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在遠處望見一片綠色的小森林,遇見mistea的門面。(1)
小自然
「在天井種一片小森林,沿著迷幻天空往裡走,於蜿蜒柔軟的小河邊坐下,輕輕地喝一杯茶。」
這是我們設計mistea茶飲店時最初的構想。
「小自然」的構想拆分開來,可以分為三個部分:「小森林」、「天空」、「小河」,分別對應的是「小森林」、「迷幻」和「流動」。
mistea店鋪面向城市街道的正立面。(2)
在第一次和業主去基地現場勘探的時候,就遇見了門前約佔店鋪面寬1/4的梧桐樹,並且店和樹之間的人行道寬度非常狹窄,以至於能同時通行兩人已是捉襟見肘了。在這個又驚又喜的大樹面前,我們就想,不如把這棵大樹變成自家的樹吧,然後把天井打開,種一片小森林去和門前的大樹做朋友。接著,做流動的空間,把行人引入到店內,再做一片奇幻的天空,回應店的名字「mistea」。因為現場的限制條件,和店本身的特質,於是設計概念一開始便能夠呈現出大體的骨架了。
mistea店面與周圍的鄰居組成的「土豆三兄弟」,門前有一棵大樹。(3)
在街道上向上仰望店鋪的穿孔板立面和大樹交織在一起。(4)
以下,便是以「小自然」的三部曲來分別敘述這個店設計的故事了。
小森林
正是因為門前非常遮擋的大樹,所以「小森林」的想法才能自然地浮現出來。
打開天井,作為和城市的連續,使得天井變成了聯繫城市和店鋪的介質。作為共享空間的天井,希望能在這裡發生更多的可能性。除此之外,為進一步延續街道和店鋪,在天井「種」了一片「小森林」,與梧桐樹形成互為一體的一片林,把街道空間拉進到天井中。
門前街道上的大樹,和天井的小樹們組合成一片森林。(5)
「小森林」由七根充滿綠色玻璃瓶碎片的透明亞克力柱組成,如同樹幹一般佇立在天地之間。夜晚,燈光透過不均勻堆積的玻璃碎片,沁出來層次變化豐富的綠光,在作為樹幹的同時也成為了樹本身,營造出夏日夜晚飲茶的清爽感。亞克力柱直徑分為100和80mm兩種尺寸,自由地進行組合,呼應自然的隨機性。
天井的7根綠色光柱在鏡子的映襯下,組成了一個數不清的小森林。(6)
光柱由綠色玻璃瓶碎片在亞克力管中不斷堆積,形成清新的森林之柱。(7)
在「小森林」的地面上,分布有八個綠色玻璃瓶碎片填充的地洞。如同苔原般在充滿水汽的玻璃片上若隱若現,也成為「小森林」的一道有趣的景觀。
天井靠牆一側,種植有真實的綠植,在充滿想像的「小森林」空間中,點綴上生命的質感。
天井一側的綠植,真實的生命點綴起整片森林的靈氣。(8)
位於「小森林」的兩側,是打開異世界大門的鏡牆,整面的鏡子讓「森林的樹木」一下子變成原來的無數倍,更加顯得生機勃勃。而兩面鏡牆互相平行反射,也讓人分不清楚邊界在何處。在放大空間於無數倍的同時,也給人帶來無限的「迷」。
小森林的光柱在鏡子中不斷反射,不分你我,形成數不清的樹林。(9)
從鏡中看到外面的城市街道,和小森林連接起來。(10)
由此開啟下一章節「迷幻」。
迷幻
「迷幻」從「小森林」無限反射的鏡牆中延伸而來。
「迷幻」的起點,源於這家店的店名「mistea」的「mis-」一詞。作為詞根的「mis-」,本身是充滿魔法,難辨真假的錯置感。這種與眾不同的「mis」,在空間上我們賦予了它不同於常態的曲線流動形態,打破完全分離的操作與客座的界面,讓兩者的關係更加柔和一些。在界面上,採用了能夠有趣地體現「迷幻感」炫彩膜,作為吊頂的主要材料,以褶皺的方式顯現和反射不同的色彩變化,營造「小森林」「迷幻的天空」。
整個店鋪透過彎彎的拱門,看到店內一片瑩綠。(11)
日常狀態下,白色的店鋪和天井綠色的燈柱組成了整個店鋪的空間。(12)
天井的迷幻色彩在鏡中不斷地延伸,瀰漫向無盡的遠方。(13)
在燈光設計上,我們採用「去真存偽」的方式。筒燈照在炫彩膜上折射出奇特的色彩漸暈在白色的牆體上,若隱若現。小森林的燈打在綠色玻璃瓶碎片,發出幽幽的綠色。綠色的光和街道上的行人車輛零碎地反射在炫彩膜的「天空」上,無不反應出「迷幻」的境界。
光柱發出的綠色反射在吊頂的炫彩膜上,點亮一片新的區域。(14)
光瀰漫在炫彩膜的弧線上反射到牆上,形成絢爛的光斑。(15)
多層的炫彩膜吊頂,在空隙之間發出紙醉金迷的嘆息。(16)
在「迷幻天空」的終點,我們來到一面曲牆前,一個充滿炫彩膜的彎彎的門洞,正在呼喚著我們,它輕輕地呢喃,我們卻聽不大清楚。
彎彎的拱門在炫彩膜的透明門帘之下,變得光怪陸離。(17)
人在簾下穿行,散發出的色彩像氣一樣在四處飄散。(18)
門洞和吊頂的輪廓和色彩形成呼應。(19)
站在「迷幻之門」前,我們往回看,是剛才經過的「流動空間」。
流動
「流動」是串聯起整個空間的一條繩索,我們抓著它,即使是在迷幻森林的蜿蜒小河邊行走,也能再走回到我們自己,中間的過程就像是去走了一趟奇妙的冒險。
我們因為門前的大樹和狹小的人行道,於是想要化險為夷地把人引進來,就以流動的空間和界面作為基本的操作手法。
最顯而易見的是地面白綠兩色流動的曲線,像是可以把人吸引進來的漩渦。因為想讓人更加自由地進入,於是將整個天井設計成一道緩坡,以取代天井和室內之間的高差產生的臺階,讓流動可以更加順暢。印度大花綠的仿大理石瓷磚刻畫出柔軟的「河岸」,淌漾著河流的波浪,向著店內緩緩地流去。
入口處的天井蜿蜒的白綠之間的「河流」吸引著經過的人們和小動物們駐足觀看。(20)
從家具上,主要分為從室內延伸到天井的吧檯和座椅兩部分。天井和店鋪室內以無框玻璃作分隔,滿足日常的需求同時,不阻斷空間的流動性,連續地好像不曾有玻璃的隔斷,形成完整的曲線貫穿內外。
天井和室內之間以透明玻璃做物理分割,而家具依然作為一個整體跨越兩者而成為一體。(21)
天井和室內之間的吧檯作為一個整體連續起來。(22)
吧檯分為朝向牆一側的主操作區和中島吧檯。中島主要作收銀、展示等對外的操作,並且該吧檯分為900和750mm兩種不同的高度的桌面,如同酒吧一般,形成主客之間的互動。中島吧檯之上還設有外賣窗口,只需輕輕地移開玻璃,便能從物理空間上獲得真實的連續,同時可以使室內相應穩定的空間和天井更加動態的空間互不幹擾,相互獨立。
另一側的客座區,以一條木質曲線的座椅連續入口到店鋪最內側的曲牆。長長的座椅同時也是桌面和花池,在不同的位置發揮著不同的功能。座椅靠背的桌面雖窄卻仍足以擔負起放置茶杯和手機等物件的功能,並且在天井的座椅靠背上伸出來的兩個圓環,可以方便客人置物。
吧檯和座椅從天井蜿蜒到室內。(23)
座椅區的桌面柔軟地靠在曲牆的一角,安靜地憩息著。(24)
座椅和桌面在一個轉彎處進行互相的轉換,好像在相互道別。(25)
座椅貫穿內外的長長曲線空間如同地鐵上的長椅,以不同的方式和朋友互相嬉笑著。座椅的底部,以柔軟的不鏽鋼編織網連續起整個座椅界面,使得空間不被打斷地流動著。
桌椅之間的轉換,形成不同高度曲線的連續。(26)
在整個流動的空間中,流動以不同的形態和緩急在不同的地方呈現著。中段因靠近吧檯而收窄,在人稍多的時候顯得有些湍急,在其兩端則是兩個放大的空間。入口端的放大空間,是作為「小森林」的天井,空間被若干「樹林」分割成有趣的遊戲空間。末尾段是另外形態的放大空間。人們在這裡安頓下來,變得非常的舒緩。這裡提供兩張圓桌,可供人對坐而飲,圓桌與頂上伸下來的兩根綠色的燈柱相互呼應,形成日常茶飲空間的中心性。河流穿過整個小店,在不同的區段蜿蜒向前。
坐在柔軟的長桌前飲茶,度過緩慢的時間。(27)
在末段的綠色燈柱和對應的桌椅,形成呼應。(28)
在「迷幻天空」上,吊頂以連續折面的坡屋面、平屋面的方式,使得頂面的「天空」同樣以連續流動的空間形態呈現。
室內的吊頂在炫彩膜的組織下形成一片連續又完整的「天空」。(29)
靠近曲牆處的吊頂在結尾的地方轉彎向前。(30)
回歸
漸漸漸漸地,我們從小自然中走出,回到日常的城市街道的懷抱,從街對面遠遠回望,看到醒目的店面。在明亮的綠色小森林的外面是一片門型的白色。六塊漸變的白色穿孔鋁板覆蓋在扎滿綠色玻璃瓶碎片的白色牆體上,隱隱地從白色中透出點點清澈的綠色。像是為一隻個性十足的刺蝟穿上了一件時髦的白色風衣。在防止手被碎玻璃扎到的同時,也增加了一層朦朧的「外衣」,弱化了原來尖銳的界面,變得柔軟可人起來。
門面的綠色玻璃瓶碎片由穿孔板包圍起來,從白色中投出輕盈的綠色。(31)
新的茶店的白色穿孔板立面和隔壁「鑰匙店」的小畫框做鄰居。(32)
夜幕之下,白色穿孔板下的綠色碎玻璃愈加閃閃發光地表達自己。和天井的光柱形成對話。(33)
仰望下的穿孔板和綠玻璃,在燈光之下,在發光。(34)
mistea的招牌從頂上懸掛下來,好像浮在半空中一樣。在夜空中閃耀著明亮的白光,似乎在向路過的行人打招呼。而在鏡子中看到mistea的招牌時,正好因為反射把反面給正了過來,恰恰好地把「mis」的氣質淋漓盡致地體現出來了。
mistea的招牌在鏡子和內部朝外看,分不清哪裡是真實的世界。(35)
如此,便是這城市中的一片小自然,充滿迷幻又柔軟的茶店。在遠遠的地方,便能望見這一片充滿迷幻色彩的小森林在向你招手。
平面布置圖。
項目信息
項目名稱
mistea 茶飲店
位置
上海市黃浦區南昌路87號
業主
misCube
設計
mintwow
面積
40m2
完工時間
2018年12月
攝影
楊敏 / mintwow
mintwow是什麼?
mintwow是一個基於建築設計的設計萬事屋。我們對於日常和非日常的設計都充滿興趣,立志希望通過設計和美學去改變世界。尤其是那些好玩的,充滿挑戰的設計對我們更有吸引力。mintwow設計萬事屋不止於建築設計,我們希望通過設計的美學在各個方面都可以開花結果,我們目前接受建築,室內,平面,攝影,CG,產品設計,設計策劃諮詢等多方面的委託任務。
email: min@mintwo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