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改?機構改革是大勢所趨
在近年來,由於各級國字號球隊成績不佳,那麼作為管理者的中國足協自然成為媒體與球迷口誅筆伐的對象。在中國足球改革發展方案出臺之後,大家更希望足協內部能夠掀起一場改革風暴。那麼按照改革方案要求,改革後的足協將不設行政級別,而是要增強服務意識,克服行政化傾向,由專業人辦專業事,而在眾多專業人士和球迷看來,這才是中國足球發展復興的正確道路。
理想很美好,現實卻很殘酷,中國足協這些年的「逆勢而為」飽受詬病。內部機構越來越多,人浮於事,辦事效率低下,那麼一個部門可以做的事情往往被幾個部門分割,表面看是職能細化各司其職,但是在實際上各部門之間往往相互掣肘。足協的管理水平、治理水平、公信力都受到嚴重影響。一位圈內人士告訴記者:「舉個例子來說,足協辦理青訓手續太複雜,過去跑一個部門就能搞定,而後來必須幾個部門來回跑。足協精簡機構確實已成為當務之急,因此改革是大勢所趨。」
怎樣改?整合資源縮減部門
既然改革是大勢所趨,那麼怎樣改就成為足協高層考慮的首要問題。職業化以前,中國足協只有4個部門,著名的紅山口會議之後,中國足球拉開職業化大幕,中國足協增至6個部門。之後足協內部機構不斷擴編,在改革之前,足協竟然有28個部門,外加福特寶與中超這兩個公司以及香河基地。部門增加也意味著領導幹部增多,尤其是中層部長、副部長人數越來越多。
中國足協也看到了這些問題,這次內部改革就整合了相關資源,將原先的28個部門縮減至16個部門,那麼其中涵蓋了財務、競賽、技術、女足、裁判、市場、青訓、媒體公關、社會足球等多個領域。有專業人士表示,足協改革後的16個部門依然有些多,未來還有進一步精簡的空間。但是即使未能一步到位,進入「16部」時代的足協也已讓人看到了足協高層改革的決心。並且這次改革還體現出「專業人辦專業事」的特點,例如讓高洪波分管青少年足球,孫雯主管女足。
有效嗎?提升效率重回正軌
中國足協改革已經不是一次兩次了,球迷們非常關注這次改革會有啥成效?從目前情況來看,由28個部門縮編至16個部門,肯定會提升工作效率。拿青少年足球來說,這塊工作以前分歸男足青訓部、競賽部、青少部等多個部門管理,改革後將全部劃歸男足青訓部。之前地方足協要辦理青少年足球相關手續需聯繫中國足協三四個不同部門,而改革後則能享受「一站式」服務。
那麼除了男足青訓部,全新的競賽部同樣堪稱改革「標杆」。以前競賽部、準入審查部、註冊管理部、中超中甲中乙聯賽部、業餘聯賽部等部門的工作都由新的競賽部「統籌」。並且一位圈內人士表示:「這次改革將使中國足協機構設置重回正軌。高效的機構是進行現代化、專業化治理的基礎,中國足協在內部機構設置方面已經邁出了重要一步,但是僅有機構框架還不夠,中國足球要發展關鍵在於這些機構需要落實相關政策,例如說在青訓方面就必須持之以恆!」
如果足協員工比以前還多,或者就是換湯不換藥,部門消減了14個,員工才減少了三五幾個,那麼這樣的「16部」時代,值得我們期待中國足球的「春天」嗎?
足協主席分管國家隊,秘書長分管職業聯賽,青訓和女足由球員出身的高洪波和孫雯這2個副主席分管,看起來足協已經落實責任到人,那麼足協有沒有具體的細則和規則,可以讓各責任人切實履行職責,能讓包括輿論在內的監督體系,在監督足協一系列決策和執行時,有跡可循?
下一次,如果還要天價高薪聘請所謂的世界級名帥執教國足,如果那個世界級名帥臨時撂挑子,會不會有足協的分管領導,站出來詳細解釋決策的過程和理由,然後主動承擔該承擔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