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雙版納簡介:
西雙版納自然保護區是國家重點自然保護區之一,總面積2420.2平方公裡,它的熱帶雨林、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珍稀動植物種群,以及整個森林生態都是無價之寶,是世界上唯一保存完好、連片大面積的熱帶森林,深受國內外矚目。西雙版納地理位置特殊,是歐亞大陸至中南半島、南亞熱帶向北熱帶的過渡地區,它的北面有高原,南面有南亞熱帶,形成獨特的南亞季風氣候,加上複雜的地形和不同的地熱條件,又形成了多種氣候,交錯分布著多種類型森林。整個西雙版納有8個植被類型,11個亞型 ,高等植物有3500多種,國家級保護動物有99種。州內現有五片自然保護區,範圍達2400平方公裡,在地圖上可以看到這些地名:勐養、勐侖、勐臘、尚勇、曼搞,其中勐養在景洪縣,曼搞在勐海縣,其餘都在荔臘縣。勐臘地區由於倖免於第四紀冰川襲擊,保存下古生代和中生代繁盛的蕨類植物、裸子植物30多種,它們被稱為一億年前的植物化石。在此,可欣賞到原生狀態的森林景觀。勐養是離景洪最近的自然保護區,當天可以來回。在路邊的勐養鎮,可以見到兩棵造型絕妙的榕樹,榕樹的一條氣根伸展出去,好像大象捲曲的鼻子,其他的氣根居然配合默契,構成了大象的身子和腿,更為奇特的是,勐養三岔河地區恰好是野象出沒的地方。科研人員為了觀測野象在勐臘保護區的縱深地段,於數十米高的樹上架起數百米長的鐵索鏈,讓人可在「空中」走動,便於追蹤觀測到野生動物的活動而不至於受到傷害。
主要旅遊景點
原始森林公園
西雙版納原始森林公園是由浙江金洲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自有資金全額投資,總佔地面積25000畝,首期投資8600萬元,
是西雙版納最大的綜合性生態旅遊景點之一,公園融匯了獨特的原始森林自然風光和迷人的民族風情。園內有北回歸線以南保存最完好的熱帶溝谷雨林,孔雀繁殖基地、猴子馴養基地、大型民族風情演藝場、愛伲寨、九龍飛瀑、曼雙龍白塔、百米花崗巖浮雕、金湖傳說、民族風味燒烤場等十大景區五十多個景點,突出體現了「原始森林、野生動物、民俗風情」三大主題特色。 公園地處昆洛國道旁,距景洪城區8公裡,園內森林覆蓋率超過98%,品種繁多的熱帶植物遮天蔽日,龍樹板根、獨木成林、老莖生花、植物絞殺等植物奇觀異景隨處可見,峽谷幽深、鳥鳴山澗、林木蔥茂、湖水清澈,讓您真切感受到大自然的神秘。愛伲寨的搶親、潑水節的歡暢、各民族的歌舞表演,任遊客親身參與,使遊客置身於濃鬱的民族風情中留連忘返。孔雀開屏迎賓,猴子與人嘻戲,黑熊、蟒蛇、蜥蜴、穿山甲等珍稀動物,讓您見識真正的動物王國,讓遊客充分感受人與自然、人與動物的和諧相融…… 園內按三星級標準建設的金湖國際度假村,建築風格獨特,設施設備齊全、空氣清爽宜人,有豪華標準套房100間,有能容納700人同時進餐的特級餐廳和「阿拉維」民族風味燒烤場、設施先進的特級歌舞廳、美容美髮、桑拿、商場等各項配套服務,是遊客休閒、食宿、娛樂的好去處。勐侖植物園
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西雙版納勐侖植物園全稱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坐落在勐臘縣勐侖鎮。植物園被湄公河的支流羅梭江環繞著狀如葫蘆形。
植物園是著名植物學家蔡希陶教授於50年代建立。園林佔地面積900公頃,培植有中外熱帶植物3000種,各種植物長勢良好。植物園中設有植物標本館,珍稀瀕危植物種資源庫和物技術實驗室,已成為我國熱帶植物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的重要研究中心。孔雀湖
孔雀湖位於允景洪中心,佔地18700平方米,三面有湖水圍繞,清如明鏡。。1977年始闢為公園,園內建有亭臺水榭,植有奇花異卉,並飼養著孔雀、巨蟒、狐狸、野豬、猴子、八哥、畫眉等珍稀動物。岸上奇花異卉爭奇鬥妍,湖中建有傣式水榭,湖水也清清,碧波也蕩漾,睡蓮盛天,寧靜的湖面倒映著街道兩旁挺拔的油棕、貝葉、檳榔、椰子,是遊客乘涼、歇息的好地方。湖內備有遊船,遊人可在迷人的孔雀湖上蕩起雙槳,盡興遊玩。野象谷
西雙版納野象谷位於景洪以北的勐養自然保護區內,地處東西兩片林區結合部的河谷。在這片上百萬畝的熱帶雨林裡生長著多種植物,層綠疊翠、鬱鬱蒼蒼,熱帶竹林連成一野象谷圖片片,為亞州象等野生動物提供了最適宜生長,繁衍的棲息之地。現存亞州象近300頭,野象三五成群經常出沒在河邊、密林,甚至到公路上徜徉,踱到人們視野內覓食、飲水、洗澡、散步、嬉戲。 目前,已被省、州政府列為重點森林旅遊景眯來建設。現在景區內已完成100門程控電話通訊工程,4。08公裡遊道鋪設,三貧河道鋼索吊橋,1400米的停滯不前車場,188平方米的賓館,200平方米的傣式竹樓餐飲部,600平方米的水上綜合娛樂場。 三岔河自然保護工以其特有的熱帶原始森林景觀和數量較多的野生亞洲象,吸引了眾多的中外遊客。是集旅遊、度假、林業科普、會議和教學為一體的綜合性旅遊景區。此外,這裡膛有國內第一個人工繁殖飼養蝴蝶實驗場,可向遊客展示蝴蝶戀花生長的全過程,並提供標本作紀念。傣族園
位於西雙版納橄欖壩,景區內有我國保存最完好的五個傣族自然村寨,佔地面積3.36平方公裡,預計投資1.5億元人民幣,分三期完成。第一期投資4200萬元,已完成土地徵用,道路修建,旅遊購物區地下水管、電線的埋設等基礎設施建設,建成了旅遊景區大門樓、迎賓廣場、老景區的包裝、村寨旅遊線路、江邊活動區、旅遊購物區、燒烤場、潑水廣場、大型露天劇場 。橄欖壩
橄欖壩,在泰語中叫做「勐罕」,「罕」的意思是捲起來。傳說,佛祖釋迦牟尼到這裡講經,教徒們就用棉布鋪在地上,請佛祖從上面走過去,佛祖走過去後,教徒又把布捲起來。勐罕就是這樣的名的。
橄欖壩的海拔只有530米,是西雙版納海拔最低地方,也是氣候最炎熱的地方,炎熱的氣候給橄欖壩帶來了豐富的物產,這裡熱帶水果種類繁多,除鮮果外,橄欖壩還出產大量的果脯,所以在橄欖壩到處都看得到水果和果脯市場。
自然、純樸、寧靜的橄欖壩素有「孔雀羽翎」、「綠孔譽尾巴」的雅稱。人們把橄欖壩比作開屏孔雀的尾巴——絢麗多彩,而橄欖壩上布滿了美麗富饒的傣族寨子,就像裝點在孔雀尾巴上閃亮的花斑。橄欖壩兩個比較大的寨子,一個是曼松滿,也就是花園寨,另一個是曼聽,也就是花果寨。無論你走進哪一個寨子,都會看到典型的緬寺佛塔和傳統的傣家竹樓。寨子四周到處是鐵刀木樹,又叫挨刀樹,這種樹砍了又發,越砍越發。傣族很注意保護自然環境,他們在寨子周圍種上這種鐵刀木樹作為燒柴以保護當地的森林資源。勐臘望天樹
勐臘補蚌望天樹空中走廓距景洪190多公裡,距離勐臘縣城18公裡。望天樹高聳入雲的雄姿,給人帶來無限的遐想,數百棵望天樹形成一處神秘的自然景觀,不但被國家列為自然保護區,而且吸引成千上萬的遊客慕名前來參觀遊覽。
望天樹一般的高度在40至70多米之間,最高的竟達88米。這種樹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壽命長,出材率高,用途廣泛,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植物。
空中走廊就架設在望天樹林區,是從國外引資建設的項目。走廊全長2.5公裡,用鋼繩和鎖鏈直接在大樹上捆綁而成,走廊上面鋪置木板路面,四周有繩索保護,高20米以上。遊客走在上面還可以眺望自然保護區一片綠海的景觀。這種美好的享受,只有當你到了空中走廓上才能領略得到。民族風情園
民族風情園位於景洪市城南、風景秀麗的流沙河畔,佔地面積66.7萬平方米。分為南園和北園,它將西雙版納珍貴的熱帶植物和濃鬱的民族風情溶為一體,可以說是西雙版納景觀的一個縮影。
南園的春季,繁華似錦,爭奇鬥豔;南園夏季,沉甸甸的水果掛滿枝頭;南園的秋季,鬱蔥蔥,涼爽宜人;南園的四季,儼然是個綠的世界、花的世界、美的世界。 北園:這裡住著「水的民族」、「谷」族、「濮人」的後裔、「舅舅的後代」、「獵虎的民族」,流傳著《召樹屯》、《娥並與桑洛》的故事,《煙本雀本》和《牡帕密帕》的史詩,《神人顧米亞》的神話,《布林嘎與伊梯林嘎》的傳說,似出水芙蓉的傣家少女,山花爛漫般的哈尼姑娘,雍容華貴的瑤族婦女,她們吹著「葫蘆絲」、「蘆笙」,唱著「巴什」情歌,跳著孔雀圓圈舞,盡情地享受著「潑水節」、「湯帕節」、「特懋克節」、「擴塔節」、「盤王節」帶來的祝福與喜悅地徜徉在這水聲、歌聲、笑聲、歡聲的海洋裡。
公園哈尼族的獨繩秋,供遊人一試身手;還有傣族、哈尼族、基諾族、布朗族、瑤族、拉祜族的展覽館,為遊人介紹西雙版納的民族風俗,和展出多民族的歷史文物。園內還開闢了4個露天歌舞場,舉辦傣族孔雀舞、象腳鼓舞、哈尼族竹微舞、基諾族大鼓舞、拉祜族三弦舞及彝族蘆竹舞表演,並邀遊人共舞同樂。在「潑水節」期間,還增加多種民族遊樂項目如鬥雞、傣族婚禮中的拴線等婚俗表演和潑灑聖水等民俗表演。平時還可應團體客人的要求,組織多種民俗活動。熱帶花卉園
西雙版納熱帶花卉園建於1997年,佔地面積1200畝,其前身為雲南省熱帶作物科學研究所的熱作標本園。 該園以「園林的外貌、科研的內涵」為主題,集種質資源的收集保存、科技成果展示、旅遊觀光、愛國主義教育和科普教育為一體。曼聽公園
曼聽公園在允景洪城內的曼聽寨邊,千年以前是西雙版納如片領的御花園,傣語稱其為"春歡"(魂園)。隨著荒地開墾為花果園,來這兒居住的人增多,而成為如今的曼聽寨。公園佔地400餘畝,建有一座紀念周恩來總理1961年到曼聽寨參加潑水節的紀念銅像。敬愛的周總理身著傣服,左手端水缽,右手持橄欖枝,兩旁是傣族群眾載歌載舞相互潑水祝福的浮雕,生動逼真。公園內有佛寺兩座,以及"傣王宮",孔雀園、潑水場,各工藝品長廊,融自然景色與人文景觀為一體,讓人常心悅目。基諾山寨
基諾民俗山寨位於野象谷至勐侖植物園之間的基諾鄉巴坡村,位於景洪市東部,距景洪市28公裡,西距勐養鎮70公裡,是基諾族世代繁衍生息之地。基諾族是國家承認的56個單一民族的最後一個。人口較少,大多居住在此地。山裡分布著40多個村寨,聚居著17000多人。在這裡不僅可以觀賞基諾山景色,也可以體察基諾族風情。 基諾山,古稱攸樂山,是歷史上有名的六大茶山之一,在雲南古代第一部風物特產百科全書《滇海虞衡志》中曾有記載。「基諾」二字系基諾語,「基」是舅父,「諾」是後代,「基諾山」就是舅父的後代居住地,從此亦可窺基諾族文化。 迎著和煦的陽光,在基諾族創世始祖「阿嫫腰北」的注視下,那片蒼翠茂密的樹林掩映下的山寨大鼓門打開了她熱情的大門,瑪黑、瑪妞的雕像忠實地守護著基諾人自己的樂土。 卓巴房的5根神柱顯現出它的神聖權威,大公房和長房濃縮著基諾人對生活的點滴感受,基諾長廊中銘刻著基諾族豐富的狩獵文化和民間藝術,太陽花壇中的太陽花含羞地表達著真摯的情感,大鼓舞的鼓點與舞式中洋溢著濃厚的原始宗教風味。 在這片土地上,歷史的雙足曾在這裡走過,對於宗教神秘的想像仍未停止,獨特的民族風情處處可以拾掇。購物指南
西雙版納的熱帶雨林中蘊藏豐富的生物寶藏,素有「動植物王國」、「植物王國」、「藥材之鄉」等美譽。無論在景區、市區都有傣族婦女出售傣族特色的服裝以及手工藝品、竹編工藝品,還有熱帶乾果蜜餞、茶葉(普洱茶)等價廉物美,可以儘量砍價。
比如傣族彩繪木雕,一般來說越沉的質量越好,大多為大象形狀,大的約100元,小的幾十塊就行。又如傣族織錦,一般而言60元左右。
行知提示:遊客在集市上購買到的「緬甸玉」之類的物品,多半是假貨,不要貪圖小便宜,最好到有信譽的大型商場內購買,並且索要發票。主要民族節日
傣族: 「桑勘比邁」節:即潑水節,公曆4月13日至15日。舉辦盛大佛事活動,此外還有丟包、划龍舟、放高升、堆沙、鬥雞等活動。 節日高潮是潑水, 所謂「溼透全身,幸福終 生」。
哈尼族:「嘎湯帕」節:(思念祖先、棄舊迎新的意思),公曆1月2日至4日。人們舂餈粑,祭家神、辦酒席。男女青年邀約上山採野花、摘野果。男人無論老少都打陀螺。
拉祜族:「拉祜族」節:時間與漢族春節相同。主要食品是舂糯米粑粑。初一早晨去山泉搶新水。初一至初三稱為女人年,由男人招待客人,操持家務,初十四至十六為男人年,男人可以上山打獵,縱酒歡歌,節日主要活動是跳蘆笙舞。
布朗族:「豪瓦薩」節:即關門節,公曆7月中旬。家族成員向家族長舉行「松瑪」(懺悔)儀式,祈求來年平安無事,消災免難。
基諾族:「物懋克」節(過年):公曆2月6日至8日,敲響大鼓,舉行剽牛、備耕、打鐵、鐵匠收徙傳藝等儀式。
瑤族: 盤王節:也稱「跳盤王」或「還盤王願」,「盤王」即「盤瓠」,它是瑤族的祖先和圖騰的象徵。地區特產
茶葉
西雙版納是中國最古老的茶葉發源地之一,在勐海有一株700餘年樹齡的古茶樹。著名的普洱茶六大茶山均在版納境內。早在明清時期,普洱茶就是中國最古老的茶馬古道上的重要商品,並經古道遠銷中亞及西亞地區。版納的大葉種茶加工出的紅茶,色澤鮮潤,香氣馥鬱;綠茶日毫顯明,湯色清綠。著名的茶葉品種有:南糯白毫、佛香茶、雲海白毫、崗綠、旋雲茶等。咖啡
小粒咖啡是西雙版納的重要的咖啡品種,濃鬱的香醇之中,有一種特有的回甜,是熱帶非洲出產的咖啡所不能比擬的。在版納的熱帶作物研究所可以買到加工好了的小粒咖啡,是饋贈親友的佳品。熱帶水果
版納的熱帶水果種類繁多,常年水果不斷。有香蕉、菠蘿、芒果、酸梅、酸角、柚子、楊桃、牛心果、菠蘿蜜和西番蓮等等,對初到本地的遊客有著非同尋常的吸引力。
菠蘿蜜是版納最大的水果,可重達30公斤。西番蓮是被稱作是集數十種水果於一身的「百香果」,成熟的果實氣味芬芳,生津止渴,加水衝兌成飲料,具有醒腦避暑的功能。藥材
版納的熱帶雨林中生長著眾多奇異的藥材。「活血聖藥」血竭就是其中的一種。血竭又稱「麒麟竭」,主要醫治跌打、損傷、血瘀疼痛、風溼麻木、婦科雜症等疾病,同時也是配製藥品「七釐散」的主要原料。
西雙版納勐侖植物園,採用生長在熱帶雨林中的龍血樹,加工成的"雨林牌"血竭皇是血竭中的正品,其療效優於進口原料生產的皇冠牌血竭。1992年被雲南省衛生廳審定為「雲南優秀藥品」。1994年11月在廣州的第六屆中國新技術新產品博覽會上,被國家科委評為金獎。1995年又獲得第二屆中國科技精品博覽會金獎和科技創新獎。南藥
南藥,原指東南亞和非洲等地所產的藥材。西雙版納由於氣候條件優越,有南藥的異種、緣種生長,蘊藏著豐富的藥物資源,生長著縮砂蜜、安息香、雲南蘿芙木、千年健、蔓京子、使君子、重樓、琥珀等幾十種藥材。有些藥物雖然與傳統南藥不是同種,但藥效與南藥相同,也歸屬於南藥類型。解放以後,為解決南藥嚴重不足的困難,西雙版納在國家的扶持和有關科研單位的支持、幫助下,利用優越的自然條件發展南藥生產,使許多外引南藥在西雙版納紮根。全州3個市縣中,有一市一縣被列為雲南省藥材生產基地縣,全州的南藥種植面積已達到6000多公頃,成為小有名氣的南藥之鄉。
砂仁,是西雙版納生產的主要南藥。這種姜科豆蔻屬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果實,具有行氣、健胃、消食等效用。中醫用於醫治胃腹脹痛、噁心嘔吐、腸炎、痢疾。民間以嚼食或泡酒醫治胃腸疾患。這種藥材可種植的地域十分有限,但西雙版納的生態環境卻有利於砂仁的生長。據藥材部門50年代中期調查,全州有野生砂仁733公頃,有產面積340多公頃,年產量達5200多千克。西雙版納的野生砂仁,經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等部門進行植物和生物檢驗、鑑定,藥品質量上乘,為藥材公司收購。
由於西雙版納具有發展砂仁生產的條件,醫科院藥植所和藥材部門,從60年代中期便開始有計劃地引種品質最佳的陽春砂仁,經試種獲得成功後,在景洪市、勐臘縣大面積推廣。全州砂仁種植面積已超過4000公頃,產量已佔全國砂仁產量的20%~25%。西雙版納引種的陽春砂仁,經國家有關部門組織專家鑑定,性能、品質與原產地相同。
爪哇白豆蔻是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果實有消食健胃作用,主治吐逆反胃、腹帳、嘔吐。西雙版納從70年代引種成功,每株每年可分生植株15株左右,自然結實率一般為20%~40%,最高可達70%,在自然狀態下,每公頃可產225千克。全州已廣種植200多公頃,部分白豆蔻已開花結實,現有產量約3000千克左右。目前的引種面積,位居全國榜首。
蘿芙木,西雙版納傣語稱為「麻三端」,原有野生種。蘿芙木根有鎮靜、降血壓、活血鎮痛作用。用下於治療高血壓、眩暈、失眠等症,是提取「利血平」「和壽比南山」的原料。西雙版納雖有野生蘿芙木,但藏量有限。因此,醫科院藥植所於60年代開始引種催葉蘿芙木,中國蘿芙木、印度蘿芙木等十多種蘿芙木屬植物。引種成功的催蘿芙木中利血平含量高達0.1%,位居國內引種地之首,已用於製成「降壓靈」投放市場,首批出口阿爾巴尼亞。版納地毯
是我國羊毛手工編織地毯中具有獨特地方民族風格的一種。版納地毯選用本省所產優質羊毛作原料,精心紡織而成,圖案設計獨具匠心,從各民族璀璨的歷史文化中吸取營養,融合各民族傳統的裝飾藝術,加以創新,富有濃鬱的民族色彩,圖案美觀,絢麗多彩,給人強烈的裝飾美感及藝術享受,並具紡織工藝精良,產品質地緊密,富於彈性,經久耐用,因而成為受歡迎的實用工藝品,陳設於客廳、臥室,富麗堂皇,滿室生輝,令人倍增生活情趣。傣族通巴與花包
通巴即挎包:以各色手線、棉線織成。包長30餘釐米,寬20餘釐米。包的正面、背面及側面織有花卉鳥獸或幾何圖案,包底部綴有彩穗,色澤鮮豔,做工精細,包形小巧,民族特點鮮明,是深受遊客喜愛的紀念性商品。
花包:傣語稱「罵管」,本是丟包時男女傳情、娛樂的玩具。歌舞餐廳將丟包活動搬上舞臺後,花包就成了小巧玲瓏的獨具民族特色的旅遊紀念品。在景洪,你可隨處看到遊客胸前掛著色彩豔麗、小巧精美的傣族花包走在街道上。最佳旅遊時間
任何時間都可以去西雙版納
西雙版納是雲南省內為數不多的一個沒有冬季的地方,在最冷的1月,這裡的平均氣溫是16℃,而最熱的時候,平均氣溫也只有28℃。這樣的氣溫使得西雙版納是個從來沒有降過雪的地方,也個是長時間處於陽光下面的地方。西雙版納一年只有旱季和雨季,所以有「長夏無冬,一雨成秋」的說法。
11月至次年的4月到西雙版納旅行是最合適的,這段時間氣溫不高,也不冷,如果6—9月到西雙版納旅行就有機會嘗遍那裡的熱帶水果,真是妙不可言。5—10月進入雨季,不過這裡的公路路況較好,所以還是擋不住這裡的旅遊旺季的到來。旅遊小貼士
1、為防備蚊蟲和強烈的日光,雨傘就不用說了,還需準備驅蚊和防曬用品,防中暑藥(例如霍香正氣膠囊)都是不可缺少的。
2、遊覽時要尊重傣族和其他少數民族的生活習慣。
3、西雙版納地區珠寶玉器較多,選購時需仔細甑別。
4、赴緬甸等邊境地區旅遊,須特別注意安全和衛生。
5,西雙版納地區屬於熱帶雨林氣候,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四季溫暖宜人。最佳的旅遊時間在10月至次年6月。年平均氣溫21℃,這裡從來不下雪,即使在1月份,白天氣溫也很高。
6,一定要帶上足夠涼快的T恤和短褲,最好帶一件薄外套,因為早晚會有點涼,拖鞋是一定要準備的,到了那邊基本上每天都穿拖鞋,運動鞋是絕對無法忍受的。
7,得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千萬不要包計程車去景點,出租司機一開始會給你個比較低的包車價,但是會強迫拉你去一些商業景點和購物場所,他們拉遊客到這些地方都會有幾十元的好處費,如果你堅決不去,他們會縮減你的行程,例如答應回來送你到機場,你如果沒有去他們推薦的景點或購物場所,回城後肯定就會找各種理由不送你去機場了,但是車費絕對不會給你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