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協名譽主席昨接受本報專訪
78歲的中國音協名譽主席傅庚辰昨日接受本報記者專訪,詳述廣州與金鐘獎長達十年的緣分。
廣州日報:金鐘獎落戶廣州十年,您對金鐘獎如今的發展有何評價?
傅庚辰:廣州對金鐘獎那是全力以赴的。本來最初我們跟廣州籤約是籤3年,不過當時我代表中國音協來籤約時,一進酒店房間,就看到報紙「故意」擺在桌子上,頭版頭條大字標題,金鐘獎永遠落戶廣州。這是廣州一個很主動的策略,等於這就成了既成事實,我看到新聞就笑了。可見廣州的積極性多高。
我2004年、2005年來廣州,看到當時的廣州是唱金鐘、慶金鐘、賀金鐘、鬧金鐘,珠江兩岸燈火輝煌迎金鐘。我特意到市民中間測訪了一下,我到小理髮館去理髮,問理髮的小姑娘,知道金鐘獎嗎,小姑娘脫口而出,當然知道啊。可見金鐘獎有多深入人心。
廣州日報:您認為十年來金鐘獎對廣州市民音樂素質的培養有哪些影響?
傅庚辰:理髮店的小姑娘都知道金鐘獎就很能說明問題,曾經十萬之眾市民參與金鐘的相關活動,那麼多場比賽市民可以去看,而且賽場秩序井然,說明廣州觀眾的素質、音樂欣賞水平高。比賽評委都是國家頂級音樂家,雖然可能都來過廣州,但這麼集中地在廣州出現還是不多見的,這麼集中的薰陶,這麼廣泛、強烈的音樂衝擊波,肯定會提高廣州市民的音樂素質。
廣州日報:對本屆金鐘獎有什麼想說的?
傅庚辰:這屆金鐘獎的時機很重要,這不是說官話、套話,唱讚歌,我強烈感受到,一個新的、繁榮發展的時代開始了。金鐘獎在這個時候舉行很有意義。我生病了,本來是不能來的,徐沛東動員我來,我最終還是決定來,這次來意義不同。
廣州日報:據說很多老藝術家都希望得到終身成就獎。
傅庚辰:對,好多藝術家找我,有些我也無能為力,有名額限制,頭一批搞了27個人,非常熱烈,像《歌唱祖國》的作者王莘,他半身不遂,上臺指揮大家唱歌,只能半邊胳膊指揮。很多年輕人知道這首歌,但不知道作者是誰,看到王莘那樣了還在指揮,非常感動。
廣州日報:金鐘獎對您來說意味著什麼?
傅庚辰:我是金鐘獎的發起人,如果用一句話概括就是,它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或者是我音樂生命的一部分。
第九屆中國音樂
金鐘獎
金鐘貼士
欣賞美聲唱法
美聲唱法是產生於17世紀義大利的一種演唱方法,發展到今天,它的唱法已不再是17世紀的唱法了,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演唱形式。本屆金鐘獎的美聲比賽中,在選手的演繹中,觀眾能感受到美聲唱法區別於其他唱法的特點:
第一:講究音域寬廣、聲區統一。寬廣的音域,能使低音區、中音區、高音區三個聲區得到完美的統一。
第二:講究深呼吸、低喉位,喉嚨的打開,聲音的掩蓋與集中。追求明亮鬆弛的聲音,並講究高位置。高位置起音,高位置安放。
第三:重視呼吸,強調用氣去歌唱。
第四:在藝術表現方面,強調高雅、大方,沉穩莊重,感情內在而深沉。記者 李淵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