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門霧鎖五陽山

2020-11-17 老博山

陳星悅 李奉波 | 作者

《續修博山縣誌》載:五陽山在黃紅峪之右,因五峰向陽故名,一名志公洞,左連霧雲洞,其中多廟宇,亭橋隱現於翠柏峭壁間,遠望如畫圖。

五陽山屬泰山東支脈,位於博山區石馬鎮東石馬村北。東西走向,主峰「平安寨」海拔688.5米,是石馬地區最高的山峰,主峰東側有一峰,名「蛟龍寨」。兩座山峰的陽面有三個略低的山頭,分別叫「醉酒臺」「鳳凰臺」「擂鼓臺」。因其五峰簇擁向陽,故取名「五陽山」。山之陽有楊家峪、劉家峪、宋家峪等深谷及扇面嶺、雙洞嶺等山嶺,山陰有刁花峪、船幫峪等峪澗,中間是突兀的瘦龍脖子嶺。南面隔常熟川與葫蘆棚相望。


五陽山峰巒迭嶂,溝壑幽深,懸崖絕壁,怪石嶙峋。登高遠眺,五陽山像是一幅絕妙的天然畫卷。有詩讚曰:「藏龍碑畔臥石龍,會仙橋處勝仙境。伏龍池水洞天來,天造石佛懸崖中。楊家樓頭觀山月,志公殿前列松屏。鳳凰柏下覓鳳來,醉酒臺上天一重」。詩中暗含了山上八景:藏龍隙、會仙橋、伏龍洞、石佛崖、楊家樓、志公殿、鳳凰柏和醉酒臺。

傳說,五陽山在唐朝已聞名遐邇,爾後歷代封山造林,修建寺廟,香火綿綿,至明代已達鼎勝時期,成為佛道兩教重要活動基地,住山僧道人士達30餘人。20世紀80年代後,五陽山重又煥發生機,1985年被列為山東省淄博市五陽山風景區,1995年博山區人民政府公布為「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五陽山廟群

五陽山歷史悠久,古蹟眾多。自明代初期開始,各類廟宇不斷新建、重修,既有道教信奉的玉皇、三官,也有佛教所信仰的釋迦牟尼、四大佛祖。廟群中古建築有120餘間,4000餘平方米,其主要廟宇有:

玉皇殿 五陽山廟群中位置最高的建築,創於明代,清雍正七年重修,青石砌牆,石券頂,房面上覆青瓦,高脊,面積32平方米,歷經280餘年仍挺立如初。廟前重建石碑尚存。



呂祖閣與望月亭 五陽山山門東側約30米,閣亭相臨,呂祖閣建在一洞券門之上,一間,前出廈,磚石結構上覆黑瓦,清代風格彩繪,建築面積18平方米,內塑呂洞賓彩像,牆壁上有一副篆書對聯,上聯:「三醉嶽陽人不識」,下聯:「一聲長笛鶴飛來」。呂祖閣南即望月亭,小巧玲瓏,木柱上原有一副楹聯,上聯:「小亭有竹春長在」,下聯:「深山無人仙自由」。原冠縣文化館館長橋西村焦焯先生也曾題書一聯:「百級綠痕一臺露,半鉤明月兩亭風。」

文昌閣(又名藏書亭) 位於呂祖閣以東,會仙橋小廣場西側,磚石結構,上下兩層,前出廈,上層前廊兩端各配一角樓,翹角飛簷,五脊六獸,木製花欄杆,丹柱彩繪,上覆青瓦,建築面積92平方米。


志公殿 會仙橋廣場東側,石階路上端,據摩崖碑記載,明朝萬曆八年創建,以後數次重修,現在建築是1987年按原貌重建的。


三官殿 位於會仙橋廣場東側「入勝門」內,座北面南,是五陽山廟群中最大的建築物,面積80平方米。明初創建,1986年重修。內塑天官、地官、水官彩像,另有溫良、劉忠、辛環、馬善四位武神站班。據說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門前一副抱柱楹聯:「為善必昌為善不昌宗祖必有餘殃殃盡必昌;作惡必滅作惡不滅宗祖必有餘德德盡必滅」。

三霄祠 在三宮殿東側,座東面西,建築面積42平方米。祠內塑雲霄、璧霄、瓊霄三娘娘,另有癍疹、眼光娘娘,每位娘娘兩側均有童子站班。


仙境院 位於三官殿東面,是建在懸崖上的一個小院落,過去曾是看山道人的住所。入仙境院須經過一道石砌拱門,門洞很窄,僅容一人通過,出拱門有一影壁牆,院內有南屋三間,西屋兩間,正北面懸崖上有石窟一處,東面是伏龍池,東南方有鐘樓一座,出鐘樓下的閣門即是佛閣。


佛閣又名雷音閣 依崖臨谷修建,上下兩層,下層是用青條石砌的洞券式過道,過道兩側券頂上有兩塊草書深雕石刻,一書「天台」一書「方丈」。上層是磚石結構,總建築面積80平方米,內塑釋迦牟尼佛像,由淄博美術陶瓷廠高級工藝師朱一圭先生所塑。閣南北兩側均有石階,石階外沿原有石欄杆,現已毀壞。閣前有磚砌欄杆,上復條石。倚欄杆俯視,山谷幽深,雲霧繚繞,如臨半空。

石窟 五陽山上共有石窟兩處,容積共達30餘立方米,一處在仙境院內北面懸崖上,名叫三大士廟,供奉觀音、普賢、文殊三尊菩薩;另一處在石佛崖下崖壁上,窟內供奉太上老君,塑像出自朱一圭先生之手。兩處石窟都是人工在峭壁巖石上一錘一釺鑿出來的,工程之艱難可想而知。


除上述主要廟宇外,山上還建有財神廟、龍王廟、韋駝廟、牛王廟、馬王廟等。




楊家樓遺址





楊家樓遺址是五陽山建築群中最簡陋的一處建築。說是建築似乎有些牽強,這裡僅是用幾條圓木在山崖間搭起的一座三角形小閣樓。碑碣記載,這裡曾是明代楊九齡及其先輩蜷居的地方。

傳說,明朝初年楊九齡的祖先曾在朝為官,因受人誣陷,被皇帝下旨削職並滿門抄斬。其中有一人在好心人的幫助下逃了出來。碾轉多年,歷經磨難,後娶妻生子,最後流落到五陽山。因五陽山遠離京城,交通閉塞,不易被發現,且五陽山山前山後荒山、荒地較多,利於生計。便在此山陽東側懸崖壁上鑿崖架木,建一閣樓,披蓋山草,蜷居生活。楊九齡一家封山造林,採藥農耕,以山為本,慘澹經營,過著艱難生活。

在其晚年,因該地區發生瘟疫,全家數口全部遭難。為紀念他們封山造林的功績,刻於明朝萬曆三年的封山碑上已有楊九令的名字。後來,當地居民多次將其住處重修,並命名為楊家樓,供人瞻仰。




摩崖石刻及古碑





五陽山的摩崖石刻、碑碣、石雕在文化大革命期間部分被毀,現仍存有60餘塊,其中摩崖石刻13處,石雕8件,碑碣40餘通。主要的摩崖石刻有:會仙橋北絕壁上的「五峰向陽」 「道統三三」「惠洽鄰裡」等。

「五峰向陽」揭示出了五陽山山名由來,無需解釋。而「道統三三」,好多人不知作何解。其實,在四字右側另有一摩崖碑,碑高1.3米,長1.6米,摩崖碑的「惠洽鄰裡」是為紀念山中道人張毓明的。書者是博山晚清進士張新曾。

張毓明,字旭東,道號松鶴道人,博山城裡人,清末秀才,他知識淵博,精通醫術,心胸坦蕩,因不願涉入官場,於是在五陽山出家。在「惠洽鄰裡」四個陽刻大字,旁側刻有「妙哉旭東,道骨仙風。忠厚處世,人論全行。頌歌賜敘,德及群生。」詩句,充分表達了當地群眾給予的高度評價。

張毓明歿後葬於五陽山下,現進山口南側北方民爆公司院牆外。墓前有石碑。墓碑立於1924年(民國13年),除上述三幅石刻外,在仙境院內絕壁上方的摩崖石刻「仙班列伍」每字一平方米。鐘樓門外東側石崖上還有「共沾神恩」四字。醉酒臺前巨石上有「觀海」二字。山門內不遠北面懸崖上有陳傳玉先生題寫的「陽舞月居」,佛閣東面石佛崖西的懸崖上有蔣正和先生題寫的「五陽環翠」都是今人作品,各有特色。

除摩崖石刻外,山上還有眾多石雕、碑碣,展示出了某個歷史時期的文化藝術,有的不愧為精品、珍品。佛閣迎風石上所刻鳳凰串牡丹、鴛鴦戲水兩件石雕,刻工細膩,是上乘之作。民國期間由王崢書丹的「刱修雷音閣碑記」等作品都是碑刻精品。仙人橋北懸崖上的重修志公祠摩崖石刻,刻於乾隆三十八年,距今已240年,記載了石馬地區屬「常熟川」之地名,對石馬地區的地域沿革提供了寶貴資料。在佛閣臺階兩側,原有雕刻精美的石和尚50餘個,現只剩10餘個。廟宇柱頂、迎風石、託挑石、門枕石、券頂等石刻有12處23件。所刻內容大部是花草、動物、飛禽、圖案等。

封山碑豎立在呂祖閣側的封山碑,刻於明朝萬曆三年,是我市發現最早的有關封山造林內容的石碑,雖經數百年風雨剝蝕,人為破壞,但仍基本完好,碑文多數還能辨認,由地方官員、鄉紳、道人共同制訂的公約刻於石碑之上,讓駐地民眾遵守,似這樣的碑碣是很罕見的。




唐柏 鳳凰柏





五陽山很早就以其自然植被引人入勝,山中樹木以柏樹居多,間有國槐、楓樹、苦辣、燈籠樹等。山中布滿灌木及藤本植物,品種多達數百種。據傳說,自唐朝始,即有人在此植樹造林,明朝己具相當規模。

上海復旦大學陳從周教授於1986年考證,現存活時間五百年以上,屬國寶級的柏樹有五棵,其中醉酒臺上一棵為唐朝貞觀年間所植,樹齡已達1300餘年。樹幹胸圍3米多,五杈分生,冠圍達50餘米。玉皇殿前的一株古柏名叫「鳳凰柏」,因其長勢奇特,狀如鳳凰展翅而得名。尤其東南一側枝形如曲肘,狀似鳳頭。

傳說是一隻鳳凰常棲於此枝所致。遊人在此常用手觸摸鳳頭,說能消災祛病。志公殿牆基南側牆縫中的一株「志公屏柏」盤根錯節,主根裸露,分枝斜生,其中一枝突兀挺拔,尤如一自然屏障掩映在志公殿前,由此生出許多動人故事。

五陽山的柏樹不僅數目眾多,風姿萬千,而且生命力極強。有的雖然生在絕壁懸崖、峰顛陡峭之處,即使天氣久旱年份,仍然鬱鬱蔥蔥,青翠欲滴,有的雖植根石隙,根系裸露,仿佛是巖石裡蹦出來的,周圍不見一點泥土,但依然樹幹虯勁,綠油油,金燦燦,熬過千百個春秋。在如劈似削的峭壁上,只要有茶杯口大的一個孔或數寸長的一條縫,就能硬鑽出一棵枝繁葉茂的柏樹,千奇百態,婀娜多姿。一棵看似不起眼的小柏樹,樹齡就可達數百年。




溶洞 瀑布





山洞是五陽山的重要景觀,五陽山的溶洞主要有:

志公洞 位於仙境院內東北崖下。進洞十餘米有一能容50餘方水的泉池,水質甘冽,長年不涸,是五陽山飲用水水源,每當雨季山泉旺時,泉水即外洩。洞的外側安放石桌、石鼓供遊人休憩、品茗、小酌、對弈。

龍泉洞 位於楊家樓遺址一側,深約2米,進深100餘米,洞內注滿山泉水,是五陽山的儲水洞。嚴重乾旱飲水不足時,洞中水可飲用或澆花草,此洞也是當年楊九齡一家的飲水處。

瀑布三疊 會仙橋北有絕壁三疊直達峰巔,是五陽山主要景觀之一,雨季到來之時,山洪暴發滾滾而下,飛瀑三疊,落差達80餘米,直洩山谷,非常壯觀。

「霧雲洞」 在五陽山東側明德山的懸崖上,每逢山雨欲來便會噴雲吐霧,洞內雲封霧鎖,構成了五陽山的又一獨特景觀。


《續修博山縣誌·古蹟》載:「霧雲洞,舊志作烏雲。在明德山之陽,山勢峭壁,崖高數尋,長數丈,山門額曰『白雲深處』。入門庭甚小,一松高數丈,大數圍,東一廳,北即洞。以石砌門,額曰:『披雲見天』,聯云:『石洞雲封自古無人開密竅;天門霧鎖從今有鑰透玄關』。系天啟年重修。洞寬十餘步,內置用具頗備,深約二裡許,高三四尺不等,行數十武,內漸窄,上建文昌閣,背負懸崖。西有三皇宮,下鑿石方池。又西,上有洞一穴,直透山頂,天將雨,輒有雲霧噴出。從西北石砌入後院,有觀音殿,黃楊二株,大四五拱。東西兩廳小而雅,亞元焦振聲、舉人燕桂森皆設教於此。自西廳後牆西北隅闢小門,其後石崖間鬥室僅容膝,即昔道人王來素燎毛處也。」

過去,在霧雲洞洞中有一豎洞直通山頂,洞口處曾有一個圓柱形建築,稱作「噴雲壇」,壇高3米左右,夏秋之季山雨欲來之時,常有雲霧從「噴雲壇」湧出,故名霧雲洞。

過去的山門建在巨石砌成的石牆中間,高約10米,成拱形,山門額上題有「白雲深處」四個大字。憑山門極目遠眺,可見鹿角山雙峰雄姿。2006年,為發展旅遊事業,村委將上山的小道拓寬為盤山公路,並將山門改建在廟群東方,將原廟群南牆拓寬外移,使整個院落面積較前大增。現在的山門長9.9米,寬6米。在霧雲洞東面的懸崖下還擴建了山神廟、路神廟、財神廟、王靈官廟、碧霞元君廟、白衣奶奶廟、張天師廟等。

霧雲洞的洞門軒敞,依山而立,峰巒簇擁,蔚為壯觀。洞內寬窄高低不等,高處約15米,寬處約20米,主洞空曠而高大。沿洞北行10餘米,仰視洞頂有波狀石紋,在洞頂上嵌有一大石,突出於外,欲墜不墜,大石兩側巖縫鱗甲片片,頗似龍口含珠,故人們為此處名為「赤龍含珠」。

霧雲洞景點原有的三進院落,各式廟宇達十多處。文昌閣建在霧雲洞洞門之上,從三皇宮門前的平臺向東有石階可通。在一層的院子裡看文昌閣,極象建在霧雲洞上的二層樓閣。

霧雲洞口西側,有一院落,院落南側有一平臺,是原廟門碹頂,今作戲臺。院北面是「三皇宮」,在高臺之下有一「龍池」,約6立方米,池四壁多孔,山水滲入池中,常年不溢,大旱不涸,水深1.6米。池口有飛簷石門,池水甘冽甜涼,煮茶品之甚佳。

從二進院落向西過一月亮門即至第三個院落。該院北面懸崖下有呂祖殿、觀音廟、竹泉仙師廟,院南面懸崖之上有韋馱廟。

朝陽洞是院落西北角的一個小山洞,深約3米。洞口呈拱形,磚石砌牆。這便是清初道士王來素冶銀的地方。


文字為老博山原創,轉載請聯繫作者。

相關焦點

  • 霧鎖加爾各答
    新華社照片,外代,2020年12月7日 (外代一線)(1)霧鎖加爾各答 12月7日,人們在印度加爾各答的濃霧中騎行。新華社/法新新華社照片,外代,2020年12月7日 (外代一線)(2)霧鎖加爾各答 12月7日,一名商販在印度加爾各答的濃霧中騎行。 新華社/法新新華社照片,外代,2020年12月7日 (外代一線)(3)霧鎖加爾各答 12月7日,一名男子在印度加爾各答的濃霧中騎行。
  • 舊金山現「霧鎖金門大橋」美景
    當地時間8月21日,美國舊金山的金門大橋在濃霧中若隱若現,呈現出「霧鎖金門大橋」美景。金門大橋是世界知名大橋,也是美國地標建築之一,通常被認為是舊金山的象徵。 中新社記者 劉關關 攝當地時間8月21日,美國舊金山的金門大橋在濃霧中若隱若現,呈現出「霧鎖金門大橋」美景。
  • 霧鎖安寧河
    在這裡,冬天是沒有嚴格意義的冬,每天都是晴天,暖陽,因為陽光吸引了許多過冬的候鳥老人,這裡也是名符其實的康養小縣城,這霧鎖河谷的影像因為氣候的變化
  • 霧鎖雲臺山 情迷茱萸峰
    雨後霧鎖的茱萸峰霧中的雲臺山,縹緲虛幻雨後的茱萸峰,霧鎖金鑾
  • 霧鎖巫峽現曙光
    霧鎖巫峽,漸漸散去,巫峽風光,也漸顯它的壯美之態、磅礴之氣。
  • 霧鎖迎賓,喜迎新春
    霧鎖迎賓,喜迎新春,若隱若現,依然綠肥紅瘦!
  • 舊金山現「霧鎖金門大橋」美景
    當地時間8月21日,美國舊金山的金門大橋在濃霧中若隱若現,呈現出「霧鎖
  • 【大話天門】天門的前世今生
    縣政府,天門的政治中心 天門商場,最老的百貨商場 天門第一的飯店天門大橋於1968年10月動工,1970年5月建成通車,天門大橋經歷了近40年的風雨,見證了天門的發展史。天門大橋位於竟陵城區中心,為鋼筋混凝土框架基礎,鑽孔灌注樁承臺式橋臺。主拱為五肋五波雙曲拱結構,單孔淨跨70米。
  • 影像丨 餘賢俊:霧鎖雲籠大山包
    影像丨 餘賢俊:霧鎖雲籠大山包 2020-09-18 20: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新疆那拉提:霧鎖美景 山色如幻
    新疆是個好地方【新疆那拉提:霧鎖美景 山色如幻】天山南北好風光 位於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新源縣的那拉提景區,在冬日裡常常出現大霧、降雪天氣,每逢此時,那拉提草原上便雲霧繚繞,美景在霧氣中若隱若現,仿佛海市蜃樓一般。(via 新源縣融媒體中心)
  • 什麼是火燒天門?火燒天門如何化解?
    什麼是火燒天門?火燒天門有什麼危害?火燒天門如何化解?今天風水大觀園的李易謙老師就和大家聊一聊這個問題。1、什麼是天門?在風水學上,有天門地戶的說法,天門是指西北方,而地戶是指東南方。這兩種都是形巒上的火,如果在住宅西北方有這些火性之物,這就是火燒天門。三是理氣上的火,也即八宅中的五鬼火,根據大遊年歌訣,如果住宅大門開在震位,也就是正東方位,那麼住宅的西北方就是五鬼位,五鬼五行屬火,這也是火燒天門。還有就是玄空中的九紫星,五行也是屬火,如果流年九紫星飛臨西北方位,也屬於火燒天門。
  • 天門洞:天門吐霧,天門霞光,被人譽為舉世罕見的景象奇觀
    當地有民謠:「千把鑰匙萬把鎖,開天門,結百果」天門究竟什麼時候洞開,歷史記載很多,說法不一。張家界當地文史研究成就很高的學者陳自文先生,認為是公元48年,天門已經形成。經過近2000年的變化,才能形成雄偉壯觀景象。天門洞位於市城南8公裡,是一座四面絕壁的臺形孤山,是張家界最早載入史冊的名山之一,東漢時稱嵩梁山。
  • 根在天門 心在天門 共促發展
    天門泰康大橋建設工地,激戰正酣;天門萬林小學民生項目,揮鍬奠基……敘不完的家鄉情,看不厭的家鄉景,天門楚商紛紛表示,根在天門,心在天門,共促發展,責無旁貸。營商環境——「店小二」全程服務周到這次回鄉,上海市湖北天門商會會長、上海顧翔製冷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李鳴感觸頗多,回首幾年前,他記憶猶新。
  • 天門冬
    模樣與非洲天門冬相類似,顏色卻更加深綠。當時看了半天,覺得應該不是非洲天門冬。倒像是某種松樹的幼年時候。但肯定不是松樹了,因為它根本沒有主幹。而且葉間還有小珠一般的花蕾。回家查了好半天資料,發現中文網絡上也多是非洲天門冬的圖片,天門冬反而比較少。後來又對比了日文網站,覺得有百分之八十的可能就是天門冬。霎時間覺得自己和古人之間的距離縮短了不少。
  • 霧鎖東海海面 上千乘客滯留寧波白峰碼頭
    霧鎖東海海面 上千乘客滯留寧波白峰碼頭www.zjol.com.cn 2006年03月06日 07:32:14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
  • 天門火車站、天門南站開通車次信息……
    25日,天門南火車站恢復部分列車運行。 目前,天門南火車站共計開通11趟列車,分別是D3073、D657、D2271、D2270、D2234、D2272等。
  • 梧桐山:由於山頂常常雲霧繚繞,因此又有「霧鎖梧桐」的稱呼
    梧桐山最美的景色就要數這些從海上飄來的雲霧,由於山頂常常雲霧繚繞,因此又有「霧鎖梧桐」的稱呼。景區內另一個比較值得一看的點是仙湖植物園,除了植物以外,植物園內還有深圳香火最旺的寺院之一弘法寺。作為鵬城第一峰,每天爬山的人絡繹不絕,周末大梧桐頂更是站滿遊人。四面均有上山路線,可以從四面八方爬上來,已知的三十多條,每一條登山路線都會吸引很多的遊客前去挑戰。
  • 霧鎖山頭山鎖霧,天連水尾水連天!
    霧鎖山頭山鎖霧,天連水尾水連天。無所謂天,無所謂地,好似拉上了幾層紗幕,各種形態的雲霧紛紛飄然而至,飛在茫茫的大山上空。天接雲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仙境般的龍王壩,滿山滿地全是乳白色的霧氣,是那樣的深,那樣的濃,洶湧著,翻滾著,吞沒了山間的一切。
  • 索道、盤山道、天門洞、玻璃棧道——天門山上有四絕!
    天門山,因景區內的天門洞而得名,位於張家界市區以北,距離市區8公裡。但景區的入口卻在市區,原因很奇特:天門山景區擁有7455米長的觀光客運索道,這個長度,世界第一。所以,想要遊覽天門山,遊客需要在距離景區8公裡的景區入口處(市區內)買票,然後乘坐世界上最長的觀光客運索道,前往景區。
  • 《俠隱閣》天門長嘯拳法怎麼樣 天門長嘯拳法強度評測
    導 讀 《俠隱閣》中的天門長嘯拳法是一個很厲害的單體技能,但是這個技能的具體效果是什麼玩家們就不太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