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上加霜的一年! 中小支付機構:2020太難了

2020-12-25 中證網

  「對於支付機構而言,今年是雪上加霜的一年。」一位業內人士直言。

  今年上半年,疫情「黑天鵝」對消費市場造成重創,而作為與消費市場強相關的行業,第三方支付的不少機構都出現交易量陡降、收入縮水的問題,加之行業嚴監管趨勢不減,中小支付機構生存更加艱難。

  年內罰金倍增

  今年以來,支付行業監管高壓態勢不減,處罰力度更呈現加碼趨勢。據不完全統計,截至11月末(以罰單生成日期為準),第三方支付機構至少已收到100張罰單,罰金總額接近3.03億元,高於去年全年的1.66億元,創下歷年之最。尤其在下半年疫情防控常態化、經濟步入復甦階段後,監管部門開罰單的頻次有所增加,第三季度支付機構收到罰單數量約佔前11個月的一半。

  與往年相比,今年支付機構收到的罰單數量並未增多,罰金總額大增的主要原因在於大額罰單的增加。其中,4月29日,商銀信支付服務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商銀信」)收到1.16億元「天價」罰單,成為支付機構首張超億元罰單。罰單顯示,商銀信涉16項違規行為,被處以沒收違法所得5009.10萬元、罰款6588.69萬元。往年罕見的千萬元級別罰單也頻頻出現,涉及深圳瑞銀信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開聯通支付服務有限公司、北京新浪支付科技有限公司、銀盈通支付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

  從違規行為來看,違反銀行卡收單、反洗錢規定兩類行為最為突出。其中,「客戶身份識別」、「為身份不明客戶提供服務或發生交易」是最頻繁出現的處罰名目。

  此外,年內監管部門向支付機構開出的罰單中,涉及機構與相關責任人「雙罰」的佔比近半,如商銀信被罰案例中,其董事長、風險管理部總監/高級風控經理也分別被處罰款45萬元、20萬元。

  有分析人士透露,部分寄望於監管今年「手下留情」的機構已然落空。「從罰單情況可以看出,監管部門對支付行業嚴監管的態度沒有絲毫放鬆,『雙罰』趨勢顯著,大額罰單頻出,處罰力度甚至較往年更上一個臺階。」該人士指出,「隨著監管部門慢慢摸清支付業務脈絡,未來恐怕只會越來越嚴格,靶向越來越精準」。

  疫情雪上加霜

  支付百科首席評論員寇向濤表示,現在行業已經進入嚴監管階段,並且監管部門已經摸清套路,開始有針對、有技巧、有策略的監管,例如打擊二清、套碼、斷直聯、備付金統一管理等,監管部門設立的邊界和紅線圍欄抑制了這個領域的無序增長,也產生了一定業務約束。

  「甚至一些支付機構的一把手也會覺得,現在行業裡可拓展的業務已經很少了。」他指出,與此同時,支付行業格局固化,難以打破,中小支付機構生存空間有限。

  根據艾瑞諮詢發布的2019年行動支付交易規模市場份額,支付寶、財付通(微信支付、QQ錢包)兩大巨頭壟斷格局穩定,佔94%的市場規模。各集團體系內發展的支付業務佔2.6%,快錢、聯動優勢、易寶支付、銀聯商務等頭部支付機構佔2%,剩下1.4%的市場供其他百家中小支付機構「分食」。

  「然而,今年支付機構面臨的困難不僅僅是行業走向嚴監管、早期的監管紅利消失等老問題,還有疫情帶來的『雪上加霜』。」寇向濤指出,今年上半年,支付行業交易量大減,甚至有多家機構只能通過裁員、壓降成本求生。

  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黃大智進一步解釋,構成支付機構收入來源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基於交易量收取的手續費收入。由此可知,支付是與經濟活躍程度強相關的行業,經濟越活躍,交易量越高,支付機構獲得的手續費收入就越高;反之,「今年疫情重創經濟,尤其是消費零售行業,這一行業又是支付機構服務的重頭,這也就導致不少支付機構收入大降」。

  牌照不再吃香?

  在經營受壓下,不少支付機構選擇了退出。就退出渠道而言,有業內人士透露,「現在想上市很難,好一點的是被收購,牌照變現,要麼就是註銷牌照」。

  從當前的市場情況來看,支付機構牌照的買家主要有兩類,一類是希望通過支付牌照搭建生態閉環的網際網路平臺。例如今年9月,攜程集團宣布收購上海東方匯融信息技術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方匯融」)100%股權。攜程集團方面表示,希望通過此次與東方匯融的合作,改善文旅產業支付便利性。

  另一類買家是計劃進軍國內市場的境外機構或從事跨境業務的跨境金融服務機構。2019年末,國家外匯管理局陸續向支付寶、財付通、匯付天下等十餘家第三方支付機構發放跨境業務的展業許可,意味著監管已定調跨境外匯支付業務必須持牌經營。有支付機構負責人向記者透露,國內多家跨境金融服務平臺以及境外支付機構為滿足許可申請資格,已經在收購持有第三方支付牌照的標的。

  公開資料顯示,2015年3月以來,央行收緊第三方支付牌照新發審批,企業要獲得支付業務合法資質幾乎只剩下收購一條路可選。從牌照交易案例看,一張經營範圍為網際網路支付的牌照市場價格約5億元,網際網路支付+行動支付兩項經營業務牌照超過6億元,擁有網際網路支付+行動支付+銀行卡收單三項業務牌照價值超過10億元。

  然而,隨著頭部網際網路平臺基本都已配齊支付牌照,以億元計的牌照變現難度越來越高。近日,央行公布新增4家支付機構註銷牌照註銷信息。其中,手握網際網路支付牌照的江蘇省電子商務服務中心有限責任公司,成為首家註銷這一牌照的支付機構。據統計,截至目前,共有38張支付牌照被註銷,支付牌照數量降至233張。

  「現在第三方支付牌照其實是過剩的,牌照的市場價格也從前幾年的十幾億元,到現在的幾億元,以後或許還會下降。」黃大智表示,從近年的趨勢來看,已經有不少支付機構出現牌照不予續展或被註銷的情況,這反映了支付行業正處於一個動態清退的過程,未來那些空有一個牌照,但沒有業務或是業務規模過小,甚至有一些違法違規犯罪案例的機構,可能會逐漸退出這個市場。

  求索生存之道

  面對終端消費者(C端)市場難以打破的壟斷局面,開拓跨境市場和耕耘小商家、服務場景方等B端市場成為中小支付機構探索的主要發展方向。有支付機構人士表示,目前國內支付市場競爭過於激烈,國內很多的支付機構也開始注重跨境業務,未來跨境支付業務的市場競爭也將加劇。

  上述人士認為,儘管不少支付機構提出金融科技轉型,也就是為B端提供支付解決方案,但是大部分支付機構受限於其自身技術和經濟實力,要走金融科技轉型的路其實也很難,更多支付機構還是在原有業務基礎上,通過提供更多增值服務來增收,方能得以生存。

  寇向濤也表示,支付其實是一項價格透明、利潤稀薄的業務,單純只做支付業務已經很難維持機構運營。因此,對大部分支付機構而言,圍繞核心競爭優勢,提供垂直附加服務才是未來長遠的發展方向。

  黃大智則認為,從支付行業當前的局面看,C端市場格局難以打破,跨境市場中,第三方支付機構並非主角,可獲取的份額也有限,因此,中小支付機構更多的機會可能在於伴隨產業網際網路的發展而出現的B端市場。

  「現在支付行業是一個具有強規模效應特徵的市場,但隨著產業網際網路的發展,這一情況或將發生改變。」黃大智舉例,「企業在進行數位化升級後,大量現金流水也需要在數位化系統中過帳,中小支付機構可以通過為行業、企業提供定製化的解決方案,獲得大量交易流水產生的手續費。儘管目前產業網際網路的發展還在初級階段,數位化的推進還不足以到達這樣的深度,但這一前景仍具有較大的想像空間。」

相關焦點

  • 雪上加霜的一年!中小支付機構:2020太難了
    來源:證券時報網吳比較/製圖見習記者 杜曉彤「對於支付機構而言,今年是雪上加霜的一年。」一位業內人士直言。今年上半年,疫情「黑天鵝」對消費市場造成重創,而作為與消費市場強相關的行業,第三方支付的不少機構都出現交易量陡降、收入縮水的問題,加之行業嚴監管趨勢不減,中小支付機構生存更加艱難。年內罰金倍增今年以來,支付行業監管高壓態勢不減,處罰力度更呈現加碼趨勢。
  • 中小支付機構的生死劫:以後靠套現?還是吃匯率差?還是賣牌照?
    來源:支付曝光臺App支付曝光臺(ZFBGT.COM)訊:「冬眠」是目前大多數中小支付機構的現狀,裁員、降薪、業務頻變成為支付行業的常態。現在對中小支付機構而言,最為致命的是「缺少合規的業務場景」。但為了保牌照的價值,支付公司不得不保持「活著」的狀態。
  • 銀聯與微信支付合作掃碼互聯互通 中小支付機構機會來了?
    條碼支付互聯互通正在加速「跑通」。近日有消息稱,騰訊旗下財付通公司與中國銀聯已於近日就條碼支付互聯互通達成合作,雙方正共同研究條碼支付互聯互通技術方案,率先建立全面互掃互認的條碼支付服務網絡。2020年1月5日,騰訊財付通公司相關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證實,「經內部核實,該消息基本屬實,財付通公司與銀聯正在開展相關合作試點。」
  • 賀強:支付機構免收手續費,銀行卻對支付機構收手續費
    據中證網消息,全國政協委員、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賀強表示,支付降費工作亟需加大全局統籌力度,建議將支付降費作為長期產業政策目標,建立普惠的手續費定價機制。賀強表示,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降低中小微企業運營成本、減少實體經濟的負擔迫在眉睫。
  • 罰單不斷,易寶、匯潮、環迅等第三方支付機構為利潤鋌而走險!
    原因就在於,這些企業缺乏市場份額和支付場景,在主營業務無法突破的情況下鋌而走險,有意放鬆支付資質,從而謀求灰黑色地帶的利潤增長點。面對支付行業監管愈發嚴格,支付寶、微信兩大巨頭壟斷市場,以往依賴的互金業務持續萎縮,求生欲強烈的中小支付機構,會積極為沒有資質和相關證明的企業提供支付渠道,從而賺取比正規業務更高的費率收入。
  • 持牌支付機構再減員 今年有4張支付牌照註銷
    御嘉支付、艾登瑞德、華夏通支付的業務類型均為預付卡發行與受理。江蘇CA的註銷性質是「被註銷」,但監管部門並未公布註銷的原因;其餘3家均為「主動註銷」。央行信息顯示,江蘇CA於2012年6月份獲央行頒發的支付牌照,註銷時間為2020年11月3日。若此次未被註銷,其牌照有效期應至2022年6月26日。
  • 聚焦金融科技,銀盛支付助中小微打通線上線下消費場景
    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給各行各業帶來了很大的衝擊,中小微企業、商戶影響尤甚。為謀求生存發展,中小微企業、商戶都在積極探索自救辦法,努力尋找新的商業模式,為自己贏得新的發展機遇。  據調查發現,對於中小微企業、商戶而言,如何打通線上線下消費場景、如何搞定帳務難題、如何提升運營效率等問題是企業發展的重中之重。
  • 歐洲旅遊巨頭延期支付 希臘酒店業雪上加霜
    近日,世界最大旅遊集團德國途易(TUI)發布合同修正案,將2020年應付款項的75%推遲至2021年3月或4月支付。希臘酒店業因此雪上加霜,或將面臨巨額損失。據介紹,途易與逾2000家希臘酒店合作。根據修訂前的合同規定,途易需在開具發票後60天內支付款項。但途易在10月底宣布將款項分期支付,先償付25%,剩下的75%將於2021年3月或4月支付,合作的酒店方若不同意此項協定,將無法收到任何款項。塔西奧斯就此認為,希臘酒店業必須通過國家資金來度過這一新危機。希臘酒店的資金缺口將同時對員工乃至政府部門帶來巨大壓力,而且將威脅希臘酒店業的可持續發展。
  • 歐洲旅遊巨頭德國途易延期支付 希臘酒店業雪上加霜
    據央視新聞19日消息,近日,世界最大旅遊集團德國途易(TUI)發布合同修正案,將2020年應付款項的75%推遲至2021年3月或4月支付。希臘酒店業因此雪上加霜,或將面臨巨額損失。途易與逾2000家希臘酒店合作。希臘酒店業預計將因疫情損失120至140億歐元。
  • 臺灣民眾的2020太難了:「豬」事不順 「錢包」掏空
    臺灣民眾的2020:我太難了  作者:虒僮  回顧2020年,很多臺灣民眾在感慨,沒想到今年會這麼難。有多難?且細聽分說。資料圖為臺灣一家商超內的豬肉貨架。資料圖:臺灣滷肉飯  「錢包」掏空 賺錢「難」  要說2020年哪個字可以代表臺灣社會關注的焦點,應該會是「疫」。再加一個字呢?那可能就是「悶」。這一年,疫情下的「悶」經濟讓人感嘆——賺錢,好難。  新冠肺炎疫情擾動全球,臺灣這個嚴重依賴出口的經濟體受到萬點暴擊。
  • 2020年,真的是太難了
    2020年,真的是太難了!如果說2020年之前的每一年都是闖關,那麼2020年甚至都不給我們緩衝,開年直接就把難度調成了最高等級:SSS災難級。甚至來說,2020年之前,生活虐待、毒打著我們,我們還能迎風慘嚎:太難了!2020年,我們只能跪地哀求:留口氣,我想活著。這是肯定要註定進歷史的艱難一年。
  • 連連數字擬科創板IPO 支付機構或迎來上市潮
    文件顯示,中金公司已受聘擔任連連數字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科創板上市的輔導機構,輔導期大致為2020年12月至2021年3月。 同時,北京市中倫律師事務所(以下稱「中倫律師」)與普華永道中天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以下稱「普華永道會計師」)也將參與輔導工作。
  • 調研風格轉變 3月機構扎堆中小創
    而隨著中小創轉暖,機構調研風格也出現明顯轉變。《金融投資報》記者根據wind數據統計發現,3月以來機構調研明顯扎堆中小創,尤其TMT和設備製造最受關注。機構扎堆調研中小創中小創走好,機構調研路徑也生變,多集中在中小創。wind數據顯示,3月以來,A股共有141家上市公司獲得179次調研,參與機構累計達到1341家。
  • 再現支付公司註銷牌照 預付卡機構持續縮量
    北京商報訊(記者 嶽品瑜 劉四紅)又一家支付機構「棄療」預付卡業務。12月14日,有消息稱,安徽華夏通支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夏通」)註銷支付牌照,且已獲得央行批覆。對此消息,北京商報記者獲得了華夏通公司的官方回應。
  • 重點支持中小微文旅企業 常州啟動「文旅專項貸」
    據了解,「文旅專項貸」是指銀行業金融機構在抗疫復工期間新發放的用於支持文旅企業快速恢復生產經營的流動資金貸款。支持對象為受疫情影響較大的文旅企業,包括景點景區、鄉村旅遊點、旅行社、旅遊飯店、文旅企業、文化市場經營單位等,重點支持中小文旅企業尤其是小微文旅企業。
  • 盤點緬甸2020!總結:太難了
    2020年聽到最多的一句話,大概就是:我太難了! 畢竟這一年從開局就是暴擊,令人措手不及的事一件接一件發生。先是疫情打亂了我們的生活節奏,緊接著緬北地區的洪災、緬甸中部的蟲災、緬甸帕敢會卡發生礦難、緬甸爆發第二波疫情,再加上工廠、公司倒閉、裁員····生活苦起來,還真是花樣百出。
  • 2020年立陶宛電子貨幣和支付機構交易額大幅增長
    根據立陶宛央行新發布的消息,2020年前三季度,在立陶宛金融科技領域佔有重要份額的電子貨幣和支付機構(EMI/PI)的總數量、支付交易額和收入持續增長。 前9個月數據顯示,EMI/PI行業成功抵禦了新冠疫情衝擊,並持續受益於電子支付業務。三季度EMI/PI機構支付交易總額達249億歐元,同比增長1.6倍,環比增長16%。
  • 臺灣民眾的2020:我太難了
    資料圖:臺灣滷肉飯「錢包」掏空 賺錢「難」要說2020年哪個字可以代表臺灣社會關注的焦點,應該會是「疫」。再加一個字呢?那可能就是「悶」。這一年,疫情下的「悶」經濟讓人感嘆——賺錢,好難。製造業、旅遊業、運輸業等傳統產業「慘兮兮」:疫情影響出口,製造業被迫給員工放「無薪假」;旅客流失超88%,老牌旅行社紛紛倒閉;邊境管制,航空業前三季度虧了85億新臺幣……臨近年終,多家機構調查顯示,臺灣企業年終獎發放率來到多年新低。
  • 美國要退出萬國郵聯又上調郵政快遞服務費,出口電商中小賣家雪上加霜
    如若該政策坐實,勢必會進一步增加物流成本,這對許多中小賣家而言無疑是「雪山加霜」。 而更扎心的是,10月17日美國官方宣布啟動退出萬國郵聯的程序,中國跨境電商賣家面臨更加嚴峻的局面。 美國郵政擬上調快遞服務費,打價格戰時代終結?
  • 上海發布多項金融惠臺政策,支持支付機構服務臺灣同胞
    6月5日,上海市政府發布《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市政府臺辦、市發展改革委制訂的<關於促進滬臺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實施辦法>的通知》,通知總計55條內容,其中有若干條內容在金融層面對臺灣進行政策優惠:(十七)支持臺資金融機構、商戶等與在滬清算機構及上海市非銀行支付機構依法開展合作,為臺灣同胞提供便捷的小額支付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