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小漁的行旅日記,和我一起,走走停停看西安。
有遊客曾經說過:如果要來西安尋訪人文古蹟,花個十天半個月,大概只能逛個皮毛。是呀,十三朝古都的西安,走出了太多的帝王將相、又留下了太多的名人軼事。想要幾日就讀懂西安,太難了。
西安及周邊留下了許多帝王陵墓、名人故居,有些已經成為著名的旅遊景區,吸引國內外眾多遊客前來造訪。但有些則隱藏在城市之中鮮有人知。
在西安韋曲的少陵塬畔,就有一座非常「落寞」的名人紀念館。這裡免費開放,但遊客甚少。就連很多老西安都沒有聽說過這個地方。它就是——杜公祠。
杜公祠紀念的人物,是大名鼎鼎的唐代大詩人杜甫。作為中國唐詩的代表人物,詩聖杜甫是兩座「巔峰」之一(另一位當然就是詩仙李白),相信已經不用小漁再多做介紹。如今杜甫草堂早已成為成都最著名的景點之一,足見這位大詩人的IP效應。
很多遊人去過杜甫草堂景區,知道「草堂」曾經是杜甫在成都居住過的一座茅草屋。實際上,杜甫在成都只住了4年,卻在西安(長安)住了13年之久。13年間,杜甫一直居住在長安少陵、樊川一帶,他字號「少陵野老」,也正是因為這個緣故。
為了紀念大詩人杜甫,人們在明朝嘉靖五年(1526)在杜甫長期居住過的少陵塬畔修建了杜公祠。清朝乾隆末年,杜公祠毀於火災;嘉慶九年(1804)年重建於此。1960年以後,這座祠堂的建築和塑像多次得到整修,整理出了明代以來收藏的歷代碑刻及杜甫詩集各種版本和研究著作,供遊人拜謁詩聖、瞻仰學習。
去年隆冬時節,在一個雪後晴天,我陰差陽錯的來到了杜公祠。其實原本我是打算到楊虎城將軍陵園參觀的,參觀完之後,發現路邊有指示牌寫著「杜公祠」,順著一條小路走到塬上,這才發現了這座「落寞」的名人紀念館。
杜公祠免費對遊人開放,只需憑身份證換取門票即可。進入紀念館之後,開始細細遊覽幾大展廳,從杜甫生平經歷到杜甫足跡圖,我仿佛也跟著這位憂國憂民的詩人走完了他偉大且苦澀的一生。
整個紀念館面積不大,環境卻十分清幽。院內種植著眾多參天古木,仿佛向遊人訴說著這裡的古韻悠悠。凜冽寒冬,大部分草木已經凋零。詩聖堂前的三株臘梅樹卻開得極好,成為蕭瑟冬日中的一抹亮色。
我在這三株臘梅樹下徘徊了好久,它們生長得極為茂盛,每一株都有10多米高,抬頭金黃燦燦,滿院暗香時隱時現。
景區管理員告訴我:這幾株臘梅樹大概有300年歷史,據說是西安最古老的臘梅樹了。
遊覽杜公祠時,整整一個下午,除了我和朋友兩人外,只有一位扛著單眼相機的攝影師在拍照,整個紀念館安靜得只能聽見鳥叫聲。如果你喜歡小眾景點,或許喜歡杜甫,這裡倒是一處不錯的尋幽訪古之地。
坐標:西安市長安區雙竹村杜公祠
門票:免費(用身份證換取門票)
周邊:楊虎城將軍陵園、牛頭禪寺。
交通:可以乘坐917、4-19、905、923路公交,到楊虎城陵園下車,從旁邊一條小路上塬即可抵達。
2019年11月我來杜公祠遊覽時,因為前往景區的道路塌方,杜公祠已經暫時閉館了。不知道如今是否已經重新開放了?有知道的朋友不妨留個言。
想了解更多冷門、好玩的旅遊地,歡迎大家關注「小漁的行旅日記」。和小漁一起發現世界更多美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