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今日從廣東省公安廳獲悉,近日,由中國長安網、中央政法委長安劍主辦的「平安之星」網絡宣傳活動首月(10月)月度「平安之星」榜單出爐,全國共評出100名「平安英雄」、50名「平安衛士」。其中,廣州市公安局政治部李世全、廣州市公安局治安支隊彭金祥、廣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隊劉彥佑、佛山市公安局禪城分局關明偉、中山市公安局東區分局吳永光、肇慶市德慶縣公安局聶桂清等廣東省公安系統6名同志悉數上榜「平安英雄」榜。
廣州市公安局政治部主任李世全:
將生命之火燃燒至最後一刻
李世全,男,漢族,中共黨員,1990年7月參加公安工作,生前系廣州市公安局政治部主任。2020年10月24日20時許,李世全在白雲山檢查重陽節安保工作、慰問一線民警期間,突發心臟疾病暈倒,經全力搶救無效,於次日17時55分不幸因公犧牲,終年52歲。
9月25日至10月24日,是安保工作相當緊張的一個月。李世全同志24小時在崗值班6天,備勤至每天22時24天,整整30天從未休息過一天。他幾乎每天吃住在單位,辦公室裡存放的2箱方便麵早已被他吃掉大半。他用身先士卒,忘我工作,換來的是全局各項思想政治工作有序推進、隊伍狀態持續穩定、中心工作順利開展。10月24日當天,他想到的是在重大安保的關鍵節點,不少民警正在一線連續作戰,他作為政治部主任,必須把關心和慰問親自送達安保活動的現場。就這樣,李世全同志全然不顧身體的疲累,從安保活動現場白雲山山腳徒步上山,沿路到每一個執勤點逐個檢查安保工作並看望慰問執勤民警。然而,拼盡全力的他中途倒在了安保活動現場,再也沒能返回工作崗位。
廣州市公安局治安支隊彭金祥:
你拆彈的時候怕嗎?我不上誰上!
彭金祥,男,漢族,中共黨員,1991年12月參加公安工作,現任廣州市公安局治安支隊三大隊警務技術三級主任。
「你拆彈的時候怕嗎?」「是人都怕,排爆員也會怕。但是,我不上誰上!」現年56歲的彭金祥從事防排爆工作已經34年了,幾乎廣州的每個重大涉爆現場,都留下了他的身影。誰也沒想到,2019年,一場厄運突如其來,彭金祥的右臂因病截肢。「我想排爆只是我人生的上半場,這不能成為我人生的句號。」彭金祥開始從頭學習,僅用一兩天時間就學會了左手拿筷子吃飯,半個月內學會了用左手寫字。現在,他可以嫻熟地用左手使用滑鼠和鍵盤製作課件,整理排爆有關的資料、案例。
3月底,廣州市公安局接到警情,某施工工地發現一枚「鐵疙瘩」,疑似廢舊炮彈。彭金祥聽到後主動請纓:「對廢舊炮彈我最有經驗,我帶隊去。」經實地查看,該廢舊炮彈彈體嚴重鏽蝕,引信、發射藥管已經與彈體完全鏽死在一起,現場無法排除化學彈的可能,且存在爆炸的風險。「工地發現歷史遺留廢舊炮彈,不僅嚴重影響復工復產進度,更時刻威脅著群眾的安全,若是化學武器彈洩漏或爆炸遺失,後果不堪設想。」彭金祥飛速思考。肩上的擔子沉甸甸,但他卻無法親自動手了。彭金祥當機立斷,提出先轉移到安全地段再進行甄別。隨後,他和青年排爆手一起蹲在地上,耐心地指導他們尋找彈體上的蛛絲馬跡。經過一個小時的漫長努力,終於排除了化學彈的可能。直到這時,他才長籲一口氣,但因為蹲的時間太久,他已經無法起身了。
廣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隊劉彥佑:
5年幫助35個被拐孩子找到家
2015年,劉彥佑調入廣州市公安局打拐辦參與打擊拐賣犯罪工作,5年間,他參與找回了35名被拐失蹤兒童,見證了35個家庭的悲歡離合。隨著公安科技化水平的提升,打拐成效越來越顯著,劉彥佑說,近幾年來,廣州極少發生兒童拐賣案件,現在在跟進的多數都是舊案積案,而新發案件破案率一直是百分之百,且大部分都能在24小時之內找回被拐兒童。
今年8月4日早上8時,住在廣州花都區獅嶺鎮的祝先生撥打110電話報警,稱其未滿2歲的孫子小文自己跑出家門不見了。祝先生稱,孩子說跟奶奶一塊去買菜,但奶奶回來後卻說沒見過孩子。據走訪的路人反映,在南方工業園門口看見過小孩的行蹤。孩子爸爸祝先生回憶說:「奶奶說孩子不見了,我們就趕緊開車回來,通過工業區裡監控,看到孩子是被一個女人抱走的。」
接到報警後,警方迅速組織排查,很快鎖定了嫌疑人的身份和住址。劉彥佑回憶:「大概在中午的時候,就查到了嫌疑人的身份信息。」根據調查,嫌疑人先是把孩子從南方工業園的正門帶回了自己的出租屋。在經過換裝後,嫌疑人又將孩子從工業園的另一個門帶出來,並坐上長途大巴。一路追查,警方發現嫌疑人藏匿在了清遠英德市。從警方接到報案到成功破案找回孩子,僅過去11個小時。
而對那些陳年積案,公安機關也在不斷地開展清理行動,被拐40年的李某,被拐31年的朱某,被拐15年的申某……劉彥佑最新的一條朋友圈,是一對失散26年的父子相認的視頻:房門打開,小劉走了進去,他的姐姐衝了上來,一把抱住了失散多年的弟弟。姐姐的背後,頭髮已經花白的老劉攥緊了拳頭,緊閉著雙眼,因為太過用力,全身都在微微發抖。他害怕眼前的一切都是在做夢,睜開眼睛夢醒了,兒子又會像26年前一樣,消失在自己眼前。幫助老劉找回兒子的劉彥佑轉過身去,悄悄擦了下眼睛。雖然這樣的場面見了很多次,但是每次看到,他還是忍不住落淚。「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佛山市公安局禪城分局關明偉:
群眾有難,挺身而出
58歲的關明偉現任佛山市公安局禪城分局祖廟派出所社區民警,社區群眾都親切地稱他「老關」。老關已經從警35年,一直紮實開展社區警務工作,所管轄的社區連續多年實現發案率下降、群眾安全感和滿意率明顯提升。
10月12日下午,關明偉和48歲的輔警彭平正在市中醫院附近開展街面反詐禁毒宣傳,忽然聽到群眾的求助呼喊,立即停下了手中的工作,隨著指引來到停在附近路邊的小車旁。關明偉和彭平往車內一看,發現車上的餘老伯正口吐白沫、眼神渙散,情況比想像中嚴重多了。警輔二人當機立斷,決定將老人背至醫院。年齡相對較年輕的輔警彭平立即在車門前蹲下,由民警關明偉和餘女士小心翼翼地將老人扶到他的後背上。只有120斤的彭平使出了全身的力氣,以「百米衝刺」的速度向急診室跑去。同時,民警關明偉也迅速聯繫醫院,讓醫護人員安排擔架,做好接診的準備。很快,他們到達了市中醫院的西二門,與醫護人員一起將餘老伯抬上了擔架。看到父親順利地進入了急診室,餘女士向警輔二人道謝後便趕緊跟隨醫護人員進入了醫院。事後,據民警走訪,餘老伯因得到及時的救治,病情有所好轉,目前正在醫院接受進一步治療中。
早在2017年1月底,關明偉在執勤巡邏工作中接到市民求助後,彼時已55歲的他背著一位突發急病的男子邁著沉重的步伐前往醫院就醫的圖片被網友發布在朋友圈中,其樸實形象感動了眾多網友。「人民警察,必須挺身而出。」這是關明偉說得最多的一句話。他表示,只要遇到群眾處在危難之中,他便要盡全力救助,這既是責任,也是本能。
中山市公安局東區分局吳永光:
善於創新的「禁毒多面手」
吳永光,現任中山市公安局東區分局指揮中心教導員,主要負責指揮中心隊伍管理以及統籌分局的宣傳工作。他愛崗敬業,恪盡職守,銳意進取,對自己職責範圍的每項工作敢於創新、善於創新,同時熱心組織開展社會公益活動,並取得卓著成效,得到了公安部、省市領導、省內外同行和社會群眾的充分肯定,被譽為「宣傳能手」「禁毒先鋒」「安全使者」「警衣天使」「公益達人」。
自加入公安隊伍以來,他創新成立的社區戒毒康復服務中心被國家禁毒委評定為「全國社區戒毒社區康復工作示範點」;他創新的幫扶管控模式在全國禁毒會議上作經驗介紹,近年來,四川、貴州、福建、廣州、惠州等45個省內外公安同行前來交流學習;他結合多年來的禁毒工作經驗及渠道資源,為分局反詐騙等多項公安工作創新宣傳模式。近年來,他本人先後榮立個人一等功1次、個人二等功1次、個人三等功3次;先後榮獲「中國好人」「全國志願者優秀個人」「廣東省青年志願服務金獎」「中山市最美基層民警」等19項榮譽稱號。
肇慶市德慶縣公安局聶桂清:
躬耕基層只為民
聶桂清,男,漢族,中共黨員,1984年8月參加工作,現任廣東省肇慶市德慶縣公安局官圩派出所社區民警,二級警長。
德慶沙旁,遠離縣城,走的是大山,見的是大山,交往的又多是山民,人稱德慶縣的「西伯利亞」。2003年沙旁鎮併入官圩鎮,成為官圩鎮的一個社區。2004年10月1日,沙旁派出所撤併到官圩派出所,時年37歲的副所長聶桂清主動選擇「留守」沙旁,因而誕生了一個冠以民警名字、獨一無二的警務室——「桂清警務室」。
聶桂清,紮根基層三十餘年,從警二十四載,一直守護在大山下的沙旁,躬耕山區,甘當表率,堅持一名基層民警服務百姓、帶動社會發展的公僕情懷。他深知「警力有限,民力無窮」的含義,刻苦探索,發動群眾,創造了獨特的「勤、誠、防、恆、打、情」六字工作法。在他的管理下,沙旁社區年均刑事案件不到3宗,吸毒、六合彩等違法犯罪行為在這裡完全銷聲匿跡。在2020年突如其來的抗擊新冠肺炎工作中,他以老先進新擔當的姿態,充分發揮公安職能作用和老同志老先進的號召力,調動社區廣大幹部群眾共同做好防控工作,為社區的平安、發展作出突出貢獻。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棟 通訊員 粵公宣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林傳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