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煥考進士落第,這首詩意境恬淡,彰顯了豁達情懷

2020-12-18 品詩賞詞

古代讀書人十年寒窗,只為了一朝可以題名金榜。可是讀書雖然辛苦,卻不一定有出頭之日,多少人熬白了鬢髮,依然功名難就。所以孟郊中了進士才會「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放到現在,很多人覺得這簡直不可思議,但是古代人除了讀書,很少有其他機會立身揚名,於是只好一條路走到黑。明代就有這樣一位學子,可謂含辛茹苦,下面介紹的是袁崇煥考進士落第,這首詩意境恬淡,彰顯了豁達情懷。

落第

明代:袁崇煥

遇主人多易,逢時我獨難。八千憐客路,三十尚儒冠。出谷鶯偏媚,還枝鳥亦安。故園泉石好,歸去把魚竿。

袁崇煥,字元素,明朝末年薊遼督師。他35歲中了進士,後通過自薦的方式,在遼東邊關任職,得到孫承宗的器重鎮守寧遠。在抗擊清軍的戰爭中先後取得寧遠大捷、寧錦大捷,但因為魏忠賢的陷害,加上皇太極又趁機實施反間計,袁崇煥最終被朱由檢以通敵罪處以凌遲,家人也被流徙三千裡。

明朝時,讀書人都把考中進士當作人生第一追求。袁崇煥是廣西藤縣人,他23歲就考中了舉人,但直到35歲才考中進士,中間參加了4次考試才考中。不過整個明代276年,廣西藤縣一共就中過5個進士,袁崇煥就是其中之一,再加上其傳奇經歷,他真可以算得上藤縣的一位大牛人。

這首詩是詩人落第後的作品,抒發了他的鬱悶心情。首聯「遇主人多易,逢時我獨難」,開篇就抒發了人生艱難的感慨。為了遇到明主,作者東奔西走,經常衣食堪憂。可是生不逢時,也只好嘆息處境艱難。袁崇煥自知沒有三國時諸葛亮的經世之才,不能坐等別人三顧茅廬,只能不斷地嘗試,讓自己適應時代的發展。

頷聯更加感性地表達了自己的坎坷遭遇,「八千憐客路,三十尚儒冠。」這兩句雖然不是很著名,卻立刻令人想起嶽飛的名句「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作者用一個「憐」和一個「尚」,表達出自憐自艾和時不我待的心情。本想壯志凌雲,卻幾次落第,詩人的急迫心情滿溢於字裡行間,也令人為之嘆息。

頸聯「出谷鶯偏媚,還枝鳥亦安」,黃鶯在山谷中婉轉地鳴叫,鳥兒飛回枝頭、悠閒自在,作者描繪出一派田園風光,表現了詩人由落第後情緒的低落,轉向回歸田園的豁達,也為下文抒發自己的感慨做了鋪墊。作者似乎有些歸隱的念頭,其實都是因為懷才不遇、心情難以排解之後的一種釋放。

尾聯借景抒情,進一步表達一種渴望山林生活的願望,「故園泉石好,歸去把魚竿」,詩人雖有落第後失意之痛,好在故鄉還有惦記他的親朋,以及可以怡情養性的大好河山。「歸去把漁竿」,抒寫了詩人豁達的心境和對田園生活的熱切嚮往。

不過袁崇煥可不是那種願意安居靜坐的凡夫俗子,因為讀過聖賢書,也走過萬裡路,心中早已燃起對建功立業的渴望。雖然一時遇到挫折,但反而更讓他百折不撓,最後終於一舉而青史留名。

人生有時感覺很矛盾,追求名譽有時難免不被虛名所累,不僅誤了一生,而且身心疲憊。但如果一直默默無聞,又覺得心有不甘,對不住自己來人世走上這一遭。詩人雖說「故園泉石好,歸去把魚竿」,其實念念不忘自己曾經「八千憐客路,三十尚儒冠。」

相關焦點

  • 袁崇煥考進士落第,這首詩意境恬淡,彰顯了豁達情懷
    所以孟郊中了進士才會「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放到現在,很多人覺得這簡直不可思議,但是古代人除了讀書,很少有其他機會立身揚名,於是只好一條路走到黑。明代就有這樣一位學子,可謂含辛茹苦,下面介紹的是袁崇煥考進士落第,這首詩意境恬淡,彰顯了豁達情懷。
  • 王維最清幽的一首詩,第一句話,顯示出了這首詩用字的高明之處
    其山水田園詩恬淡、高遠,講究恬淡閒適的意境。 蘇軾評價其: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開元九年中進士,任太樂丞,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餘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詩書畫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藝,音樂也非常擅長。與孟浩然合稱「王孟」王維在詩歌上的成就是表現在多方面,無論邊塞、山水詩、律詩還是絕句等都有流傳人口的佳篇,我們來欣賞一下王維的《竹裡館》。
  • 陸遊的兩首鵲橋仙,恬淡閒適,短短56字,卻彰顯豁達情懷
    下面分享陸遊的兩首鵲橋仙,恬淡閒適,短短56字,卻彰顯豁達情懷。鵲橋仙·一竿風月宋代:陸遊一竿風月,一蓑煙雨,家在釣臺西住。賣魚生怕近城門,況肯到紅塵深處?潮生理棹,潮平系纜,潮落浩歌歸去。這首詞為詞人晚年罷歸山陰後所寫,先回憶漢中的豪壯之舉,然後譴責朝廷無意北伐,只重用那些無心肝的酒徒,卻將他這樣的志士放逐到江湖去當漁父。開篇就追憶往事,詞人當年從戎時,與同僚縱情歡賭、策馬射獵,突顯了一擲千金的豪爽性格。可華年消逝、世事變遷之後,還有誰記得當年的豪情壯志。
  • 作者與王昌齡是同榜進士,這首絕句耐人涵詠,極具天然韻致
    例如晚唐的羅隱就十次不中,而另一位唐代詩人也曾多次失意,有一次還因為落第而感覺無顏面對父母,就寫了一首《落第長安》,其中兩句這樣說,「恐逢故裡鶯花笑,且向長安度一春。」 下面介紹的作者與王昌齡是同榜進士,這首絕句耐人涵詠,極具天然韻致。
  • 祖詠:因一首詩科舉落榜,也因這首詩進士及第
    而後來的一次科舉考試中,祖詠所作的一首詩讓他名震一時。唐朝時的科舉非常注重詩歌,所以詩歌在當時的文學中地位很高,到現在提起古體詩也要經常把「唐詩」放在首位。在唐朝科舉考試中,對詩歌的要求也非常嚴格,除了主題以外,還規定了韻腳以及字數,基本上都是六韻十二句的五言律詩。雖然考試的要求有些限制舉子的發揮,但為了公平定下規矩也是必然的,能夠一視同仁。
  • 孟浩然歸隱鹿門山,這首詩意境幽寂,並啟發了蘇軾的創作
    他的作品經常描寫羈旅生涯以及隱居閒適生活,文筆秀麗、意境恬淡,他還尤其擅長無言短句,字裡行間常露出灑脫情懷。下面這首詩,就是詩人仕途無望、厭倦了喧囂和紛爭、打算歸隱田園之作,先一起欣賞!夜歸鹿門山歌唐代:孟浩然山寺鐘鳴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
  • 楊萬裡的這首詩很冷門,豁達的人生態度,卻讓人受益匪淺!
    杜甫的《登高》詩中,就有「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之句。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古代詩人多是懷才不遇的士大夫,政治抱負無法實現,就會寓於他物以求自慰。但也不是所有的詩,都是這種悲秋的現象。譬如,劉禹錫就在《秋詞》一詩中說:「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以及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秋涼晚步》,便一反秋天蕭瑟景象,著重描繪了秋天所帶來的勃勃生機。
  • 韋應物最經典的一首詩,僅僅二十八個字,卻美得讓人心醉!
    這首詩是一首寫景的小詩,主要描寫了滁州西澗暮春時的景物,以及荒津野渡時所見之景。全詩清新自然,雖僅僅二十八個字,卻宛如一幅意境幽深的畫作,美得讓人心醉。同時,這首詩也流露出了詩人恬淡的心境。《滁州西澗》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 作者與王昌齡是同榜進士,這首絕句耐人涵詠,極具天然韻致
    例如晚唐的羅隱就十次不中,而另一位唐代詩人也曾多次失意,有一次還因為落第而感覺無顏面對父母,就寫了一首《落第長安》,其中兩句這樣說,「恐逢故裡鶯花笑,且向長安度一春。」 下面介紹的作者與王昌齡是同榜進士,這首絕句耐人涵詠,極具天然韻致。
  • 山居秋暝描繪的意境 山居秋暝這首詩的意境是什麼
    《山居秋暝》是唐代詩人王維的作品,作者在詩中表達了自己對隱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滿足心情,將山村的美麗風光描寫得淋漓盡致。那麼大家是否可以從作品中感受到這首詩的意境呢?  賞析  《山居秋暝》中作者描繪出了一 幅幅清幽明麗、恬淡優美、活潑新鮮的山中秋季的黃昏美景。
  • 劉禹錫這首詩簡潔明快,樂觀豁達,一反傳統的悲秋觀
    劉禹錫一生的大部分時間可以說是在貶謫中度過的,可是面對被貶謫的苦悶,哀怨,詩人沒有一蹶不振,從他的詩中不難看出,詩裡沒有故作哀愁的無病呻吟,有的是巨大人生感恨形成的執著精神,以及面對苦難的樂觀豁達。這首詩便是如此:《秋詞(其一)》[唐] 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 兩首有關春潮的絕句,韋應物恬淡,蘇舜欽從容,卻又妙在異曲同工
    下面介紹兩首有關春潮的絕句,韋應物恬淡,蘇舜欽從容,卻又妙在異曲同工。滁州西澗唐代:韋應物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這首詩描繪雨中春景,前兩句泛寫暮春景物。花時已過,眼前只剩下一片綠陰幽草。這種幽靜的景色,反而引起了別有會心的詩人的憐愛。王安石在《初夏即事》中有「綠陰幽草勝花時」,而韋應物的「獨憐幽草」,與其意境相同。由於獨憐,所以閒行遊賞。此時雖然春光將逝,但還有黃鸝在深深的樹蔭中歌唱、願春暫留。
  • 唐代山水田園詩第一人,「興象」詩歌創作先行者孟浩然
    孟浩然撰寫的這首「五言」長詩,不僅寫出了他的隱逸情懷,同時也為他成為盛唐山水田園詩第一人埋下了伏筆。1.詩歌成就可堪「王孟」孟浩然在不斷出遊的過程中不僅廣結天下好友,而且還與當時的一些大詩人成為「詩友」。
  • 這首詠雪的詩,讓祖詠落了第,卻被後人吟唱了千年!
    這首詩是唐代的祖詠所寫,看似平平常常,細細研讀,感覺簡直是鬼斧神工,天造而成。說起這首詩的來源,也有一個故事。祖詠一生不得志,是一個苦吟詩人。雖然鑽研文章,下的功夫不少,但是運氣不太好,沒有官運,好容易有一次考上了進士,還沒有被任命官職(古代的官職得等著有人退休有位置了,才能去當)。
  • 辛棄疾這首鷓鴣天精妙至極,意境恬淡,激蕩情懷
    下面這首詞就是辛棄疾衰老又生病期間所寫,雖然感慨萬端,卻能鼓舞我們的鬥志,激蕩我們的情懷。鷓鴣天·鵝湖歸病起作 辛棄疾枕簟溪堂冷欲秋。斷雲依水晚來收。紅蓮相倚渾如醉,白鳥無言定自愁。書咄咄,且休休。一丘一壑也風流。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覺新來懶上樓。
  • 王維的兩首田園樂,詩畫結合,意境清幽,讀完更忘記心中憂愁
    動靜結合的描寫引人入勝,虛實相生的意境也讓人讀之心醉。下面就分享王維的兩首田園樂,詩畫結合,意境清幽,讀完更忘記心中憂愁。 田園樂(其一)唐代: 王維萋萋春草秋綠,落落長松夏寒。這首詩表現了村居環境的幽宜、民風的淳樸。前兩句就給人一種恬淡的感覺,「萋萋春草秋綠,落落長松夏寒。」大意是,秋天裡芳草萋萋可愛,夏日裡長松高聳入雲。萋萋,指草木茂盛的樣子;落落,形容松樹高聳的模樣。春草和長松,色調和形態給人一種幽美感,與隱逸生活有一種天然的聯繫。而一個「綠」字和一個「寒」字,松林的色調使人覺得涼爽;夏日裡消受這種清涼,也讓人感到無比舒坦。
  • 歷史|憑兩首詩奪進士的「特招生」
    殊不知,古代也有「特招生」,唐朝就發生了一考生憑兩首詩奪取進士之事。這名考生叫閻濟美,蘇州人。宋代大型類書《太平廣記》卷一百九十七「貢舉二」引唐人筆記小說《乾鐉子》說,曾有人願意從中幫忙,但閻濟美不肯。結果第一次考試,他寫的雜文被主考官劉侍郎淘汰,第二次考試所作雜文又被主考官王侍郎「批落」,當時正值春天,一把年紀的閻濟美渡江到徑山向欽大師請教後,便準備一路賞著美景返家鄉。
  • 周敦頤很清新的一首詩,意境優美,讀完令人愛不釋手
    宋代詞人趙長卿曾慨嘆,「過盡徵鴻來盡燕,一春憔悴有誰憐」;宋代的另一位才子也寫了一首詩,卻帶給我們另一番體驗,清新恬淡,意境優美,讀完令人愛不釋手。題春晚宋代:周敦頤花落柴門掩夕暉,昏鴉數點傍林飛。吟餘小立闌幹外,遙見樵漁一路歸。
  • 歐陽修這首詩完全是濃縮版的《醉翁亭記》,同樣寫出了豁達的人生
    歐陽修的詞自然是一絕,反而他的詩歌卻又是鮮為人知,那筆者今天為大家推薦一首同樣很經典的作品,也就是他的這首《別滁》,這首詩也是寫得極為有趣,通篇表達出了一種豁達的人生態度,要知道這一時期他剛剛是被貶了滁州任知州,之後又是改任揚州知州,正是這樣的一種人生經歷,令他匆匆寫下了這首詩,以此來表達自己一種積極向上的樂觀心態。
  • 王維酬答友人,這首詩大徹大悟,抱樸守真,追求恬淡的禪境
    王維是盛唐著名才子,詩書畫、音樂,樣樣精通,不僅在朝廷受人尊重,而且在文壇也享有盛譽。他本想施展平生才華,實現人生遠大的抱負,可是世事變幻,如白雲蒼狗。忽然有一天他聞到了一種陌生的味道,他的人生導師張九齡被皇帝罷相,他也被人冷落。此時他真的感到很累,這種感覺比他在安史之亂時還要有過之無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