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年前農村的賒鴨人,答應秋後來收帳,為何公鴨不要錢?

2020-12-20 農夫也瘋狂

十幾年前農村的賒鴨人,為何「公鴨不要錢,母鴨辛苦錢」?

文/農夫也瘋狂

春天是萬物復甦的節氣,氣溫上升了,花草樹木發芽了。而經過一個冬天的休養生息,農民也要開始春耕農忙了。在農村裡基本上家家戶戶都會養殖一些家禽家畜,特別是雞/鴨這些幾乎每家每戶都會養殖。而勤勞的農村婦女就要在天氣回暖了之後,開始孵化小雞小鴨了。但也有一些是從一些商販處購買。所以到了春天,農村集市上售賣小雞、小鴨還有小鵝苗的就多了。有一些還會開著車到村子裡去售賣,這個在十多年前的農村是最為常見的。每年到了三四月份的時候,吆喝聲不斷。每當這個時候,孩子們往往都會過來圍觀。而有需要的人,也會購買一些。在當時,一般都是購買小鴨、小鵝,很少有人購買小雞,並且還是可以賒帳的。商販會和購買的村民約定好秋後才來收帳,並且還答應「公鴨不要錢,母鴨辛苦錢」。為何公鴨不要錢呢?

農夫還清楚的記得,每年到了三四月份的時候,就有一些鄰村的,或者是外地的人開著車,或者是挑著擔子到村裡來售賣小雞、小鵝、小鴨子了。其中小雞是不賒帳的,只有小鵝、小鴨才會賒帳。但是這個賒帳也是有條件的,那就是賒帳購買的價格要比付原價稍微貴很多,有些甚至是原價雙倍的價錢。但也有一個好處,那就是賣家幫你挑選。而且到時候來收帳的時候,如果是公鴨、公鵝,那就是免費的,也就是說只有母鴨、母鵝才算數。如果在中途有些病死了、丟失了,無論公母都是要付帳的,除非你留下一樣東西。比如以前有些人會在中秋節前,就把賒帳購買的鴨、鵝殺掉吃了,然後就必須把鴨嘴鵝嘴留下來,當做憑證。當收帳人來了,一件就能知道是不是自己售賣的,並且還能判斷出公母。聽村裡的一些老人說,這是他們在嘴上留有專門的記號,由於長期經營的緣故,所以就能依靠經驗判斷出公母。

而之所以公鴨、公鵝不要錢,那是因為在農村裡養鵝、養鴨的要比養雞的少,並且養它們的一個目的就是為了產蛋,可是公鴨、公鵝不產蛋,那基本沒什麼用的。所以商販才會答應「公鴨不要錢,母鴨辛苦錢」。

在當時,商販們願意賒帳給不認識的陌生人,那是因為以前的農民是比較淳樸的,都是很講誠信的,基本上不會有人賴帳。何況在當時的條件也不好,生活中賒帳是很常見的事情。村裡人都在購買,那也不好不還錢。何況通過賒帳的方式售賣,雖然沒有及時拿到錢,但是賣得價更高了。並且還能幫助他們及時把鴨苗、鵝苗賣掉,也是解決了燃眉之急。不然,自己養著,越大越不划算。而有些人願意賒帳,那是因為他們本來就沒錢,何況這樣能確保所買的都是母鴨、母鵝,就算有些不是,但是公的不要錢,這樣反而還佔便宜了。所以即使日後來要帳需要多給點錢,很多人也願意賒帳。

不過這已經是以前的事情了,如今時代不一樣了,再也沒有賒帳的了,都是付現錢。畢竟現在有些人也變了,有些人想著花樣來賴帳。並且現在人口流動性也大,有些可能全家都出去了,或者是搬走了,這樣賒出去的帳就有可能打水漂。又到一年春天時,集市上售賣小鴨、小鵝的吆喝聲又響起了,但是再也沒有「賒鴨人」了。你們遇到過這種事情嗎?喜歡文章的朋友們,記得點讚、分享和關注哦,農夫每天都會為大家免費分享一些農村的好玩、有趣的事情,謝謝大家支持(圖片來源網絡)

相關焦點

  • 20多年前,農村神秘「賒刀人」留下預言,為何如今不見來收帳呢?
    文/三個老頭20年以前,農村神秘「賒刀人」留下預言,為何如今沒見來收帳呢?我們國家有著上下幾千年的文明歷史,而且在古代也一直都領先世界數千年。別人一般都會儘早地來收錢,可這些人卻似乎一點也不著急來收錢。而是跟賒帳的人留下一句話,說未來預測什麼東西會漲到多少錢的時候,就會上門來收錢。這些人也正因為這樣做生意的方式,跟平常人有所不一樣,才給人留下了一幅神秘面紗。小時候就聽爺爺說過,大人都將這些人叫做「賒刀人」。2、而且在那時候,不少農民家庭生活也都比較貧困,手頭上也比較拮据。
  • 30多年前,在農村賒帳賣刀的外鄉人,預言實現之後為何沒來收錢?
    而關於鬼谷子,還有一個存在了上千年的神秘群體可能與之有聯繫,那就是神秘的賒刀人!30多年前,在農村賒帳賣刀的外鄉人,預言實現之後為何沒來收錢?賒刀人只賒不賣,待預言成真之日便歸來收帳賒刀人,這個職業顧名思義就是一個讓你賒帳用刀的商販。但若是僅僅如此,也不至於讓其如此神秘,他們的奇怪之處在於,賒刀人的刀具從來都是只賒不賣。
  • 30年前,走街串巷、留下神秘預言的「賒刀人」,到底是什麼身份?
    先給大家解釋一下何謂「賒刀人」 90後的人可能都沒有聽過這個詞,按照網友所述,「賒刀人」是上世紀八十年代,也就是三十年前,廣泛出現於我國城鄉結合部和農村地區的一個「神秘團體」,《申報》對此有過報導:他們大都做小販打扮,身背刀具,走街串巷,大聲吆喝,遇到有人買刀時先談攏價格,然後不收現金,做一「預言」,約定預言成真時再來收帳,這就是
  • 當年,走街串巷、留下神秘預言的「賒刀人」,身份有何特殊?
    聽起來像囈語的話多年後卻神奇應驗 當年的「賒刀人」定下的收帳日期,當時的人覺得完全不可能到來,「賒刀人」的刀應該算白送了。比如「賒刀人」說牛肉20元一斤時,就會來收帳。當時20元錢是好多人一個月的工資,牛肉的價格不過一元錢,而且物價水平長期穩定,很多人根本還沒有通貨膨脹的意識。
  • 30年前,走街串巷、留下神秘預言的「賒刀人」,到底是什麼人?
    引言《申報》曾有記載:「鹹豐年間,浙江奉化出現了一個賒刀人......」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在這其中,出現過不少「預言家」,像袁天罡、郭璞等等。相同的是,他們的一些預言都成真了。今天筆者不說他們,而是說一說出現在民間的「賒刀人」。30年前還有過,他們走街串巷,總會留下一些神秘預言。
  • 一隻母鴨誤入公鴨群,沒過一會就站不起來了,可憐的母鴨太慘了!
    一隻母鴨誤入公鴨群,沒過一會就站不起來了,可憐的母鴨太慘了!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網絡上就流行起了這樣的一句話,不作死就不會死,這句話用來形容一些動物也再好不過了,身為農村三霸中的一霸。
  • 大鵝看到,母鴨被公鴨追趕的場景,實在忍無可忍,這回公鴨完蛋了
    鵝,比鴨大,額部有肉瘤,頸長,嘴扁而闊,腿高尾短,腳趾間有蹼,羽毛白色或灰色。能遊泳,鴨,嘴扁腿短,趾間有蹼,善遊泳,不能高飛。所謂春江水暖鴨先知。公鴨是一種無比淫蕩的生物,他們喜歡搞基,喜歡強姦母鴨。
  • 一抬頭9歲母鴨成公鴨
    昨天上午,王先生給記者打來電話稱,他家裡有一隻鴨子已經養了9年多了,最近半年來它不知為何變了性,由母鴨變成了公鴨。  記者在王先生家的鴨棚裡看到3隻正在嬉戲的鴨子,你追我趕,玩的不亦樂乎。其中,兩隻鴨子黃黃的毛,而另外一隻鴨子的毛是淺灰色的,脖子則呈墨綠色而且光澤很好。
  • 「速生鴨」天生長肉快杭州人更愛吃老鴨和公鴨
    安徽菜場烤鴨每隻僅售18元,多為養殖僅30多天的鴨子,愛吃鴨子的杭州人開始擔心筍乾老鴨煲飄香季,錢報記者走訪農貿市場、家禽批發市場和省畜禽專家,調查發現  「速生鴨」天生長肉快杭州人更愛吃老鴨和公鴨  大暑時節,燉一鍋筍乾老鴨煲是很多杭州人特別鍾愛的養生之道。因為夏季吃鴨消暑的傳統,眼下也是浙江人一年中消費鴨子最旺盛的季節。
  • 一歲公鴨變身母鴨學會下蛋本事不小
    據《長春晚報》消息吉林省梅河口市市民王志福家養的一隻本地白鴨,在當了一年的公鴨後,竟然又變成母鴨開始下蛋,至今已經生蛋近百枚!  王志福介紹,這隻大白鴨是他的老伴於2004年6月在東豐縣大沙河鎮羅家溝一姓於的農戶家買的。當時,共買了5隻鴨雛,4公1母。到年底時,5隻鴨子都長成了大鴨子,他殺掉了3隻公鴨吃肉。
  • 公鴨變身母鴨學會下蛋 專家稱其有兩套生殖系統
    當一年公鴨後變身母鴨 學會下蛋本事不小  梅河口市市民王志福家養的一隻本地白鴨,在當了一年的公鴨後,竟然又變成母鴨開始下蛋  2006年3月,鴨子開始下蛋後,王老漢發現,圈養兩隻鴨子的鴨圈每天都有兩枚新下的鴨蛋,這讓王老漢和老伴百思不得其解,王老漢開始時以為是母鴨連蛋,後來感到有些不對頭。
  • 公鴨有兩套生殖器官站著下蛋
    大公鴨倖免刀下母鴨蛋孵鴨雛  6月18日下午,記者先後兩次來到王家,不巧的是王老漢和老伴都不在,聽說記者是來採訪王家公鴨變性成母鴨一事,附近鄰居紛紛表示確有此事。19日上午,通過電話約好王老漢後,8時許記者終於看到了王家這隻已變性的大白鴨。籠中的變性大白鴨與普通家鴨沒什麼區別,其主人王志福老人說,鴨子是他老伴於2004年6月從東豐縣沙河鎮羅家溝一農戶家買的。
  • 農村留下「房上千,禮上萬」的賒鍋人,為啥一去不返,你知道嗎?
    農村的朋友你好,歡迎打開《三農坊》專欄,解讀農村生活,分享靠譜的農村信息,帶你看遍農村的人、情、味,找尋我們記憶中農村本來的面目。如果您喜歡本欄目,歡迎點擊右上角的「關注」按鈕。我是個農村的80後,但在我的印象中,沒有見過有類似的事情,聽村裡的老人說我們村以前也有過賒鍋人,這些人或是用扁擔挑著疊在一起的鍋或是用腳蹬三輪車拉著,總之說辭都差不多,那就是可以不要錢賒給農民使用。
  • 母鴨變性成公鴨(圖)
    母鴨變性成公鴨(圖)   這隻鴨子的毛呈灰色,與一般母鴨無二,脖子卻長著公鴨才有的墨綠色亮毛。據飼養者王先生介紹,最近半年來,小鴨子的毛色才變成這樣,並且聲音也發生了變化,以前清脆的叫聲變得有些嘶啞,很有磁性。去年春天還下蛋的母鴨子怎麼變了性別?就此,記者電話諮詢了遼寧大學生物系教授劉明玉。劉教授說,這是一種正常的自然現象,叫做「性反轉」,一般在家禽類和鳥類中常見。
  • 難忘賒小鴨-光明日報-光明網
    當時讓我感到納悶的是:小鴨兒為什麼不自家去孵,而是要去賒?爺爺告訴我,孵小鴨兒要比孵小雞兒難多了,弄不好,就賠了。因此,孵小鴨兒遠不如賒現成的小鴨兒划算。而賒鴨人有專門孵化鴨子的技術,鴨子的品種好,個頭也大,又愛生蛋,受到鄉親們的歡迎。
  • 它叫騰鴨,適合在農村飼養,很多人都沒有見過
    騰鴨,與鴨同屬不同種,騰鴨也叫番鴨,在農村中才有的見,即使是常住農村的人也有很多人沒有見過騰鴨。在我們老家,也有人叫它西鴨,站在高處會飛的那種。它最明顯的特別之處是它的鼻子兩旁有一坨紅紅的肉,雖然它能飛,但飛不遠。
  • 母鴨遭公鴨強暴也能佔主動?進化出超強避孕能力
    他日前在辦公室中接受美國國家地理雜誌專訪,解釋了為何動物的適應性無法通過獨自生存鬥爭來解釋,母鴨如何進化出反對強暴的策略,以及雄性為何並非總是能夠得到交配機會的原因等。問:你的許多書都著重於描述鳥類的性生活,比如幫助我們了解鴨子的怪異性行為。您能解釋下,為何即使母鴨遭到強暴,但卻依然在交配中佔據主動權嗎?這是有關鴨子性生活最引人入勝的問題。
  • 網傳「速生鴨」天生長肉快?杭州人更愛吃老鴨和公鴨
    2018-07-25 07:39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施雯 實習生 傅奕大暑時節,燉一鍋筍乾老鴨煲是很多杭州人特別鍾愛的養生之道。因為夏季吃鴨消暑的傳統,眼下也是浙江人一年中消費鴨子最旺盛的季節。
  • 讓鴨子產蛋提高,適當配比公鴨很重要,不光是母鴨的事情
    導語:現在養鴨子的人非常多,除了直接拿肉去賣之外,還可以養殖蛋鴨,鴨蛋在市場上面也是非常受到歡迎的,想要讓鴨子產蛋量提高,公鴨是非常重要的,還要注意讓鴨子有一個比較好的生活狀態。各種家禽裡面除了養雞之外,應該就算養鴨的人最多了。
  • 歷史上的賒刀人到底是一個怎樣的組織?他們靠什麼營生?
    而賒刀人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宋朝,大多數的賒刀人自稱都是鬼谷子的後裔,過去民間稱這種交易為「卜賣」。賒刀人留下的預言被稱為「讖語」,每個人遇到都會覺得這非常困惑吧。這完全就是沒有利潤的交易,為什麼還會一直存在呢?賒刀人要靠什麼來營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