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魯區七墩村發現疑似明代壁畫

2020-12-17 騰訊網

日前,北京科技大學副教授張明弘致電筆者稱,在朔州市平魯區七墩村的關帝廟內有明代壁畫,年代久遠,風吹日曬,因其較為珍貴,他日思念想,恐為不存。想請代為拍照,知其現狀如何。

張明弘,研究長城藝術文化徒步長城已達6年之久,對長城沿線古代壁畫研究頗有造詣,僅對敦煌的壁畫他就研究達半年。他說,從遼寧丹東開始到嘉峪關,數萬裡長城沿線,凡有壁畫的,他基本都一一過目,能像平魯區七墩村關帝廟這樣精美有價值的屈指可數,相當珍貴。他還嚴謹而慎重地說,他雖無權給文物進行斷代,但是憑他多年的研究經驗,七墩村關帝廟的壁畫應屬明代。他對此壁畫的專題論文近期也將面世。一旦經過專家確定為明代壁畫的話,極為可能成為省保單位甚至國保單位。

10月12日,筆者一行四人前往實地進行探看。

七墩村,是平魯區最北緊靠長城邊上的一個小村莊。曠闊的河谷隘口成為出入山西、內蒙的交通要道,晉蒙以長城為界,曾為內地與關外少數民族交戰的戰略要地,同時也是和平時期商品貿易交易的重要集散地。七墩村現常住50多戶,100多口人,據資料介紹,2016年12月,七墩村被住房城鄉建設部等部門列入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關帝廟在村東口一高臺上,其始建年代不詳,碑記清鹹豐六年(1860)曾重修,正殿、鐘鼓樓均為清代遺構。殿內壁畫內容主要是三國故事和一些上古神話,具體作畫年代,沒有介紹和說明。該建築近期成功晉級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也是目前平魯唯一的一座保存較為完整的清代木構建築。

村東口的高臺上就是關帝廟。高臺入口設簡易門架,上有「平魯區七燉村關帝廟修繕工程」,左有「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右有「合理利用 加強管理」字樣。左邊有三塊展板,分別是「工程概況」、「文明施工牌」和「安全生產牌」,從這些介紹中得知,此次工程是重點修復,即修補殘損構件,消除病害和隱患,達到該古建築群處於完整和健康的狀態。上了高臺,整個小廟就看得清楚了,全廟一進院落,坐東朝西,西面是殘存的樂樓戲臺,戲臺上僅存的幾根木柱,昭示著當年的風骨。南北則是小巧的鐘、鼓樓和廂房(石碹窯洞),鐘樓修繕即將竣工,鼓樓還未蓋頂鐘鼓樓平面呈四方形,四角攢尖頂。正殿、耳房屋宇基本修繕完畢,正殿面寬三間,進深五椽,前出廊,硬山頂,筒瓦覆頂。殿內中央是一帳篷,估計是看護工地物料的。南面山牆用多塊條狀木板覆護,山尖處的傳統水墨繪畫偶有露出,牆面木板縫隙處可以看到是地暖專用膜和一層厚膜,包得嚴嚴實實。正殿後牆是新砌築的,北山牆上的保護木板已經撤除,不過該面壁畫已經損毀嚴重,僅有幾幅畫的隱約尚存,生動的線條、精細的筆觸,仍可看出當時畫面的精美。經過許可,施工的工人為筆者掀開一角:《曹宮宴飲》《活捉王忠》《土山義說》這些三國人物故事壁畫就呈現出來了……畫工堪稱一流、顏色亮麗,按張明弘老師之前的評價說,作此畫的畫工絕非鄉間匠人,而是有傳承的、極有可能是「來自京城的一流專業畫工」。據張明弘老師說,山牆上的主題壁畫,是關公的歷史故事,壁畫採用連環畫的表現形式,描繪的內容是三國時期的忠義大將關羽生平故事。畫面用筆大膽自由,構圖飽滿,人物形象生動,是明朝中晚期寺觀壁畫的的代表,同時也是長城文化藝術的代表。筆者非專業研究人士,無法用專業術語給大家一 一介紹,期待張明弘老師的專業論文問世後,再讓大家好好欣賞。但這些栩栩如生的畫面,以及通俗易懂的畫面內容和意義,何嘗不是千百年來我們的祖輩用這種獨特的方式延續和傳承鄉村文明與教化。

來到院內,正殿屋頂上十來個工人正在進行勾縫清理工作。正殿簷下兩通石碑,除基座外,碑身被木板包住,保護的嚴嚴實實,碑身內容不得一見。門廊兩側柱頭上,瑞獸、花卉等精美磚雕保留較為完整。一般來說,能在邊關長城找到這些雕刻精細的作品,也不多見。這些精美之作與不遠的雄放豪邁的長城,組成了一處獨特的風景。院內各處亦是拆下的舊木構件、磚、瓦堆。院內還有兩通功德碑,臥放在地,碑體局部顯示出「大同」「并州」字樣,下列商賈名號、姓名及捐銀數量等,足顯曾屬於此地當年繁華與輝煌。拍照記之。

不覺間,已近正午,不能再細細觀看,遂離村而去。不過此行足以安慰張明弘老師那顆懸著的心了,同時也希望七墩村關帝廟早日成為省保、國保單位。

14日晚,當筆者把這一消息和圖片轉發給張明弘老師時,他高興地不住地點讚。

文 / 圖季保全 張保國

相關焦點

  • 這裡有明代壁畫?本報記者實地探訪
    10月17日,北京科技大學副教授張明弘致電山西晚報記者:在朔州市平魯區七墩村的關帝廟內有珍貴的壁畫,年代久遠,風吹日曬,他擔心損毀,想請山西晚報記者去看看,拍幾張照片,「那些壁畫很可能是明代的遺存,我想看看現在是個什麼樣子。」
  • 山西省朔州市平魯區
    山西省朔州市平魯區旅遊風景著名人物風俗美食小吃地名:平魯區隸屬:朔州市
  • 九江星子發現罕見明代高僧壁畫墓 出土一高三尺六寸龜趺
    6月5日,記者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獲悉,去年5月至今,該所考古專家在星子縣秀峰景區發掘了一座明代塔院,清理高僧墓葬3座,發現精美的壁畫,出土了一批珍貴青花瓷器和白釉瓷器,以及大量與塔院建築有關的石構件。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徐長青說,此次發掘為研究江西乃至整個江南地區的佛教文化及其僧人的喪葬制度,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 西藏昌都八宿縣發現明代苯教壁畫
    圖為世間勝母護法神 攝影:範久輝    近日,《中國唐卡文化檔案•苯教卷》項目組成員、《中國西藏》雜誌通訊員範久輝在西藏自治區昌都市進行田野調查時,在洛隆縣臘久鄉的嚮導四朗仁青的帶領下,於八宿縣夏裡鄉左西村附近的薪日寺(ཤིང་རྭ་དགོན་པ།)內發現了明代苯教壁畫
  • 丹青妙筆,昭化寺保存至今的108幅明代壁畫
    昭化寺作為文物,其珍貴之處不僅在建築結構上體現得淋漓盡致,更珍貴的是保存於大雄寶殿和三大士殿內牆四壁繪於明代的精美壁畫,具有十分高超的藝術境界和水平。
  • 明代最驚豔人心的壁畫,都藏在北京這座古老的寺廟裡
    但很多人並不知道,在這幽深僻靜處,竟藏有令人震驚的國之瑰寶,因為這是一座以明代壁畫聞名於世的明代古剎。眾所周知,敦煌壁畫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古典文化藝術寶庫。但是,敦煌壁畫自6世紀發展至清代,連綿不絕,卻唯獨缺少有明一代的壁畫。
  • 廣安棗山園區一工地發現2座古墓 疑似源自明代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何浩源)4月19日,記者從廣安市棗山園區獲悉,該園區轄區內的穿石鄉湯梁村發現了2座古墓。當天,記者來到湯梁村,在距離廣洪高速不到50米的山坡上,發現了2座古墓。古墓深度約2米,寬度約1.3米,古墓主體由石頭砌成,其牆壁上沒有文字和圖案。
  • 新都龍藏寺:隱藏9鋪珍貴明代壁畫
    ●大雄殿各個時期均有修繕,建築呈融合風 ●曾經經常舉辦詩會雅聚,天下名人雅士爭相拜會 ●200多通碑刻位居四川之冠,一度被稱為「川西第一碑林」 ●藏著9鋪明代精美壁畫,依據先人留下的「粉本」繪製 國保尋蹤 始建於唐代貞觀年間,保留著明代時期珍貴壁畫,曾在抗戰時期接納進步師生,後又作為國內規模最大的傷殘軍人休養院
  • 成都新都區龍藏寺:隱藏9鋪珍貴明代壁畫
    大雄殿各個時期均有修繕,建築呈融合風&nbsp&nbsp&nbsp&nbsp●曾經經常舉辦詩會雅聚,天下名人雅士爭相拜會&nbsp&nbsp&nbsp&nbsp●200多通碑刻位居四川之冠,一度被稱為「川西第一碑林」&nbsp&nbsp&nbsp&nbsp●藏著9鋪明代精美壁畫
  • 榆林萬佛洞明代壁畫遭塗鴉 門口僅一老人看門
    在萬佛洞中, 壁畫遭人塗鴉。7月30日,華商報記者調查發現,萬佛洞石窟四壁及兩根四方形石柱,彩繪著神態各異的佛像和構圖精美的山水風光,但均遭到遊人亂塗亂畫,大面積壁畫已脫落,面目全非,亟待保護。   壁畫遭塗鴉、脫落兩劫難   在榆陽區鎮川鎮石崖地村無定河西岸,始建於北宋年間的紅雲山懸空寺屹立在地勢險峻的半山腰上,寺廟錯落有致,風景優美秀麗。
  • 平魯區文旅發展勢頭正勁
    平魯區文旅發展勢頭正勁 美景如畫的紫晨廣場 謝宏 攝井坪北城一景 謝宏 攝驢得水拍攝外景地 謝宏 攝近年來,平魯區大力發展文化旅遊產業油菜花海—平魯區萬畝油菜花海一景 崔永旺 攝
  • 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明代的壁畫而聞名,四川省成都新津觀音寺
    新津觀音寺位於四川省成都新津縣永商鎮寶橋村, 面對邛水,被群山、蒼松翠柏、清水包圍,山像九峰拱,形狀像蓮花,因此被稱為「蓮花接翠」, 1956年8月16日,作為四川省第一個重點文物保護機構發布, 該寺以驚世無雙的明代壁畫而聞名。
  • 河北這座寺廟 壁畫與莫高窟齊名 明代「倚枕觀音」國內獨此一例!
    其中最值得一看的,當屬位於新華區上京村東的明代建築——毗盧寺。該寺是石家莊市區唯一一座歷史悠久的佛教名剎,因存有精美的明代壁畫而馳名中外。據《方輿彙編》和寺內現存碑碣記載,毗盧寺始建於唐天寶年間(742年),宋、元、明時期曾多次重修擴建。
  • 陝西發現明代夫妻合葬墓 挖出一份陰間「合同」
    考古人員對墓室進行清理,合葬墓壁畫精美本報記者芮瀟瀟攝  彬縣發現明代夫妻合葬墓 挖出一份陰間「合同」  華商網-華商報鹹陽訊(記者芮瀟瀟)一座明代合葬墓的出土轟動了整個彬縣縣城,這座繪有精美壁畫的合葬墓,出土了明萬曆年間的「陰曹地府」買地券、燭臺等珍貴文物,也印證了彬縣紀氏家族近400年族譜中有關墓主人的記載。
  • 平魯區五千畝白芍開出「致富花」
    本報訊(記者任永亮 通訊員段永友)6月28日,記者走進平魯區燁明農牧專業合作社白芍藥種植基地,但見漫山遍野都是盛開的芍藥花,十分漂亮,工人們正忙著鋤草、施肥,確保花期的白芍藥籽種飽滿。平魯區地處晉西北內外長城之間,位於我省北部邊陲,這裡平均海拔1400米,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其獨特的自然地理條件孕育了高品質、純天然的黃芪茶、連翹茶和沙棘茶等藥茶原料。近年來,平魯區緊緊圍繞增加貧困戶收入這個核心任務,因地制宜,調整種植結構,大力發展藥茶產業,通過持續打好龍頭帶動牌、優化種植結構牌,推動全區藥茶產業平穩健康發展,有效帶動貧困群眾持續穩定脫貧。
  • 平魯區、山陰縣節後疫情防控日常工作井然有序
    平魯區春節假期後上班第一天,平魯區黨政機關、各行各業堅決貫徹落實中央、省、市統一部署,執行省、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要求,切實做好單位內部防控工作,在加強幹部職工個人防護的同時,確保疫情防控和日常工作兩不誤。
  • 航拍山西朔州平魯區的萬畝油菜花海
    盛夏時節,朔州市平魯區萬畝油菜花田園觀光帶油菜花競相綻放。攝影:史振宇在靠近晉蒙界的山西朔州市平魯區白蘭溝村,一望無垠的油菜花在夏風中搖曳,一條條蜿蜒的賞花小徑在花海中穿行,遠處的梯田錯落有致,遊客在花叢中走過,宛如一幅美麗的油畫。攝影:史振宇從空中俯瞰,萬畝油菜花海無邊無際,錯落有致,仿佛梯田一般。
  • 亞馬遜雨林發現13公裡長壁畫,距今12500年,史前人類留下的?
    但是這幾天,關於亞馬遜雨林的新聞卻刷爆了網絡,原來科學家在亞馬遜雨林進行探索的時候,竟然發現了許多繪製在巖壁上的畫作,這些壁畫足足在雨林中綿延了13公裡,根據科學家的分析來看,這些畫作至少存在12,500年了。雨林中的壁畫這則新聞出現在網絡上的時候,引起了網友的熱議。一直以來,我們就在尋找史前文明的痕跡。
  • 平魯區有點旅遊景點仍未開放
    附近地區選擇了朔州市平魯區。兩天去了四個景點。鳳凰城鎮北固山景區和南山公園已經開放了,另外兩個景區明海湖和烏龍洞未開放。費了很大的工夫,路也不太好走,去了卻吃了閉門羹。據說是因為疫情的原因。但是全國很多大景點已經開放了,只要採取措施是可以有條件的開放的,不應當一關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