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向重視孩子的非虛構閱讀,目前叮噹的閱讀,百科類要佔到60%以上。
今天想和你們分享的是這套寶貝——陳振盼《自然探秘之旅系列》
開本:16k/12k
裝幀:精裝
出版社:長江少年兒童出版社
適讀年齡:5+
說到作者陳振盼,可能你們會比較陌生。
這麼說吧,凱迪克大獎80年歷史中,獲獎的科普大師屈指可數。
其中一位,我曾給大家介紹過——史蒂夫.詹金斯。
而另一位凱迪克大獎得主科普大師,就是陳振盼。
他榮獲的獎項實在是太太太多了……
不同於一般科普作品的純非虛構,他作品的特色在於,科普+故事的形式。
故事的發展,推動著科普知識的展開與串聯,趣味性極強,別說叮噹,我陪讀都被吸引其中。
陳振盼曾說:我認為一本好的科普書籍和任何一本好書一樣,都要有一個好故事。
故事緊緊抓住讀者的注意力,促使孩子一遍又一遍閱讀。
1
《大峽谷》裡以父女倆的徒步旅行為線索,帶領讀者來一場穿梭億年的大峽谷之旅。
2
《穿越侏羅紀原始森林》裡,小男孩從地鐵穿越進侏羅紀原始森林,來了一場冒險。
3
《穿越寒武紀珊瑚礁》跟著小女孩,遨遊在如夢如幻的海底珊瑚礁王國。
4
《一座島的600萬年》,600萬年的漫長歷史,達爾文進化論的起源,地質變化的滄海桑田,都由一座島來為我們講述。
文字的真實、科普性和圖畫的想像,在陳振盼的作品裡融合為一體,帶領孩子進入有趣的科普世界。
01.
《穿越侏羅紀原始森林》
這是叮噹最喜歡的一本,看過不止3次了。讀完這本,他深深地記住了書中的紅衫。
小男孩在地鐵站撿到一本書。
當他翻開書的那一瞬間,我們就跟隨他的腳步,一起走進了故事。
奇妙的是,這本書正是《穿越侏羅紀原始森林》。
當講到紅杉樹的壽命,可追溯到羅馬帝國時期時,小男孩身邊突然出現了兩個羅馬人。(下左圖)
當提及紅杉長達30米的發達根系,地鐵站的牆壁都被紅杉樹根佔領。(下右圖)
隨著故事的深入,小男孩的奇遇讓人目瞪口呆。
巨紅杉樹幹有多寬?寬大到可以通過一輛汽車!
紅杉幼苗一年就能長60釐米。
森林大火也不能侵襲紅杉樹分毫,因為厚厚的樹皮會保護它。
生命力極其頑強的紅杉,即使樹幹被燒出一個大洞,仍然可以存活。
看到這,叮噹還覺得很神奇,原來也有樹木不怕火燒啊,難怪它能活這麼久。
陳振盼巧妙地把關於紅杉樹的科普知識,與小男孩精彩的冒險見聞結合起來。
既有趣又生動,易讓孩子理解,同時也令人印象深刻。
學習如何攀爬一棵高達百米的紅杉樹,了解杉樹上的蕨類重量可以超過一頭北極熊。
在紅杉森林裡探險,認識生活其中各種獨特的鳥類。
這樣的冒險故事,哪個孩子會不愛?
七八歲之前的孩子,對數據概念是抽象的,但陳振盼的厲害之處在於,他採用了實物對比,一下子在孩子腦海中具象起來。
世界上最高的樹——115米的亥伯龍樹!
115米究竟有多高?
它比自由女神像還高,比30層的摩天大樓還高!
這樣一對比,叮噹馬上了解了這書到底多高,且被震驚到不行。
02.
《穿越寒武紀珊瑚礁》
故事同樣從一本被翻開的書開始。
環襯上海洋生物們,都是珊瑚礁的居民。
珊瑚礁在地球上生存的時間,已經超過4億年。
這裡是數千種動植物的家園,因此珊瑚礁也被稱為海洋城市。
跟著小女孩一起,我們在海底世界盡情遊覽,見識繽紛多彩的水下王國的同時,也能學到不少海洋生物的科普知識:
珊瑚—鸚嘴魚—鯊魚之間生物鏈;
不同物種的生存技巧;
搖晃「魚餌」誘惑獵物
改變膚色的偽裝大師
噴墨之後飛速遁走
當然,海洋生物們也會互幫互助
比如蝦虎魚幫石斑魚清潔牙齒,
順便收穫免費的食物
數以千計的魚類和其他生物
都生活在這片美麗的珊瑚礁構成的海底城市
這片神秘海洋還有更多神奇
等著孩子們去探索和發現
但以後,我們的孩子
還能見到這繽紛多彩的海底城市嗎?
瀕臨滅絕的紅杉樹,面臨威脅的珊瑚礁,在為小讀者介紹科普知識的同時,陳振盼也沒忘記向小讀者傳遞保護環境的價值觀。
宏偉的紅杉森林已經被大量砍伐,一旦消失或許要上千年才能恢復;
夢幻的海底珊瑚礁正在白化,死亡後隨之威脅的是賴以為生的海底動物們。
但我們能盡微薄之力:停止濫砍濫伐、節約用水、將魚留在它們的棲息地,儘量步行或使用交通工具減少溫室氣體……
了解地球,擁有更好的地球,這不正是新一代孩子們的使命嗎?
03.
《一座島的600萬年》
陳振盼的故事永遠有新意,這一次故事的主角將不再是孩子,而是一座600萬年歷史的島嶼。
前環襯上多種多樣的加拉帕戈斯群島生物簡介。
後環襯加拉帕戈斯群島的地圖,則讓我們明確了它的地理位置。
而這裡,正是啟發達爾文寫出《物種起源》的聖地。
陳振盼選取群島中的一座,講述了它從誕生到滅亡600年間的故事。
● 誕生:火山噴發—隆升—發育,不斷的交替往復中,一座島就這樣形成了。
● 幼年期:火山噴發不再頻繁,這座島嶼漸漸有了生命。
一粒紅樹種子生根發芽,
這座島從此有了綠色。
一隻海鳥的偶然駐足,
這座島開始有了居民。
越來越多的新成員,
使這座島有了生機。
● 壯年:許多動物定居在此,島上的物種越來越豐富。
受到島上獨特氣候環境的影響,這些遷徙到島上的動物們,開始了與眾不同的演化。
為了啄開島上的大號種子,達爾文雀的喙進化的比同類更大。
為了對抗乾旱,蝸牛的殼也越來越薄。
鸕鷀在島上沒有天敵,它不再需要飛翔,翅膀逐漸變小直至完全不能飛行。
正是這獨一無二的演化歷程,給了達爾文進化論靈感。
● 暮年:島嶼逐漸下沉,變得更小更乾燥,直至完全沉沒進海底。
這時,許多動物已經遷徙到附近新的島嶼生活。
新的火山還在爆發,新的島嶼還在誕生,循環往復中,造就了舉世聞名的加拉帕戈斯群島。
04.
《大峽谷》
《大峽谷》是陳振盼最重要的作品,它一舉奪得了凱迪克大獎在內的十一項大獎。
同時,也為我們展示了這地球上最宏偉的自然奇觀之一——科羅拉多大峽谷。
在這本書裡,陳振盼帶著我們進行了一次穿越億年的旅行。
《大峽谷》前後環襯的信息量同樣巨大。
前環襯是大峽谷的地圖,你可以清楚地看到貫穿大峽谷的科羅拉多河,以及空中走廊等數個觀景地點。
後環襯則是大峽谷的地質剖面,清晰明了。
在這裡,每一種巖層,代表的都是一段歷史;
每跨一步,都是億萬年的穿越。
一對父女將用徒步旅行的方式,帶領我們一起進行這場跨越億年的旅程。
如同電影鏡頭般的畫面,為我們展示月色下大峽谷的震撼之美。
這場探險從谷底開始,谷底的小溪是這裡生命的源泉。
數不清的生命沿著河岸定居,而每一條溪流都將匯聚到科羅拉多河。
沿著谷底向高海拔徒步,最基底的巖石層是最古老的,已經存在了18.4億年。
繼續往上走,潮坪中的泥,最終變成了一層堅硬的巖石,它們已經存在了12億年。
巖石層不僅訴說著這裡億萬年的歷史,還飽含著生命進化的痕跡。
三葉蟲的化石,告訴我們這裡的頁巖形成於2億年前。
海洋生物的化石,讓我們了解這裡曾經的滄海桑田。
陳振盼的插畫既帶有科學的精確性,又帶有藝術之美。
在他精確的插畫中,我們既看到每個獨特巖層的清晰外觀以及形成原因,也看到了不同海拔特有的生態環境。
這為孩子們理解整個大峽谷十幾億年的生態變化,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在他恢弘的插畫裡,孩子也可以領略了大峽谷風光的震撼之美。
比一比,展開一米長的大拉頁VS大峽谷實拍照片。
是不是神還原?
能夠把這些自然奇觀還原的這麼到位,離不開陳振盼創作時嚴謹的態度。
儘管很多資料可以在書上或網絡搜集,但閉門造車不是陳振盼的作風。
陳振盼說:我常常去我要描繪的地方。
如果我寫了一本書,書裡的地方是我從來沒去過的,那我會感覺很羞愧。
每一本書都誕生,都是陳振盼實地考察的成果。
《大峽谷》
大峽谷實地徒步露營,寫生採風
《穿越侏羅紀原始森林》
親身體驗紅杉林的神奇和雄偉
《穿越寒武紀珊瑚礁》
貝里斯堡珊瑚礁的旅行見聞
《一座島的600萬年》
探訪加拉帕戈斯群島的經歷
這些實踐經歷既帶給陳振盼靈感,也使得他對整個世界的認知更加完整。
在陳振盼眼裡,科普知識從來不是分散的。
自然的歷史,人類發展的歷史,都在為我們講述一個宏大而精彩的故事。
相信,這些故事不僅令陳振盼著迷,也會讓孩子們著迷。
丹媽碎碎念:
年齡段這塊,建議閱讀年齡是5歲+,閱讀量大的孩子,4.5歲+也可以考慮入手。
這套書有難有易,可以先從簡單的點看起。叮噹4歲看《穿越侏羅紀原始森林》,是可以理解的。
但《大峽谷》這本,我個人感覺難度挺大大,因為涉及到不少專業的科普詞彙,信息密度也比其它幾本多,頁數56頁碼,建議留給孩子二年級以上看比較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