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歲前美國飛虎隊老兵抵湖北尋救命恩人(圖)

2021-01-20 騰訊網

本尼達見到羅必書時驚喜萬分 記者戈昊怡 攝

  荊楚網消息(楚天都市報記者望雋 劉漢澤 通訊員胡立文)「我是帶著責任來中國的,我有責任帶孩子們來看一看,看望那些曾經幫助過我的人們。」昨日中午,86歲的前美國飛虎隊老兵格倫·本尼達坐在輪椅上,與自己的10位家人抵達紅安。一個美國飛虎隊員來中國尋找救命恩人和失落戰機的傳奇故事,開始續寫66年後的新章節。

  再次踏上湖北土地「感恩」

  1944年,美國飛行員格倫·本尼達駕駛P-51型野馬式戰鬥機在武漢執行轟炸任務返航途中,遭到日軍飛機攻擊。戰機墜落在我省監利縣周老嘴鎮的下鳳湖,跳傘逃生的格倫·本尼達被當地村民救治,而後被護送至新四軍五師。

  格倫·本尼達用「感恩之旅」形容此次中國之行,他說:「第一次我來到中國,是一個幫助中國人民戰勝敵人的飛行員;66年後我和家人一起來到這裡,是一個心懷感激的人,感謝中國人民當年對我無私的幫助。」

  2005年,格倫·本尼達曾受邀到監利,與他當年駕駛的戰機「重逢」(本報曾予詳細報導)。昔日威風凜凜的飛虎隊戰鬥機,而今已在水塘中沉睡了60多年,只有尾翼部分顯露出來。站在泥塘邊,格倫·本尼達百感交集地許下心願:「我知道這是一個多麼艱巨的工程,但我仍然希望中國人民能把它挖出來,讓我有生之年看到這架飛機。」

  為此,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和華夏文化紐帶工程組委會一起主辦並推進「龍騰虎躍」行動——在監利縣開掘、修復、保護美國飛虎隊墜機項目。據悉,該項目分為前期勘探、道路修復和環境治理、開掘和修復、保護和陳列四個階段,目前第二階段工作正在啟動。

  考慮到老人的健康狀況,今日,格倫·本尼達的子孫將代他前往監利,實地探訪當年墜機的開掘現場,並了解「龍騰虎躍」行動的進展情況。

  回憶

  飛虎隊老兵曾受李先念關照

  當年救過本尼達的監利鄉親,大多已去世,只有85歲的羅德世老人還健在。昨日,記者來到羅家村,找到了羅德世老人。老人說,能在19歲看到飛機,還能救起一名美國飛行員,這對他的一生來說都是個「稀奇事」,所以記得十分清楚。

  羅德世回憶,那天中午1點多,突然聽到空中轟隆作響,抬頭發現一架飛機冒著黑煙,飛得很低。不久,就看到飛機一頭栽進湖裡,而空中出現了一朵傘花。

  很快,在距離飛機墜落處1公裡開外的田裡,村民們發現了降落傘。上前把傘收攏,發現飛行員還活著。

  村民們一起將飛行員攙扶到家裡,由於語言不通,彼此都聽不懂對方在說什麼。飛行員說了兩個漢字:「美國」。村民們這才猜到他是美國飛行員。

  村民們明白意思後,立即將本尼達一村一村地轉送,最後轉送到了新四軍駐地。

  時任新四軍第五師師長李先念,在本尼達養傷期間多次看望過他。李先念不僅將手槍、地圖、竹鬥笠等物送給本尼達,還託他向飛虎隊隊長陳納德將軍轉贈一把從一個日軍將軍手裡繳獲的軍刀。

  三個月後,傷愈的本尼達由新四軍戰士護送,突破日軍重重封鎖,回到飛虎隊總部,繼續投入戰鬥。戰爭結束後,他回到美國。

  幕後

  監利鄉親如何找到飛虎隊員?

  飛機上機槍編號提供線索

  一段歷史,被塵封了60多年。60年前年輕英俊的飛虎隊員,如今已成兒孫滿堂的耄耋老者。60年後,這段歷史是如何被人們重新發現的?監利老百姓是如何找到當年的飛行員的?昨日,華夏文化紐帶工程執行委員會常務副主任李靖講述了這背後曲折漫長的尋找故事。

  2005年的一天,一位朋友來到本尼達的家中,激動地遞給他一份報紙——「中國監利人民尋找格倫·本尼達」。原來,2001年9月,在美國飛虎隊援華抗日60周年座談會上,來自監利的羅必書老人說:「我們救過一個美國飛虎隊員。當年參加營救的很多人都已去世,我們很希望知道那位美國飛行員如今在哪裡」。聽到這段傳奇,座談會主辦方——華夏文化紐帶工程負責人當即決定,要為老人完成心願。

  由於沒有任何信息,尋找美國飛行員的工作只能從那架墜機入手。2004年,通過對墜機上挖出的三挺機槍進行研究,專家們從依稀可辨的機槍編號查到戰時與之匹配的飛機編號,最終查到了飛行員的名字。2005年,美國華文報紙《美中晚報》廣發尋人啟事,被本尼達的朋友看到。握著報紙,年邁的本尼達落淚了:「監利人民沒有忘記我,我要馬上回去。」

  記者手記

  心臟搭了9個支架,仍堅持重訪故地

  老兵多次對家人說「情義無價」

  格倫·本尼達的兒子愛德華告訴記者,86歲的父親已做過兩次心臟手術,搭了9個支架,心臟還裝有起搏器。但他寧可忍受13個小時越洋飛機的疲勞,還有隨時可能發作的心絞痛,仍堅持來中國,要來湖北。

  老人為什麼不顧年事已高、疾病纏身,還要再次來故地尋訪?記者的話剛問出口,愛德華立即接過話說,父親一直盼望著湖北之行,因為他多次說過:情義無價。

  此次訪華,本尼達的夫人、兒子兒媳、孫子、弟弟弟媳、侄女都來了。「沒有當年中國人民的救助,我就不會擁有他,也就不會有我們現在這個家。」昨日的座談會上,本尼達夫人埃莉諾非常動情。

  本尼達當年的救命恩人羅甫世之子羅必書老人也趕到紅安與之相會,下午臨走時,本尼達的侄女和弟媳多次走到羅必書面前,握著他的手反覆地說:「謝謝,謝謝,非常感謝……」

  本尼達本人昨天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希望他的子孫能與監利老百姓的子孫成為朋友,將這段緣分世代延續下去。

相關焦點

  • 美國飛虎隊飛行員香港獲救 後代越洋尋恩人
    圖為飛虎隊的美國飛行員 圖片來源:中國新聞網據香港《文匯報》報導,65年前,美國飛虎隊飛行員克爾中尉,駕機在香港九龍啟德機場上空與日本飛機激戰時,不幸機毀人傷64年後,克爾的兩個兒子及家人先後來到中國,尋找父親當年的救命恩人。拯救美國大兵幾經轉折送至安全區當年參與營救克爾、唯一健在的老戰士鄧賢(現名鄧斌),現居深圳,今年已89歲高齡,雖然聽力有些衰退,但每天堅持打太極拳,身體還很健康,思維也清晰。
  • 美國飛虎隊華人老兵陳科志病逝,曾逾百次飛越駝峰航線
    美國飛虎隊華人老兵陳科志病逝,曾逾百次飛越駝峰航線 中國僑網4月4日消息,當地時間4月2日晚,住在美國洛杉磯的二戰「飛虎隊」成員陳科志在洗腎過程中突然病逝,享年93歲,消息傳來,南加州華人社團無不懷念這位洛杉磯唯一的一位
  • 男子異鄉落難陌生人送饅頭救命 30年終尋到恩人
    異鄉落難陌生人暗送饅頭救命 商丘男子30年尋恩人  記者 李娟娟 通訊員 張坤  今報洛陽訊 30多年前,商丘的蒯漢忠在洛陽受恩人陵麥垛相助,得以活命;30多年來,蒯漢忠時刻不忘恩人,行善不輟。3月24日,52歲的蒯漢忠終於得到了陵麥垛的消息。
  • 多次飛越駝峰航線 雲南最後的飛虎隊老兵離世
    抗戰時期的飛虎隊隊員、抗戰老兵陸建航因病於5月19日在昆明逝世,享年95歲。他是雲南省最後一名駕駛飛機飛越過駝峰航線的飛虎隊隊員。
  • 86歲抗美援朝老兵喜遷新居_媒體_澎湃新聞-The Paper
    86歲抗美援朝老兵喜遷新居 2020-12-10 09: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重慶北碚一援鄂醫生返回兩個月後去世,患者稱他「救命恩人」 2020...
    (原標題:重慶北碚一援鄂醫生返回兩個月後去世,患者稱他「救命恩人」)
  • 《媽媽咪呀》熱播 車禍媽媽重生苦尋救命恩人
    婚禮歌手遭遇嚴重車禍 夫妻二人苦尋救命恩人在本期節目中,媽媽陳爽將現身講述自己「劫後重生」的故事。陳爽是一名婚禮主持人兼歌手,在一次下班路上和老公遭遇了嚴重的車禍,陳爽傷勢嚴重當場就昏迷不醒,左臉傷情嚴重一直血流不止。
  • 香港"毒理飛虎隊":盤問病人 精通中西醫學[圖]
    ":盤問病人 精通中西醫學[圖] 2008年4月23日 11:14
  • 九旬飛虎隊隊員:松山戰役踩著戰友屍體前進(圖)
    今年89歲的陸建航,曾服役於飛虎隊,並參與抗日戰爭期間「駝峰航線」的物資運輸。如今,他是國內唯一一位健在的飛虎隊隊員。在北京期間,陸建航的孫女正好來看他,陸建航讓她帶影集過來給戰友們看。影集裡珍藏著陸建航許多珍貴的照片。其中一張是2014年6月陸建航在美國參加飛虎隊的紀念活動,身著軍服的他好有軍人風範,當年軍人氣勢再現。
  • 86歲退伍老兵走進空降兵軍史館回憶參戰歲月(圖)
    54年前,年輕帥氣的孫景龍在孝感市文昌閣前留影10日,86歲的退伍老兵孫景龍,在轉業離開部隊多年後,和兒孫一起走進空降兵軍史館。觸摸塵封的記憶,追憶往昔崢嶸歲月,一圓「回家夢」。  八旬老兵想「回家」看看  今年86歲的孫景龍是內蒙古翁牛特旗人,1947年8月,他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第13兵團,成了一名軍人。
  • 飛虎隊公墓毀損於荒郊野外 英魂歸宿在何處(圖)
    金屬牌一個系在犧牲者的衣扣上,一個系在棺材上,十字架則立在墓前。公墓還安葬著中國的飛虎烈士——志願隊翻譯、地勤人員,駝峰航線的中方駕駛員、乘務員,中國空軍戰鬥機和轟炸機駕駛員等,中國飛虎亦用上好棺材裝殮。公墓前則豎有青石碑,刻有名字、職務、犧牲時間。每尊墳墓高出地面約40釐米,排列整齊,具有西方公墓風格。美方的墳墓每排約15尊,約有20排,總數有250至300尊。
  • 烏魯木齊「7-5」事件親歷者身著舊衣尋維族恩人
    身著舊衣尋恩人:「就怕恩人認不出我和女兒」「我要讓我的女兒一輩子都記住,救我們的是維吾爾族叔叔!」7月11日12時,烏魯木齊市民齊景帶著自己6歲的女兒,手捧鮮花來到大灣公交車場,找一位在7月5日救了她們娘兒倆的維吾爾族駕駛員。齊景的女兒身穿一件灰色的連衣裙,上面還有些汙漬,這樣的打扮引起了人們的好奇。
  • 少年勵志航空報國 飛越駝峰迴國抗戰 抗戰飛虎老兵陸建航在昆逝世
    記者5月20日從雲南省飛虎隊研究會獲悉,抗戰老兵陸建航於2020年5月19日在昆明因病逝世,享年95歲。陸建航老人生前照片 雲南飛虎隊研究會 熙康緣養老服務中心 供圖陸建航曾任雲南省飛虎隊研究會副會長。2015年,曾受邀到北京參加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大閱兵慶祝活動,並在天安門廣場接受檢閱。獲得「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章」。據介紹,陸建航生於1926年,祖籍浙江餘姚。
  • 汶川地震中,被救下的22歲姑娘後來嫁給救命恩人,現在過得如何
    汶川地震中,被救下的22歲姑娘後來嫁給救命恩人,現在過得如何?地震發生前,22歲的沙鷗和朋友約好一同去往四川旅遊,她們從河南出發,一路走走停停欣賞四川美景,到5月12日那一天,她們恰好在汶川的一家餐館中吃飯。上一秒幾個朋友還在歡笑打鬧著,下一秒地震突來,瞬間掩埋這一切的歡喜,大樓搖搖晃晃,感覺下一秒就快崩塌。沙鷗從未遭遇過這樣的大地震,只來得及說出「快跑」,下一秒就被坍塌的房梁砸暈過去。
  • 汶川地震時,獲救的22歲少女嫁給了救命恩人,現在怎麼樣了?
    而在今天要講的這個故事中,22歲的女孩為了報恩以身相許,向我們展示了一段充滿傳奇色彩的愛情故事。2008年註定是華夏子女不平凡的一年,我國第一次承辦奧運會吸引了很多人的關注,但同年發生的汶川大地震也給人們心中留下了難以磨滅的陰影。這場浩劫帶走了大量的生命,拆散了很多幸福的家庭,在這場災難中能活下去便是最幸運的事情。這個故事的女主角沙鷗,便是這場災難的倖存者。
  • 美國老兵重返中國,向一92歲的老太太單膝跪地,叫她「天使姐姐」
    戰爭紛紛,士兵傷痕累累,護士只能觀望1912年,黃歡笑出生在廣東新會的一個商人家庭,4歲跟隨父母一家移民澳門。8歲踏進教育的大門,順利讀完中學後成功考取香港瑪麗醫院高等護士學校,正式成為了一名白衣天使。
  • 13年前汶川地震後,22歲女孩嫁給救命恩人,如今怎麼樣了?
    ▲沙鷗近照沙鷗有些不好意思,但是剛經歷了地震還心有餘悸,也想不到說點什麼,於是只能連連道謝,順便詢問一下救命恩人的信息與聯繫方式。這時的沙鷗也只是將他當成了一個朋友,一個救命恩人,完全沒想到自己會因此收穫一段甜蜜的愛情。隨後,她扭頭再看向剛剛周圍的高樓大廈,現在都成了一片廢土,心中的慶幸消退下去,聽著周圍的哭喊聲,漸漸湧現出了無盡的悲傷。
  • 512汶川地震被救下的22歲美麗女孩,嫁給恩人之後,如今現狀如何
    當年,512汶川地震被救下的22歲美麗女孩,嫁給救命恩人後,今現狀如何?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收到最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您放心關注!有的人為此永遠地離開了這個世界,但是有的人卻非常的幸運,被一些「平凡」英雄救下來,當年汶川地震被救下的22歲美麗女孩,嫁給救命恩人後,今現狀如何?誰也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一個會先來,所以我們要儘量地過好當下,當512汶川地震來臨的時候,有一個女孩在面對危險的時候,一位英雄像他伸出了堅毅的雙手,把她從死神之中搶回來了。
  • 67歲老人將數百萬遺產留給「救命恩人」,與女兒已失聯8年
    近日,上海67歲的林德民(化名)老人立下遺囑,將自己的房產和所有存款共計價值數百萬元都留給好友,卻未計劃留給子女,他稱和唯一的女兒已經8年未聯繫。北京青年報記者12月18日從中華遺囑庫上海第二登記中心了解到,近幾年將財產部分或者完全不留給子女的現象呈上升趨勢。
  • 這種植物有毒,卻被農民視為「救命恩人」,冷飲中最常見到
    這種植物有毒,卻被農民視為「救命恩人」,如今冷飲中最常見到喜歡看宮鬥劇的小夥伴對於《甄嬛傳》這部清宮劇肯定不陌生,前兩年大火的時候,幾乎是8歲到80歲的人都知道這部劇。木薯雖然有毒,但是卻被農民視為「救命恩人」,因為在饑荒年代,這種木薯是很多窮苦人的救命食物。現在野生木薯少的原因就是因為過去被人採挖得太過嚴重了,以至於野生的木薯沒有辦法自然繁殖,所以野生的木薯自然就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