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於咖啡的最初認識,完全來自於雀巢等品牌的速溶咖啡,認為這種飲料比較洋氣。後來有了星巴克,對於咖啡的認識變成了一種時尚,其實與咖啡本身沒有什麼關係。
2018年的臺灣行,一次偶然的機會,誤闖進了一個咖啡交流會現場,才算真正意義上去了解咖啡。比如知道了影響咖啡口感的幾個因素:咖啡豆產地,咖啡豆的烘培程度,咖啡豆的存儲環境,衝泡咖啡時的水溫,悶泡時間等等。
也是那時候起,對於手衝咖啡有了興趣。回到大理,和懂得咖啡的朋友聊天,發現咖啡和普洱茶有著異曲同工般的感覺。這次朱苦拉咖啡之旅,讓我對於咖啡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也開始對於咖啡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朱苦拉,作為中國咖啡最初誕生的地方,源於19世紀一位法國的傳教士,他為了緩解思鄉之情,帶了咖啡種子,在他居住的地方,種下了24株咖啡樹。
這也就是朱苦拉咖啡的發源,也是中國種植咖啡的開始,可能當時的傳教士只是為了解決自己的思鄉之情,並沒有意識到這會改變這個村落未來的命運。
咖啡作為一種新來物種,給這個交通閉塞的村子帶來一種與眾不同的生活方式。
因為地理上極其偏僻,使得當地的勞作方式以及生產工作都相對原始,這也使得直至今日,咖啡的品種依舊是100多年前的品種,並沒有進行任何改良,當地的咖啡樹基本都是純天然生長,根本不會使用任何肥料。
「鐵鍋炒咖啡」「石磨磨咖啡」「銅壺煮咖啡」是朱苦拉咖啡村特有的現象,當地村民也許不懂得什麼叫烘培,什麼叫萃取,也不會知道什麼是手衝,但是這裡的每一位上了年紀的村民,在全程用柴火鐵鍋炒咖啡的過程中,都能熟練的控制炒制咖啡的溫度。讓這裡的咖啡保留100多年前的味道。
現如今,大規模的咖啡基地隨處可見,比如雲南的保山、楚雄就有「雀巢」等知名企業的咖啡園,那裡的咖啡對於朱苦拉咖啡來說,不知道是第幾代品種。
市場經濟的催化下,咖啡品種越來越多,咖啡的口感也越來越豐富,咖啡的類型也越來越齊全,但是朱苦拉咖啡,一直保持著100多年的味道,這本身就已經難能可貴。
正是因為這裡的咖啡品種古老,生產加工方式傳統,產量稀少,加上交通閉塞,才使得這裡的咖啡沒有被市場化,你我才能喝到一口純正的100多年前的味道。
這趟咖啡之旅,使得我對咖啡的熱愛和欣賞,由此開始。可能是因為我喜歡普洱茶,發現中國茶和外國茶之間,有太多相通的地方了。
寫到這裡,我突然覺得我想要開始去了解咖啡的魅力,甚至嘗試慢慢去愛上它。
那麼你呢?
這一次
我們把朱苦拉小粒咖啡帶回木子小鎮
如果你剛好在
希望能為你砌上一壺正宗的小粒咖啡
讓你也能品嘗下朱苦拉百年傳承的咖啡香
最後附上這個咖啡村的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