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虎航曼達拉將在7月1日提供最後一趟航班。供圖/CFP
昨(19)日,新加坡欣豐虎航空公司(Tiger Airways Pte Ltd)的印度尼西亞合資廉航——虎航曼達拉(Tigerair Mandala)突然宣布,從7月1日開始停業,並稱已經預訂航班、受影響的顧客將獲虎航集團安排轉移航班或退還機票費用。然而,北京乘客撥打虎航在中國大陸的400電話難以撥通,其境外電話也一直佔線,遭遇「改籤」和「退款」難。
前日,新加坡上市公司、廉價航空虎航發表公告稱:「虎航曼達拉營運公司PT Mandala Airlines的董事會宣布,其航空公司在7月1日起將停止營業。」
公告稱,「虎航連同Saratoga集團和PT Cardig International公司,作為虎航曼達拉的主要股東,在最近數個月積極尋找各種選擇。合資夥伴們的結論是,虎航曼達拉將無法繼續維持其業務運作。因此,它們已決定停止為該航空公司提供資金。」北京青年報記者注意到,公告發布當日,虎航股價報收0.49元,和前天一樣,未見波動。公告指出,經營虎航集團業務的虎航控股公司(Tiger Airways Holdings)是在2012年1月買下虎航曼達拉的33%股權,並在2013年9月把股權增加至35.8%。
虎航曼達拉在7月1日將提供其最後一趟航班——RI545,清晨2時35分從香港飛往峇里島。當天其他航班將取消。
計劃7月底赴雅加達和峇里島休假的北京夫婦劉先生一家受到此次停航的影響。昨日,他們撥打了一天電話,還未能確認改籤或退款。
「我訂的時段是印尼當地的拉馬丹節,相當於中國的春節,此時機票價格全年最貴,所以才特別提前訂,沒想到航空公司倒閉了」,劉先生告訴北青報記者,他一上班就收到「虎航曼達拉」公司發來的英文長信,告知因公司停運的原因,他們預訂的「RI」開頭的往返航班取消。郵件寫了「非常遺憾」的通知類客套話,稱「作為一項信譽舉措,虎航集團將儘可能為所有受影響的顧客提供轉移航班的安排,或者退還機票費用」,但並未提供便捷的「點擊連結立即退款」或可更改航班的網頁。
劉先生點擊「服務中心」的連結,裡面只有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等地國際長途電話,沒有中國大陸的聯繫方式。他在印尼工作的同事幫忙用當地電話撥打「客服電話」則一直佔線。北青報記者發現,印尼當地的論壇裡有不少反映虎航曼達拉公司「電話無法接通」、「不負責任」、「拖延」等內容的投訴。
北青報記者在虎航facebook看到,有法國乘客留言打客服電話花費了45歐元,等待了40分鐘,卻被告知已記錄電話等待通知;還有美國乘客稱花費「50美元」的電話費等待卻一直沒接通。
相比之下,劉先生似乎還算幸運的,他最終撥通虎航在中國大陸的400電話後,等待12分鐘後才終於與客服通話,對方告知「RI」開頭的航班7月1日停航屬實,但是轉換航班或退款不在他解決問題的範圍,會有其他專人與其聯繫。截至北青報記者發稿,虎航也未與其聯繫。
虎航曼達拉(Tigerair Mandala)是虎航在2013年收購曼達拉33%的股權,由曼達拉航空更名為「虎航曼達拉」現在的名字,剛滿一年即宣布停運。而在這一年中,該廉價航班,屢次被中國乘客投訴。
北青報記者調查發現,中國大陸消費者對虎航的投訴主要集中在兩方面:一是在許多機場虎航為節省成本都不安排工作人員,導致航班取消無法退票、改籤等,延誤接下來行程,事後也「概不賠償」;二是投訴「客服服務差」,電話永遠無法接通,問題解決不了,記錄了聯繫方式卻久久不回復。
對虎航曼達拉宣布停運一事,昨天,接受北青報記者採訪的業內人士均表示並不意外。在他們看來,東南亞的廉價航空正從興盛走向衰敗,雖然廉價航空在東南亞起步晚,但發展很快,令市場供大於求,導致多家公司都在承受巨大的盈利壓力,尋求轉型或發展新業務。
亞太航空中心報告顯示,廉價航空公司在該地區航空市場的份額已在10年內從幾乎為零飆升到58%,並且航空公司的擴張能力領先於需求增長的速度。
事實上,從新加坡虎航發布的公告看,虎航也承認廉價航空「產能過剩」,其2013年第四季,淨利虧損擴大至2.23億元。虎航在新加坡的運載能力停止擴大,停飛8架飛機。此次,虎航曼達拉停運將起到止損的作用。
(原標題:虎航曼達拉宣布7月起停運 中國乘客退票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