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20日,義大利羅馬機場,一架飛往上海的飛機延誤,人心焦慮之時,上海城市交響樂團的演奏者紛紛拿起小提琴,奏起《我的祖國》。當熟悉的旋律響徹在異鄉的土地上,在場的中國人無不熱淚盈眶。
而坐鎮這場「即興快閃」的,是94歲的指揮家曹鵬。
他於1944年參加新四軍,1949年起擔任上海和北京的電影樂團指揮,1955年求學於莫斯科柴科夫斯基音樂學院歌劇交響樂指揮系,1961年首次在海外舉行中國交響樂作品音樂會。回國後,他擔任上海交響樂團指揮兼音樂顧問、上海樂團總監兼首席指揮、上海室內樂團團長兼首席指揮等職。他還一手創辦或訓練出上海城市交響樂團、上海學生交響樂團、上海城市青少年交響樂團等交響樂團……
在耄耋之年,曹鵬又鼎力支持並親自參與女兒曹小夏創辦的關愛自閉症的公益項目「天使知音沙龍」,堅持至今。
曹鵬說,我所做的一切,就是普及音樂,讓大家感知「愛」。
與城市交響樂團共同演出獲得成功後,自閉症孩子深情擁抱曹鵬。 受訪者 供圖從藝70年,曹鵬的指揮棒,指揮過著名的莫斯科交響樂團、葡萄牙裡斯本大都會交響樂團、上海交響樂團,同時,也指揮過業餘的、大學的、中學的、小學的,甚至幼兒園的交響樂團。
從成為新四軍文工團團員那一刻起,曹鵬就感受到:「音樂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多年後,在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求學時,他對此有了更深切的體會。
而這也是他傾其所有在中國普及交響樂的原因。
離休後,他全身心投入到大、中學生的交響樂普及工作中,一直指導著上海學生交響樂團、上海交通大學交響樂團、上海市南模中學交響樂團等。在他眼中,交響樂的普及,必須「從娃娃抓起」。
2005年,曹鵬創辦了首個非職業的上海城市交響樂團。
上海城市交響樂團(以下簡稱「城交」)的不少樂手從小就跟著曹鵬,在學生交響樂團裡成長起來,畢業工作後又進入「城交」。樂團成員都有本職工作,每次排練、演出必須提前兩個月通知預約。「大家為了公益,都下班趕來,排除了種種困難。」曹鵬說。
如今「城交」的200多名註冊團員中,有外企白領、醫生、律師、公務員、學生,有在長三角地區工作的外籍人士,還有從職業交響樂團退休的老樂手。
經過十年打磨,「城交」幾乎每個月都會舉行至少一場正式的大型演出,從星期廣播音樂會、市民音樂會等公益普及性演出,到各種國際交流演出。
「城交」向大眾敞開音樂藝術的大門,這個團隊不僅以普及高雅藝術為己任,也用實際行動來通過音樂播撒愛心。曹鵬帶著這支隊伍,希望傳播城市的文明、傳遞愛。
曹鵬耐心指導自閉症患兒排練銅管樂演奏 受訪者 供圖2008年,曹鵬的大女兒曹小夏看到一份聯合國關於自閉症兒童的報告,於是向父親曹鵬提議「城交」為上海的自閉症兒童義演。這得到了曹鵬和團員們的一致支持,由此,上海市慈善基金會與上海曹鵬音樂中心成立了關愛自閉症兒童的項目「天使知音沙龍」。
沙龍匯聚了上海城市交響樂團的200多名青年志願者,他們組成慈善義工隊,希望用手中的樂器打開自閉症患兒的內心。
成立之初,沙龍場地難覓,資金缺乏,與自閉症孩子交流更是困難。曹鵬記得,樂隊最初為孩子們演奏時,這些孩子對音樂毫無反應,只顧著吵鬧跑跳。
在長期的音樂啟蒙之後,奇蹟發生了:孩子們不僅能安靜地聽音樂會,還學會了演奏簡單的打擊樂。其中一些有天分的孩子甚至開始演奏小提琴。
直到如今,天使音樂沙龍的孩子已經可以與「城交」的其他樂手一樣,在大型音樂會上登臺演出。其中一名孩子軒軒花了8年時間才走到這一步。
這令曹鵬感到欣慰和驕傲。他說,大家在沙龍中親眼看見,有了音樂,這些孩子們的心是可以打開的。多年來,孩子們通過志願者的指導,在家長的配合下,學習唱歌、敲木琴、演奏銅管樂、學習與別人進行交流……
曹鵬與自閉症兒童也建立了非同一般的感情。有時,孩子們會突然抱抱曹鵬,親親他,說著「曹爺爺我愛你,我愛你!」這一幕幕,往往令臺下的家長熱淚盈眶。
對於曹鵬來說,沙龍只是起點。他期望籌建一所自閉症專門學校,為更多自閉症兒童提供針對性的教育。2019年,「上海市教育發展基金會曹鵬教育基金」正式揭牌,為籌建學校發起募捐,所得善款將全部用於自閉症兒童的康復和學習所需。
多年來,曹鵬和家人幾乎將全部精力都投入於慈善公益事業:大女兒曹小夏管理樂團,小女兒夏小曹任樂團首席,太太夏惠玲做藝術總監,外孫石渡丹爾畢業後也全職為沙龍服務。
「我的童年雖已遠去,但卻留得雪鬢童心。數十年來,能和可愛的孩子們在一起,我從來沒有覺得老。」曹鵬說。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