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國際藝術節:中國文化走出去 原來還有那麼多「門道」

2020-12-17 東方網

原標題:上海國際藝術節| 中國文化走出去,原來還有那麼多「門道」


  金秋十月,200多個國際機構在上海齊聚一堂。一切,是為藝術節而來,又不只是為了藝術節。

  時間倒回到幾個月前,英國倫敦,南岸藝術中心藝術創意總監瑞秋·哈裡斯難掩激動之情,給上海國際藝術節交易部的劉丹寫了一封郵件。

  那天,南岸藝術中心挑選了上海國際藝術節的兩臺中國節目前往英國表演。結束演出的當晚,這位享譽全球的藝術家忍不住寫道:「現在是晚上11點30分,剛剛結束精彩的一天。我可以告訴你,兩臺中國節目,無論是《我,哈姆雷特》還是《斬·斷》都驚豔全場,帶給我們高質量和新奇的感覺。我可以肯定,大多數的現場觀眾從未有過類似的體驗,這同時也讓在英國的華人深感驕傲……」

  類似的激動和讚譽,上海國際藝術節中心已經收到過無數次。

  或許,觀眾眼中的藝術節,只是一檔檔精彩紛呈的演出;而在觀眾眼睛看不到的地方,上海國際藝術節更是一個平臺、一個中外文化交流的平臺。

  巡迴演出10萬公裡

  每年此時,全球各大藝術機構的代表團不遠萬裡,飛抵上海。

  他們帶著任務而來,那就是挑選中意的中國原創節目,邀請劇組前往各自的藝術節表演。

  中國原創音樂作品《斬·斷》,就是其中一個受益者。這臺規模不大、時間不長的演出,自從在上海國際藝術節亮相後,紛紛被老外們相中。之後整整一年,全球各大藝術機構的邀約紛至沓來。

  此後,《斬·斷》在紐約、德裡、倫敦等地,幾乎來了一場全球「巡迴」,演員們飛行裡程超過10萬公裡。

  《斬·斷》的創作者竹馬,面對採訪,他侃侃而談創作心得,但被問及節目為何受到那麼多國際關注,他反倒有點語塞,想了半天,回答說:「就是不斷受到邀請,我們打包去就行。具體怎麼會邀請我們,也不是非常清楚。一切都很省心。」

  藝術家「很省心」的背後,其實是上海國際藝術節平臺的耕耘和努力。

  每年,約60部左右的原創節目,有機會得到藝術節平臺推薦。作品需要填寫好一整套中英文信息,上傳提交。平臺再從中遴選出30部,參加面向「老外團」的推介會。

  經驗之中找規律

  每年推介會的那天,來自全球藝術機構的買家們安靜地坐在臺下。臺上,每一部中國作品大約有2分鐘視頻、2分鐘講述、6分鐘問答,總共10分鐘時間來展現作品的風採。

  中西文化的差異和理解,就在一場場推介會裡火花四射。

  比如,中方節目視頻,有些是各種蒙太奇特效、大片式剪輯。他們以為這樣能吸引人。哪知道,在座的都是「職業藝術買家」,「國際評選團就想看到實際的舞臺效果,真實展現才是第一位的。」一位工作人員解釋。

  國際評委的現場提問往往既專業又務實。有了多年經驗,今年推介會開始前,上海國際藝術節貼心發布了一個詳細「指導帖」,指導中國作品怎麼對外展示。

  帖子列舉了各種「誤區」:宣傳片不能過長,不建議超過5分鐘;輔助型宣傳材料不宜過多,劇照、媒體報導不妨作為附件文字材料;不建議放排練內容,國際演出承辦商需要看到音畫對位的最終舞臺效果,而不僅僅是剪輯精美的視頻;外文翻譯儘量精準、完整,建議找英語為母語的人校對,切勿使用網絡翻譯……

  帖子還列出了往年被相中的作品前5名,希望大家能從中尋找到共同規律。

  切入點就是當代性

  積累了那麼多年讓「中國故事走出去」的經驗,上海國際藝術節的工作人員說,規律還真有。

  2017年,張軍的創新崑曲《我,哈姆雷特》在美國亞洲協會劇場裡做推介演出,全場座無虛席。張軍一人分飾幾角,用傳統的中國戲曲,演繹莎士比亞的經典故事。演出結束,激動的觀眾們起立鼓掌。

  這部戲也是在第十八屆上海國際藝術節的平臺上,受到了多家國外藝術機構的邀約。

  當時,張軍在上海首演,劉丹詢問墨爾本藝術節前總監、亞太表演藝術三年展主席:你們看得懂哈姆雷特的唱詞嗎?

  對方這樣回答:哈姆雷特的故事我們太熟悉了,儘管文言文有點難懂,仍可以看出其中的敘事線索,中國戲曲配合得恰到好處,絕對是一齣好戲。

  歷經多年,不難發現國際買家們挑中的,大部分都是這種創新、融合的中國節目。

  「直接把最傳統的京劇唱給老外聽,他們聽不懂、也不愛聽。」上海國際藝術節中心總裁王雋說,國際市場認可、外國觀眾喜愛的中國故事,基本都有一個規律:

  包含傳統中國元素,但又充滿時代感、當下性,富有創新的生命力。不動腦筋呈現原本的傳統文化,是行不通的。

  比起有唱詞的戲曲,舞蹈、音樂節目被選中的機率更高。歷年國際團選中的中國作品,幾乎50%以上都是舞蹈和音樂。但純粹的民樂,老外不愛聽。同樣,純粹的戲曲,老外看不懂。所有中國故事,都得找到一個讓普通觀眾共鳴和理解的切入點,那就是當代性。

  再者,還有一個成本因素,國際買家們挑中的節目一般規模不大,演出人員最多十幾個,有的只有幾個。如果一臺大型節目,動輒50名以上成員,國際買家大多不會考慮。而這點,我們以往常常忽略。

  最終形成常態機制

  那麼多年的經驗累積後,上海國際藝術節終於在今年正式對外宣布成立「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聯盟」。

  但其實,聯盟早已存在,隨著每一屆藝術節的中外交流,一點一滴,聚沙成塔。

  去年,來自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參會機構420餘家,代表總人數近800人,展位數約150個,推介演出總數45臺。據不完全統計,主辦方通過提供對接會、網上預約洽談、觀摩後信息交流會等專業服務,幫助交易雙方達成超過387項涉境外項目與創投合作意向。其中,國內演藝節目「走出去」意向146項。

  而在今年的上海國際藝術節期間,這個數據恐怕還會繼續刷新。

  2015年,「一帶一路」倡議發出後,上海國際藝術節馬上行動。藝術節本就是中外交流的平臺,文化是一座天然的橋梁,能有效增進相互理解。於是來自多個國家的幾十家藝術機構坐在一起,討論合作目標和願景,彼此相約每年藝術節增進人員互動、劇目交流。此後,上海國際藝術節「一帶一路」版塊更加致力於讓中國故事走出去,而且是遵循市場需求、達到傳播效果地走出去。

  「最重要的是,全球藝術機構在我們的平臺上,最終形成合作的氛圍和常態機制。」王雋說。

相關焦點

  • 第二十一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閉幕
    隨著安德魯·曼茲、黃蒙拉與北德廣播愛樂樂團音樂會17日晚奏響於上海大劇院,歷時31天的第二十一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緩緩落下帷幕。     魯網11月18日訊  隨著安德魯·曼茲、黃蒙拉與北德廣播愛樂樂團音樂會17日晚奏響於上海大劇院,歷時31天的第二十一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緩緩落下帷幕。    秋風鳥鳴中的申城,滿是浪漫的藝術氛圍。
  • 《神話中國》有多紅?北歐最具影響力的藝術節特地請上海淮劇團去演出
    這個藝術節首次邀請的中國內地藝術院團居然不是中國戲曲標識度很高的京昆,反而是一家地方院團上海淮劇團,這裡有什麼奧秘?原來是上海淮劇團打造的《神話中國》自去年8月首次亮相國際知名藝術節愛丁堡國際藝術節一炮走紅,贏得了國際專業眼光的認可,名氣響了,自然受到了海內外觀眾的青睞,所以也就有了上海淮劇團的此次北歐行。
  • 當藝術節融入一座城——第二十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閉幕
    光明日報記者 顏維琦  11月22日晚,隨著古巴國家芭蕾舞團舞劇《堂吉訶德》作為壓軸大戲在黃浦江畔上演,由文化和旅遊部主辦、上海市人民政府承辦的第二十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落下帷幕。承擔著打響「上海文化」品牌、助力建設亞洲演藝之都使命的上海國際藝術節,更在不斷思考,面向全球、面向未來,如何提質增效,進一步提升「碼頭」「源頭」的城市文化能級,更深入地融入一座城市的文化生態。
  • 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延期
    【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延期】劇院中、展館裡、黃浦江畔、城市草坪上……剛剛過去的這個秋天,上海城市各處,動聽樂聲、婉轉戲腔、曼妙舞姿、深情朗誦輪番上演,歡聲笑語與掌聲此起彼伏,不時有藝術的種子在落地生根,不時有文化的新芽在無聲生長。 撥開新冠疫情的陰霾,這個秋天,上海文藝舞臺演出的線下之旅重新啟程。
  • 第二十二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項目申報工作啟動
    日前,記者從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中心獲悉,因新冠疫情影響延期舉辦的第二十二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擬定於2021年10月15日至11月14日在上海舉行。即日起,第二十二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的相關劇(節)目、委約作品、展覽、「藝術天空」以及「扶持青年藝術家計劃」項目的申報工作都已啟動。
  • 「草根」們的國際文化交流舞臺——上海國際藝術節群眾文化活動掃描
    新華網上海11月18日專電(記者孫麗萍)上海國際藝術節的群眾文化品牌活動「天天演」18日下午在中華第一街南京路上落下帷幕。  儘管都是在室外廣場、街道或者郊縣的演出場館中進行,上海國際藝術節的群眾文化活動卻絲毫沒有減少「國際元素」。
  • 打造人民大眾的節日 第十九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將於10月20日開啟
    央廣網北京9月22日消息(記者劉宇飛 荊詩越)據了解,第十九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將於2017年10月20日至11月19日在上海舉行。為做好本屆藝術節的新聞宣傳工作,文化部外聯局與上海市文化廣播影視管理局於9月21日下午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對第十九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相關情況進行了介紹。
  • 第二十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今晚閉幕:磁吸效應鮮明文化名片閃亮
    由文化和旅遊部主辦、上海市人民政府承辦的第20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將於今晚在上海大劇院落下帷幕。經過20年的精心打造,上海國際藝術節集聚全球一流演藝資源的「磁吸效應」越來越鮮明,一批批海內外名家名團在秋天如約而至,一系列經典與創新交織的演出,為全力打響「上海文化」品牌、加快建成國際文化大都市做出積極貢獻,讓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成為上海建設社會主義國際化大都市的一張文化金名片。
  • 第二十一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閉幕 藝術嘉年華全年不打烊
    第二十一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宣傳海報維也納愛樂樂團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王蕾):11月17日,由文化和旅遊部主辦、上海市人民政府承辦的第二十一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落下帷幕。本屆藝術節以「吸收世界優秀文化,弘揚中華民族藝術,推動中外文化交流」為宗旨,著力打造上海「亞洲演藝之都」的文化新名片。
  • 541個演藝交易意向達成,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已成全球優質演藝資源...
    圖為澳大利亞國家芭蕾舞團於2015年重新改編製作的經典《睡美人》(Jeff Busby攝)「11月22日,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將在古巴國家芭蕾舞團的舞劇《堂·吉訶德》中落下帷幕。一個多月裡,45臺中外劇(節)目在主板塊上演,12個展覽在全城鋪開,350多項系列活動延伸至無錫、寧波、合肥等幾個分會場,另有53個國家與地區的460家機構參與演出交易會,達成541個演藝交易意向,較去年增長10%以上。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即將落幕,而全球製作人藝術家這一次的相聚,已然為這座城市的觀眾和世界舞臺醞釀著下一次的綻放。
  • 關於第二十二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參演、委約項目申報工作的通知
    第二十二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將堅持「藝術的盛會,人民大眾的節日」宗旨,追求「經典一流、探索創新」理念,按照「總量控制、注重品質」原則,吸納中外名家名團展示優秀文化藝術成果。3、體現上海文化底蘊和海派文化精神內核,反映上海城市精神風貌,表現不同歷史時期上海的名人、名家、名著的風採,並具有歷史、文化價值。4、有利於增強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適合國際與國內文化合作發展趨勢,並為繁榮上海文藝原創助力,能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
  • 31天精彩紛呈,第二十一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圓滿閉幕
    11月17日晚,由中國文化和旅遊部主辦、上海市人民政府承辦的第二十一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在上海大劇院落下帷幕。經過二十多年的持續打造,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演出交易會在規模、專業度、全面性、活躍度、成果數量上在世界藝術版圖中樹立起了鮮明的標識度,越來越多的中外藝術家、製作人選擇藝術節演出交易會作為其新作的交易、推廣首發地。
  • 大江東︱「藝起前行」,步履不停,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延期不缺席
    由上海市委宣傳部、上海市文旅局指導,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中心、演藝大世界主辦,上海文化發展基金會支持的「藝起前行」優秀新創舞臺作品上海展演9月至11月在上海舉辦。這也是今年上海舉辦的首個綜合性舞臺作品集中展演活動。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此前,受國際疫情的影響,原定10月舉辦的第22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延期至明年同期舉辦。
  • 傳統文化「走出去」 世界文化「走進來」 40多國留學生歡聚一堂...
    5月12日上午,陝西省首屆國際學生文化藝術節暨國際漢唐學院總部揭牌儀式在西鹹新區灃東新城灃東自貿新天地舉行。來自40多個國家的600多名留學生歡聚一堂,暢享文化盛宴,傳播絲路文明。陝西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古絲綢之路起點,這裡歷史文化悠久,科教資源豐厚。教育部國際司副司長李海表示,舉辦國際學生文化藝術節是陝西省推動教育交流合作、搭建中外友誼橋梁的又一重要舉措。
  • 上海國際藝術節|「節中節」木偶藝術節,各種偶戲匯聚上海
    第二十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節中節」——「金玉蘭」第六屆上海國際木偶藝術節將於11月1日至6日舉行。本屆藝術節邀請來自9個國家和地區的13個木偶劇團參加,設有世界木偶劇精品展演、木偶藝術論壇、惠民演出三大版塊內容,6天帶來49場演出活動。
  • 第十二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27日晚在滬揭幕
    新華社上海9月27日專電(記者孫麗萍、許曉青)盪氣迴腸的異國愛情、色彩絢爛的華麗舞臺。
  • 歷時31天、惠及560餘萬人次 第二十一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今晚閉幕
    人民網上海11月17日電(軒召強)今晚,隨著安德魯·曼茲、黃蒙拉攜手北德廣播愛樂樂團在上海大劇院即將為申城觀眾帶來一場原汁原味的德奧交響音樂會,歷時31天,由文化和旅遊部主辦、上海市人民政府承辦的第二十一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正式落下帷幕。
  • 關於第二十二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藝術天空」申報工作的通知
    各申報單位:由文化和旅遊部主辦、上海市人民政府承辦的第二十二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將於2021
  • 全球化條件下引導和支持中國文化產業「走出去」
    文化產業的綜合服務類包括遊戲、動漫、網絡文化服務、文化相關會展服務等內容,這類產品時代性強,迎合了數位化、跨國經營等方面的要求,是文化產業中增速最快的部分,也是目前中國市場化、國際化程度最高的文化產品,國際競爭力相對較強,成為中國文化產業「走出去」的領頭羊。
  • 上海國際藝術節|以色列文化周拉開序幕 舞蹈「冰樹」率先亮相上海...
    圖片說明:平頭舞蹈團「冰樹」劇照  11月10日晚,由以色列著名的「平頭舞蹈團」創作的最新舞蹈作品《冰樹》在上海大劇院獻演,拉開了第十九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以色列文化周的序幕。今年是中國和以色列正式建交25周年,以此為契機,以色列文化周於11月10日至15日在本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期間舉辦。  以色列舞蹈是世界現代舞中不可小覷的一股力量,擁有眾多優異的現當代舞蹈團。由平頭舞蹈團帶來的舞蹈作品《冰樹》是一場令人著迷的發現之旅,觀眾有機會浸潤到藝術家所經歷過的藝術創作之中,好像是共同經歷藝術的「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