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報再傳!東方航天港總裝首發火箭長徵十一號遙九火箭出廠

2020-12-10 齊魯壹點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李順高 通訊員 侯俊南 宮欽釗

「長徵十一遙九運載火箭,從這裡出發!」隨著火箭運載車「撞彩」,周邊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23日,記者從海陽市委宣傳部獲悉,22日清晨6點50分,運載著東方航天港總裝首發火箭——長徵十一號遙九火箭的車子緩緩駛出海陽港,正式拉開了在山東生產火箭的序幕,標誌著煙臺海陽市東方航天港產業化方向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也印證了火箭院龍系列固體火箭整體轉產海陽的可行性。

「把火箭的總裝放到港區來,最大的優勢就是實現了火箭的生產、製造、發射一體化。」長徵11號固體運載火箭副總指揮金鑫告訴記者。

據了解,今年9月中旬,「遙九」在東方航天港25天完成了火箭總裝,經過10天性能測試,11月22日出廠執行發射任務。「『遙九』的總裝成功,證明技 術上是可行的,流程上也打通了。從全國的基地來看,既可生產製造火箭,又具備發射條件的只有海陽的東方航天港。」金鑫表示,2021年,東方航天港 固體火箭總裝測試基地將完成建設,火箭的總裝生產能力和廠房保障能力將得到很大提升,明年計劃再發射7-8枚火箭,未來逐步形成年產20枚固體運載 火箭總裝製造能力。

不論是地域環境,還是保障能力,海陽港都有作為火箭發射技術服務港得天獨厚的優勢,發展航空航天產業空間廣闊。2019年6月5日,長徵十一號火箭 「一箭七星」實現了我國固體運載火箭海上發射歷史性突破。2020年9月15日,在黃海海域長徵十一號遙二火箭再次成功將9顆商業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首次實現火箭在海陽的總裝、測試、發射一體化。作為海上發射技術服務港,海陽港兩次圓滿完成了固體火箭海上發射保障任務。

此次在海陽實現長徵十一號遙九火箭總裝出廠,正式拉開了山東省火箭製造產業的序幕,也標誌著東方航天港產業化方向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為下一步龍 系列固體火箭在海陽本地化研發生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自2019年,實現固體火箭首次海上發射後,海陽市為深入落實山東省政府與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戰略合作協議,推動海上發射高頻次、常態化、系統化,帶 動煙臺市乃至山東省航天產業高質量發展,勇於突破「小城市難有大作為」的慣性思維,與發射團隊及專家從戰略角度、歷史維度、未來趨勢等方面,對 海陽建設東方航天港的可行性進行了反覆論證,一幅波瀾壯闊的海上航天徵程就此拉開序幕。

「建設東方航天港,高度契合航天強國戰略,高度契合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將帶動海陽、煙臺乃至全省航天產業實現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海 陽市委書記劉宏濤說。

從「航天夢想」到「落地實幹」,海陽舉全市之力、集全市之智、傾全市之情,全力以赴,高點規劃,加速推進,聘請了航天科技十二院和兵器五院進行 園區規劃編制工作,在18.6平方公裡的航天產業園區裡,規劃海上發射技術服務港、航天產業製造園區、航天產業配套園區、航天應用文旅園區的「一港 三區」空間規劃布局,計劃用五年的時間,打造集研發、製造、發射、應用、配套、文旅為一體,低成本、高附加值、全產業鏈的商業航天高科技產業集 群。

「目前,東方航天港重大工程概念性規劃、可行性研究報告已完成,計劃總投資20億元、佔地面積2000畝的一期項目已通過立項審批並開工建設,起步 區將於2021年底建成。」海陽市委副書記、市長王彥博說。

2020年4月22日,海陽市舉辦了東方航天港產業項目開工暨重大合作項目籤約儀式,籤約儀式上,涉及星箭研發製造、衛星數據應用、航天動力實驗、航 天科普文旅、航天產業基金等多個領域的10個重大項目正式籤約。本著「突出重點、著眼長遠、搭建平臺、因企施策」的原則,海陽堅持敞開式合作、商 業化運營的原則,確立了國有和民營「兩條腿走路」的商業航天產業發展模式。

隨著產業招商工作的持續推進,海陽航天產業聚集新高地逐漸築牢築實,兩箭兩星、一雲一館的「2211」的產業體系已經搭建完成,東方航天港一期工程 基建正在緊鑼密鼓的進行中,中國長徵火箭有限公司商業固體火箭海陽產業基地建設、山東宇航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的火箭製造、國家高解析度對地觀測 系統青島創新示範中心的青島高分中心海陽衛星科技園等項目紛紛落地,正在全力推進。

不僅如此,還有更多投資體量龐大、發展前景廣闊的航空科技類公司、研究院所通過海上火箭發射認識了海陽,在東方航天港重大工程建設上選擇了海陽 ,意向合作項目正源源不斷地湧進這座蓄勢崛起的濱海「航天產業新城」。「我們將加快固體火箭總裝測試基地的建設,儘快形成海上發射、總裝生產、 配套集成一體化的航天產業新能力,圍繞產業加速、產業賦能、產業協同加大招引力度,全面推進航天港產業布局。」劉宏濤說。

從單純保障發射任務,到「無中生有」延伸出一條集海上發射、星箭研製、衛星應用、配套集成於一體的商業航天產業鏈,再到有效帶動航天技術和海洋 工程產業融合發展,海陽正朝著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中國航天產業聚集發展新高地的目標磅礴進發。

相關焦點

  • 固體火箭總裝測試基地落戶「東方航天港」
    今天上午,中國長徵火箭公司商業固體火箭海陽產業基地項目籤約和東方航天港固體火箭總裝測試基地揭牌、奠基儀式在我市東方航天港產業園內舉行。海陽市委書記劉宏濤在儀式上致辭他指出,東方航天港固體火箭總裝測試基地揭牌、奠基暨商業固體火箭海陽產業基地項目籤約,是東方航天港建設的又一具有裡程碑意義的大事。標誌著東方航天港固體火箭將實現規模化生產,標誌著東方航天港重大工程的建設進入到向產業化、集群化邁進的嶄新階段,黃海之濱航空航天之城的加速崛起將為期不遠,指日可待。
  • 長徵十一號火箭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發射GECAM衛星
    12月10日4時14分,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起飛,以「一箭雙星」的方式將「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簡稱GECAM)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長十一火箭點火升空此次發射的GECAM衛星由中科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抓總研製,由2顆微小衛星組成,是「多波段、多信使」天文學時代重要的高能望遠鏡。長十一火箭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一院研製,截至目前共計完成9次陸地發射任務和2次海上發射任務,創造了十一連勝的佳績。
  • 固體火箭「海陽造」!中國長徵火箭公司商業固體火箭海陽產業基地...
    今日上午,中國長徵火箭公司商業固體火箭海陽產業基地項目籤約和東方航天港固體火箭總裝測試基地揭牌、奠基儀式在我市東方航天港產業園內舉行。煙臺市副市長張代令在致辭中指出,煙臺將以海上常態化發射為牽引,全力推進東方航天港建設,加快設立航天產業發展基金,為東方航天港園區建設和入駐企業發展提供更有力的政策支持。
  • 神舟12號飛船座駕:長徵二號F火箭總裝現場曝光
    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圓滿完工,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順利踏上徵程,嫦娥七號月球探測任務和小行星探測任務官宣,中國航天事業正在邁上全新的臺階。那麼,仿佛很久沒有進展的載人航天項目怎麼樣了呢?此前在5月5日,中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柔性充氣式貨物返回艙試驗艙搭乘長徵五號B火箭發射升空,3天後載人飛船試驗船的返回艙順利著陸。今天,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官方公布了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的總裝現場照片,它將會執行神舟12號飛船的發射任務。
  • 長徵七號遙二火箭安全運抵文昌航天發射場 天舟一號4月牽手天宮二號
    新華社海南文昌3月11日電(李國利、鄧孟、肖建軍)用於發射天舟一號貨運飛船的長徵七號遙二火箭,11日安全運抵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透露,長徵七號遙二火箭按流程完成了出廠前所有研製工作,從天津港起程後,經過一周多的海陸運輸,於11日安全運抵文昌航天發射場,並開展發射場區總裝和測試工作。
  • 【火箭院將全面布局商業航天市場,打造中國頂尖商業運載火箭】火箭...
    【火箭院將全面布局商業航天市場,打造中國頂尖商業運載火箭】火箭院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總指揮李同玉介紹,目前,長徵十一號研製團隊正在研製反應更加快捷、市場競爭能力更強、低軌運載能力覆蓋2噸的固體運載火箭,計劃2022年形成更加完備的固體運載火箭能力。
  • 新火箭長徵八號首飛成功,為啥需要這麼多火箭型號?
    長徵八號由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簡稱火箭院)抓總研製。中低軌衛星發射需求如今越來越旺盛,而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的運載能力尚存在空白,不能滿足3噸至4.5噸太陽同步軌道發射需求。長徵家族迫切需要引入一位「新成員」扛起重任。長徵八號火箭。
  • 我國用長徵十一號固體火箭成功將兩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小編看到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發布官方消息,在北京時間昨日凌晨4時14分我國用長徵十一號固體運載火箭在四川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起飛以一箭雙星的方式將兩顆衛星成功送入預定軌道,「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簡稱GECAM)衛星送入預定軌道,此次發射任務按計劃完成,衛星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航天專家邀你探討:火箭家族再添新丁,長徵八號有哪些「絕活兒」?
    在上個月「胖五」載「嫦五」成功發射後,長徵八號作為我國「火箭家族」中首個開啟可回收、可復用式的火箭「新丁」,將於12月20日在海南文昌發射場擇機發射。 長徵八號是我國首款國家立項的商業運載火箭,未來將成為我國主力中型火箭,承擔商業發射的重任。那麼長徵八號能夠實現回收復用的突破性技術是什麼?
  • 長徵五號B遙一運載火箭計劃上半年擇機發射
    2020年1月19日,長徵五號B遙一運載火箭順利通過了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在北京組織的出廠評審。目前,長徵五號B遙一火箭已完成全箭總裝和出廠測試,計劃今年上半年擇機在文昌航天發射場執行首飛任務。經討論,評審委員會一致認為,長徵五號B遙一火箭按照研製流程完成了出廠前的各項工作,經測試,產品功能性能滿足飛行任務要求,與工程各大系統接口協調匹配;火箭技術狀態清楚、更改受控,滿足技術狀態更改「五條原則」,風險辨識全面,採取措施有效;火箭產品質量受控,研製中發生的質量問題已歸零,對本型號及其它型號發生的質量問題完成了舉一反三;火箭研製符合各級出廠放行準則要求,
  • 長十一,十一連勝!
    12月10日4時14分,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起飛,以「一箭雙星」的方式將「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簡稱GECAM)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長十一火箭點火升空(胡藍月 攝)▲ 長十一火箭一飛沖天(胡藍月 攝)長十一火箭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一院研製,截至目前共計完成9次陸地發射任務和2次海上發射任務,創造了十一連勝的佳績。本次任務中長十一火箭有三大「亮點」。
  • 長徵火箭家族再填新丁,「全家福」來了
    目前,該火箭已退役。長徵二號「長徵二號」(CZ-2)是我國第一個大型運載火箭,用於發射低軌道重型衛星。它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3個掌握航天返回技術和航天遙感技術的國家,這對加強我國國防力量,發展國民經濟具有重要意義。
  • 長徵七號即將首發,新火箭如何脫胎換骨
    圖片來源:CAN PHOTO6月25日,長徵七號火箭將在海南文昌迎來首次發射,它將主要用於發射天舟貨運飛船,給中國未來的空間站運送貨物。其實早在2009年,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網就提到過一款火箭,用於滿足發射貨運飛船的需求。當時火箭的編號為長徵二號F/H。
  • 長徵火箭,上新了!
    12月22日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一箭五星」成功首飛這是繼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後中國航天2020年傳來的又一重要捷報作為我國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高顏值、填空白、可重複……你期待的火箭樣子它都有長徵八號全長約50.3米,起飛質量約356噸芯一級直徑3.35米,整流罩直徑4.2米是一名「高個子、大腦袋」的「美男子」長徵八號700公裡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不小於4.5噸填補了我國太陽同步軌道3噸至4.5噸運載能力空白對加速推進運載火箭升級換代具有重要意義
  • 中國長徵六號火箭將為阿根廷企業發射90顆衛星
    中新社北京1月16日電 (記者 孫自法)記者16日從中國長城工業集團有限公司(長城公司)獲悉,該公司已與阿根廷Satellogic公司籤署遙感星座發射服務合同,根據合同約定,長城公司將採用多發整箭發射的形式,用長徵六號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為Satellogic公司發射共計90顆衛星。
  • 權威快報|長徵火箭,上新了!
    12月22日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一箭五星」成功首飛這是繼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後中國航天2020年傳來的又一重要捷報作為我國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高顏值、填空白、可重複……你期待的火箭樣子它都有長徵八號全長約50.3米,起飛質量約356噸芯一級直徑3.35米,整流罩直徑
  • 神舟十一號發射時間發射地點 神舟十一號航天員是誰
    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官方微信介紹,8月13日,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按流程完成了出廠前所有研製工作,從北京運至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開展發射場區總裝和測試工作。  此前8月6日,分別執行天宮二號和神舟十一號發射任務的長徵二號FT2和長徵二號F遙十一運載火箭運抵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這是我國第一次將兩發運載火箭同時運往發射場執行任務。這兩枚火箭在按流程完成出廠前所有研製工作後,於8月3日從北京啟程,經鐵路運輸運往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場。
  • 曬曬長徵火箭家族的「十三五」成績單
    「十三五」迎來收官,過去五年中國航天取得多項重大成就,連續兩年發射次數居世界第一。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所屬中國運載火箭研究院抓總研製的多型長徵火箭成績斐然,創造中國火箭發射新速度、新高度、新精度,發射場地從陸地擴展到海洋……「十三五」期間,長徵火箭家族新一代運載火箭集體亮相,逐漸擔綱重任。
  • 關於空間站核心艙、神舟十二號飛船、長二F/長七/長五B火箭...
    新年伊始,我國多項重大航天工程(603698)公布了一系列新進展:由中國航天科技(000901)集團有限公司研製的我國空間站工程空間站各艙段、飛船及其發射使用的運載火箭正按計劃開展各項總裝與測試工作,其中,長徵五號B遙二火箭發射空間站核心艙任務擬於今年春季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執行
  • 「長徵七號」箭在弦上 「海南時刻」開始讀秒
    自5月中旬,「長徵七號」及其搭載載荷等飛行產品陸續進場,相繼完成了總裝測試等技術區各項準備工作。6月22日上午8時開始,經過平穩行駛約3小時後,運載火箭與搭載載荷組合體的活動發射平臺沿著長長的鋼軌,安全轉運至發射塔架。此次,長徵七號運載火箭採用改進後的垂直總裝、垂直測試、垂直轉場的「新三垂」測發模式,縮短了火箭在發射區的射前準備時間,提高了發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