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最新半年報讀懂阿里影業的韌性

2020-12-13 億歐網


新冠疫情之下,從2020春節檔開始,影視行業是受到衝擊最大的行業。隨著7月國內電影院復工復產的到來,各家公司也在復甦潮當中快速找到了恢復增長的動力。

近期,阿里影業公布了其最新的中期業績,其財務數據顯示,在報告期內(截止至9月30日)獲得9.27億人民幣的收入,同比下跌38%。其中內容製作板塊收入增長加速,實現扭虧為盈。雖然公司整體的經營仍處於虧損當中,但在整體行業寒冬中,大幅減虧,其公司經營虧損、經調整息稅攤銷前虧損(經調整EBITA)分別同比收窄42%、53%。

今年上半年的疫情期間,全國的電影院、KTV等公共場所為了響應疫情防控的要求,關閉營業了數月的時間,連續的收入歸零和場地租金、人員成本的疊加讓無數從業者叫苦不迭。隨著國內疫情防控措施的常態化,7月起各地院線陸續恢復影業,影院上座率逐漸放寬,優質影片接連定檔,在今年國慶全國票房更是取得了中國影史國慶檔票房第二的成績,電影行業整體復甦的大環境已經到來。

這是國內電影院線復工以來阿里影業發布的首份財報。其中報顯示,得益於不斷改善的多樣化業務結構和充足的內容儲備,同時更多通過採用數位化工具管理和運營來降低成本,使得其能在異常「寒冷」的行業冬季仍舊能夠做到虧損同比收窄42%,從去年同期的3.36億元下降到1.96億元。

大浪淘沙沉者為金。在行業性的巨大困難之下,阿里影業在公司經營上大幅同比減虧,同時在內容製作的業務板塊能夠扭虧為盈。

並且在疫情期間,阿里影業還積極履行企業的社會責任,持續面向行業持續推出幫扶舉措,包括淘票票為影城墊付春節檔電影票款近5000萬元、鳳凰雲智免去新開影城6個月的服務費等等。

以上種種的表現,都充分顯示出這家以「內容+科技」戰略立身的公司,所體現出來的業務韌性。

01內容製作扭虧,網際網路宣發蓄勢待發

阿里影業的收入,分為網際網路宣發、內容製作和綜合開發三部分。其中網際網路宣發是阿里影業最重要的收入來源,主要由網際網路票務服務和網際網路宣發業務構成,其中網際網路票務業務包含了淘票票和鳳凰雲智,網際網路宣發包含了燈塔、電影宣傳與發行以及內容投資。

2020年7月,國內電影院線復工以來,截至2020年9月30日,國內電影票房已經突破了60億,由阿里影業參與出品和發行的影片票房為人民幣43億元,佔報告期內國內電影大盤超70%。同時,國慶檔期間,票房銷售前三的影片中,阿里影業參與投資與發行的影片佔據了兩席,分別為《我和我的家鄉》和《奪冠》,二者貢獻了超過50%的國慶檔票房。

收入佔比最高的宣發業務,毫無疑問是受到疫情影響最大的。

從整個行業來看,國內觀影整體票房與過往同期相比,大幅下降了79%,而且由於復工初期多為影片結算價,也大幅拉低了票務服務的整體收入。同時,雖然鳳凰雲智一直位於行業出票影院數量的第一名,但由於影院恢復上座率需要時間,所以收入也受到了較大幅度影響。

但從一個更長的時間維度來看,前期的票房抑制則預示了未來的強勁反彈。隨著國內疫情防控的進一步常態化以及行業的復甦,可以預見在下個季度,公司的網際網路宣發業務即將迎來較大幅度的增長,增長空間值得投資者期待。

再看內容製作版塊,這部分業務在中報中表現數據亮眼。從財務數據上看,當期收入為3.82億人民幣,較去年同期2.05億元同比多增87%,同時還獲得盈利6627萬元。

「我自己的時間精力70%—80%會放在內容製作和內容投資,這也是代表公司戰略。」 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阿里影業總裁李捷在今年上影節期間接受媒體採訪時,一再強調自己對內容的重視——很簡單,一號位管什麼,什麼就是公司最重要的。

他同時還預判,隨著內容行業的深化和發展,優秀的製片人和創作者回歸大公司將是一個趨勢。而阿里影業也並不排除以股權或者工作室的方式與優秀的內容團隊合作。

總之,放眼全球,中國市場是目前全球唯一能夠保持正常運作的電影市場,12月即將到來的賀歲檔,已經由多部重磅影片定檔,如《唐人街探案3》、《緊急救援》、《刺殺小說家》等,預計四季度票房將持續回升,全年有望衝擊200億票房。

在未來,阿里影業參與聯合出品的《拆彈專家2》、《刺殺小說家》、《哪吒重生》等作品都會在賀歲檔、春節檔上映。

02 由「連接」到「賦能」,從「工具」到「科技」

鼠年的疫情,無形中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也讓更多人看到,通過產業網際網路強化B端用戶的運營能力從而降本增效,的確能夠幫助行業整體效率的提升。

過去,網際網路核心關注的是C端數位化。消費網際網路專注於強化對C端用戶的洞察,並連接人與人,人與商品、內容和服務,打造C端的極致效率。隨著C端數位化發展日趨成熟,並累積足夠的數據與對消費端的洞察後,核心焦點移往供需聯動的B端數位化,具體表現在通過產業網際網路強化B端用戶的運營能力以降本增效。

近年,中國網際網路「數智化」概念愈發清晰具象,網際網路的功能由過去的「連接」轉為「賦能」,並從「工具」成為「基礎設施」。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如何強調阿里影業的科技屬性都是不為過的。

李捷曾經談到,自己曾在公司例會中反思,行業中還有哪些地方沒有被數位化。傳統行業是經驗驅動的,但網際網路公司經常扮演的角色是觀察和改進:行業是不是有些地方效率低,還有改進的空間?

李捷拿電影宣發的路演和首映禮舉例。按照傳統的路演方式,主創很辛苦,一個主創要跑20站路演,每個城市去,到影廳裡說同樣的話,出門趕緊開車到下一個影廳。這是基於之前的「影廳+媒體記者+稿件傳播」的方式來進行的。但我們現在面臨的是自媒體時代、新媒體時代、短視頻時代,媒體傳播的效率被大大削弱了。但從來沒有人說過這種方式不該做,每個公司都說要花錢做路演,因為路演很重要。

後來,阿里影業通過「衝擊播」的方式,以「在線」的方式重新定義了路演」——這是一種新形勢的路演,直接在直播間藉助薇婭、李佳琦的號召力來做電影的宣發。第一次衝擊播嘗試就遠遠超過了設想,同時在線800萬人。

「我們當時說服薇婭和大鵬、柳巖做的衝擊播《受益人》,薇婭團隊特擔心,別一說電影大家多跑了,大家都是來買貨的,而且那個電影也不是大咖雲集的電影,薇婭說會不會出現人數下降,我們說試一試。確實效果遠超我們想像,6秒中賣了11萬張電影票。」

阿里影業在2019年年底推出「衝擊播」的時候,電影行業對直播的認知還比較有限,推進的過程也挺艱辛:很多電影的主創一開始比較牴觸進直播間,認為那是網紅做的事。李捷不得不跟他的團隊一起,花時間說服電影內容方,例如當時宣發《南方車站的聚會》,這是典型的文藝類型的,而且熱度並不是很高。李捷為這件事飛到廈門和胡歌吃了三次飯,每次兩個小時做思想工作,終於讓胡歌走進了李佳琦的直播間,最終得到了直播在線人數1100萬,6.5秒賣了26萬張票的成績。

進入2020年以來,風起雲湧的直播浪潮席捲而來,明星們紛紛開始走進直播間。以李佳琦的直播間為例,就有過楊冪、金靖、劉詩詩、井柏然、楊洋等人進去直播過。薇婭的直播間也是大牌雲集,如鄭爽、劉濤、宋茜、鹿晗、關曉彤等。更有很多明星自己開直播,一個毋庸置疑的事實是,明星對於直播這種形態的關注度是越來越高了。

「直播替代路演,這個行業中應該還有一些地方沒有被數位化,是什麼?我不知道。但唯一確定的是創新會持續下去。」李捷表示,科技上的創新是阿里影業必須要做的事,當然創新難度不會小,不僅需要深入洞察用戶需求,而且還要在此基礎上不斷優化自己的產品。「網際網路公司的自淨化能力,就是要建立把解決客戶需求當成賴以看家的本領。」

結語

事實上,擺在阿里影業面前的問題和困難仍舊很多。例如,今年上半年特殊情況的出現,處於行業下遊的院線連續數月無法開工影業,整體經營基本停滯,期待人們更多的走進影院,仍舊需要時間;而以內容上遊為主要業務的影視上市公司,同樣也受到特殊時期內電影作品無法按期上映、影視項目拍攝進程延後等影響,很多公司倒閉或進入整合;同時,院線與網絡的融合,因為疫情的到來讓行業對這個老問題的討論更加激烈;還有,我們如何在成本可控的情況下,穩定產出更多優質的內容,把大量習慣了看英劇美劇的觀眾吸引回來?

新的挑戰與問題正在在考驗參與者的眼界、決心和能力。雖然進入傳統行業掘金並非易事,更不存在標準答案,但值得欣喜的是,在未來數位化不斷推進的大環境下,阿里影業這樣帶有強科技DNA公司對行業的滲透,必然具有其數位化的天然優勢:一方面彌合B端傳統企業接入鴻溝,降低其技術與服務的使用成本;另一方面彌合C端的使用鴻溝, 降低服務使用的技能門檻。

正如李捷所說,未來電影行業還有很多地方可以變得更方便、更高效,這也是阿里影業存在的價值——只有不斷地找到客戶價值點,才能變的越來越強。

相關焦點

  • 阿里影業再「出海」 投資好萊塢電影巨頭
    去年從《碟中諜5》嘗到甜頭的阿里影業再次與好萊塢電影製作發行巨頭派拉蒙牽手。4月18日上午,《第一財經日報》從阿里影業方面獲得消息,已與派拉蒙電影公司再次達成合作,參與投資派拉蒙兩部新片《忍者神龜2》與《星際迷航:超越星辰》。
  • 阿里影業擬新交所自願除牌 董事會:符合公司及股東利益
    來源:中國科技新聞網中國科技新聞網6月19日訊(孔辰) 6月18日,阿里影業(01060.HK)發布公告稱,股份將於新加坡證券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自願除牌。阿里影業在公告中表示,建議除牌的理由有三點,分別是策略性資源集合、簡化合規責任和新交所成交量低。為此,該公司董事會認為,建議除牌符合該公司及其股東的整體利益。截至6月18日收盤,阿里影業微跌報每股1.00港元,總市值268.22億港元。
  • 投資和和影業增資山影?俞永福會把阿里影業帶向何方
    隨著上市兩年來內容製作屢屢被外界詬病,阿里影業主控的第一部影片《擺渡人》終於千呼萬喚始出來,即將於聖誕期間在各大院線上映。以宣發著稱的阿里影業,從未放鬆過在該環節的投資布局,但對於國內內容製作公司,阿里影業鮮有涉及。如果此次順利入股山影股份,阿里影業在內容製作領域的布局則進一步加強。
  • 文娛行業V型反彈 阿里影業有望迎來新的發展時代
    「內容+科技」 阿里影業推動數位化轉型 2020年11月19日,阿里影業(01060)發布2020/21半年報顯示,在疫情對影視行業的持續影響下,阿里影業自身也成功實現從網際網路平臺升級到「內容+科技」的雙重屬性運營,成功實現業務的多元發展,最終實現營收9.27億元,其中,內容製作板塊收入實現扭虧為盈
  • 阿里為面子「流放」阿里影業
    對於這一現象,阿里在財報中解釋稱,主要是因為從下季度開始會將阿里影業踢出財報表,因此根據阿里影業6月增發融資後的估值情況,在會計手法上對投資這個影視資產作了一個一次性所得247.34億元的計提。簡單來講,247.34億元所得不是現金所得,而是阿里巴巴目前持有的阿里影業股票市值和最初投資時的花費之間的差額。
  • 阿里影業,不虧
    內容為王馬雲提出的阿里「雙H」(「Health & Happy」,健康和快樂)戰略中,「Happy」的任務落在阿里大文娛身上,而阿里影業是阿里大文娛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成立伊始,阿里影業發展方向尚不明確,在探索中走了許多彎路。
  • 阿里影業財報拆解:二股東趙薇將拍電影《還珠格格》
    馬雲的阿里影業還沒有依靠電影賺到錢,淨利潤增長主要來源於財務收益的8.9億元。儘管帳面財務數字還不錯,但阿里影業(01060.HK)拍的電影並不咋地。但阿里影業賺來的錢並不是靠電影:收入增長主要來自於收購粵科軟體後,並錶帶來1.3億元;而淨利潤增長主要來源於8.9億元的財務收益,其中,銀行存款利息1.6億元,外匯匯兌7.3億元。除去相關的財務收益,阿里影業電影板塊業務虧損約7535萬元,與國內眾多保持較高盈利水平的影視上市公司相比,在馬雲入主快兩年後,阿里影業還未能拍出響噹噹的電影作。
  • 春天來了:從阿里影業到大文娛
    就在過去數月,阿里大文娛內部經歷調整,其中一個關鍵詞是「大協同」,旗下優酷、阿里影業、大麥、UC等業務已開啟了技術、宣發、內容三個版塊的全面打通。據「AI財經社」4月2日晚獨家報導,4月1日,阿里大文娛召開了新財年的第一次管理層例會。
  • 阿里影業新人事任命 張蔚任總裁鄧康明任COO
    今天(8月12日),阿里影業宣布了最新的人事任命以及對應的組織保障措施,任命阿里巴巴資深副總裁張蔚為阿里影業公司總裁,並直接負責公司海外業務以及投資併購等業務;任命阿里巴巴前資深副總裁、首席人力官鄧康明為公司營運長(COO),全面負責法務、財務、人力資源、市場公關等公司管理事務以及公司的電商業務,均向阿里影業執行長(CEO)張強匯報。
  • 背靠阿里大樹的阿里影業為何久久不能盈利
    《每日財報》注意到,因為在阿里影業去年12月發布的中期財報中,其經營已經是呈虧損狀態。所以,阿里影業淨虧損的進一步放大除了疫情影響外,或許還有其他更深層次的內部原因。頻繁換帥2014年,阿里巴巴以62.44億港元購得文化中國60%的股份,同年將公司更名為阿里影業,中影集團出身的張強出任阿里巴巴影業CEO。
  • 阿里影業漲逾半成 研究料內地全年票房達200億人幣
    原標題:《異動股》阿里影業漲逾半成,研究料內地全年票房達200億人幣   影視股上升,
  • 減持阿里影業趙薇半年淨賺5.89億港元
    原標題:減持阿里影業趙薇半年淨賺5.89億港元   昨日下午,根據港交所披露的最新消息,趙薇夫婦近期減持阿里影業共2.56億股,套現約9.984億港元。   這次套現之後,趙薇夫婦的持股比例從9.18%減少到7.96%,僅僅半年的時間,已獲得5.89億港元的收益。跟著馬雲炒股,果然是另一番境界。
  • 光線入局《三生三世》大電影,與阿里影業化敵為友?
    在第20屆上海電影節開幕式論壇上,阿里影業董事局主席兼CEO俞永福發表了「未來不與上遊的內容公司競爭,要成為電影行業的服務者」的感言後,光線傳媒董事長王長田卻表示,電影行業很小,大家做著做著也許還是會競爭。就在外界認為王長田仍將阿里影業視為潛在競爭對手時,他執掌的光線傳媒卻參與了阿里影業主控電影《三生三世十裡桃花》的投資,雙方悄然牽手進行合作。
  • 阿里影業公布2016年度片單
    阿里影業CEO張強在發布會上詳細闡述了公司的發展戰略,他表示阿里影業並非一家純粹意義上的影視公司,而是希望成為基於網際網路的影視娛樂生態構建者,激發電影以及娛樂產業的活力。       作為一家成立還不到兩年的公司,阿里影業同時推進這麼多內容製作項目,與過去兩年打下的基礎密不可分。目前的阿里影業不僅具備充足資金,同時還有海量的用戶數據和消費數據,以及網際網路宣發體系和投融資體系,這些都有助於阿里影業的內容研發與製作提速。
  • 阿里影業轉型不易:年虧11.51億 內容製作風險遠超淘票票
    相比淘票票,內容製作將是阿里影業更難控制的出血點。7月28日晚,阿里影業發布了2019財年年報。截至2020年3月31日年度報告期內,阿里影業營收人民幣28.75億元,上年同期為30.34億元,同比下降5%;經營虧損從過往期間的4.97億元,擴大至9.81億元,同比擴大97%;受到大額應收款項與投資項目減值損失影響,淨虧損從上一財年的2.54億元擴大至11.51億元,同比擴大353%。截至2020年3月31日,阿里影業以多種貨幣持有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以及銀行存款約41.84億元。
  • |文娛|阿里影業|...
    配圖來自Canva可畫自從2016年阿里巴巴要圍繞雙H戰略做文娛,已經過去了四年半。很多觀察家都在批評阿里做錯了幾件事:不懂文娛,變來變去。樹大招風,期望又高,被批評和指責並不奇怪。但阿里文娛真的沒有做對什麼嗎?其實,阿里在文娛投入非常巨大,涉及的領域也非常多,2016年剛成立的大文娛,涵蓋了視頻、電影、音樂、演出、遊戲、體育、文學等多個領域。
  • 趙薇夫婦套現阿里影業9.9億港元,四個月賺了144%
    在阿里影業(01060.HK)股價一路飆漲之時,第二大股東、影視明星趙薇夫婦適時開始部分收割。       港交所披露的最新公告顯示,趙薇、黃有龍夫婦,連同黃有龍控股的Gold Ocean Media投資公司在4月29日及30日連續減持阿里影業股票,減持額度分別達到1.92億股及0.64億股,交易均價為3.9港元。
  • 趙薇投資阿里影業從明天開始賠錢
    馬雲(左)趙薇(右)【TechWeb報導】7月8日消息,阿里影業今日收跌13.333%,股價已逼近1.6港幣,中國影星趙薇目前持有的阿里影業股權資產即將出現帳面虧損。阿里影業今日收盤下跌13.333%,至每股1.69港幣,這一收盤價已逼近中國影星趙薇丈夫黃有龍買入阿里影業股權時的每股均價1.6港幣。黃有龍於2014年12月20日通過其100%控股的Gold Ocean Media Inc.以每股均價1.6港幣買入阿里影業1,930,282,500股,成為持有後者9.18%股權的大股東。
  • 阿里影業財報:上半年收入9億元 內容製作扭虧為盈
    阿里影業財報:上半年收入9億元 內容製作扭虧為盈 2020-11-20 16:22:56 憑藉「內容+科技」的雙重屬性,以及和阿里生態的緊密連接,阿里影業在半年中實現了業務的多元發展,具備了對抗環境影響的能力。  報告期內,阿里影業內容製作板塊收入快速增長,實現扭虧為盈。內容領域的跨越式發展,一方面來自於合制、自製影片的票房產出,一方面得益於劇集製作業務的全面升級。
  • 影視行業洗牌後,阿里影業(1060.HK)的面貌與新機
    在今年上影節首日,李捷對外將阿里影業「雙輪驅動」戰略的內涵做了深化:內容+科技。「內容先行」無疑是對影視行業「內容為王」鐵律的加持。對外界而言,阿里影業似乎並非「內容先行」或內容基因濃厚的一家公司。自打要做影視行業「水電煤」以來,阿里影業作為「行業基礎設施」的定位更深入人心,這樣看來也合乎阿里系宏大的戰略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