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說方言的人,你的故鄉在哪裡?

2020-12-14 新周刊

貴州修文縣,一位老師正在上語文課。/ 視覺中國

鄉音留給我們的,除了鄉情,還有許多複雜難言的文化沉澱。「鄉音無改鬢毛衰」,如果遺忘了鄉音,我們還記得自己從哪裡來嗎?

新周刊原創出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作者|張家明 編輯|蘇煒

若干年前,網上流傳著一篇《愛廣州的N個理由》,其中有個理由是「好聽的粵語,好聽的粵語歌」,足見廣東人對粵語的自豪。

而廣東話好聽,主要是因為音調豐富。香港填詞人黃偉文也說過,不懂廣東話的人,不會懂得廣東歌的特別,因為廣東歌要根據粵語九音來填詞,而其他方言歌曲都不會像廣東歌這樣,需要如此準確地「入榫」。

本地人視為經典的方言劇,外地人看了可能會「笑不出來」。/ 《外來媳婦本地郎》

但粵語遇到其他方言時,就會「雞同鴨講眼」,不好使了。語言學者李倩有一次到上海,上了計程車,跟司機說去「番(Pān)禺路」。

「哪裡?」上海大叔仿佛沒聽說過這個地方。

「番(Pān)禺路,近虹橋路。」

司機這回聽明白了,沒忍住他作為「上海寧」的驕傲,當下就鄙視了一下這位「鄉下人」:「那是番(Fān)禺路好不啦!」

對廣東話稍有了解的人自然知道,「番禺」的「番」在廣東話念成Pun1,換成普通話也念成Pān,是因為「古無輕唇音」。粵語裡面保留了相當多的中古音。

小說《繁花》用上海話寫作,造成巨大的反響,後改編為話劇,人物對話同樣使用滬語。/ 上觀新聞

在中國的方言譜繫上,吳語原本比粵語更為古老。但由於上海急劇城市化,而上海話卻得不到提倡,導致上海話被其他年輕方言同化,甚至還出現了俗氣化的現象。

01

上海話為什麼「不好使」了

上海讀者讀到這裡先別著急,說滬語變俗了,不是外地人說的,而是上海人自己的反省。

十多年前,滬上文人魏心宏在網上發表過一篇宏文叫《永別了,上海話》,裡面便提到上海話的低俗化問題:「上海話在缺少社會引導的前提下,任由老百姓尤其是一些文化水平不高的社會階層來創造,語言日益變得粗糙和粗俗起來,以至于越來越多的非常難聽的口語開始在上海話中蔓延,例如幫幫忙、拐浪頭、開大興、拗身段之類。」

針對上海民間的滬語推廣運動,來自上海的歷史學家陸揚也曾指出:「上海話是一種比較俗氣的方言,是一種還沒有進化到高級階段的方言,要推廣首先要提倡更典雅的上海話,而不是一味亂推廣。」

城市化無疑擠壓著滬語的生存空間。

但過去老上海人那一口典雅、悅耳的吳儂軟語,現在已經很難聽得見了,如何推廣?比如新一代上海人的口頭禪「我幫儂講」或「我告儂講」,在老上海人聽來就有點粗魯不文,惡聲惡氣。

今年上海市「兩會」期間,上海滑稽劇團副團長錢程還對代表們吐槽過這種新滬語:「啥事體?講話又不需要幫忙,告要到法院裡去告。一定要說『搭』『忒』,『我搭儂講』或者『我忒儂講』。」

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陸陸續續有人發現上海年輕人不會講上海話了,要講也是夾雜著北方官話的語法和詞彙,既不像滬語,也不像普通話。

外來人口的湧入也在稀釋上海話群體。/Yiran Ding

不但如此,很多上海小孩也無法用滬語跟父母、祖父母交流。200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瀕危語言特設專家組發布文件《語言活力與語言瀕危》,按代際之間的語言傳承,將一門語言的瀕危程度分成六級,滬語顯然已經到了「肯定瀕危型」,且在滑向「嚴重瀕危型」。

肯定瀕危型:該語言再也不作為孩子們在家庭裡學習的母語。因此,最年輕的語言使用者就是父母輩。在這一個階段,父母可能對孩子們講本族語言,但他們的孩子們不用本族語言回應。嚴重瀕危型:該語言只有祖父母輩和老一代人才會講了。父母輩一代人可能還會講該語言,但是他們不再對孩子們講該種語言。

雖然上海話已經不是昨日的上海話,但這並不妨礙一些上海人的方言自豪感。

在《永別了,上海話》的網友評論中,有一位嘉定人談到他初到上海讀大學的感受:「市區人民的口音日漸變得奇怪甚至完全失去滬語的感覺,卻依然自我感覺良好:我是上海人,不管我說的口音如何我說的就是上海話,其他人說的統統都是鄉下話。

經典滬語喜劇《老娘舅》是一代人的記憶。

實際上,上海話恰恰起源於今天大上海的郊區。

據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周振鶴、復旦大學中文系吳語研究室主任遊汝傑合作撰寫的著作《方言與中國文化》,上海話較早的源頭並不是蘇州話、寧波話,而是宋元時代華亭縣的「土話」,而華亭縣土話跟嘉興話的關係比較近。

華亭縣後來改稱松江縣,從裡面分出了上海縣。論資歷,上海話要喊松江話一聲「爸爸」,喊嘉興話一句「爺爺」。

02

粵語:曾經也是民間土話

粵語的產生年代晚於吳語,使用人口也不及後者,但粵語的保育情況卻好得多。

八十年代開始,隨著香港電影和香港流行曲風靡全國,粵語更成為了中國最時髦的方言。在內地某個十八線小縣城,一個完全不講粵語的地方,年輕人唱粵語歌,看港片,一口港式粵語學得有模有樣。這種流行程度,是上海話乃至於吳語都無法想像的。

因為很早開放貿易,今天的粵語之中,保留了很多外語詞彙。

粵語在粵語區的流行文化中,並非一直都這麼強勢。上世紀的大部分時間裡,香港本地語言的鄙視鏈是「英語>國語>粵語>潮州話、客家話等其他方言」,能夠看英語「生肉」電影的人最有文化,看國語片的人次之,粵語及其他方言只是在底層小百姓中流行的土話。

1980年代之前,香港影壇長期都是國粵語電影雙雄競爭,且國語片佔據上風。邵氏電影大部分名作,如《獨臂刀》《刺馬》《傾國傾城》等,都是國語片。粵語長片和粵劇電影雖然也很流行,但題材重複,演員來來去去都是那麼幾個,且越來越粗製濫造,難登電影節的大雅之堂。

與此同時,樂壇上流行的也是英文歌與國語歌,粵語歌曲長期由粵曲統治,坊間的粵語流行曲還沒走出「鹹水歌」的階段。在周星馳電影《逃學威龍》(1991)裡,張敏飾演的女教師向學生提議一起表演話劇《雪姑七友》,男同學們馬上耍流氓唱起了尹光的歌曲《雪姑七友七個小矮人》。

這是六七十年代流行於民間的一首粵語歌。當時的粵語歌,多的是「好萊塢有間大酒店,三個肥婆學踢波」之類的歌詞,內容過於俚俗,只能流傳於廟街這樣的市井地區。

許冠傑還飾演過《笑傲江湖》裡的令狐衝。

1972年,TVB喜劇 《雙星報喜》第二季開播,罕有地播出了一首非英文歌——許冠傑的首支粵語歌《鐵塔凌雲》。兩年後,許冠傑把這首歌收入他的首張粵語專輯《鬼馬雙星》,開始著力對粵語流行歌進行改造升級。

一方面,許冠傑徹底拋棄了低俗化的內容,打工、打牌、打機、消夜、拍拖等普羅大眾的日常生活被寫入歌中,最出名的便是《半斤八兩》;另一方面,粵劇唱詞的優美典雅也保留了下來,《梨渦淺笑》《沉默是金》《知音夢裡尋》等作品都是意蘊悠長的詠嘆曲;再加上英文流行樂的編曲,粵語歌從此脫胎換骨,入得廚房,出得廳堂。

香港電影的繁榮也在促成粵語的繁榮。/ 《英雄本色》

粵語電影與粵語流行歌在1970年代的復興,有一個共同的背景:1960年代後期,港府檢討本港的語文政策,決定支持本地文化,將廣東話作為官方中文語言。

從此之後,香港電臺的潮州話、客家話節目取消了,所有中文媒體一律採用粵語播音。學校裡的非英文課程,也以標準中文為書面語、以廣東話為口語進行教授。1980年代以後,政府工作語言也慢慢變成廣東話,議員們開始在立法會議事堂使用廣東話發言,廣東話終於在各種正式場合都取得了統治地位。

相比於「野生狀態」下的滬語,廣東話從「香港方言之一」成為「香港官方中文語言」的過程,一直都有政府與社會的引導,使廣東話兼有中文書面語的典雅和地方方言的地氣。不信的話,去聽一聽楚原導演在2018年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禮上的獲獎感言。

03

方言是我們人生唯一的行李

晚年「管它天下千萬事,閒來輕笑兩三聲」的楚原導演,原名張寶堅,跟張國榮一樣,祖籍都是客家之鄉廣東梅縣。但楚原出生於廣州,父親張活遊是著名粵劇小生、粵語長片演員,因此楚原的母語是粵語。

原父子的一生,都對粵語電影念念不忘。1952年,有感於粵語電影長期被粵劇片、歌舞片溶質,張活遊與吳楚帆、白燕等藝人成立中聯影業公司,專事拍攝高水準的粵語故事片,其開山之作就是巴金小說《家》同名電影。

《七十二家房客》成為影史經典,其中還有年輕的鄭少秋。

二十多年後,香港影壇依然是國語片一家獨大。在楚原的堅持之下,邵氏推出了粵語片《七十二家房客》。這部電影意外地成為了1973年的票房冠軍,超過李小龍的《猛龍過江》。經此一役,香港的電影創作逐漸回歸粵語片,「粵語片」終於成為了「香港電影」的代名詞。

因此,楚原在粵語片歷史上有著崇高的地位。

1997年,在王晶導演的電影《精裝難兄難弟》中,楚原客串 「電影之神」,將推崇歐洲片、看不起粵語片的王晶衛(諷刺王家衛)大罵一通:「粵語片好失禮你咩?你哋嗰代人冚唪唥都係食粵語片嘅奶大嘅喔。」(粵語片讓你很丟臉嗎?你們那代人全部都是吃粵語片的奶長大的。)

有一位詩人說過,「漢語是我唯一的行李」。更準確地講,在中國人的生命中,不一樣的方言,就是不一樣的行李。講同一種方言的兩個人,即使來自不同的地方,也可以說是半個老鄉。

方言劇曾經存在於各地人的記憶當中,構成了他們對於故鄉的認同,但今天,這種劇集幾乎已經消失了。/ 曾經風靡川渝的《山城棒棒軍》

1945年,在哈佛大學燕京學社,歷史學家餘英時遇到經濟學家邢慕寰,一見如故。原因除了學術上彼此欣賞,還有一層原因:餘英時是安徽潛山人,邢慕寰來自湖北黃梅,餘英時童年在鄉間最愛聽的黃梅戲,便是從邢慕寰老家傳到安徽的。因此,餘英時的家鄉話跟邢慕寰的家鄉話,語音有頗多相似之處。

今天聽黃梅戲的人不多了,黃梅戲中的湖北口音,也已經很罕見了。很多方言就像黃梅戲一樣,在這顆星球上漂泊,幸運的會在異國他鄉落地生根,成為一個小小的「方言島」,但更多的會在遷徙與流變中與其他方言融合,甚至被強勢方言同化。

廣西的平話來源於山東,北宋大將狄青率領「平南軍」南下廣西平定儂智高起義時,將一些山東籍軍人留在廣西駐守,在當地留下了一個地名(平南縣)和一門方言(平話)。一直到1940年代,當地說平話的村莊,每隔幾年還會派人回山東祭掃祖墳。如今,莫說回鄉祭祖,廣西平話已經變得跟北方話大不相同了,桂南平話甚至被劃入了粵語方言區。

同樣是從北方一路南下遷徙的族群,桂南與粵西的客家人,跟粵東梅州、福建、江西等地的客家人,依然說著差不多的客家話。在中國南方以及東南亞,客家話形成了很多很多方言島,有的相隔甚遠,數百年來完全沒有文化交流,但各個方言島的客家人基本都能互相交談。譬如四川客家人是清代前中期「湖廣填四川」的時候從粵東遷入的,至今鄉音沒有大的變動。

客家人之所以為客家人,就在於他們始終遵循祖訓「能賣祖宗田,不忘祖宗言」,客家人在哪裡,客家話就在哪裡。

2015年2月21日,廣東省梅州市大埔縣大東鎮,人們在花萼樓舉行一年一度的新春祈福民俗活動。圖/視覺中國

講粵語和客家話的人是幸福的,不過並非一點危機都沒有,滬語在親代間的失傳問題,在這些方言中也同樣存在,只是情況還沒有那麼嚴重。

近年來,由於粵語歌與粵語片的輝煌不復當年,也不斷有人提起:粵語歌會不會消失?就像粵曲一樣,成為文化遺產。

也許會。但粵語歌填詞人黃偉文很樂觀,畢竟粵曲並沒有死,現在每年都會有新作品發表。他相信,只要有人無論如何山長水遠都要跑去紅館聽廣東歌,廣東歌就不會死。

「最壞最壞的情況,無非就是每年盂蘭節我們搭一個棚,一起聽廣東歌。」

參考文獻:周振鶴、遊汝傑《方言與中國文化》李倩《回鍋肉和香菇菜心的語言登記》楊聰榮《香港的語言問題與語言政策》

相關焦點

  • 不會說方言的人,你的故鄉在哪裡?
    香港填詞人黃偉文也說過,不懂廣東話的人,不會懂得廣東歌的特別,因為廣東歌要根據粵語九音來填詞,而其他方言歌曲都不會像廣東歌這樣,需要如此準確地「入榫」。本地人視為經典的方言劇,外地人看了可能會「笑不出來」。
  • 中國沒有方言的一個城市,全中國都學這裡說話,你知道是哪裡嗎
    中國的大城市和小城市,無論在哪裡,都有自己的說話口音,我們稱之為方言。在許多地方,同一座城市也有許多方言,有時還會搞出來很多的笑話。但是有一個城市可以說是中國唯一沒有方言的地方。不僅沒有,而且所有的中國人都得向他們學習他們這裡的方言。你說厲害不厲害。
  • 回到故鄉,發現家鄉小孩竟然不會說家鄉話
    試想,隨著普通話的推廣普及力度持續增強,到了我們的下一代,許多年以後,方言會不會消失呢?方言的獨特韻味方言是當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體現當地的風土人情與語言魅力。細細品味普通話與方言的區別,方言具有獨特的韻味。
  • 《無名之輩》說的是哪裡的方言?為什麼這麼多人都在說?
    都說這部電影是一匹黑馬,上映沒多久就有了很好的成績。電影最大的特點就是整部下來,每個人人都是說的方言,很少電影全是方言。就有人好奇《無名之輩》裡面說的是哪裡的方言。 而且他們說的話是勻話,這是貴州方言的特點。而且電影中的歌曲,也是貴州的歌,所以《無名之輩》裡面說的貴州的方言。
  • 中國沒有方言的一個城市,全中國都學這裡說話,你知道是哪裡嗎
    中國的大城市和小城市,無論在哪裡,都有自己的說話口音,我們稱之為方言。在許多地方,同一座城市也有許多方言,有時還會搞出來很多的笑話。但是有一個城市可以說是中國唯一沒有方言的地方。不僅沒有,而且所有的中國人都得向他們學習他們這裡的方言。你說厲害不厲害。
  • 你是哪裡人?福建方言在海外
    最近去閩南僑鄉調研,也常跑到會館與前輩交流,一坐下來聊天,總有人問:「你是哪裡人?」答曰:「福州人!」「聽口音不像啊,你會說福州話?」話題慢慢延伸開。詢問籍貫,大概是華人初次見面時難免的話題,而籍貫總是跟方言掛鈎,是哪人就說哪兒的話,尤其是閩粵地區的人,一開口,鄉親便知你是從哪個角落裡冒出來的。
  • 福建人到底說幾種方言?投票最難懂方言你認為你家鄉的該排第幾?
    出門在外,每當有人問我是哪裡人時,我都會回答福建人,而他們第一反應永遠都是:「那你會講閩南語咯」「不不不,我不會」」那你講什麼語啊「「講方言啊」「那說來聽聽啊」「聽不懂聽不懂」感覺遇到這樣事情的概率挺高的,特別是對於那些有來過福建旅遊的,大部分去廈門旅遊聽到的都是閩南語,好像在他們的印象中福建就只有閩南語
  • 鄉愁裡我用方言喊你的名字 我的故鄉
    我喊你麵條叫麵湯 你喝了幾碗麵湯湯剪子包袱錘 草雞槓子騷水狼 誰贏誰先來跳房(兒時的一種遊戲)鄉愁裡我用方言喊你的名字 我的故鄉我喊你昨天叫夜來 我喊你上午叫頭晌我喊你相親叫看人
  • 你家小孩可能不會說方言了,好事還是壞事?丨視知收藏夾
    哈佛博士、中科院士竺可楨講吳方言,嚴重影響教課和開會,以至於學生只能抄講義、參加政協會還要請人翻譯。他無奈地說,「我學了英語能走遍世界,我說中國話卻走不出家鄉。」在推廣普通話之前,上面這一幕在中國時時刻刻都在發生。時至今日,普通話推廣還沒有完成,保護方言、抵抗普通話侵蝕的呼聲卻又再起,理由是我們不能坐視方言消亡。那麼,方言真的需要保護嗎?
  • 「十裡不同音,百裡不同語」,我國方言最多的省,你知道是哪裡嗎
    「十裡不同音,百裡不同語」,我國方言最多的省,你知道是哪裡嗎文/柒柒小編最近去湖南走了一遭,發現了許多有意思的東西,今天來給大家分享一下雖然我們國家的確是面積很大,但是小編的故鄉所說的方言大多數也都差不多,不會有太大的差異,我以為每個省都是這樣的,但是到了湖南我才發現當初的想法簡直是大錯特錯。在我們國家,湖南的方言在我國的漢語方言種類中,數量上可以算是方言最多的一個省。
  • 《無名之輩》說的是哪裡的方言?為什麼這麼多人都在說?
    都說這部電影是一匹黑馬,上映沒多久就有了很好的成績。電影最大的特點就是整部下來,每個人人都是說的方言,很少電影全是方言。就有人好奇《無名之輩》裡面說的是哪裡的方言。而不是本地的人,就會聽上去很困難,需要看字幕才知道說的是什麼意思。通過電影中的車牌號,就能看出是在貴州拍攝。而且他們說的話是勻話,這是貴州方言的特點。而且電影中的歌曲,也是貴州的歌,所以《無名之輩》裡面說的貴州的方言。
  • 方言是世界上最響亮溫暖的聲音,那麼,四川方言有哪些打動了你?
    兒童們看見他卻沒有一個人認識的,還笑著問:這客人是從哪裡來的呀?這首詩抒發了作者對告老返鄉、人生易老、世事滄桑的無限感慨。是哦,雖鄉音未改、思念故裡,但鬢毛已衰、兒童難識。詩句中的"鄉音"指的就是地方的方言,或叫家鄉話。我想,無論跨過多少山河大海,穿過多少人山人海,經過多少世事滄桑、物是人非,唯一不變的就是自己家鄉的方言了吧。
  • 會發音的福州方言字典面世 學福州話哪裡不會點哪裡
    原標題:會發音的福州方言字典面世 學福州話哪裡不會點哪裡 一人發音錄音 一人編寫程序 今年62歲的林圜是福州方言研究會秘書長、「福州話講堂」主持人。他是福建師大體育館職工。41歲的張敬武在公安系統從事電腦信息工作,是福州方言的愛好者。「我從小跟父親學習祖傳的八音和哨語,我還珍藏有祖傳的福州方言音韻書。」林圜說。
  • 廣東人怎麼不會說粵語?湛江人:真的不會,不要「為難」我們
    大概沒有確切統計數據,若言方言——粵語,不少其他省份的人認為,廣東就一種粵語方言,而且廣東人都會說廣東話,其實是誤解,廣東方言眾多,僅湛江就有不少方言,且區別與北方地區(口音不同,但能正常交流),相互間交流如同「雞同鴨講」,其中不少人不會說廣東話,甚至聽不懂,所以,如果認識某些湛江朋友,別「為難」他們:「你不是廣東人嗎?怎麼不會說廣東話?」他們真的不會。
  • 「心靈小品」方言裡的故鄉,沸騰著人間煙火
    外地人一聽這書名就懵了,拉稀擺帶是啥意思,只有重慶人明白,這是地道的重慶方言,大意是說耿直仗義的重慶人做事風風火火豪氣幹雲、沒絲毫忸忸怩怩拖泥帶水。  一個地方的方言,它緊緊系縛於故土的臍帶之上,承載著這個地方獨有的生活方式和情感地圖。在這個人口遷徙流動如大潮奔湧的時代,方言生存的空間,正在不斷擠壓與萎縮中消逝與逃遁。
  • 你的家鄉話「幹什麼」怎麼說?北方方言和南方方言一對比簡直笑噴
    你的家鄉話「幹什麼」怎麼說?北方方言和南方方言一對比簡直笑噴今天小編跟大家討論一個非常有趣的問題,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各地的方言也是非常的不一樣,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一下普通話中的,「幹什麼」在你們那用家鄉話怎麼說?
  • 湖南方言韻味十足 你還能說一口流利的方言嗎?
    不過,劉曉強說著說著,就會蹦出一句長沙話:「好跟你講咧你不聽,霸蠻要是咯樣搞囉!大不了我不搞噠,扮禾!」  劉曉強的一位下屬是婁底新化人。「一次我帶著他和一個學校談一筆生意,談了半天談不攏,酒桌上的氣氛很悶。見狀,和校長同來的一位年輕貌美的楊老師不敢說半句話。我那個手下卻突然端起酒杯舉向楊老師說:『娘老子,我敬你一杯!』楊老師一臉通紅的說:『我比你年輕好幾歲,怎麼叫我娘老子呢?
  • 菏澤--我的故鄉,「出生在哪裡,哪裡就是故鄉」
    菏澤--我的故鄉,「出生在哪裡,哪裡就是故鄉」高秉涵和他的殷殷家國情「出生在哪裡,哪裡就是故鄉,我的故鄉是山東菏澤!」這一低頭的工夫,同學推他:「你娘喊你。」他一扭頭,馬車已經拐過彎兒,哪裡還有母親的身影,只有飛揚的塵土。這是他有關母親的最後記憶。從此,他這一輩子再也不吃石榴。   初到臺灣時,舉目無親的高秉涵嘗盡人間的酸甜苦辣。生活越艱難,他越想念母親和家鄉,想起小狗「花臉兒」,想起一起玩大的好朋友 「糞叉子」,想起燒餅和羊肉湯。
  • 哪吒之魔童降世:哪吒說的是哪裡的方言?網友:我信你一個鬼!
    最搞笑的地方,就是他們開口說話的時候,因為有的地方是直接說方言的,比如哪吒和他的父母,說出方言就很搞笑。那就很好奇哪吒說的是哪裡的方言?其實這隻有是那個地方的人才能聽出來,一般的話很多人是不知道的,所以才好奇。小編就看到網絡上討論這個話題,發現有的網友說在哪吒是說的四川的方言。去聽四川人說話,跟哪吒確實有點像。不過在網絡上說哪吒口音的各種各樣,只是覺得四方言確實有點像。
  • 組圖丨「歸其了就介樣兒了」是哪裡的方言?各地方言集錦展現煙臺
    2019年8月22日,山東省煙臺市,市民在某商場內觀看各城市趣味方言段子集錦。2019年8月22日,山東省煙臺市,市民在某商場內觀看各城市趣味方言段子集錦。2019年8月22日,山東省煙臺市,市民在某商場內觀看各城市趣味方言段子集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