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CE平臺:買時鑑定真,賣時鑑定假?到底是真是假?

2020-12-12 城市之聲汽車315

隨著這幾年球鞋文化的迅速發展,高昂的人氣加上電商的發展也讓獲得球鞋的渠道變得豐富多樣。由於在各種網絡平臺上購買的球鞋很多都是魚龍混雜,而且質量也是參差不齊。所以,球鞋購物和鑑定平臺應運而生,Nice平臺就是這樣一款售賣和鑑定的軟體。NICE平臺從之前一個社交軟體加入了球鞋交易鑑定和功能之後,NICE作為球鞋交易平臺的一匹黑馬,正以驚人的速度迅速擴張。賣家發貨寄往平臺,經平臺之手鑑定後,再交易到買家之手,簡單的購買流程和相對低廉的手續費,這便是NICE的優勢。所以這也讓很多買家賣家選擇在NICE上出手或求購鞋款。NICE的定位是對潮牌感興趣的人,希望營造的路徑是:用戶因為優質內容來到 NICE。但是一位陳先生給我們打來電話反映平臺給自己帶來的體驗卻不太「nice」……

買賣鑑定結果不一致?

2020年9月25日,用戶陳先生通過網絡直播向安徽城市之聲《汽車315》節目組反映,自己2019年2月份在NICE平臺上花了2000多元購買了一雙球鞋。買鞋時平臺鑑定是真,但是賣鞋時平臺卻鑑定為假。具體怎麼回事?

據用戶陳先生表示:2月份購買球鞋的時候NICE平臺的鑑定結果是正品。但是在9月4日,這雙鞋在出售的時候,是自己寄回平臺的,因為需要平臺檢驗之後才能完成交易,然而這個時候,平臺卻說這是假鞋。

(用戶陳先生提供購買訂單)

(用戶陳先生提供當時購買時NICE平臺鑑定為正品截圖)

陳先生感覺很奇怪,鞋子是在這個平臺買的,自己也是一名球鞋鑑定師,鑑定球鞋後的確沒有什麼問題。為什麼在平臺進行出售卻被判定為假鞋?

(用戶陳先生提供出售時NICE平臺鑑定為假截圖)

後來自己在APP中聯繫了線上客服,客服表示需要出示鑑定結果,於是陳先生就把之前買鞋的NICE平臺鑑定為真的結果提供了過去,平臺卻表示無法認可這個鑑定,還額外提供得物平臺的鑑定結果,不然無法處理。但是自己找了得物平臺,平臺表示無法鑑定。陳先生感覺奇怪:得物和NICE明明是兩個平臺,為什麼需要得物來證明?

另外,自己也找了另一家叫做GET的平臺來做鑑定,最終鑑定球鞋為真。但是NICE平臺表示:GET平臺也是自己鑑定球鞋的委託方,屬於同一平臺,不是第三方平臺,無法承認這個結果。

(用戶陳先生提供GET平臺鑑定為真截圖)

陳先生感到非常生氣,現在賣鞋交易沒有完成,還在NICE平臺交了100多元的保證金,也損失了郵費,現在平臺只願意退給自己扣除保證金的錢。

現在,陳先生希望NICE平臺可以退還100多元的保證金給自己,並且解釋清楚為什麼買賣都在此平臺,前後鑑定結果卻完全不一致?

節目中我們嘗試聯繫NICE平臺,平臺表示暫時取消了400人工客服電話服務,需要在用戶APP端投訴。

(NICE APP中顯示取消400客服電話截圖)

9月25日下午,記者下載了「NICE」 APP,通過在線的人工客服把問題進行了反饋。

第一,為什麼購買時鑑定是正品,出售時鑑定為假?

第二,相關費用能否退還給用戶?什麼時候能退?

第三 , 球鞋到底是真是假?

(記者把問題反饋給NICE 在線人工客服截圖)

在9月25日下午,用戶陳先生給我們打來電話:

陳先生表示:NICE平臺聯繫了自己詢問之前買鞋的鞋盒是不是現在手裡的鞋盒。自己也把鞋盒的圖片發給客服,隨後客服表示:經過系統圖片對比,發現鞋盒不一致,自己手裡的鞋盒是假的,球鞋是真的。對此,自己很疑惑,期間並沒有購買其他球鞋,為什麼會出現鞋盒是假的情況?另外,客服還讓自己重新鑑定,並在鑑定時備註「鞋盒到底是真是假?」如果最後鑑定結果是真,平臺願意退回自己損失的錢。現在自己打算再重新鑑定一次。

對於用戶陳先生遇到的問題,安徽城市之聲《汽車315》節目組也會持續關注!

對於陳先生遇到的問題,節目組諮詢了北京盈科律師事務所張惠律師。

律師說法:

張律師表示:這是屬於典型的網際網路買賣交易行為,涉及三方主體,一是賣方,二是買方,三是第三方中間平臺。從法律的角度來說,賣方和第三方中間平臺之間的關係,類似於居間合同關係。平臺在買賣時要求出具鑑定報告,不違反相關法律規定。

首先,賣鞋出鑑定書,與收鞋一樣,都需要有鑑定書。其次,平臺肯定是有一套自己的規定和流程的。最後,目前平臺提出的第三方鑑定並無問題,作為一個中介平臺,不僅要促成買賣形成,也要保證商品的真實性。

對於這位消費者遇到的問題,需要證明是原平臺鑑定失誤導致個人損失出現。一次鑑定為真,一次為假,只要消費者找到第三方平臺鑑定真假,並證明這雙鞋是當初在原平臺購買的同一雙鞋,那麼則可以要求平臺承擔買鞋時或買鞋時關於鑑定的違約責任。

問題是否多見?

為了進一步了解用戶陳先生遇到的問題,小編在百度上進行了相關的搜索「NICE平臺買鞋賣鞋鑑定結果不一致」,希望對類似問題有相應的參考價值。

用戶反映鑑定結果不一致)

用戶反映在NICE上購買到假貨)

用戶反映NICE平臺實物和描述不符)

用戶反映平臺實物和描述不符)

用戶反映鑑定結果不一致)

用戶反映鑑定結果不一致)

用戶反映鑑定結果不一致)

用戶反映平臺購買到瑕疵品)

用戶反映鑑定結果不一致,實物和描述不符)

用戶反映鑑定結果不一致,買到瑕疵品)

用戶反映鑑定結果不一致)

用戶反映鑑定結果不一致)

通過搜索我們發現,關於用戶陳先生的問題中同一平臺買鞋賣鞋鑑定結果不一致的情況,在網上也有很多用戶在反映問題。關於陳先生的問題,NICE平臺相信很多人還很陌生,NICE平臺到底什麼?

NICE平臺

「NICE」是一個圍繞球鞋、潮服、美妝、潮玩盲盒與潮流生活構建的社區和電商平臺。其分享的好物多是平臺經典款式,限量爆款,價格不菲。除此之外,「nice」平臺還提供專業的潮流單品鑑別和查驗。

nice創立於2013年,定位於圖片社交,並在2014年一年內完成了3輪總計超過6000萬美元融資。團隊在2018年轉型,新產品定位於「潮人社區+交易平臺」,於2018 年7月正式上線。在5個月的時間裡,平臺實現了月GMV過億的目標。

球鞋是一個增速極快的市場,也是一個過往被主流所忽略的市場,這是nice轉型時所看到的機會。CEO周首認為,球鞋市場、更具體而言潮流文化的紅利仍有極大空間,nice的發展核心在於「佔住了需求」,同時基於這個需求在產品上形成了差異化。

nice將對於需求的定義分為兩大塊,「買什麼」和「怎麼交易」,前者對應的是種草以及對泛大眾人群的科普,後者則針對的是交易。因此,在產品上,nice「左手社區、右手交易」,去滿足從內容、到社區最終到交易服務這一條鏈路上的需求。因此到了交易環節,nice的定位是C2C平臺。

社區板塊解決的是過往球鞋、潮流相關內容消費過於分散的痛點。由於球鞋所對應的潮流消費其實是極度非標的品類,因此用戶對於內容的依賴會比較強。

此外,為了保證服務的標準化,nice做了三件事情:

● 鑑定服務:這一點是球鞋交易過程中的痛點,但其實也是標準化的基礎;

● 保證賣家發貨及買家收貨時間;

● 對買賣雙方更為公平的交易規則。

在具體的服務方式上,nice 目標支持現貨交易、閃購、二手等不同類型的產品交易,但核心仍舊是一個雙邊交易平臺,主要盈利點在於抽傭。

對於用戶陳先生遇到的問題,同一平臺買鞋賣鞋鑑定結果不一致的情況,不知道NICE平臺到底靠不靠譜?

為了進一步了解問題,小編在百度上進行了相關的搜索「NICE平臺靠譜嗎?」,希望對類似問題有相應的參考價值。

用戶反映平臺不發貨)

用戶反映購買到不是新鞋)

用戶反映NICE平臺不靠譜)

用戶反映NICE平臺不靠譜)

用戶反映NICE平臺不靠譜)

用戶反映購買到瑕疵品)

用戶反映鑑定結果不一致)

用戶反映平臺購買到瑕疵品)

用戶反映在NICE 平臺買到瑕疵品)

通過搜索我們發現,在網上有很多用戶在反映NICE平臺存在售賣瑕疵品和鑑定不一致等不靠譜的情況。關於這種情況,大家在網絡消費購物需要注意哪些?

網絡購物注意事項

用網際網路來完成購物不僅節省了時間,還有機會買到在本地市場難覓的商品。其實,只要消費者能夠仔細識別網上物品的真偽,把握購物的分寸,正確合理地參與網絡購物的流程,那麼大部分的問題就可以得到有效的避免。

一、不要貪戀便宜

很多人在網上購物圖得就是個便宜。如果網上商城的商品比市面上的便宜在一兩成之間,我個人建議大家可以放心大膽的付帳,付帳之後就等他送貨上門了。但是千萬要注意哪些便宜得離譜便宜幾倍的商品,比如市面上要兩千元的東西網上商城就只要四五百或是七八百的商品,就算圖片上面看起來是多麼的酷,介紹說得多麼的棒,建議你還是不要買。

二、識別商家

個人建議最好到B2C平臺而不是C2C平臺購買。最好到一些大的網購商城購買。

三、選購商品

看商品的銷售量,銷售量大,也說明深受顧客喜愛,質量各方面也都好、看評價,評價大多都是好評的那也說明東西真的不錯,值得放心購買。另外,下單前要先跟賣家溝通好,以免造成不必要麻煩。

①看

仔細看商品圖片,分辨是商業照片還是店主自己拍的實物,而且還要注意圖片上的水印和店鋪名因為很多店家都在盜用其他人製作的圖片。

②問

通過詢問產品相關問題,一是了解他對產品的了解,二是看他的態度,人品不好的話買了他的東西也是麻煩。

③查

查店主的信用記錄。看其他買家對此款或相關產品的評價。如果有中差評,要仔細看店主對該評價的解釋。

四、支付

可以選擇貨到付款最好選擇貨到付款,實在不行的,必須要支持第三方支付平臺支付,以給你的支付一份安全保險。建議使用信用卡和借記卡在線購物不但方便,而且很安全,因為通過它們進行的交易都受有關法律的保護,你可以對提款提出質疑,並在質疑得到解決之前拒絕付帳。

五、收貨

收到貨物後,應儘快、仔細檢查貨物有無質量問題,特別是某些部件、功能的完好,應儘早發現,以免超過保修期或保質期。另外,收貨時一定索要相關憑證,如:電子交易單據購物發票或收據等。

最新網購典型陷阱

陷阱一:低價誘惑

在網站上,如果許多產品以市場價的半價甚至更低的價格出現,這時就要提高警惕性,想想為什麼它會這麼便宜,特別是名牌產品,因為知名品牌產品除了二手貨或次品貨,正規渠道進貨的名牌是不可能和市場價相差那麼遠的。

陷阱二:高額獎品

有些不法網站、網頁,往往利用巨額獎金或獎品誘惑吸引消費者瀏覽網頁,併購買其產品。

陷阱三:虛假廣告

有些網站提供的產品說明誇大甚至虛假宣傳,消費者點擊進入之後,購買到的實物與網上看到的樣品不一致。在許多投訴案例中,消費者都反映貨到後與樣品不相符。有的網上商店把錢騙到手後把伺服器關掉,然後再開一個新的網站繼續故技重施。

陷阱四:設置格式條款

買貨容易退貨難,一些網站的購買合同採取格式化條款,對網上售出的商品不承擔「三包」責任、沒有退換貨說明等。消費者購買了質量不好的產品,想換貨或者維修時,就無計可施了。

315提醒:

如果發生糾紛,要及時保留相關憑證,可以找到平臺客服尋求幫助,或者到工商局和當地12315部門處理。也可以找到《安徽汽車315》,我們幫您維權。

寫在最後:大家在網絡平臺選購商品的同時,需要擦亮雙眼,看清商家的品牌,資質。確定商品靠譜後,再下單購買。另外,作為商家和消費者中間方,電商平臺在給雙方帶來便利的同時,更應該嚴格審核商品真偽,同時也要提高售後服務質量。對於同一平臺購買時是真品,出售時卻鑑定為假的情況,希望NICE可以儘快查明原因,儘快解決。

——//////////——

「汽車315」三問NICE平臺:

一,為什麼會出現買賣鑑定結果不一致的情況?球鞋到底是真是假?

二,為什麼會要求用戶提供其他平臺的鑑定結果?

三,相關費用能否退還給用戶?什麼時候能退?

——//////////——

相關焦點

  • 「nice」上買「AJ」再賣,鑑定是假的?防盜扣剪了說不清?
    小楊在一個叫「nice」的平臺上買了一雙鞋子,可當他把這雙鞋子放到這個平臺上賣時,平臺鑑定說,這雙鞋是假的。小楊:「收到之後,發現自己不是很喜歡,然後又在「nice」這個平臺上面,把這個鞋子給賣了。」他們是要鞋子給「nice」自己鑑定之後,再發給買家 ,然後他們那邊鑑定師給出的結果是假的,然後就把這雙鞋子退還給我了,讓我去別的平臺去鑑定這雙鞋。
  • 限量款「紅椰子」售價10萬元,多次鑑定有真有假?小夥:太打臉了
    導語:限量款「紅椰子」售價10萬元,多次鑑定有真有假?小夥:太打臉了麗水的小曹有一雙限量款的耐克球鞋,據他說這雙鞋的市場售價高達10萬塊錢,只不過最近由於這雙鞋自己損失了5000塊錢,怎麼想怎麼覺得不順心,因為在買的時候通過平臺押了這筆保證金,而且後面經過多次鑑定有真有假,這也讓他有點頭暈,小曹覺得平臺這樣做太打臉了,這究竟是怎麼回事,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球鞋平臺鑑定師「挑戰全網」,連專櫃買的AJ1白絲綢都鑑定為假?
    單字球鞋平臺是當今鞋圈毫無疑問的第一大平臺,同時也是球鞋市場爆火背後最大的受益者。我本人一直以來都是非常崇拜和敬佩那裡的大神們的,確確實實很多大神們確實水平超群,對於球鞋有著自己很深的認識!但不知道哪天開始這個平臺開始變了,老一輩的大神們紛紛不再上線,接踵而來的是一個個新面孔!各位新的大神能出現在單字平臺上面首先水平肯定毋庸置疑,但可能大神們不大習慣拋頭露面的鑑定有些水土不服了,錯誤連連,嚇得連查帖的功能都給關閉了,帖子也開始鎖起來了!怕的是什麼,是不是怕別的鑑定師發現你在做什麼不可告人的小秘密?法網恢恢,疏而不漏!
  • 網購8500的包,買方鑑定是假的,閒魚平臺判賣家勝,自己調包了?
    網購8500的包,買方鑑定是假的,閒魚平臺判賣家勝,自己調包了?根據小吳的事情,小編整理如下:上個月,小吳在閒魚平臺上買了一隻包,花了8500元,收到貨之後他去鑑定了一下,發現是假的,可賣家不願意退貨,而平臺也不支持他。
  • 得物鑑定師都給假,get鑑定師全給真!
    倒勾,鑑定出現了特別大的分歧:得物兩位鑑定師全部給假;get五位鑑定師全部給真!        他說:「事情是這樣的,我是武漢的這個暑假我賺錢想買倒鉤,錢夠了,我怕鞋漲價於是就去nice花8150元買了一雙倒鉤,寄存在了nice想等快遞沒問題了就召回。2月27號,鞋到了,我找得物鑑定,五億磊洛探長,白鷺鷺鷺給了假,其中,找白鷺鷺鷺第一次鑑定我沒漏nice的防盜扣,是假;第二次露出nice防盜扣重新鑑定了,還是是假!」
  • 這些鑑定翡翠真偽的方法,到底是真是假?
    我們都知道翡翠是玉中之王,因此深受人們的喜愛,那麼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講一講那些被誤認為鑑定翡翠真偽的方法,到底是真是假?1.手感涼的就是真翡翠,其實這個方法一點都不靠譜,雖然是利用了翡翠的導熱性,但是也就是相對塑料玻璃而說有點用,對其餘冒充翡翠的玉石或者是翡翠B貨,C貨這個方法是完全不靠譜的。
  • 專櫃包鑑定為假,高仿包鑑定為真,在線鑑定App靠譜嗎?
    近日,市民梅女士向現代快報記者反映,她在一款名為 " 天天鑑寶 " 的 App 上,通過直播鑑定了一隻自己從法國專櫃購買回來的奢侈品包包,鑑定結果為假,這讓她對在線鑑定的專業程度產生了懷疑。 △記者在線鑑定高仿包,鑑定為真 在觀看了幾場鑑定直播後,記者選擇了一位畢業於北京地質大學(北京)的平臺認證鑑定師,介紹頁面裡寫 " 從事珠寶典當和二手奢侈品質檢工作
  • 世茂商場「champion」是真是假?店內衣服打6折,第三方鑑定為……
    買來後他去網上一個第三方平臺找人檢測,但是最後檢測出來的結果卻判定衣服為假,了解這一情況後,記者也進行了調查。網友所說的這個champion櫃檯,位於世茂商場一樓的中廳內,這裡並不是商場的固定商鋪,而是臨時性促銷點。記者了解到,平時這塊區域都是空著的,偶爾有一些品牌會前來設攤進行促銷。
  • 售價99999元的「紅椰子」,「得物」鑑定有真有假?
    小曹介紹,賣家通過「得物」平臺交易,需要先支付5%的保證金,他就支付了將近5000塊錢,先把鞋寄給平臺鑑定真偽,如果是真的,交易將正常進行。但小曹說,這雙鞋後來被鑑定為假的,保證金被全額扣除。02「得物」平臺鑑定有真有假?
  • 小夥以99999元賣一雙鞋子,被平臺鑑定為假的,損失近5000元
    由於是限量銷售,最近小曹自己想通過平臺把這雙鞋賣出去賺錢,要的價格是99999元,因為這個平臺最多只能賣到5位數,否則價格可能要超過10萬元。但這個「得物」平臺有規定,必修繳納5%的保證金,保證鞋子是真品,只有真品才能正常在平臺銷售,這樣的話,銷售前必須通過平臺鑑定真偽,否則不允許銷售,保證金也不退回。
  • 國外買了6個LV包,過關時檢查全是假的?女子:這樣鑑定是草率的
    國外買了6個LV包,過關時查出全是假的,女子怒曝光:這樣鑑定是草率的很多人出國時,都會買一些當地的特產回來,特別對一些追求時尚的女士來說,去國外旅遊時買一些自己喜歡用的奢侈品,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家住深圳福田的張女士,在國外先後買了6個「LV」皮包,可讓她沒到想的是,用了很久的包包近日卻在福田口岸被扣了,理由是假貨,還說她涉及侵權,到底怎麼回事,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張女士是名深港兩地居民,她告訴記者,自己以往在出國旅遊時買了一些「LV」皮包,大部分都是在國外的直營店買的。
  • 珠寶鑑定新騙局 假證書假網站害人不淺
    不少質檢機構表示,都曾遭遇過被假網站冒充,雖已經報案但效果並不明顯。現象:真假域名只差倆字母近日,在北京潘家園從事珠寶玉石生意的安先生向北青報記者反映稱,7月8日,一位老年顧客帶到店裡幾件從某處流動攤位上買來的飾品,其中兩件琥珀(蜜蠟)飾品附有「北大寶石鑑定中心證書」。不過,安先生很快識別出,老太太帶來的吊墜和手串是用塑料造出來的仿製品。
  • 男孩攢了半年的零花錢買籃球鞋,經鑑定為假,男孩:應該假一賠三
    最近就發生了這樣一件事情,小周還是一名學生,自己看上了一雙比較喜歡的籃球鞋,自己也攢了半年的零花錢買了這雙籃球鞋,但是收到貨之後小周就把鞋子做了一下鑑定,發現鞋子是假的,小周要求賣家假一賠三,但是卻沒有人給小周說法,我們一起來看看是怎麼回事。
  • 「得物」上買的衣服,「得物」鑑定為假?
    01得物平臺購買的短袖 得物平臺線上鑑定為假小陳購買的是一件外國品牌的短袖,她說這個品牌一般只能通過代購買到,6月25號她在得物平臺上看到有個人在賣,發貨比較快,她就下單了,花了一千兩百多。小陳:「7月7號要穿之前,去微信上找了個人的鑑定師(為什麼想要鑑定) 就是想鑑定一下真假,穿了之後放心一點,微信上找了三位鑑定師鑑定後都是假的,然後我就去找了得物的客服,客服說他們不支持,不承認這個結果,叫我去第三方鑑定,或者在得物自己的平臺上鑑定,後來我鑑定之後,得物上的鑑定結果也是假
  • 專家:鑑定珠寶不能簡單以「是真是假」來區分
    ……伴隨著珠寶玉石的人工合成、處理改善技術迅猛發展,給珠寶鑑定帶來諸多「難題」。業內專家表示,目前對天然珠寶玉石原材料中的瑕疵進行人工處理改善的情況日益增多,珠寶玉石鑑定越來越多地依靠大型專業檢測設備,也不能再以「是真是假」來簡單區分。
  • 世茂商場「champion」是真是假?店內衣服打6折,第三方鑑定為……
    買來後他去網上一個第三方平臺找人檢測,但是最後檢測出來的結果卻判定衣服為假,了解這一情況後,記者也進行了調查。網友所說的這個champion櫃檯,位於世茂商場一樓的中廳內,這裡並不是商場的固定商鋪,而是臨時性促銷點。記者了解到,平時這塊區域都是空著的,偶爾有一些品牌會前來設攤進行促銷。
  • 小夥以99999元賣一雙鞋子,被平臺鑑定為假的,損失近5000元
    由於是限量銷售,最近小曹自己想通過平臺把這雙鞋賣出去賺錢,要的價格是99999元,因為這個平臺最多只能賣到5位數,否則價格可能要超過10萬元。但這個「得物」平臺有規定,必修繳納5%的保證金,保證鞋子是真品,只有真品才能正常在平臺銷售,這樣的話,銷售前必須通過平臺鑑定真偽,否則不允許銷售,保證金也不退回。
  • 300塊在地攤買的翡翠手鐲,到底是真是假!
    拿到手還沒有用專業儀器鑑定,在手中的質感就不像天然翡翠A貨的質感,怕這位老人不相信,我們又過了一遍紫外螢光燈,可想而知藍白色螢光刺眼,再三詢問才得知,原來這件翡翠手鐲是這位老人在地攤買的,而且只要300塊,這你讓小金怎麼說呢~你看這樣品質的翡翠手鐲,要是個天然翡翠不得個幾千
  • 二手「戈雅」包,買方鑑定有假,「閒魚」判定賣家勝?
    10月8號,小吳在閒魚平臺買了一隻包,花了8500塊錢,他說收貨後去鑑定了一下,發現是假的,可賣家不願意退貨,平臺也不支持他。他說這種顏色不好買,就到網上看了看,在微博上認識了這個賣家,對方表示有個二手包,吊牌拆了,只背過幾次。
  • 「七賢圖」估值300萬,二次鑑定卻成了假的?國家文物局這麼回應
    杭州餘杭崇賢的劉師傅反映,他有一幅珍藏多年的「七賢圖」國畫,而且有國家文物局鑑定中心的證書,但是現在這幅畫到底是真是假,他也犯迷糊了。1第一次「鑑定」為真 第二次成了假的?劉師傅:「2007年買的,三十五萬(你當時在北京)對,我那個時候房子都沒有買,家裡房子都沒有造,就這麼點積蓄,我全部花進去,我就是看了這本本子,要買的。」劉師傅說,去年他還帶著這幅畫去深圳參展,參展費花了一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