踐行「兩山」理念15年來|內蒙古:放下斧頭當導遊 生態旅遊重塑阿爾山

2020-09-11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

8月的阿爾山,綠滿山川,花遍沃野,遼闊的土地養育著茂密的森林,空氣裡都是松木的清香。身處大興安嶺腹地,內蒙古興安盟阿爾山市通過發展生態旅遊,拓展林下經濟,當地居民告別了過去伐木為生的生活,走出了一條靠林致富的小康之路。

圖片來源:網絡

伐木為生的小城

阿爾山市被稱為全國最小的城市是有原因的。

這是一座典型的旅遊城市,城區只有一條主幹街道,騎著單車半個小時就能逛完;街頭的店鋪只有三種:特產店、飯店、旅店。如果沒有遊客,小城的夜晚多少顯得有些空蕩蕩的。

時間倒退二十多年,那時的阿爾山居民原本都靠伐木為生。

這種活計純靠體力,阿爾山白狼鎮鹿村黨支部書記鄭曉林介紹,那時候大家起早貪黑,非常遭罪,特別是冬天,可以說是爬冰臥雪,身體受到極大損傷,人們都不同程度地有各種病痛,很少有長壽的老人。

這份以身體為代價的工作帶來的薪水並不可觀,1998年的時候,當地林業局一個伐木工人一個月的薪水僅有200元左右,一年也就兩三千元的收入;但當地更多的是沒有工作的居民,只能靠山吃山,採點野菜維持生活,勉強吃飯而已。

後來,天然林保護工程開始實施,伐木這條生路被堵死了。拿著賠償金,當地居民也進行過一些轉型探索,頭腦靈活的自己創業,但大部分人沒有自主的致富能力,拿著錢沒多久就花光了。

阿爾山需要給自己找新的活路。

圖片來源:網絡

轉型探索一:鹿村的誕生

樹不讓砍了,該靠什麼活下去?鄭曉林把天然林保護當成了機會。

「鹿是森林的一部分,森林有了動物才有林氣。」鄭曉林說,考慮到梅花鹿耐寒,能扛得住阿爾山地區的寒冬,且森林有了動物不僅有益於生態,也能成為當地的特色來發展旅遊業,吸引遊客。於是,鄭曉林帶頭養起了鹿。

剛開始每家養幾隻,比較零散,後來,鄭曉林將村民們的鹿集中到一起,馴化後供遊客欣賞。正值暑假,很多家長帶孩子來玩兒,不少人都會買一些玉米來餵養小鹿。

鄭曉林介紹,鹿村的收入主要來自售賣門票、賣玉米等飼養用品以及鹿產品周邊銷售。2019年,鹿村人均年收入3.5萬元左右。貧困戶的鹿還可以寄養在鹿園,參與分紅。

2017年,貧困戶分紅1.6萬元;2018年、2019年,每年分紅4800元,分紅少了,但貧困戶可以在鹿園工作,每月工資3000元左右,能更好地激發他們的工作動力。幾年下來,當地的2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均已脫貧致富,要知道,鹿村全村也就28戶64人。

「和以前相比,現在風吹不著日曬不著的,僅僅做旅遊收入就能翻好幾番,大夥的態度也從懷疑變成了支持。」鄭曉林說。

圖片來源:網絡

轉型探索二:在林俗村體驗山民生活

鹿村的成功猶如一塊投湖的石子,激起漣漪,這次成功也讓當地人看到了希望。

於是,林俗村的建造被提上日程。在白狼鎮,可以看到林俗村的大門口寫著這樣一幅對聯「放下斧頭當導遊,小康生活不用愁」。林俗村的建築工地上已經能看到民宿的雛形,阿爾山市白狼鎮黨委副書記、鎮長祁學東介紹,林俗村計劃打造一座鄉土博物館、一部時光穿梭機。

博物館主要體現在修舊如舊,讓所有的遊客來感受原有的生活原狀。時光穿梭機則是打造了50棟房屋,分了5種風格,從五六十年代的板夾泥茅草房,到八十年代的小紅磚,再到90年代的木刻楞以及近現代風格的碳化木結構,不同的風格可以滿足不同遊客的需求。

在民宿的帶領下,當地居民也可以發展一些小商店和農家樂,結合民宿,旅遊的6要素吃、住、行、遊、購、娛都能夠得到滿足。同時民宿還提供管家服務,讓當地一些建檔立卡貧困戶,或者是當地的一些老百姓,可以依託民宿來改善自己的經濟狀況。

攝影 郎朗

此外,當地還有自治區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樹皮畫。過去,白樺樹脫落的樹皮風吹日曬後就是一堆廢料,還容易引起森林火災。「樹皮畫」將它們變廢為寶,經過精細的手工剪貼技術,化為各種作品。

通過樹皮畫進校園、售賣材料包、舉辦親子活動等,不僅樹皮畫越來越廣為人知,讓這項文化遺產得以傳承,其本身也發展成林俗村的經營活動,帶來了經濟效益。(作者 郎朗 編輯 王強)

相關焦點

  • 放下斧頭當導遊 生態旅遊重塑阿爾山
    放下斧頭當導遊 生態旅遊重塑阿爾山】幸福花開新邊疆夏末的內蒙古阿爾山市,綠滿山川,花遍沃野,遼闊的土地養育著茂密的森林,空氣裡都是松木的清香。在阿爾山的鹿村,遊客能和梅花鹿互動;在白狼鎮林俗村,人們能體驗製作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樹皮畫。
  • 放下斧頭當導遊 生態旅遊重塑阿爾山
    中新網9月2日電(郎朗)8月的阿爾山,綠滿山川,花遍沃野,遼闊的土地養育著茂密的森林,空氣裡都是松木的清香。身處大興安嶺腹地,內蒙古興安盟阿爾山市通過發展生態旅遊,拓展林下經濟,當地居民告別了過去伐木為生的生活,走出了一條靠林致富的小康之路。
  • 「幸福花開新邊疆」放下斧頭當導遊 生態旅遊重塑阿爾山
    來源:中國新聞網中新網9月2日電(郎朗)8月的阿爾山,綠滿山川,花遍沃野,遼闊的土地養育著茂密的森林,空氣裡都是松木的清香。身處大興安嶺腹地,內蒙古興安盟阿爾山市通過發展生態旅遊,拓展林下經濟,當地居民告別了過去伐木為生的生活,走出了一條靠林致富的小康之路。
  • 放下斧頭搞旅遊——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的綠色轉型
    新華社呼和浩特8月13日電題:放下斧頭搞旅遊——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的綠色轉型新華社記者安路蒙、賀書琛初秋時節,地處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腹地的阿爾山市白狼鎮草木繁盛幾十年來,從手舉伐木斧頭,到手握馬鞭搞旅遊,於久江的個人經歷就是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百姓的發展縮影,見證了當地從林業到旅遊業的綠色轉型。阿爾山市橫跨大興安嶺西南山麓,是我國重要的木材供應地。作為一名「林二代」,19歲時,於久江便加入伐木大軍。「那時候起早貪黑上山砍樹,兩頭不見日頭。」他回憶說,當時條件簡陋,油鋸不夠用,就拿彎把鋸手工砍木頭。有時汽車進不來,要靠手拉肩扛或馬車運木頭。
  • 踐行"兩山"理念15年來|內蒙古:從林業到旅遊業的綠色轉型
    幾十年來,從手舉伐木斧頭,到手握馬鞭搞旅遊,於久江的個人經歷就是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百姓的發展縮影,見證了當地從林業到旅遊業的綠色轉型。為守住綠水青山,從2012年冬季木材生產期開始,阿爾山市全面停止森林採伐。放下斧頭,路在何方?「因林而建,也要因林而興。要讓綠水青山,變成真正的金山銀山。」白狼鎮鎮長祁學東說,停伐後,白狼鎮成為典型的「老少邊窮」地區,為謀求新生,當地依託林海、冰雪風光和林俗文化,大力發展旅遊業,真正實現從「砍樹到看樹」的轉變。
  • 放下斧頭當導遊 老於的馬車隊越來越大了
    手的主人,是58歲的於久江——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白狼林業局的一名老林業工人。從手握伐木斧頭,到手握韁繩、馬鞭,老於的經歷見證了阿爾山從林業到旅遊業的華麗轉身。本以為會吃一輩子「木頭飯」時間回到1982年。那時,橫跨大興安嶺西南山麓的阿爾山市,是我國重要的木材供應地。
  • 「兩山」理念15周年,有哪些踐行理念的生動範例?
    ◎ 科技日報記者 馬愛平2020年8月15日,是「兩山」理念提出15周年。2005年8月15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首次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兩山」理念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人民走好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之路具有重要的實踐指導意義。回望,有哪些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成功典範、生動範例?
  • 【評論】踐行「兩山」理念 推動綠色發展
    2005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餘村考察時,首次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重要理念。「兩山」理念既具理論指導性,又具實踐操作性,黨的十八大以來,「兩山」理念在理論和實踐中相互作用,成為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重要組成部分,引領我們走出了一條兼顧經濟與生態的綠色發展之路。
  • 踐行「兩山」理念丨今天看浙江
    2020年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15周年。為全面反映近年來各地自然資源部門踐行「兩山」理念的創新舉措、典型經驗和重要成果,即日起,我們將推出《踐行「兩山」理念》專欄,敬請關注!今天發布第一期。
  • 踐行「兩山」理念15年來|大興安嶺:黃金之路上的「軟黃金」
    踐行「兩山」理念15年來|大興安嶺:黃金之路上的「軟黃金」 2020-10-15 17: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踐行「兩山」理念15年來|青海:最美的生態底色
    ,最大的責任在生態,最大的潛力也在生態。青海堅持生態保護優先,1998年率先在瑪可河林業局開展天然林保護試點工作,20多年來通過封山育林、人工造林、森林撫育等方式,瑪可河林區森林覆蓋率從51%提高到69.58%,森林蓄積量由420萬立方米提高到483萬立方米。瑪可河林區的變化只是青海天然林保護工作中的一個案例。
  • 邵雷:生態立縣 堅定不移踐行「兩山」理念 
    邵雷   秉持了以節約為先,保護為先,自然恢復為主的這麼一個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個理念,把原來的工業的岸線,髒亂差的岸線,轉化成我們的生態岸線,生活空間。2013年10月,嵊泗縣以建設美麗鄉村為契機,啟動了花鳥島的開發,通過定製旅遊實現對客流量的控制,用以保護海島環境,原生態十足的花鳥島已成了不少人心中的網紅島。邵雷認為,花鳥島從一座長期固守傳統漁業的小島,實現了現代海島旅遊的轉型,可以稱為海島發展的模板。
  • 踐行「兩山」理念 護航美麗濱海
    「踐行『兩山』理念·護航美麗濱海」主題工作會。下一步,要做到「兩山」理念對法庭工作的全覆蓋:一是 「兩山」理念融入法庭新址建設,在法庭建設用材、裝修設計風格、法庭文化構建等各方面體現綠色、環保、現代的新思路,新穎不張揚、簡約不簡單;二是 「兩山」理念引導環資案件審理,加強與上級法院的聯動,提升環資案件的專業化審判能力,在辦案效率、案件質量、裁判效果上下功夫,補短板、強弱項,全面強化司法保護體制機制;三是「兩山」理念充實社會職能延伸,做好關於生態環境保護的司法宣傳和普法教育工作
  • 內蒙古阿爾山:村民吃上「旅遊飯」邁向「小康路」
    「放下斧頭當導遊,小康生活不用愁」,在內蒙古興安盟阿爾山市白狼鎮貼著這樣一句標語。它形象概括出白狼鎮從林區到旅遊區的蛻變。阿爾山白狼鎮是新中國成立後林區開發者最早的定居地。現在鎮上有常住居民1147戶、2360人,其中林業人口約佔全鎮總人口的80%。阿爾山全面禁伐後,林業工人紛紛開始轉型,尋找新的就業機會。阿爾山不是「山」,蒙語詞彙意為「聖潔的溫泉」。這裡有廣袤的森林、遼闊的草原,夏天濃蔭蔽日,冬季銀裝素裹。近年來,阿爾山旅遊業日漸紅火,2019年旅遊人數近500萬人次。
  • 浙江公布踐行「兩山」理念典型案例
    記者 邱丹晨今年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15周年。8月5日,浙江省自然資源廳公布了「浙江省自然資源系統踐行『兩山』理念典型案例」,全省共16個案例入選。可以看出,這16個案例,覆蓋面廣、典型性強、類型豐富,集中體現了浙江省自然資源系統深入踐行「兩山」理念的成果。1、安吉縣餘村涉礦生態文明探索地點:湖州市安吉縣類型:廢棄礦山修復入選理由:「兩山」理念發源地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安吉走上了「村村點火,戶戶冒煙」的工業立縣之路。
  • 踐行「兩山」理念 建設美麗中國 | 千畝潟湖重生記
    上浦村村民小組組長李來昌2013年開始養蝦,共有10個養殖池,是養殖大戶之一。雖然拆除蝦塘會帶來經濟損失,但他還是堅定地帶頭配合相關部門的拆除工作。「蝦塘沒了可以再做別的生意,和環境被嚴重破壞相比不值一提。」李來昌說。最終,在多方力量共同支持下,15家養蝦企業全部完成退出,478口15.48萬平方米的蝦塘只用了不到半年時間便拆除完畢。拆完蝦塘,一場生態修復戰隨之打響。
  • 甌江時評 | 踐行「兩山」理念 構建「紅綠融合」新麗水
    這裡地處浙西南,「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形結構,森林覆蓋率高達百分之八十以上,生態環境狀況指數連續16年、生態環境公眾滿意度連續12年全省第一,是真正的綠水青山。近年來,麗水牢固樹立「兩山」理念,堅持以「麗水之幹」擔綱「麗水之贊」,通過推動「生態經濟化、經濟生態化」,加快打通「兩山」轉化通道,激活高質量綠色發展潛能,用好跨山統籌、創新引領、問海借力三把「金鑰匙」,一手抓美麗,一手抓經濟,全力構建「紅綠融合」新麗水!踐行「兩山」理念,花園打造,建設注魂。
  • 深入踐行「兩山」理念 發揮博物館社會功能
    作者:浙江自然博物館(原標題:《深入踐行「兩山」理念 發揮博物館社會功能——記浙江自然博物院整合兩館資源,提升運營水平,服務生態文明》)今年的「5·18國際博物館日」主會場活動公布了第十七屆(2019年度)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獲獎名單
  • .| 「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第九季《「兩山」理念15年》開播啦~
    「兩山」之路看浙江 | 「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第九季《「兩山」理念15年》開播啦~ 2020-08-12 21: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踐行「兩山」理念 堅持綠色發展——「十三五」旅遊業發展成就系列...
    地處烏蘭布和沙漠、庫布齊沙漠和毛烏素沙漠交匯處的內蒙古烏海市近年來啟動實施一批林業生態工程,生態環境的改善有力帶動當地旅遊發展,來沙漠看海、觀長河落日成為金字招牌;江西持續打造森林旅遊品牌,推動「森林旅遊+」融合發展,2019年全省森林旅遊年接待人數達1.88億人次,旅遊收入超1100億元;首都生態涵養區北京市延慶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