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民黨不團結說起

2020-12-17 騰訊網

  文章《六十七年兩局棋,山河家國一場夢》,作者李不太白有段描述:「(我)曾在復旦哲學課堂聽一位老先生的課,他說大陸高層也很關心臺灣選情,就問情況這樣糟,國民黨為什麼不團結呢?被問者苦笑道:「國民黨什麼時候團結過呢?」這位老先生便是馮滬祥教授,曾擔任過蔣經國八年秘書------在宋楚瑜之後、馬英九之前。」

  文中從當年講到2015年,一系列實例談到國民黨不團結的病,一直都不曾好。桂系「不攔頭,不斬腰,只擊尾」,放中央紅軍走;九一八張學良保存實力不抵抗;七七事變前宋哲元在華北首鼠兩端;宋楚瑜拆臺李登輝學李宗仁。領導者不肯用能人,副職不知顧全大局,骨幹各揣心思。

  可惜文章沒有深刻分析不團結的原因,只是簡單地歸結為「舊中國分裂式後遺症」。這個結論不夠充分,文章看完讓我好不盡興,於是引起我的思考。所以筆者試圖探討一下團結的問題。然後再試試理解國民黨為什麼不團結。一家之言,歡迎探討。

  網絡搜一下:團結就是相互配合,真正的團結就是無條件的配合。這個說法是對結果的描述。團結是針對一個組織的,表現為組織的成員們出於某種原因,願意為組織的目標盡力做貢獻,這樣能實現組織的合力。

  那麼問題來了,成員為什麼願意為組織的目標盡力做貢獻?

  1.個人收益能增加或者持續。

  韓信說「漢王授我上將軍印,予我數萬眾,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聽計用,故吾得以至於此。」座山雕崔三爺對八大金剛說:「等我當了司令,你們也都弄個師長旅長的乾乾!」「等貴賤、均貧富」「闖王來時不納糧」,是農民起義軍的口號。孫悟空保唐僧取經,可以脫困於五行山下,還有可能修成正果。這都是付成員以收益。

  成員在組織裡或權力擴大,或收益增加,或有持續收益,所以願意為組織出力謀求更大利益。比如員工在公司裡工作,公司給員工適宜的薪水和成長的機會,所以員工努力工作為公司做事。

  2.減少個人利益損失。

  朝廷命官丟失所屬州縣,殺頭!所以官員拼命擊賊。打仗的時候設督戰隊,所以讓士兵們有進無退。清末廣東一夥繅絲工人搗毀了一家機器繅絲廠,因為高效的工廠破壞了他們的生計。對手殺俘,所以士兵拼死戰鬥以求生。黑社會團夥訂攻守同盟,為了逃脫懲罰。

  成員為組織貢獻以避免來自組織內部的或者外部的損害,目的是為了減少個人利益損失。不論來自內部還是外部,這個威脅是帶有強迫性的,成員不得不「兩害相較取其輕」。比如公司遇到困難,員工為了保住還算不錯的位置,選擇拼命為公司工作。

  還有一種特殊的情況---成員個人理想的追求。為實現自己相信的夢想,願意為組織貢獻。這個方面實際上也可以歸為第一條,夢想或者精神上的滿足也是一種收益,宗教就是這種類型。這時候的利益常常不是眼前的。文天祥選擇不投降,是因為在他眼裡投降的所失太大,所以寧可接受牢獄和死亡。譚嗣同選擇赴死,他追求「喚醒民眾」這個收益。

  總之,要讓成員能團結起來,就是上面兩種情況至少有一種成立。有好處或者怕壞處。很多時候,這兩個方面是相聯繫的,情形好成員可攜手增加收益,情形不好就只能抱團避免損失或者丟卒保車。

  由上面可知,要保證組織團結,要麼能持續給成員收益,要麼能內部威脅成員利益或者有外部威脅成員利益。曾國藩講的直白:「愛錢的給錢,愛官的給官,不聽話的棍棒伺候。短語「兄弟鬩於牆,外御其侮」講的就是面對外部威脅時的選擇。

  成員收益分短期收益和長期收益。一般來說,給成員短期收益見效快,不過效果持續時間短。大洋抬到戰場上,當場發錢就會有勇夫,但下一個硬仗就得再抬大洋來。給成員長期收益見效慢,但效果持續時間長。三民主義眼前沒有什麼收益,幾十年卻有千萬人追隨甚至不惜赴死。

  長期收益有個信任程度的問題,成員相信,才有效果,成員不信了,就不會買長期收益的帳了。口惠而實不至,靠大目標忽悠人,或者說大話、使小錢,等大家明白了,就不好使了。如果組織已經不能保證成員的長期收益了,那麼成員就會用腳投票。

  抗戰結束時,大家都認南京政府,紛紛依附,因為實力在那裡。比如1946年國軍打到長春,很多女學生嫁給國軍軍官,覺得是政府軍,有指望。可是到了1948年底以後,別說普通百姓,連國軍的軍長師長都有大批起義、投誠的。因為他們看得到,南京政府不會保證他們的長遠利益了。

  成員利益分配情況,會影響成員對組織的貢獻態度。覺得組織虧待我了,很可能就不肯多賣力了,沒有獲利的人,就更談不上做什麼貢獻。蔣介石讓雜牌軍和紅軍拼消耗,損失後卻取消其番號,以後雜牌軍就不賣力了。所以有「國家興亡,肉食者謀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組織內部強迫成員需要有控制能力,控制能力不足,組織就會低效,甚至可能瓦解。古代打仗,首領的基幹部隊是決定性的作戰力量,協同部隊很多人和首領並不一條心,他們來到戰場一來是不得不聽首領命令,二來是如果打勝可以撈點好處。如果主軍戰鬥順利還好說,一旦主軍戰鬥受挫,控制能力減弱,協同部隊很可能馬上逃離,這又帶動更多協同部隊爭相逃離,結果一下子陣容就散了。軍隊人數越多,這種情況越容易發生,所以有時候,打仗人多不一定是好事。歷史上有那麼多以少勝多的戰例,最典型的就是淝水之戰。

  公司的控制力和市場環境有關。外部機會多,員工選擇多,公司控制力就難以實現,外部機會少,公司就容易控制員工。

  外部威脅這種情況,組織內部最怕的就是外敵分化瓦解。外敵給組織裡的某一部分人好處,這部分人看到外部威脅不但不可怕,反而對我有利了,於是就中立甚至反水了。小時候看電影,地下黨過哨卡,白軍剛要檢查,地下黨塞個紅包紙包過去,白軍一揚手,走吧!走吧!我還納悶他為什麼不抓他呢?他不是你夥兒的啊!當然後來明白了,抓了人不一定有賞錢,對方還可能報復,不如拿現錢合算。

  人的欲望是不斷增長的,一旦欲望超過了組織能提供的收益,組織又沒有控制能力,團結就會出問題了,直接表現是個人只顧自己利益,不肯為組織稍多做些貢獻。

  典型的例子是明末,眼見闖王大軍正朝京城行進,崇禎讓大臣捐銀子助餉,可大臣們裝傻充愣,都不肯拿出錢來,大明的江山易手他們是不在乎的。因為他們錢是從百姓那裡搜刮來的,不是崇禎直接給的,他們認為改朝換代也能繼續做官,好過直接掏銀子。

  國民黨的問題,我認為首先是他們沒有一個大家一致認同的,保證成員利益的長遠目標。三民主義民族、民權都好理解,民生一直沒有特別有說服力的公認的內容。所以成員沒有長期指望,不肯為組織作出犧牲,缺少合作和默契。

  其次是組織控制能力弱,各種關係盤根錯節,人情輩分這些儒家的成分還在起作用,分配不公,任人唯親,侵蝕了制度,渙散了組織。所以成員缺乏銳氣,尾大不掉,看重私利。成員效率低下,暮氣沉沉。

  所以整體表現就是不團結。

  總結:組織要保持團結,一是靠持續發展保證成員物質或者精神收益增加,並公平分配。長期利益越多越可能實現,團結越好。一是靠保持控制力避免成員懈怠。組織最可能失去團結的時候,就是發展停滯並且控制力減弱的時候。

相關焦點

  • 國民黨以團結氣勢迎戰2018臺灣地區縣市長選舉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國民黨吹起反攻號角 以團結氣勢迎戰2018縣市長選舉  中國臺灣網11月2日訊 國民黨中常會1日通過明年縣市長選舉「中央提名審核委員會」7人名單,並由副主席兼秘書長曾永權擔任召集人,將負責審核該黨2018選戰中各縣市長提名名單及輔選方式。
  • 國民黨高雄市黨部主委交接 展現團結
    臺海網3月6日訊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國民黨高雄市黨部5日舉行新卸任主委交接,國民黨秘書長李四川主持交接典禮並籲團結,有信心明年「大選」一定會重新站起來。李四川指出,出身小琉球,母親常叮嚀,小琉球雖然很小;過了海就沒有親戚,但是只要能「抱持感恩的心」,到處都會有朋友,儘管國民黨在去年選戰挫敗,仍深信改革的國民黨將「傾聽民意」,明年「大選」一定會重新站起來。
  • 國民黨6主席候選人 臺中籲團結
    不過國民黨臺中市黨部主委任傑表示,高鐵延誤屬不可抗力因素,不必因遲到而依照規定扣掉發言時間。     會議由中國國民黨副秘書長兼組發會主委張雅屏,代表致詞。趁著高鐵延誤帶來的發表會時間延誤,中國國民黨文傳會主委胡文琦,利用時間嚴詞批判民進黨的「執政」。
  • 馬英九參加花蓮賀年茶會 盼國民黨團結贏得選戰
    中國臺灣網1月24日消息 國民黨主席馬英九今天到花蓮縣參加「團結再出發賀年茶會」時,賣力輔選花蓮「立委」補選國民黨籍參選人王廷升。他表示,國民黨在花蓮已逐漸整合,只有團結的國民黨才能贏得選戰。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馬英九上午在花蓮的賀年茶會中表示,他很感謝花蓮市長蔡啟塔願意擔任國民黨花蓮縣委員會主任委員。
  • 臺灣縣市議長選舉國民黨大逆襲 危機激起團結
    原標題:臺灣縣市議長選舉國民黨大逆襲 危機激起團結圖:臺灣《聯合報》   中新網12月26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國民黨發言人陳以信25日表示,國民黨對正副議長選舉結果感到欣慰,對黨籍議員展現團結意志表示肯定,並對部分無黨籍議員支持表達感謝。   黨務主管說,國民黨在地方議長龍頭逆轉的原因是「危機意識」,激起國民黨的大團結。
  • 吳伯雄80大壽 國民黨大佬齊聚展現團結氣氛
    中國臺灣網6月19日訊 據臺灣東森新聞報導,國民黨前主席吳伯雄與妻子戴美玉19日於福容大飯店舉辦80歲生日茶會,黨內大佬雲集。日前才因新竹縣長提名不同調而傳結下心結的吳敦義與馬英九也現身祝賀,但兩人僅握手後並未多聊。
  • 國民黨團結的開始?江啟臣帶30多名「立委」拜媽祖
    國民黨新選出的主席江啟臣今天和黨籍「立委」到臺中大甲鎮瀾宮參拜,原本預計和25位立委參拜,臨時有多位「立委」主動到場,前後任「立委」共30多人,大家在鎮瀾宮媽祖前排成5排上香參拜,江啟臣說,這就是國民黨展現團結的開始。
  • 國民黨在新竹臺南整合成功 馬英九強調:團結才有希望
    他強調,只有團結才有希望。報導說,年底選舉,國民黨有四大縣市面臨分裂危機,分別是新竹縣、臺南市、桃園市、嘉義市,其中,原本要參選縣市長的林為洲、陳子敬29日退選新竹縣、臺南市長,也讓外界關注桃園是否也能整合成功。
  • 臺中初選後國民黨大團結 羅智強:臺北選後應立刻攜手團結
    中國臺灣網2月21日訊國民黨民代江啟臣在臺中市長候選人黨內初選以些微差距敗給同黨民代盧秀燕,據臺灣《聯合報》報導,江啟臣昨天(20日)透過臉譜網,以「0.6%的差距,並不會改變啟臣熱愛臺中的心」為題,表態支持盧秀燕,盧昨晚透過臉譜網引用江臉譜網全文,說:「臺中,我們會贏!」展現團結。
  • 臺學者:國民黨應團結縫合兩岸統一時間歧異
    對此,高雄市「臺日經貿文化交流協會」榮譽理事長、日本「自由亞洲協會」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劉慶洲接受香港中評社訪問時表示,期盼中央委員選後的國民黨能堅守「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正道,凝聚全黨團結,盡力縫合兩岸邁向統一的時間歧異所衍生的紛擾。
  • 電視劇《風箏》:從國民黨留用人員「周志乾」說起
    1949年,國民黨撤退到臺灣、共產黨建政後,國民黨警察局由解放軍接管,因當時社會治安情況複雜,新生政權百廢待興,人員缺乏,同時進城幹部也缺乏經驗,所以留用了一批舊警察。電視劇《風箏》當時的具體做法是:對舊警察逐一進行甄別,對歷史比較清白、且身上沒有血債的中下級人員,先進行思想改造,經審查合格後,部分人員予以留用,這部分人即國民黨留用人員
  • 馬英九唱的是大陸版的《團結就是力量》嗎?
    1月9日,國民黨舉辦「為臺灣安定而走,你就是力量」大遊行,強力催動泛藍陣營選票。在活動現場,「總統」馬英九親自當麥克風手,帶領遊行群眾高唱「團結就是力量」,為朱立倫和國民黨打氣。 2014年11月27日,臺灣「九合一選舉」進入倒計時,國民黨舉行海外僑胞造勢大會。造勢大會上,時任國民黨主席馬英九攜手黨內大佬連戰、吳敦義高唱《團結就是力量》。 2015年7月19日,國民黨全代會通過臺「立法院副院長」洪秀柱為2016「大選」提名人。
  • 藍營大佬出書,稱馬英九是正人君子,但未能促成國民黨的團結
    臺灣前「考試院長」關中新書《明天會更好:關中傳奇》今發表,關中描述馬英九對中國國民黨的熱情不夠,未能真正號召人心,促成黨的團結,且對於臺灣的社會結構,掌握融入不夠,並評價馬在2005年參選黨主席時,讓關中覺得「似乎對國民黨沒有太多感情」,甚至認為國民黨是包袱。
  • 黃敏惠臺南造勢:會扮演「桶箍」助國民黨內團結
    中國臺灣網3月15日訊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國民黨代理主席、黨主席補選候選人黃敏惠14日下午到臺南參加黨員座談會時表示,她參選就是要扮演「桶箍」角色,希望黨內團結。若當選,她將成立黨務改革的革新委員會,尋求改革共識,召開黨代會研商方向、推動改革。
  • 國民黨團結的開始?江啟臣帶30多名「立委」拜媽祖
    國民黨新選出的主席江啟臣今天和黨籍「立委」到臺中大甲鎮瀾宮參拜,原本預計和25位立委參拜,臨時有多位「立委」主動到場,前後任「立委」共30多人,大家在鎮瀾宮媽祖前排成5排上香參拜,江啟臣說,這就是國民黨展現團結的開始。
  • 國民黨新春餐會 黨主席馬英九籲團結努力打拼
    東南網2月13日訊 據臺灣媒體報導,國民黨中央黨部12日舉行新春餐會,黨主席馬英九在致辭時表示,面對年底的「七合一」選戰,大家一定要動員起來,結合所有可能的力量,團結向前才有機會勝選,他並與副「總統」吳敦義、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等人一起合唱「愛拼才會贏」。
  • 洪秀柱籲國民黨像五指團結 立志做指方向的手指頭
    現場媒體提問,針對國民黨內部雜音不斷,有黨團人士認為她應退選,才能避免國民黨內部本土派與外省派的衝突矛盾,她表示「不想回答這個問題」。 她認為,國民黨現在最需要的是團結,「就像5隻手指頭,長短、功能都不同,只有1隻不能發揮作用,5隻合起來才有力量。」媒體問她是哪只手指頭?她響應,「我是指出臺灣未來方向的那隻手指頭」。
  • 國民黨在新竹臺南整合成功 馬英九強調:團結才有希望
    他強調,只有團結才有希望。報導說,年底選舉,國民黨有四大縣市面臨分裂危機,分別是新竹縣、臺南市、桃園市、嘉義市,其中,原本要參選縣市長的林為洲、陳子敬29日退選新竹縣、臺南市長,也讓外界關注桃園是否也能整合成功。
  • 高雄市議長將補選 藍營不團結,吳益政:可能不會投民進黨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高雄市議會31日補選議長,民眾黨高雄市長參選人、高雄市議員吳益政今天表示,他的一票可能不會投民進黨,但支持國民黨也要視參選人政見和承諾而定。  吳益政於媒體聯訪時指出,國民黨團只要拉一票就有機會過半,取得議長寶座;但國民黨內有雜音,兩名議員宣布退出黨團運作,所以國民黨要尋求其他政黨的支持,如果國民黨有人跑票就要補上。  吳益政表示,因為國民黨一直搞不定,讓民進黨對議長位置有興趣,要利用國民黨的不團結。
  • 國民黨空前團結,「秋鬥」遊行超預期,民怨能否找到出口?
    今年因為蔡當局決定開放含瘦肉精的萊豬進口等多項施政引發民怨,共有四十多個民間團體及國民黨、新黨、民眾黨等在野政黨的參與,規模空前,是三十多年來最多的一次「秋鬥」,反映社會民怨不小,幷且開始積聚,接下來會怎麼發展,值得關注。   第二,國民黨能否順勢再起不無疑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