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都是機緣巧合。」談起他近六年的從業經歷,這句話是周睿摯的口頭禪。他很年輕,但從大三開始,就已經是麥當勞的管培生了;他外表很酷,卻一點兒不拽,談話的時候聲音溫和;他職業多變,從法務、餐飲、網際網路再到街舞,但對自己的人生規劃一點兒不糊塗。
走上少兒街舞培訓這條路來自兩次機緣巧合。
在任職茶飲品牌——本宮的茶CEO時,周睿摯跟投資人胡海泉有過接觸,自然留意到對方參與投資的《這!就是街舞》綜藝節目,「海泉是個很厲害的投資人」大概也是業界的共識,於是,他當時就對街舞這個行業進行了考察,但三個月之後,他放棄了。
「街舞這個市場太雜亂了,廠牌多,老師各色各樣,但大多都是成人有了街舞需求,就找個工作室請個老師,所謂『老師』,大多是專注於自身跳舞和比賽的舞者。學生又是成人,時間難固定不說,請假是家常便飯,而且很少有能堅持一直學的。所以無論是從師資、教學、理念還是招生上來講,我當時的判斷是這個市場無法規模化,無法做大。」
讓他下定決心做這件事還要歸因於他的一個朋友,現在的合伙人廖嘉琦,「她在一家培訓機構做街舞老師,對街舞了解很透徹,很特別的一點是,她做的是少兒街舞培訓。我跟她聊過之後又調研了少兒街舞市場,覺得符合我的心理預期。巧合的是,她正有自己單幹的打算。」
廖嘉琦畢業於墨爾本大學藝術系,擁有13年舞齡、5年教齡,還是中國舞蹈家協會街舞委員會的認證教師。這在一定程度上讓不會街舞但懂管理的周睿摯有了信心。
「我之前考慮的是街舞這個品類,但若是從少兒培訓切入呢?」在周睿摯看來,少兒培訓市場已經很成熟了,很多經驗、模式都可以拿來用。而且,他經過調研還發現,少兒街舞培訓與成人街舞培訓有很大不同。
「首先,消費群體很集中,所以無論是選址還是招生,都可以很垂直,但成人的教學就是工作室等人上門;其次,從上課時間來看,孩子上課時間可以很固定;再者,從復購率上看,街舞屬於興趣培養,只要孩子喜歡上你的課,他就會一直學下去,家長也樂見其成,畢竟中國的家長在培養孩子上是捨得下大力氣的。」
而且從行業發展來看,周睿摯認為,99%的街舞從業者在有了一定積蓄後,都有過自己開工作室的想法,包括那些從街舞圈延展出來的現在比較大的廠牌,「但它們不是連鎖品牌,之所以無法實現規模化,與課程體系有很大的關係。」
這也是藍蘑菇未來很長一段時間,或者說一直都會持續投入研發的事情。
「街舞應該有自己的教材,不是街舞老師隨便跳一段就能用來教孩子了,教孩子並不是教給他多難的舞蹈,少兒更多需要的是啟蒙,是跳舞興趣的激發。」
在周睿摯看來,尤其是4-6歲的孩子對街舞沒有什麼意識,只有喜歡不喜歡、開心不開心。所以,藍蘑菇做課程研發會從傳播街舞文化出發,採用漫畫或者卡通等孩子喜歡的方式介紹舞種,拋棄枯燥無味的灌輸。
選曲、舞蹈方面,藍蘑菇會結合孩子的興趣點,由編曲老師研發出專門的曲子和舞蹈,然後再傳授給孩子。周睿摯舉例道,「我們會選擇諸如葫蘆娃、黑貓警長這種適合孩子的曲目,結合街舞舞種的特點,編成相應的舞蹈。」
此外 ,課上還會結合很多教具,教孩子熱身基本功,培養孩子的樂感、平衡能力、身體協調性,一些互動遊戲也會應用到裡面。「孩子的安全很重要,所以我們暫時不會教孩子跳Breaking(霹靂舞)。」街舞舞種包括Poping、Locking、Electric、Turbo、House、Breaking等多種風格。其中,Breaking需要很高的技巧,對舞者的肢體靈活性和控制力要求很高。
除了從課程體系上入手,在教學體系上藍蘑菇根據市場需求和孩子的年齡、水平開發了很多不同的班型。比如根據孩子不同的街舞水平制定相應的基礎班、啟蒙班、進階班;推出暑期班、大師強化班,「大師強化班的開設就不是為了啟蒙,而是專門針對那些有一定基礎的孩子,請大師級別的舞者來教舞種。」周睿摯告訴鯨媒體,七天的暑期班完成後,他會邀請韓宇來做真人指導。韓宇是《這!就是街舞》第一季總冠軍,現任中國舞蹈家協會街舞委員會理事。
儘管做的是少兒培訓,考慮到接送孩子的家長碎片化時間,藍蘑菇還推出了媽媽班、雙導師親子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