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忙裡偷閒,我搜索了北欽防三市的有關情況,進一步了解了三市的情況,在這裡和朋友們分享一下。
北海,1982年成為旅遊對外開放城市。1983年10月,升級為地級市。1984年4月,與防城港作為一個整體被國務院確定為進一步對外開放的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1987年7月,合浦縣劃歸北海市管轄。
防城港,1984年4月,國務院批准防城港區與北海市等一起列為全國14個沿海開放城市。1985年3月,自治區決定設立地級編制的防城港區,直接由自治區領導。1993年5月,國務院批准設立地級市防城港市。
欽州,1983年10月,劃出北海市和防城。1987年,劃出合浦縣。1993年5月,劃出防城縣和上思縣。1994年6月28日,設立欽州市。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
一是成立地級市的時間,北海最早,防城次之,欽州最晚。北海市1983年升級為地級市,1987年完成現有的架構。防城港市是1985年設立地級編制防城港區,1993年完成現有的地級市架構。欽州市是1994年完成現有的地級市架構。
二是欽州在三市發展居後且條件最差。北海和防城港作為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享有最好的發展資源,不斷得到優質資源加持,北海增加合浦縣,防城港增加防城縣和上思縣。地級市欽州沒有享受到14個沿海開放城市政策,沒有港口,且還先後劃分出合浦、防城縣和上思縣,區劃範圍一步步縮小。可以說,北海和防城港比欽州早發展了十年。
在上面說這些,主要還是想告訴朋友們,欽州走到今天這麼一步,走得很吃力,也很不容易,不能簡單的忽略過去而比較今天。所以,對於很多朋友說「北海比欽州發展得好」、「防城港的城市發展比欽州領先不止10個身位」等的話,我都可以了解,也認可。畢竟,成功有時不是光靠努力就可以改變,還需要那麼一點機遇和國家的政策支持。
2019年,對比北欽防三市的各項經濟指標,欽州已經和北海市、防城港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由於我沒有找到很多官方的數據,但據有關數據,地區生產總值是欽州佔先,北海次之,防城港居末;財政收入是北海佔先,欽州次之,防城港居末;港口貨物吞吐量是欽州佔先,防城港次之,北海居末。
分析北欽防三市的經濟指標各項數據,在經濟發展質量上,北海市佔有一定的優勢,在地區生產總值比欽州少的基礎上,稅收卻比欽州多了六七十億元,這就反映其經濟質量相對趨好。在港口發展上,欽州和防城港實現了雙龍戲珠,貨物吞吐量均突破億噸。
北欽防三市在自治區範圍內或自己拿自己比,在自治區這個盤子下,都取得了進步。但與其他地區相比,這些成績根本不足喜。欽州和北海的地區生產總值在1300—1400億元範圍內,防城港地區生產總值在700—800億元範圍內,市域經濟總量的盤子還很小,就算北欽防三市地區生產總值合併計算,也不過在3300—3400億元範圍內。這樣的地區生產總值,排在江蘇第12位,山東第8位,浙江第8位,廣東第7位,福建第5位,排在全國第70位左右。三個地級市合併才排在這樣的範圍,真的不值得高興啊。
對於北欽防來說,發展才是當前第一要務,必須知恥後勇,奮起直追,不但要發展,而且要加快發展、跨越式發展。
如何做?還是得老生常談:一是要合作。北欽防必須強化合作,一方面,做到合謀,另一方面,要做到步調一致。北欽防作為廣西壯族自治區範圍內的地級市,之間的關係不是競爭關係,而是合作關係,只有合作才能把經濟做大做強。過去,由於形勢發展需要,先開放一部分地區,先讓一部分地區和人民先富起來,採取的是重點突破的方式。當前,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實現全域開放,經濟發展更多強調的是合作,區域合作已經是發展主流。
二是要合力。北欽防要形成戰略協同,合力推發展。廣西實施北欽防一體化戰略,就是要求北欽防合力把發展的盤子做起來,讓廣西南向戰略引領名副其實。所以,北欽防必須樹立一盤棋發展意識,按照自治區的決策部署,全力以赴加快推動一體化進程,形成更好的戰略合成,迸發出發展的最大合力,共推經濟發展,做大做強北部灣經濟區,真正形成發展新一極,擔起新時代廣西「三大定位」的歷史新使命。
二叔欽州說事,讓文字有溫度、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