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看京津冀地區的地圖,會發現北京和天津被河北省所環繞包圍,而北京市和天津市兩個直轄市之間還有著一小塊標註為河北省廊坊市的地區,一共有三個縣(市),由北向南分別是三河市、大廠縣、香河縣,網絡上有人取三個地方第一個字稱之為「大三香」。
被北京市、天津市環繞的「大三香」
那麼這一塊河北省的「飛地」在開始時就這樣嗎,是如何一步步形成的呢?
其實這一帶形成今天的局面是經歷了一段較為複雜的演變。先來看看大廠縣的設立。
在新中國成立之前,今天的「大三香」其實只有兩個縣,分別是三河縣和香河縣。清朝時它們屬於直隸順天府管轄,民國時期則直屬於河北省管轄。新中國成立之後,屬於河北省通縣專區。
民國時期的地圖,顯示僅有三河及香河
大廠縣的準確名字或者說官方名字是「大廠回族自治縣」,從名字就可以看出來是一個由回族聚集依法實行區域自治的行政區域,先是在1952年10月設立三河縣大廠回族自治區。1955年3月3日的國務院全體會議第六次會議上通過了《河北省建立孟村、大廠兩回族自治縣的決定》:
對河北省「三河縣大廠地區有回族一萬三千多人,已經於一九五二年十月建立了大廠回族自治區(相當縣以下的區級),……擬以原自治區為基礎,將附近若干鄉適當劃入,改建為大廠回族自治縣」的請示事項給予批准,以河北省三河縣原大廠回族自治區(九個鄉)為基礎,劃入三河縣一、二、三、四、五區的七個鄉零四個村,並劃入香河縣馮灤莊鄉建立大廠回族自治縣,自治縣的自治機關駐大廠。
乾隆時期三河縣地圖
民國時期三河縣地圖,其下方中部可以找到大廠鎮
因為大廠縣是由兩個縣10餘個鄉76個村(自然村)組成的,所以其面積並不算太大,僅有176.29平方公裡,位列全國面積最小縣前10行列。
民國香河縣地圖
說完大廠縣設立的歷史,再來看看「大三香」地區是怎麼變成飛地的。
就像上面所說的,在新中國成立之初,這一帶是屬於河北省通州專區所轄,1958年4月,撤銷通縣專區,將所轄的平谷、薊縣、三河、香河、大廠縣劃入唐山專區,通縣、順義、大興、良鄉、房山五縣及通州市劃入北京市管轄。
1958年的時候,三河、大廠、香河左邊已全部劃入北京市
同年12月20日,撤銷三河縣、大廠縣併入薊縣,撤銷香河縣併入寶坻縣。1960年4月21日,將唐山市所轄的薊縣(含三河、大廠)、寶坻縣(含香河)劃歸天津市。
1961年5月,國務院批准恢復天津專員公署,天津市所轄寶坻(含香河、三河、大廠)等縣劃入河北省天津專區。1962年6月1日,國務院全體會議第116次會議通過了《關於恢復河北省香河、三河、阜城三個縣和大廠、孟村兩個回族自治縣的決定,仍屬河北省天津專區。1967年天津市恢復為直轄市,天津專區改為天津地區。1969年,天津地區駐地遷到廊坊鎮。1973年7月7日,經國務院批准,將河北省天津地區所轄的薊縣、寶坻、武清(8月1日劃入天津市)、靜海、寧河5個縣劃歸天津市。
1973年,三河、大廠、香河右邊的縣已劃入天津市,形成飛地
至此,由於上述劃入天津市河北5縣中的武清縣位於香河與安次縣之間,它劃入了直轄市天津後,就造成了仍留在天津地區的三河、大廠、香河三縣與地區駐地廊坊之間的聯繫被分割開來,形成了「飛地」。1974年1月1日,天津地區更名為廊坊地區,1989年4月廊坊地區改為省轄地級市,直到今天。
以上就是北京市和天津市之間河北「大三香」地區形成的原因,您了解的情況是這樣嗎,歡迎在文章底部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