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是一家非常古板的傳統日本企業。中國人在這樣的企業很難得到重用。這一點毋庸置疑。」曾經供職於松下總部戰略發展部、松下中國研究開發有限公司等部門,現旅居日本的李冰(化名)對筆者表示。在大阪某地鐵站出口的咖啡屋內,經日本華人圈朋友引薦,小編見到的李冰,並對她進行了採訪。
據李冰介紹,松下關注中國的電動汽車項目始於2003年。那時,隨著中國的石油淨進口量進入快速增長期,且大半應用在了交通領域(用作燃料),日本核心情報機構及企業界人士普遍預測,隨著中國汽車市場保有量的持續增長,未來,有關汽車節能減排相關的事業,將成為日本車企與中國進行生意往來的重要切口。
但事實絕非如此簡單。2007年,李冰完成在日本一橋大學(與早稻田大學齊名的高等學府)的研究課題後,加盟松下公司。當年,就加入了有關松下針對汽車節能減排的事業化推進小組,並擔任中國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推廣的調研課題負責人。
再投中國電池企業的確意外
據日本核心研究機構闡釋,日本企業對中國的投資受到2012年釣魚島事件的影響,從13年開始到去年持續低迷。「在日本業界看來,對於目前經濟減速的中國來說,為了應對不景氣的經濟正積極引進外資。對於車載電池等高科技產品也正瞄準了技術吸收,而對於外資企業來說,採取防止技術機密外洩的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松下有關在中國的技術和產品投入,這些年一直是出於萎縮狀態的。」李冰對筆者表示。
據日本媒體報導,松下在中國大連建設的動力電池工廠。總投資額將達5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27億元)。將生產用於純電動車以及行駛時輔助使用發動機的插電式混合動力車(PHV)等的方型車載鋰離子電池。並將與國內企業合資,預計2017年投入生產。新工廠將是松下首個專門用來生產電動汽車電池的工廠,年產能可滿足20萬輛電動汽車使用。
另據筆者參考日本報導整理,伊藤忠商事(松下股東)今年對中國國有複合企業中國中信集團的子公司投資了60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323億元),但是在製造業,投資500億~6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27億~32億元)用於工廠增設已經算是特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