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南風
8月25日是農曆七夕節,幾部因疫情錯過年初情人節檔期的愛情電影都選擇在這一天上映。截至當晚12點,根據貓眼專業版數據,七夕檔單日電影票房已經突破5億。
其中《我在時間盡頭等你》超過《八佰》貢獻了最多票房,達2.6億,排片佔比51.5%。
票房和排片在第二位的是《八佰》。儘管該影片已於8月21日上映,但後勁仍在,截止晚上12點,當日票房過1.8億,排片佔比27.1%。目前該影片總票房已經突破11億。
不過《八佰》42.7%的上座率要高於《時間盡頭》的38.7%,這可能是因為前者口碑穩定,而後者隨著口碑釋放,觀眾評論並不友好。有人直呼這是一部給女生看的A片,「肉麻到頭皮的瑪麗蘇少女夢」「很雷很網大」。
緊隨其後的是另一部愛情片《蕎麥瘋長》,截止晚上12點,當日票房達3600萬。相比李鴻其和李一桐組CP的《時間盡頭》,《蕎麥瘋長》的三位主演要知名得多,分別為馬思純、鍾楚曦、黃景瑜,但該片票房幾乎只有《時間盡頭》的八分之一。
《時間盡頭》高票房緣由:名字起得好、提前預售和票補、抖音病毒式營銷
同是愛情片,在口碑均不高的情況下,票房表現卻天差地別。
珠影耳東傳奇影城市場部負責人馬經理分析稱,這可能跟二者的片名有關。「根據前臺反饋,《時間盡頭》這個片名非常直給,就告訴觀眾這是個愛情片,但《蕎麥瘋長》如果沒有員工介紹的話,大家會以為是個普通的文藝片。」
和以往觀影需求不同,七夕的很多觀眾為情侶,他們是為了觀影而觀影,對影片口碑和陣容並不是很看重,「他們今天看電影純是為了過節,很多人對選片沒有指向性,這倆片讓他們選的話,就會偏向於選看起來更像愛情片的《時間盡頭》。」
知名電影博主溫特分析,二者票房的差異可能和預售時間有關。《時間盡頭》的預售場次開得更早,票補也比《蕎麥瘋長》早一個星期,這個時間差足以拉開二者的票房差距。在上映前一天,《時間盡頭》的預售已經破億。
《時間盡頭》的票房表現非常像前兩年的一部文藝片《地球最後的夜晚》,影片上映當日票房破兩億,而由於該片藝術氣息濃厚,不符合普通觀眾對愛情片的需求,導致第二天票房只有1000來萬,第三天基本消失,經歷了斷崖式下跌。
和《地球最後的夜晚》一樣,《時間盡頭》上映前也在抖音進行了病毒式營銷,連續4周蟬聯抖音的院線電影榜冠軍。點映釋放超高口碑的《八佰》熱度排名第二,《蕎麥瘋長》位列第三。
該片點讚量最高的,是一段李鴻其拍完哭戲後情緒久久無法平靜的花絮,標題為:分手後的那段時間你是怎麼熬過來的?點讚高達144萬,評論裡的網友們都在分享自己分手後的經歷,表達強烈共鳴。
借次機會,片方在頁面文案和評論裡都放了購票連結,並將該評論置頂。
第一時間關閉退票通道,「別忘了當年的《地球最後的夜晚》」
因為超出預期的高預售,有不少影院擔心會有異常退票的情況發生,都在售票後的第一時間關閉了退票通道。不過在沒有關閉退票通道的珠影耳東影城,馬經理說還沒收到該影票的觀眾退票需求。
該片具體表現如何,還要看明日的票房表現是否會重現當年《地球最後的夜晚》的斷崖式下跌。
但有影院老闆看到上午《時間盡頭》第一批口碑評價後,下午便增加了《八佰》的排片,「別忘了當年的《地球最後的夜晚》。」
有中影集團的業內人士分析,「情人節當天難不難看都是爆滿。」他認為,當天一部影片的排片多少對票房影響不大。
影院場次爆滿,人手捉襟見肘,報復性觀影潮出現
的確,這個七夕最開心的除了情侶,還有影院從業者。七夕是影院復工以來的第一個高票房檔期,從業者期待的報復性觀影終於到來。
不少影院工作人員表示,在有50%上座率限制的情況下,自家影院晚上7點和8點檔基本滿場,「我們七點半的巨幕廳只有一二排沒人買了。」在三線城市山西大同,某影院就連偏文藝的國外電影《小婦人》都賣光了。
去年七夕當日總票房為5.69億,冠軍影片為《哪吒之魔童降世》,單日票房2.5億。今年七夕總票房在上座率最高只有50%的情況下,仍達到了比肩去年的水平。
冠軍影片《時間盡頭》首日不僅刷新復工後的單片單日最高紀錄,也擊敗去年的《哪吒》創造了七夕節單片最高票房新紀錄。影院復工火熱程度可見一斑。
不少影院都在七夕當日陸續增加了場次,但因為還在復工復產期,所以人手開始捉襟見肘,有點忙不過來。
有影院負責人叫苦,「我這6個人,現在1200多人次。」不過對他們而言,這應該是幸福的煩惱,「好久沒見到滿場了,今天真爽。」
更多一手新聞,歡迎下載鳳凰新聞客戶端訂閱Ifeng電影。想看深度報導,請微信搜索「Ifeng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