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是地球上以木本植物為主體,包含喬木、灌木、草類等植物覆蓋以及在此環境內生活的動物、微生物等為一體的大型生物群落,對於維持生物多樣性、穩定地球碳氧平衡、改善區域氣候條件、涵養水源、防風固沙等具有重要的生態功能,被譽為「地球之肺」。按照森林在陸地上的分布區域不同,可以將其分為熱帶雨林、闊葉林(常綠和落葉)、針葉林、針葉闊葉混交林、灌木林等等,一個森林的生物量、樹種結構等特徵,與它所處的地理位置和氣候特點密不可分。
我國東北地區(包括黑龍江、吉林、遼寧以及內蒙古的東北部)是全國森林覆蓋面積最廣闊的區域,面積近8000萬公頃,佔到了全國森林總面積的37%以上,主要集中在大興安嶺、小興安嶺、長白山地,以針葉林和落葉闊葉林為主。俄羅斯遠東地區是俄羅斯斯森林資源最為豐富的區域之一,森林總面積達到3.2億公頃,森林覆蓋率約為40%。相比之下,我國的青藏高原則森林資源較少,僅有600多萬頃,森林覆蓋率為5%左右。可以看出,我國東北、俄羅斯遠東地區與青藏高原的森林資源差異明顯。
從地理位置來看,雖然我國東北和俄羅斯遠東地區的緯度較高,但終歸屬於北溫帶範疇,與日本海、太平洋的直線距離也不是太遠,一年四季變化分明。在夏季,隨著太陽的直射點向北靠近,這裡的氣溫攀升明顯,同時受到太平洋西南季風的影響,加之這裡的地勢較低而且比較平坦,可以將來自海洋的暖溼氣流帶到我國東北和俄羅斯遠東地區,進入到了一年中溫度最高、降雨最多、光照最強的季節,為大量樹木的生長提供了豐富的溫度和水分條件,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較高,為生物量的積累和植物的繁育提供了優越的條件。
進入冬季以後,這片區域的氣溫明顯下降,在遠東地區甚至能達到零下40到50攝氏度,由於這裡的森林植被類型以針葉林和落葉闊葉林為主,這些樹種在氣溫非常低的情況下,生長發育幾乎停滯,選擇了一種「休養生息」的方式,儘可能減少能量消耗,同時依靠夏季時體內積聚的能量為機體的「閉關」提供養分和能量,從而可以安全地度過漫長的嚴冬。所以,我國東北和俄羅斯遠東地區的樹木生長都較為緩慢,雖然如此,但長期的進化,使得這個區域的樹木生命力異常頑強,而且樹種質量很高。
另外,我國東北和俄羅斯遠東地區的土壤非常肥沃,是全世界最出名的宜林宜種區域之一,而森林地區在長期的生長周期更疊過程中,又不斷積累大量的腐殖質,林下土壤肥力得到持續的改善和提升,這對於樹木的生長和發育又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相比之下,我國的青藏高原雖然緯度較低,所受到的光照條件要比我國東北和俄羅斯遠東地區優越,但也僅此而已,大部分地區由於處在海拔高於4000米以上的地帶,氣溫垂直變化明顯,即使在夏季,其平均氣溫也在15攝氏度以下,冬季就更加寒冷了,因此全年基本上處於涼冷的狀態,非常不利於植被生長。
同時,更加不利的是,由於喜馬拉雅山脈的阻擋,來自印度洋的水汽北上受阻,根本無法進入青藏高原,而且西部還有帕米爾高原,北部還有崑崙山和天山的阻擋,而且距離北冰洋、太平洋和大西洋都非常遠,來自這些海洋的暖溼氣流也很難到達這裡,致命這裡的降雨量非常少,也嚴重影響了植物的生長。因此,青藏高原上的植被覆蓋,主要以高原草甸、灌木叢為主,很少有以高大樹木為主要結構的森林資源。
值得一提的是,在青藏高原的局部地區,比如林芝地區的雅魯藏布江河谷、拉薩河的下遊河谷等幾個河谷地帶,由於地勢相對較低而且平坦,地表水比較充足,來自印度洋的暖溼氣流能夠順著河谷行進和抬升,因此降雨量也較大,在這些地區則分布著一些針葉林和闊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