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洛陽最不能錯過的就是龍門石窟,若是你錯過了龍門石窟,那你就相當於沒有來到過洛陽。龍門石窟是與莫高窟、雲岡石窟、麥積山石窟一起並稱為中國四大石窟,開鑿於北魏期間。很多 人不遠萬裡前來就是為了一睹龍門石窟的風採,但其實龍門石窟內的這一條河,也很值得一觀!
伊河,是中國黃河南岸支流洛河的支流之一。冬天的伊河寬闊,大氣,穿伊闕而入洛陽,橫跨貫穿於龍門石窟之間。而龍門石窟也因為有了伊河,而在冷峻的石頭之間,略顯了一份柔美和禪意。在石窟上眺望,偶爾能看到一些往來的遊船在伊河之中遊走。所以乘船遊覽石窟的兩岸風光,也不失為一種詩意的選擇。
那麼在龍門石窟哪裡才是伊河的最佳拍攝點呢?
1、西山石窟萬佛洞/奉先寺附近
萬佛洞建於唐代,因洞內南北兩側雕有整齊排列的一萬五千尊小佛而得名。洞內南北兩壁整齊地刻有一萬五千尊小佛像,每尊只有四釐米高。這上面密密麻麻的每一個都是一尊小佛像。佛像為唐代代表性的渾圓雕刻風格,主佛施「無畏印」,表示在天地之間無所畏懼,唯我獨尊。
因為這裡處於龍門石窟西山石窟一側的制高點,可以從上而下一覽伊河的美麗風光,是來龍門石窟拍照打卡的好地方!
2、東山石窟奉先寺的正對面
位於西山石窟南部的奉先寺,也所謂的大盧舍那像龕,是龍門石窟內規模最大,也是最有代表性的一組摩崖型群雕。
這一尊大佛據說是在唐高宗鹹亨四年時,按照武則天的形象雕刻的,所以從佛像上我們似乎就能一窺這位傳奇的則天大帝的真容呢。
大佛名盧舍那,是梵語中光明是光明普照的意思。 盧舍那大佛通高17.14米,也是整個石窟當中最矚目,最巨大,最顯眼的一尊大佛,更是如今龍門石窟的地標之一。
而我今天要說的卻是這裡東山石窟奉先寺的正對面,這裡和奉先寺遙遙相對,可以拍到龍門石窟明信片上代表的,盧舍那大佛和西山石窟的全像,非常壯觀,絕對是到龍門石窟必須拍照留念的地方。
3、龍門大橋之上
龍門大橋連接龍門石窟東西兩山的重要通道,是溝通洛陽的一座大型橋梁。據說這座橋建成的時候並不叫這個名字,而是周總理和陳毅同志陪同尼泊爾國王馬亨德拉來到洛陽參觀時,發現這座橋需要題字,雙方還互相謙讓,最後時周總理回到北京後才將陳毅同志的題字寄去,鑲嵌於大橋的東西兩端。所以今天我們到達龍門大橋,還能看到當初陳毅同志的題字,很有紀念意義。
龍門大橋橫跨伊河,當我們走到橋上時,能將伊河的壯麗風光盡收眼底。最推薦的就是走到龍門大橋的中心位置,能拍攝伊河的最美麗風光。
小貼士:
在制高點上用手機拍全景也不失為一種特別的選擇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