤退。如此就打開了對金軍的包圍,同時嶽飛的嶽家軍就成為了北伐中原的孤軍,嶽飛多次上書請求援軍,但是南宋朝廷一直沒有派出援軍。

此後,金軍不甘失敗,開始大舉反撲。郾城之戰,完顏兀朮同完顏突合速、完顏賽裡等率領金軍主力與嶽家軍在郾城北對陣。金兀朮以「鐵浮圖」為主攻,「拐子馬」配合左右兩翼,企圖擊敗嶽家軍。嶽雲率領背嵬軍正面迎敵,嶽飛同時派出步兵用大刀、大斧等,上砍敵軍,下砍馬腿,金兵大敗。

郾城之戰後,金兵不甘失敗,金兀朮再度集結十萬步兵和三萬騎兵,在潁昌與嶽家軍交戰。嶽雲率八百背嵬軍突擊金軍正面,王貴率步兵從兩翼突擊。潁昌之戰,嶽家軍「無一人肯回顧」,殺得「人為血人,馬為血馬」,大敗金軍。

最後金兀朮退守到朱仙鎮負隅頑抗,嶽家軍的五百前鋒背嵬軍率先抵達朱仙鎮。兩軍殺紅了眼,一見面就開幹,金軍被嶽家軍殺破了膽,一戰擊潰。金軍無力抵抗嶽家軍,金兀朮準備放棄開封府,渡河北撤。

什麼時候都不會缺少漢奸,這時候北宋時期的太學生出來壞事了,告訴金兀朮,現在南宋朝中權臣當道,嶽飛的軍隊肯定不能長久在外作戰。勸金兀朮不必驚慌,嶽飛肯定很快就撤軍了。

不幸的是,被這個漢奸言中了,嶽飛在一天之戰收到了趙構的十二道金字牌,強令嶽飛班師。這樣搞笑的命令讓嶽飛痛心疾首,嘆息道「十年之力,廢於一旦!」

嶽飛足夠給力,但南宋朝廷蹩腳得一逼

成功的經驗千千萬,但失敗的理由大體一樣。古代的北伐戰爭,嶽飛不是第一個,也不是最後一個。

首先我們來看一個成功的案例,公元1367年11月,朱元璋命徐達為徵虜大將軍,常遇春為副將軍,率領二十五萬大軍進行北伐。在北伐檄文中提出「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的口號。

徐達率軍從應天出發後,一路北上徐州,攻入山東,緩步推進,歷時半年佔領山東全境後。揮師進入河南,進攻開封,同時命令鄧愈從襄陽進攻河南,策應主力大軍。

歷時一個多月,平定河南,隨後進攻潼關,迅速掃平陝西、甘肅等地。隨後徐達率師北上,進攻元大都,於1368年八月二日,佔領元大都,元朝滅亡。

我們對比一下,嶽飛相比於徐達,有兩個優勢,一是南宋當時控制的土地明顯要多於朱元璋,四川全境和陝西一部分還掌握在宋軍手中。第二個優勢就是兩河的民間義軍,心向王師,群起配合嶽飛的北伐戰爭。

但是嶽飛比徐達的劣勢多更多,而且都極為致命,這也是決定了嶽飛北伐失敗的原因。而且基本可以說,嶽飛及時北伐收復開封,也基本沒有收復幽雲十六州的可能。

第一個方面,南宋朝廷在主戰、主和之間搖擺不定,基本大方針是主和,不時的主戰不過是為了自保。這就導致無法做到同仇敵愾,上下一心,集中力量投入到北伐中,趙構的主和思想,決定嶽飛的註定失敗,同時助長了奸佞陷害嶽飛的陰謀。

第二個方面,明軍北伐,全軍統一指揮,協調攻進,但是南宋的軍隊成分極為複雜。「中興四將」互相難以協調同步,鎮守四川、陝西的西軍將門,跟嶽飛他們又不一樣。軍隊難以收歸朝廷統一指揮調度的問題,是困擾南宋初年的一大問題。同時造成了君臣相互猜疑的嚴重問題,君臣相互提防,作戰怎麼能夠拼盡全力呢?

第三個方面,南宋朝廷在江南的統治基礎並不牢固,前有「苗劉之亂」,趙構的兩個兒子都死翹翹了。後又有「淮西兵變」,差點又驚出趙構一身冷汗來。江南在北宋時期滋養出方臘起兵,並不是沒有道理的,南宋初年的統治基礎是極為薄弱的,存在先天不足的問題。

第四個方面,老話說「守江必守淮,守淮必守山東」,金軍歷次南下威脅南宋都是兩淮南下的,直插南宋心臟。所以這就造成了一直戰略重心的不平衡,兩淮的軍隊戰力相對嶽家軍和西軍都較弱,但是卻保護著趙構的身家性命。

嶽家軍戰力最強,但是卻遠在鄂州一線,而且嶽飛的北伐策略也是從襄陽一線直突中原,收復開封。卻完全把山東兩淮一下的南宋胸腹之地晾了出來,可以說嶽飛的戰略,和南宋朝廷的重心是背道而馳的。

嶽飛再努力恐怕都只會在趙構心裡留下邀功的印象,其實這也是嶽飛的政治眼光一般的一個表現。其實如果嶽飛政治嗅覺高的話應該在趙構三番五次徵調他回援兩淮的時候,提出移防的申請,將嶽家軍拉到兩淮前線,既能守衛中樞,又能從東線北伐,以西線為策應,走徐達相同的路線。

最後,其實並不是嶽飛和宋軍的戰力不行,也不是南宋將領的指揮能力不行。南宋軍隊在經過靖康之恥的磨鍊後,戰力迅速提升,除嶽飛外,劉錡、吳階兄弟都有與金兵一戰之力。

但是黃曉明在《八佰》中說,一切戰爭都是為了政治服務,南宋朝堂的政治志向,決定了嶽飛難以實現收復中原的志向!

相關焦點

  • 《滿江紅》與嶽飛一生事跡毫不違和,為何有人說不是嶽飛所寫
    嶽珂是嶽飛之孫,三子嶽霖之子,他將嶽飛一生的詩詞編輯成冊,形成了《金佗粹編》。但從1203年始,到1234年再刊此書,中間歷經了30多年,都未曾收錄《滿江紅》一詞。 而《滿江紅》最早始見於1536年徐階所編的《嶽武穆遺文》,他是根據1502年浙江提學副使趙寬所書嶽墳詞碑收入的。
  • 嶽飛《滿江紅》的真偽之爭
    作者:王樹人南宋高宗紹興十年(1140),嶽飛統軍北伐,逼近北宋故都汴京(今河南開封市),大有一舉收復中原並直搗敵軍老巢黃龍府(今吉林農安縣,金故都)之勢。在這樣的大好形勢下,嶽飛滿懷激情,寫了《滿江紅》這首氣壯山河的詞。
  • 嶽飛《滿江紅》被教科書刪除,秋瑾《滿江紅》入選,有無道理?
    那麼,嶽飛的《滿江紅》與秋瑾的《滿江紅》有何異同?為何後者能夠取代前者,如果知道嶽飛和秋瑾的一生境遇,你也許會對此有更深的體會。 一、嶽飛壯志終遺恨 嶽飛是南宋抗金名將,一生志在收復祖國山河,手下嶽家軍曾讓金軍聞風喪膽,然而這樣一位英雄卻遭主忌臣饞,殞命風波亭,著實可悲可嘆。
  • 嶽飛:是否真的創作過《滿江紅》
    這首詞(以下稱《滿江紅》)是在明朝的中前期才廣泛傳播開來的,在宋、元兩代極少或根本不見於記載。然而,在20世紀30年代以前,所有的人都相信它是嶽飛的作品。讓人始料不及的是,30年代著名學者餘嘉錫在《四庫提要辨證》一書的《嶽武穆遺文》一篇中對《滿江紅》一詞的作者提出質疑,從此江湖多事,數十年來關於此詞的作者是不是偽作,爭論不斷。
  • 《滿江紅》這首詞是出自嶽飛手筆嗎?一代詞宗夏承燾提出質疑!
    《滿江紅》這首詞早就有爭論,除了著名學者夏承燾提出質疑外,中央研究院院士、語言學家、古文獻學家、輔仁大學文學院院長餘嘉錫也提出了質疑。講真這兩位都是重量級的學者,夏承燾先生被稱為一代詞宗,對唐詩宋詞頗有研究,我很贊同兩位德高望重學者的質疑。我支持《滿江紅》這首詞不是嶽飛所作,而是後人的偽作。
  • 嶽飛的一首詞滿江紅
    嶽飛的滿江紅是我童年時,就能背誦的一首詞,七歲的時候,聽劉蘭芳先生播講的評書《嶽飛傳》時,學會了這首詞,當然那時候還不懂什麼是詞,也不知這首詞是什麼意思,只是覺得背誦起來,特別帶勁,特別有氣勢,仿佛背誦這首詞的時候,自己就成了大英雄嶽飛。長大後才真正懂得了這首詞的含義,但卻已經失去了童年時的那股熱誠。
  • 嶽飛的《滿江紅·怒髮衝冠》為什麼被人們廣為傳誦?
    嶽飛是我國南宋初期傑出的抗金英雄。之可惜他一生才活了三十九年。他在短暫的一生中為我國人民樹立了抵抗外來民族侵略的正義豐碑,他的慷慨激越的抒懷之作《滿江紅·怒髮衝冠》成了千古傳誦的傑作。我們來回顧下這首詞: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
  • 嶽飛《滿江紅》被教科書刪除,另一篇同名作品入選,有無道理?
    身負國恨,山河破碎,嶽飛肩負著收復河山的夢想,寫下了這首壯志凌雲的《滿江紅》。 這首詞也隨著嶽飛的光榮經歷一樣流傳千古,曾經入選為我國的教科書的經典文章,然而時至今日,這篇文章卻被教科書刪除,另一篇同名作品反而入選,這其中有無道理呢?
  • 為何有人說嶽飛滿江紅是偽作?其實類似的現象還挺多
    一、明朝才出現的《滿江紅》明代名臣,嘉靖時期內閣首輔徐階(1503 -1583)編輯《嶽武穆遺文》中,出現了這首詞《滿江紅》和《小重山》。另外明朝陳耀文(1550年進士)的《花草稡編》中也有不同的版本:  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
  • 【017【衛國·場景】嶽飛《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
    代表作品有嶽飛《滿江紅·怒髮衝冠》、厲聲教《滿江紅·浩浩長江》、辛棄疾《滿江紅·敲碎離愁》等。紹興十年(1140年),完顏宗弼毀盟攻宋,嶽飛揮師北伐,兩河人民奔走相告,各地義軍紛紛響應,夾擊金軍。嶽家軍先後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在郾城、潁昌大敗金軍,進軍朱仙鎮。宋高宗趙構和宰相秦檜卻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催令班師。在宋金議和過程中,嶽飛遭受秦檜、張俊等人誣陷入獄。1142年1月,以莫須有的罪名,與長子嶽雲、部將張憲一同遇害。
  • 讓我們熱血沸騰的《滿江紅》,或許並非嶽飛所寫?(上)
    首先聲明,筆者認為我們現在所賞閱的《滿江紅·怒髮衝冠》應當是經嶽飛本人修改過的作品或者是經後世修改潤色的作品,很大可能不是一開始的版本。歷史上, 嶽飛的《滿江紅·怒髮衝冠》, 是在明朝的中前期才廣泛傳播開來。令人難以置信的是, 這樣一首慷慨激昂的愛國詞作, 在宋、元兩代幾乎不見於記載。
  • 嶽飛是箭垛,《滿江紅》是偽作?
    據《歷代神仙通鑑》敘,宋徽宗時,相州湯陰嶽和妻姚氏有娠晝寢,夢見一鐵甲丈夫入曰:「漢翼德,當住此。」【4】即是說嶽飛乃是張飛轉世。而關於嶽武穆為張飛或神人轉世的說法,一直廣有流傳。在明人小說《列仙全傳》中說到,宋政和年間呂洞賓幫助皇帝捉鬼,特召金甲丈夫現身,竟為真君關羽,皇帝問及張飛何在,羽遂言張飛如今「已為陛下生於相州嶽家矣」【5】。
  • 李玟聽完《滿江紅》,激動問道:嶽飛是誰?可以請他幫我寫歌嗎?
    相信大家都知道這首詞叫《滿江紅》,作者是嶽飛。嶽飛是我國南宋時期的抗金名將,著名的軍事家、戰略家,同時也是一位詩人。在靖康之變後,嶽飛便立志要收復河山,迎回二聖,一雪前恥。紹興十年,嶽飛揮師北伐,頓時間各地起義軍紛紛響應,全國上下,群情激奮,都盼望著嶽家軍能夠收復大宋河山,雪靖康之恥。隨後,嶽家軍先後收復了鄭州、洛陽等地,並一路打到了朱仙鎮。
  • 嶽飛僅存的2首《滿江紅》,氣魄宏大,悲壯雄奇,讀來酣暢淋漓!
    儘管嶽飛一生僅有3首詞存世,包括2首《滿江紅》1首《小重山》,但這3首詞質量很高,足以讓他在中國古詩詞史上佔據一席之地。今天我們就一起讀讀嶽飛僅存的2首《滿江紅》,氣魄宏大,悲壯雄奇,讀來酣暢淋漓!嶽飛嶽飛2首《滿江紅》,我最喜歡這一首。這首詞寫於紹興四年嶽飛收復襄陽六鎮,僅32歲被封侯(武昌郡開國侯 )時。
  • 嶽飛:滿江紅
    而現在,胡虜鐵騎卻踐踏包圍著京師郊外,戰亂頻仍,風塵漫漫,形勢如此險惡。  士兵在哪裡?他們血染沙場,鮮血滋潤了兵刃。百姓在哪裡?他們在戰亂中喪生,屍首填滿了溪谷。悲嘆大好河山依如往昔,卻田園荒蕪,萬戶蕭疏。何時能有殺敵報國的機會,率領精銳部隊出兵北伐,揮鞭渡過長江,掃清橫行「郊畿」的胡虜,收復中原。然後歸來,重遊黃鶴樓,以續今日之遊興。
  • 嶽飛的詩詞鑑賞 好山好水看不足
    嶽飛一生因為母親給予他的「精忠報國」思想所引,真正的在那個衰弱的朝代,將自己的一生都奉給收復舊山河的願望裡。但嶽飛卻不僅僅是一位愛國將領,更是一位能以詩詞評述胸臆的文人,最著名的《滿江紅》一詞將這位愛國英雄的壯志豪情一一呈現,字裡行間都透著矢志不渝的復國志。
  • 再讀嶽飛《滿江紅》有感
    初次讀嶽飛的這首《滿江紅》時還在學生時代,少年不識愁滋味,讀詩詞也只是從字面理解覺得這首詞豪氣沖天,壯志凌雲,英雄壯志未酬空悲切。單純的思想,空白的人生經歷,又怎會深刻地理解民族英雄嶽飛處在南宋這樣的時代中,朝廷給予不了施展理想和抱負的空間。這是一種心懷國家,志在報國卻無以施展抱負的無奈和無助。
  • 嶽飛的《滿江紅》被刪除,同時清末秋瑾的《滿江紅》被選中
    嶽飛一向都是精忠報國的忠臣形象。嶽飛是光榮而不平凡的一生,他對於宋朝有滿腔熱血,即使南宋的江山早已岌岌可危,但嶽飛仍然有光復理想,熱血的寫下這首《滿江紅》。「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這是一個臣子對於破碎國家最真實的願望。
  • 2020歲末讀嶽飛兩首詞,句句經典,收穫的不僅是對歲月的感懷
    日子過得真快,一轉眼2020就進入倒計時了,仿佛依稀昨天才迎接了2020年第一縷陽光。在歲月更替中,不變的是每到年終歲末的感懷,有留戀,有不舍,有些許的傷感,更有對未來新的期盼。拿起手邊的書,隨意翻開,重讀嶽飛那兩首熟悉的詩詞,此刻竟和往日有了不同的感受。
  • 中國有兩座賀蘭山,嶽飛《滿江紅》中寫的到底是哪一座?
    我要從頭徹底地收復舊日河山,再回京闕向皇帝報捷。1.「賀蘭山缺」是和平的述說,在寧夏詩人們把手伸向天空,絕對不是為指尖離太陽近些,用來取暖。在中國,有兩座賀蘭山,一座在今寧夏境內,一座在河北磁縣。中國史上,除賀蘭山之外,似乎從來沒有一座山將其戰爭狀態一直延續至明清時期。戰爭是為了和平。從這個意義上說,賀蘭山也是一座民族融合的山,就像嶽飛這位抗金的英雄已經被人們在今天轉換成了一個愛國的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