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論壇到微博再到和朋友經常吹牛X的飯桌上,我們高談闊論,而汽車總是能夠成為眾多議題中的一個。關於汽車我們談論的太多,而更多的則是汽車的品牌和地域,你會經常聽到某個論壇對某個車型的攻擊,也會聽到有關於日本車沒有歐洲車安全的言論,更會看到針對汽車檔次和所用配件的檔次掛鈎的話語。不得不承認,這些言論存在偏見與錯誤。
不同人對汽車這個事物的理解截然不同。舉個例子,筆者在年輕時經常聽周邊的人說只有奔馳寶馬才算是高檔車,而日本車更多是用於當出租,並不屬於高級車,甚至被規劃在窮人車當中。但隨著年齡增長又外加進入汽車行業後這種思想反而被打破開來,如今我們認為世界上大部分汽車製造其實和製造一臺電腦有異曲同工之妙,到此請你先別著急評論反駁,因為我還沒說完。如今從我們的角度上審視一臺車,無論是寶馬還是豐田它們都有許多共同的特點,而它們和電腦不同的是電腦的全套配件基本都由第三方提供,而大部分汽車除引擎整體技術與部分非電子設備外也是由第三方提供的,也就是說,除外觀、車架、引擎之外,例如變速箱、避震機、車燈等可能都是由一家或幾家不同公司所提供。
扯了那麼多閒話,今天我們的文章就來帶你解析一下我們常見的整車配件供應商與代工廠,來看看汽車品牌光鮮之後的故事。
說到代工與製造我們往往都會把視線集中在實打實的零配件中,但殊不知一臺車從概念想法到外觀成型之間也是可以由某個公司所承擔。有人會驚訝,我靠!難道我們平時所能看見的車都不是車廠本身設計,而是外包給別人?這種說法從某種角度上談是很有可能的,廠家只需要負責提供設計靈感、審閱結果、融入所需要的技術,一臺熱賣車的外觀就可以被設計出來。義大利著名工業設計公司賓尼法利納(Pininfarina)就是這樣一家公司。
圖:這個Logo想必喜歡超跑的朋友都熟悉吧,因為幾乎每一臺法拉利的側面都會出現Pininfarina的標誌。
對義大利超級跑車痴迷的人會對該公司十分熟悉,因為這家公司為法拉利的諸多著名車型設計外觀已有多年時間,從法拉利250 GTO到恩佐法拉利,再到今天的法拉利FF都是出自賓尼法利納,就連筆者年輕時都會覺得這家設計公司就好像是法拉利的御用設計公司,因為它看起來比法拉利更懂法拉利。但實際上,賓尼法利納雖和法拉利同屬義大利,但賓尼法利納並不是將設計只拘泥於一個品牌,歷史設計中也不乏有其他廠家的經典案例,如阿爾法羅密歐8C 2300、勞斯萊斯Camargue、捷豹XJ6、標緻406 Coupe等。除以上這些「高大上」車型外,賓尼法利納也承接一些家庭用車的設計任務,就拿我們的國產車來說,奇瑞A3、中華駿捷、哈飛、長城等車也出自這家義大利巨匠之手。
圖:被法拉利車迷一致認為最優美的法拉利則就是由賓尼法利納設計的250 GTO。
圖:法拉利FF也出自這位設計巨匠之手。
圖:捷豹XJ6。
圖:阿爾法羅米歐8C 2300。
圖:勞斯萊斯Camargue。
圖:標緻406 Coupe。
圖:大街上能見度超高的中華駿捷也由賓尼法利納設計。
圖:奇瑞A3也是如此。
毫無疑問,你們被「騙」了。我們欣然接受那些難以碰觸到的超級跑車出自一家著名的義大利汽車設計公司的事實,但有些人卻不接受出自同一設計公司的國產車,你說問題出在哪?我想你我心裡都明白。賓尼法利納的設計史清楚的告訴我們,為汽車設計外觀對於某些廠家來說並不是強項,對於這樣的廠家它們都會找到第三方來參與車輛外觀設計。
外觀需要第三方提供設計,在其他一些你能夠肉眼看到的地方有的廠家依舊會找到代工廠參與設計,例如每臺車都會應用的輪轂。要知道,鋼鐵鑄造生產線需要大量人力物力支撐,一般的汽車廠家並不會在汽車製造中加入這一項開銷,所以這就催生了輪轂代工生產這一領域。舉例說明,德國ABB和義大利、日本的一些高性能車輪轂都有可能出自一輪轂製造企業,那就是我們熟悉的BBS,例如三菱Evolution X、寶馬M3、奧迪與大眾的御用改裝ABT等車型和品牌。當然有為高性能車代工輪轂的廠家也就有為一般常見型車製造輪轂的廠家,德國的RONAL就是一家主要專注於歐系車輪轂代工的品牌,寶馬幾乎全系,大眾的一些車系等輪轂均由該公司代工。日本方面,作為本田的子公司ENKEI也就自然而然的承擔起自家一些車系輪轂製造的任務,我們常見的東風本田思域輪轂其實就是來自ENKEI,除此之外日本的光生宇超(Kosei)在這一領域起到根深蒂固作用。
在此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尤其是鋁合金成品製造方面,我國已走在了世界的前端,目前許多國產和合資車應用的鋁合金輪轂有很大一部分來自中國國內的加工廠,這其中一些車型輪轂甚至還遠銷海外。
圖:三菱Evolution X其中一款車型配套的就是BBS輕量化輪轂。
圖:寶馬M3(E92)所使用的原裝輪轂也由BBS代工製造。
圖:MINI Cooper S Coupe的輪轂。
圖:在測試MINI Cooper S Coupe時我們將其輪轂進行了拆解,發現為Ronrl代工製造。
圖:VAG御用改裝品牌ABT的輪轂也由BBS所代工生產。
圖:輪轂後方明確標識有BBS字樣。
圖:日本光生宇超為豐田所代工的一些原廠輪轂,你能認出幾個?
圖:該款思域使用的輪轂就為ENKEI所代工。
圖:國內高配版本飛度應用的輪轂也為ENKEI製造。
對於汽車來說,照明系統至關重要,它不僅能夠讓駕駛者在夜間安全行駛,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成為辨識某款車型與品牌的標誌。但你知道嗎?這世界上絕大多數汽車廠家都不具備或認為沒必要具備車燈製造能力,所以針對汽車照明系統的代工也就十分平常。就拿我們最熟知不過的寶馬來說,其品牌中許多車系的車燈系統都是委託於法國法雷奧(Valeo)研發,而你經常能在寶馬車燈當中看到的「Xenon」標示也是其公司車燈特有技術,當然寶馬只是個個例,其他許多歐系轎車的照明系統同樣來自該公司。看到此我想大眾死忠還會提到一個品牌,那就是海拉(HELLA),因為有著世界著名燈具廠稱號的奧迪所使用的標誌性大燈核心技術就是來自海拉。
圖:德國海拉為奧迪A8製造的前大燈。
圖:寶馬1系前燈總成。
圖:如果細看銘牌就會發現是法雷奧製造。
圖:法雷奧為MINI Cooper S製造的大燈內帶有BI-Xenon字樣。
車燈照明系統並不是歐洲製造企業一枝獨秀領域,在日本許多日系轎車所使用的照明系統卻都來自一家叫做Koito(小系)的公司,它不僅是日本最大的車燈代工廠,同時也是豐田的直屬企業,它的生產製造幾乎囊括豐田旗下所有車型。與豐田形成對手形式的本田所使用的照明系統則由日本老牌品牌STANLEY(史丹利)提供,小到飛度大到雅閣的車燈你都能發現其蹤跡。
對於汽車的外觀你所能觸及到的一切代工與外包我們做了一系列不完全整理,但其實不知你是否知道在汽車內裝環節也充實著大量代工生產和研發,這其中包括你我都能觸摸到的裝飾面板、儀表、座椅、車載娛樂系統、空調,甚至是某個織物。在這裡我們主要整理了四個來自不同或相同國家為不同車輛提供內裝代工的品牌,而這幾個品牌所能代表的基本就是全世界範圍內的所有量產車。
美國 江森自控(Johnson Controls),該公司的主要業務範圍圍繞在車輛內裝面板設計、空調系統、電子元件以及車載娛樂系統當中進行,所涉及約50個汽車品牌。近期大紅大紫的全新奔馳S-Class(W222)的部分內裝零件、前後排座椅以及前排座椅後方兩個獨立的10.2英寸TFT顯示屏與後排專屬娛樂系統均有江森自控提供。與此同時2014款凱迪拉克CTS的整體座椅系統也是由該公司提供。日系品牌中,江森自控在國內的分公司還為東風日產旗下車型提供整體座椅解決方案。
除為汽車廠家代工內裝系統外,江森自控還擁有兩個我們熟知的蓄電池公司,分別是傲鐵馬(OPTIMA)和瓦爾塔(VARTA)。
圖:最近火到爆的奔馳新S(W222)後排整體娛樂系統全部匯聚了奔馳設計師的精華,同時還要加上江森自控的相關技術支持才得以成就。
法國 法雷奧(Valeo),是的,法雷奧並不是一家只生產車燈的廠家,在內裝系統與駕駛系統上法雷奧也有諸多建樹,國內許多合資車廠的定速巡航系統以及自動泊車系統和車載空調系統均由法雷奧提供。
圖:法雷奧的業務範圍看看有沒有觸及到你的車?
日本 康奈可(Calsonic Kansei),看到康奈可的英文,很多關注賽車的人會將目光引向JGTC的日產車隊,是的,和日產的深入合作關係拉伸了康奈可在這一領域的地位。該公司的主要業務範圍圍繞在車輛內裝及車載空調系統當中,我們熟知的日產軒逸的整體裝飾面板均由康奈可製造,而一代戰神GT-R R35的車頭部分總成也是由其提供。
圖:康奈可展示的新軒逸。
圖:GT-R R35的車頭框架也由康奈可提供。
日本 豐田紡織(Toyota Boshoku),看名字你可能就會知道這是一家豐田旗下公司,而豐田紡織的主要工作是為豐田旗下轎車提供門板配件和座椅織物。皇冠、卡羅拉的車門門板與織物座椅均有豐田紡織獨立製造和研發。
圖:豐田紡織為自家皇冠製造的車門總成。
圖:凱美瑞用車門總成。
SHOWA CORPORATION(以下簡稱SHOWA)是日本一家專業生產汽車、摩託車以及船舶舷外馬達高性能避震器的廠商,總部位於日本琦玉縣行田市。跟KYB一樣,起初的SHOWA同樣從飛機的避震系統起家。目前SHOWA的合作對象包括DUCATI、HARLEY DAVIDSON、KAWASAKI、YAMAHA、BMW、MAZDA、NISSAN、SUZUKI、TOYOTA、HONDA等世界知名汽車、摩託車製造商。
圖:SHOWA在汽車減震器領域造詣頗深,與之合作的品牌中,同樣不乏寶馬的身影。
圖:本田御用改裝品牌SPOON和MUGEN的避震產品為SHOWA代工。
圖:SHOWA針對單支柱和雙搖臂懸掛推出了不同類型的單筒、復筒避震套裝。
圖:對摩託車有一定研究的朋友一定認識這兩個狠貨,他們同樣使用了來自SHOWA的前叉減震系統。
如果說一個汽車的外觀好看與否直接影響到你會不會掏錢買這部車,那麼一個汽車的動力單元影響的就是你在掏錢之前的需求問題,這要比它是否好看更重要的多。但其實,說到一部車的引擎暫且拋開內部使用的零部件,就整體有的車型都是需要其他工廠外包製造的。當然,汽車廠家在其中起到的重要性也不少,它需要向外包廠家告知它所需要該引擎所達到的性能,並且能夠保證他安全平穩行駛,最後經過長時間測試才能裝配其中上市銷售。在這裡有人會說,偏偏汽車中最重要的引擎部分都要外包給別人?不過筆者個人認為引擎製造和汽車品牌本身並不掛鈎,外包給別人製造也是為了打造出更具性能的引擎,所以那些被外包出去製造或調校的引擎普遍出現在一些性能車當中。
世界上外包引擎商中不得不提的兩個廠家分別是考斯沃斯(Cosworth)與山葉(YAMAHA)。經常看F1比賽的朋友肯定對考斯沃斯並不陌生,因為在研製F1引擎方面這是一家相當在行的公司,並且之前研發的引擎在實際應用上都表現優異。而在民用車領域COSWORTH也有所涉及,我們熟知當年擊敗E30 M3的奔馳190E 2.5-16 Evolution的引擎就是由COSWORTH調校而來,而福特更是用考斯沃斯來直接為它的車命名,所以當時的那些鋼炮例如福特Escort RS Cosworth、Sierra RS Cosworth的名稱中都會帶有「Cosworth」以彰顯其高性能地位。
圖:終結E30 M3成名之路的奔馳190E 2.5-16 Evolution。
圖:拉力天賦的Escort RS Cosworth。
圖:Sierra RS Cosworth所採用的引擎也由考斯沃斯負責研發和調校。
日系車引擎也有外包案例,日本著名工業設計公司山葉就是之一。納尼?!你說你印象中山葉只會做電子琴?其實你錯了,雖然筆者不太懂電子琴但我個人認為山葉在引擎調校與製造領域要遠比鋼琴牛X的多,尤其是山葉在與豐田的合作上,在一定時期內為豐田打造了不少在性能車時代引以為豪的座駕。早期有豐田運動型車分水嶺之稱的2000GT所採用的直接6氣缸2.0L引擎就是豐田與山葉合作研發。不過2000GT只是個開始,最輝煌時期還要屬後來的3S-GE、3S-GTE引擎,它被安裝在Celica(ST185 ,ST205)中並可完美對應四輪驅動系統,後來的Caldina GT4 ST246應用的也是3S-GTE並被當時車迷稱為唯一一個能夠和斯巴魯STI、三菱Evolution抗衡的豐田車。
當然引擎是個整體,在引擎當中還需要各自零配件支持,例如傳感器、ECU、電磁閥等等,它們都由不同公司提供,有太多太多。所以如果下次有人在和你說XX車引擎不如XX車時你就要好好審視了。
圖:有著豐田運動車分水嶺稱號的2000GT所使用引擎就是和山葉合作開發的。
圖:豐田塞利卡搭載的引擎為3S-GTE,該引擎同為豐田與山葉合作研發。
圖:使用3S-GTE的Caldina。
圖:3S-GTE。
圖:3S-GE為自然吸氣版本引擎,在引擎側面可以明顯看到山葉標識。
既然說到了動力單元那麼也就不得不拿出傳動系統再說說事兒。話說汽車中最精密部分變速箱肯定能算上一號。我們都知道變速箱的作用是動力傳遞,自然也是汽車中相當重要的部分,變速箱內部部件製造也是相當精密,一般汽車廠家都不具備這樣的能力,也就是說你們在大街上看到的幾乎所有車變速箱全部需要其他廠家進行代工,無論是傳動手動、自動、雙離合變速箱都是變速箱製造廠家的結晶。
目前世界上常見的變速箱提供廠家有四家,為別為採埃孚(ZF Friedrichshafen AG)、愛信(Aisin)、捷特科(Jatco)、格特拉克(Getrag)。當然這只是一部分較為知名的廠家,沒有提及的還有許多,他們有的是提供整體變速箱,而有的是為以上品牌變速箱提供控制單元,例如美國的博格華納(Borgwarner)則就是為大眾DSG 6速變速箱提供控制單元,而7速DSG核心技術又是德國LuK公司提供,在這裡我們需要指出的一點,由於大眾將DSG雙離合技術買斷,所以這些廠家都是提供技術然後在大眾的工廠中進行變速箱的組裝,小夥伴兒們下次吐糟可以更深入點兒了。拿出DSG的問題說事只是告訴大家其實變速箱很精密,並不是一家公司和廠家就能夠搞定的,如果說汽車是一個由品牌構成的整體,那麼變速箱和引擎一樣同樣也是個由品牌構成的整體,相當複雜。
採埃孚(ZF Friedrichshafen AG)這是一家老牌德國變速箱製造公司,也是今天車壇最火熱的零部件供應商。今天的8速度變速箱和已經投入使用的9速變速箱均是由採埃孚率先開發使用,寶馬幾乎全系的6速、8速度變速箱都是由採埃孚所提供,JEEP自由光當中應用的9速度變速箱也由該公司所提供。
圖:當今寶馬廣泛使用的8速度手自一體變速箱就是由德國ZF公司所提供。
愛信(Aisin)又一個由多公司控股的日本零部件製造企業,博格華納(Borgwarner)合資建立,但豐田持有22.2%的股份。有了豐田的股份自然豐田車就要用,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愛信在1996年與唐山齒輪廠合資了愛信齒輪廠,主要生產手動變速箱,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唐齒,早期的夏利、威資等車使用的就是唐齒變速箱。除此之外,大眾也是愛信的大客戶,高爾夫6所使用的6速度自動變速箱就是愛信的產品。
圖:愛信製造的6速變速箱,適用於豐田86。
圖:愛信除了生產變速箱還配套製造離合器壓盤。
捷特科(Jatco)這家公司早期是日產的一個變速箱分部。後來和公司脫離的關係並開始將產品出售給其他客戶,後來捷特科與三菱合作開展變速箱業務。捷特科的主要任務是製造CVT五級變速箱,日產天籟、軒逸、三菱翼神、勁炫以及JEEP指南者使用的無級變速箱均由捷特科所提供。
圖:JEEP指南者使用的CVT變速箱由捷特科提供。
圖:新軒逸使用的XTRONIC CVT無級變速器也由捷特科製造。
格特拉克(Getrag)變速箱所設計的車型和型號比較多,從手動變速箱到雙離合都有製造能力,福克斯的手動變速箱由其提供,反之應用在法拉利458中的高性能變速箱也是格特拉克所提供。目前格特拉克在國內設立有工廠主要為合資車型供應手動與自動變速箱。
一氣之下寫了幾千字,匯總了一些我們比較常見的汽車配件代工廠,但說真的這些也只是冰山一角,甚至這些品牌所製造的東西中也有N多委託其他工廠所製造。這更像是一個連環,一個鏈條,少了誰都不行,從你看見一臺車到真正使用這臺車,這些代工廠配件提供商在之間起到的作用都是相當有意義的,所以如果你開寶馬認為它的燈光很好,那麼你就要謝謝法雷奧,如果你座奔馳認為座椅很舒服,你按鈕阻尼感很強要謝江森自控,反之也是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