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夏天,英國慈善組織Cafe Art都會分發100部富士簡易相機給倫敦無家可歸的流浪者們,讓他們以「我的倫敦」為主題去拍攝照片,希望他們能有機會用攝影藝術表達自我。
封面故事:孩子是天使
這個帶著翅膀的牆壁是莫亞最喜歡的地方。沒事的時候,她總是待在這裡,看著這雙翅膀,幻想自己是天使。但是這次,她沒有選擇自己站在翅膀中間,而是讓喬納森來幫助完成這次拍攝。
5歲的喬納森是她老朋友的孩子。別人總說,年紀大的人和年紀小的人玩不到一起去,但這對於莫亞和喬納森來說從來都不是問題,他倆是親密無間的小夥伴。
站在凳子上的孩子甜甜的笑著,就像一個真正的天使,她仿佛可以看到他未來飛翔的樣子。
就是這樣的100部小相機,讓這些無家可歸的人,有了新的生活意義。去年夏天,Cafe Art共收回了2500餘張照片,由專業攝影師和流浪者共同組成的評審團對這些照片進行了篩選,20幅優秀作品被選入「我的倫敦」攝影展覽,13幅作品被收錄到2018年慈善年曆中。他們之中的部分人,從此開始接受藝術方面的課程培訓。
1月故事:還在這兒那
照片裡的人是米克,別人會喊他「茶壺」、「小哈維」什麼的,這一片很多人都認識他,但是因為他年紀大了,總有人以為他已經死了,其實他好著呢!於是丹比就帶他來到這個塗鴉前,告訴大家,他還在這兒那!
如今72歲的米克在五年前認識了丹比,米克是個老頑童,丹比是個小可愛,兩個人一拍即合,成為了忘年交。米克腿腳不好使,丹比就會帶著他逛逛花園,翻翻垃圾場找點可以賣的廢品,或者去鐵道邊上看人做藝術品。兩個人互相扶持,度過了許多難過的時光。
2月故事:時裝大片
艾拉曾是一名理髮師,但由於房產上的一些糾紛最終淪落街頭。這天走在路上,她遇到了一個「狗狗時尚比賽」,喜歡小動物的她忍不住拍了一堆照片,其中最可愛的就是這隻微笑的,叫做「大王」的法國鬥牛犬。
光是看到它笑,心情都變好了,這個世界上還有什麼事是不能挺過去的呢?
3月故事:搖滾朋克
傑基說那天特別熱,適合逛一逛市集,那裡的一切都還挺上相的。不過跟往常不一樣的是,大周末還有很多朋克出現。
傑基平時經常義務教人們冥想,雖然她對於搖滾並不了解,但她十分喜愛倫敦這種朋克音樂盛行和多元文化碰撞的地方。
4月故事:保持前行
兒時的卡琳娜有著混亂的家庭和飽受欺凌的學校經歷,14歲就無家可歸,顛沛流離。她在無數個收容所之間輾轉,從未體會過家的溫暖。
而金絲雀碼頭車站,就是她經常來的地方。銀行家、旅行者、流浪漢,身份不同的人們都會在這裡相遇,擦肩而過。卡琳娜想捕捉每個人在進入車站步履匆匆之前,站在電梯上靜止的樣子。
有時候,生活會擊倒我們,但我們得保持前行。即使身體受傷,也不要讓心靈受傷,永遠不要讓這個世界把我們打敗。
這些從未拿起相機的流浪者們,通過這個活動,從此燃起了對藝術和美的追求和熱愛,也對生活和未來多了自信和希冀。
5月故事:無限之境
一開始站在這裡的時候,戴維只是想抬頭拍一隻鳥或者一架飛機,但他側過臉,恍惚間好像看見了「盜夢空間」裡的無限之境。
他曾是個電影製作人,一場洪水讓他失去了自己的家,也失去了所有的財產。他靠著兼職賺來的錢購買了二手Mac Book和音頻接口。他沒有地方可去,每天就睡在公園長凳上。但是依靠著簡陋的器材,他製作出了自己的電影,並且製作出了不少聲音特效。
他希望自己的生活可以回到過去的樣子,而且他堅信自己可以做到,現在雖然辛苦一點,但人生就是這樣起伏啊。
6月故事:清涼夏日
哈斯娜與朋友在路上騎行,偶然間發現了這樣一座天然泳池。
7月故事:和影子玩耍
這張照片也是艾拉拍攝的,她是一位流浪漢,但她也是一位單身媽媽。並不富裕的她一直在努力從事各種工作拼命賺錢,只為了自己的女兒能開心地成長。
一個周日陽光明媚的午後,她帶著女兒在街上散步。陽光打在女兒身上,形成了奇妙的影子。艾拉的包裡正好有一個紅氣球,於是她把紅氣球吹起來,放在了牆上。這樣,牆裡的女孩就不孤獨啦。
8月故事:薩克斯
在倫敦街頭,有無數的塗鴉壁畫,而莫亞最喜歡的是這幅在1985年由雷·沃克創作的壁畫,它表達的是「促進和平與團結,反對核武器」的主題。
雖然莫亞從未研究過攝影,但她覺得把音樂與街頭壁畫結合在一起是不錯的想法。十年前,她在演出中認識了街頭藝人塔西奧米。今天,塔西奧米帶著他用了16年的薩克斯,站在壁畫前為她吹奏了一曲。
每個人都有發現美和表達美的能力。而這些流浪者,正是憑藉自己的獨特理解和細膩觀察,發現了讓人嘆為觀止的創作角度。
9月故事:通勤者
這張照片是米歇爾指導她的朋友擺拍出來的,上一年她的作品只在展覽中出現,今年的照片被選入年曆令她非常開心。
米歇爾在金斯頓藝術學院拿到了本科學位,在西倫敦工作一年後去了肯辛頓皇家藝術學院。然而,她曾四次心臟病發作,三次中風,還伴隨肺萎縮,長期的病痛折磨使米歇爾離開了藝術圈,生活陷入困境。
10月故事:倫敦的顏色
蒂姆一直覺得,倫敦是紅色的。紅色的電話亭,紅色的郵筒,紅色的巴士… 好像閉上眼睛,想起倫敦,還能回憶出這種古老而鮮豔的色彩。這天他站在這裡,看著眼前的紅和在電話亭裡打電話的人,覺得一切都和諧而美好,於是拍下了這張照片。
蒂姆是西倫敦240項目的藝術家。他因為自己流浪漢的身份一直都非常自卑,但是在西倫敦,每個人給予他尊重,也從不探究他的過去,漸漸地,他重新找回了自信。
11月故事:鐵道
蓋裡在倫敦橋站拍下了這張照片,當時他正在參觀倫敦橋,一轉過身,看到鐵道的線條與建築物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蓋裡是一位退伍軍人,十年裡他一直駐守在阿富汗和伊拉克。回到城市的兩年之後,他成為了一個流浪漢——很多退伍軍人的境況都很不好,但他們依然會努力生活。
他在西倫敦大學學習攝影,在那裡,他創立了攝影協會,努力給年輕的攝影師們傳授自己的攝影技巧。對於這些年輕人,他總是充滿了耐心和溫柔。
12月故事:鏡面裡的塔橋
克裡斯多夫拍攝了市政廳所反射出的塔橋,他的攝影裡充滿了思考與陰影。他喜歡逛市政廳,聽市長說著倫敦未來的發展,畢竟這是他所深愛的地方。
雖然是一個無家可歸的人,但克裡斯多夫的生活很忙碌。他屬於一個叫做「沒有名字」的合唱團,為無家可歸的人歌唱。他會講中文、德語、西班牙語和法語,這樣的背景讓他成為了一個慈善組織的志願者,在那裡他幫助外國人適應在英國的生活。
他從不覺得自己很可憐,在他看來,這個世界上有更多需要他幫助的人。
從流浪漢到藝術家,不過是隔著一個快門。或許在多年之後,會有藝術大師從他們之中脫穎而出。
來源「全球攝影網」
以上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權請告知,我們將儘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