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長沙銀行上市兩周年慶專場講座特邀中南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授、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主講人楊雨,在中秋佳節到來之際隆重開講,與大家分享那些和月亮有關的詩詞,闡幽發微。)
(講座中,楊雨首先向大家分享了以日、月形容美人的詩詞。)
(楊雨還以李清照的《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為例,向大家介紹了古人的「賞月三元素」:相思、月色與西樓。均由通訊員供圖)
星辰在線9月27日訊 (星辰全媒體記者 唐茜茜 通訊員 曹雲帆)「月出皎兮,皎人僚兮」從久遠的《詩經》時代開始,人們就習慣在皎潔的月色之下思念遠方的愛人、親人、朋友,但又不止於思念。9月26日,長沙銀行上市兩周年慶專場講座特邀中南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授、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主講人楊雨,在中秋佳節到來之際隆重開講,與大家分享那些和月亮有關的詩詞,闡幽發微。
講座中,楊雨首先向大家分享了以日、月形容美人的詩詞。隨後,她提起謝莊的《月賦》,「美人邁兮音塵闕,隔千裡兮共明月。臨風嘆兮將焉歇,川路長兮不可越。」她介紹,當古人的相思濃烈到必須表達的時候,多以月寄相思,在他們心中,月亮能夠超越空間的阻隔,甚至超越時光的障礙。
楊雨還以李清照的《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為例,向大家介紹了古人的「賞月三元素」:相思、月色與西樓。楊雨說,在許多古典詩詞裡,和愛情相關的最佳賞月地點都在西樓,西樓在古代多為女兒閨房,提起西廂、西樓、西窗,都能聯想到美好的愛情故事。
「曾經我在北京開一個國際學術研討會,開完會出來已經入夜。在那個夜晚,有一位同行的教授感嘆了一句話,讓在場所有的中國學者,至少10秒鐘沒有人敢接話。」楊雨向現場觀眾說起了她親身經歷的,有關「月亮的永恆可以超越時間」的小故事:「那個教授說,這可是蘇東坡見過的月亮。」
講座最後,楊雨向現場觀眾分享了南宋著名詞人張孝祥的詞。據楊雨介紹,張孝祥曾提出,中秋賞月要同時達到四美。「第一美是中秋之月,第二美是臨水之觀。」楊雨說,按張孝祥的觀點,觀賞明月的最佳場所一定要在水邊,只有水的透明清澈才能恰好和月色相映成趣,賞月的人置身其中,和自然的默契親近感油然而生。「第三美是賞月宜獨往,不似中國人過節喜歡熱鬧,張孝祥認為,應獨自賞月,讓安靜的精神與同樣安靜的月色私語,尋求人與大自然得天然契合。」楊雨表示,既然賞月宜獨往,那麼賞月的大環境當然就應該是空曠之地,此為第四美。
本次活動由中共湖南省委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指導,思賢書院、長沙銀行和鳳凰湖南頻道主辦,湖南圖書館和長沙圖書館協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