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文章,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婆媳關係是家庭中的重要的一部分,好的婆婆和兒媳能夠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家庭關係和諧、和睦。但如果婆媳性格不合、生活在一個屋簷下但是習慣不同,就會引發很多的家庭矛盾,讓家裡雞犬不寧。
寶媽加班回家不吃剩飯點外賣,卻被婆婆痛罵一頓
小李最近就遇到了婆媳問題。兒子不滿1歲,小李休完產假之後,寶爸讓兒子的奶奶來家裡幫帶孩子,突然和婆婆生活在一個屋簷下,小李在很多地方都感覺到很不適應,經常和自己的婆婆鬧矛盾。一天,小李加班回到家已經很晚了,婆婆晚上做的飯也都涼了,並且三菜一湯已經吃了大半,盤子裡就剩些青菜和豆腐。
自己勞累了一天,更應該要吃點好,剩菜只有青菜和豆腐,讓小李有點不開心。婆婆根本就沒有為自己考慮過,不僅把菜吃得差不多,就連飯都不給自己保溫一下。不過出於對婆婆的尊敬,小李也沒有說什麼,而是自己默默地點了一份外賣。
沒想到,外賣剛送到,婆婆看到小李加班回家寧願點外賣吃,也不吃剩飯剩菜,於是不滿地訓斥她:「我做的飯吃不下嗎?就你窮講究。」這句話讓小李很是難受。古往今來,婆媳關係都是一大難題。小李和婆婆性格不合卻又不得不同住一個屋簷下,這對雙方都是極大的考驗,而現實中這樣的婆媳關係數不勝數。
那麼,在家庭裡如何改善婆媳關係呢?
1.相互理解
不同的成長環境讓婆婆和兒子的生活習慣、思維方式都大不相同,所以剛開始生活在一起的時候,難免會有許多的磕磕碰碰。但是,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既然選擇成為了一家人,在生活中婆婆和媳婦也要相互謙讓。婆婆作為長輩,要愛護晚輩,把兒媳當作家人看待,刁難、刻薄會讓家庭矛盾重重,不得安寧。反過來,兒媳也要理解老一輩人的想法,特別是一些傳統思想在老人心中根深蒂固,不可改變,兒媳也不要一昧地強求,退一步海闊天空,讓彼此都有餘地。
2.尊重生活習慣
在婆媳相處中,尊重彼此的生活習慣是很重要的一點,特別是老一輩人勤儉節約已成習慣,生活中雞毛蒜皮的小事,兒媳如果能尊重、退讓就能夠極大地改變婆媳之間的關係。例如,婆婆節電節水,要求兒媳洗澡的速度快一點,婆婆勤儉節約,兒媳就少點外賣、多在家吃飯,婆婆喜歡看戲劇,兒媳就把電視讓出來給老人看……其實這都是雞毛蒜皮的小事,作為晚輩理解老人勤儉的心,稍微改變生活習慣能夠換來和睦的家庭氛圍,何樂而不為呢?
3.寶爸作為溝通的橋梁
婆媳關係中,寶爸是重要的橋梁。寶爸在一個家庭中做得好不好,直接影響到了婆婆和兒媳的關係。如果婆媳之間產生了矛盾,寶爸偏袒婆婆,就會讓寶媽感到心涼,如果寶爸偏袒兒媳,則會讓老媽感覺到兒子不孝順。所以,在家庭中,寶爸的角色既重要又難辦,這就需要寶爸們堅守原則,在矛盾中按事實說話,做到不偏袒,同時還需要寶爸擁有高情商,兩不得罪。寶爸作為家庭中重要的一分子,也是寶媽和婆婆溝通橋梁,可以說,寶爸們做得越好,家庭就會越和睦。
有的人戲稱,婆婆和兒媳是上輩子的仇人,這輩子湊在一起爭奪同一個人的愛。但實際上,婆婆和兒媳並不是對立面,成為一家人後,都有共同的目標,希望家庭都能夠和睦,越來越好。所以,為了這個共同的目標,婆婆要理解寶媽的不易,兒媳也要多體諒老人的辛苦,同時,寶爸們多多擔負起溝通的責任,這樣一家人才能夠和諧相處,家庭才能夠越來越和諧、和睦。
今日互動話題:寶爸們,改善婆媳關係,你們是如何做的呢?
————————
專注育兒知識分享,為寶爸寶媽排憂解難。歡迎各位與我分享育兒過程中的小問題小確幸。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