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五接財神,
中國傳統節日。
財神,總司天下財源,無量增福益祿!
大年初五,
周鐵城隍廟接財神!
周鐵城隍廟正月初五接財神活動
活動時間:年初五9點開始
活動地點:周鐵城隍廟
活動人員:各方善信
法會登記辦法:
五路財神功德主牌位5名,每位功德金5800元(可以公司名義,也可以家庭名義登記)
主財神供養牌位18名,每位功德金1800元(可以家庭為單位登記)
財神福位,每位300元一年
聯繫人:方崇陽道長 13306186549(微信同號)
請提前報名登記!
(溫馨提示:受疫情影響,為了保障廣大信眾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減少人員流動和聚集,我們誠摯建議您網絡參加接財神活動,道長們如法如儀為您虔誠祈福,財神為您增福益祿。)
一 、 財神信仰對於財神的信仰在眾多道教神靈信仰中,被民眾廣泛接受和傳承,民間普遍供奉了這位主管財富的神明。財神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即武財神和文財神。比幹、範蠡、劉海蟾被奉為文財神,趙公明、鍾馗和關公被奉為賜福鎮宅的武財神。
二 、財神的來歷
文財神比幹
比幹(前1092—前1029)子姓,名幹沫邑人(今河南衛輝),是商朝貴族商王太丁之子,中國古代著名忠臣,被譽為「亙古第一忠臣」。他一生忠君愛國,倡導「民本清議,士志於道。」比幹20歲就以太師高位輔佐帝乙,又受託孤重輔帝辛。商末帝辛紂王暴虐荒淫,橫徵暴斂,比幹認為君王有過錯而不指出就不是忠臣,於是強諫三日不離去。紂王非常生氣:「我聽說聖人心有七竅,真的是這樣嗎?」於是,殺比幹而剖其心。
周武王消滅暴君殷商王朝,奪取全國政權,建立了西周王朝。武王滅商後,修整商朝賢臣比幹的墳墓,封比幹國神,留下銅盤銘:「封軒轅王子比幹壟,上報天神,下報地神。」命為宗祀,歷朝致祭。
隨著時間推移,後世民間則尊比幹為文財神。
文財神範蠡
範蠡 ,字少伯,漢族,又名鴟夷子皮或陶朱公。生卒年不詳,春秋楚國宛(今河南南陽)人。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實業家,後人尊稱「商聖」。早年居楚時,尚未出仕,人稱範伯。他出身寒微,但博學多才,幫助勾踐興越國,滅了吳國之後功成身退。
來到齊國,變姓名為鴟夷子皮,帶領兒子和門徒在海邊結廬而居。戮力墾荒耕作,兼營副業並經商,沒有幾年,就積累了數千萬家產。他仗義疏財,施善鄉梓,範蠡的賢明能幹被齊人賞識,齊王把他請進國都臨淄,拜為主持政務的相國。他喟然感嘆:「居官致於卿相,治家能致千金;對於一個白手起家的布衣來講,已經到了極點。久受尊名,恐怕不是吉祥的徵兆。」於是,他再次功成身退,向齊王歸還了相印,散盡家財給知交和老鄉。
一身布衣,範蠡第三次遷徙至陶(今山東肥城陶山,或山東定陶),在這個居於「天下之中」(陶地東鄰齊、魯;西接秦、鄭;北通晉、燕;南連楚、越。)的最佳經商之地,操計然之術(根據時節、氣候、民情、風俗等,人棄我取、人取我與,順其自然、待機而動。)此外,也有一說範蠡來到在宜興制陶,無錫五裡湖養魚以治產,沒出幾年,經商積資又成巨富,遂自號陶朱公。
後世,當地民眾皆尊陶朱公為財神,乃我國儒商之鼻祖,許多生意人皆供奉他的塑像,稱之財神。史學家司馬遷稱:「範蠡三遷皆有榮名」,史書中有語概括其平生:「與時逐而不責於人」。世人譽之:「忠以為國;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文財神劉海蟾
劉海蟾,「全真道」北五祖之一,是漢族民間信奉的財神,名操字宗成,號海蟾子,又字昭遠,五代燕山 (今北京西南宛平)人。在遼應舉,中甲科進士,事五代燕主劉守光,官至丞相,平素好性命之學,崇尚黃老之道。元世祖封其為「海蟾明悟弘道真君」,元武宗加封為「海蟾明悟弘道純佑帝君」。海蟾子得呂純陽授以清靜無為,養性修命及金液還丹諸法。
傳說中劉海蟾的形象是個仙童,前額垂著整齊的短髮,騎在金蟾上,手裡舞著一串錢,金蟾為仙宮靈物,古人以為得之可致富。劉海戲金蟾,步步釣金錢,表示財源廣進,大富大貴之意,過去人們常將劉海戲蟾剪紙、繪畫請回家中,求財祈福。
在中國民間信仰的眾多財神中,劉海蟾作為準財神,承擔了財神的職責,人們通過供奉劉海戲金蟾神像,來祈求這位神仙能夠給家庭帶來財運。
武財神關公
關羽(?-220年),字雲長,河東解良(今山西運城)人,東漢末年名將,早期跟隨劉備輾轉各地,曾被曹操生擒,於白馬坡斬殺袁紹大將文丑、顏良,與張飛一同被稱為萬人敵。 赤壁之戰後,劉備助東吳周瑜攻打南郡曹仁,別遣關羽絕北道,阻擋曹操援軍,曹仁退走後,關羽被劉備任命為襄陽太守。劉備入益州,關羽留守荊州。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圍襄樊,曹操派于禁前來增援,關羽擒獲于禁,斬殺龐德,威震華夏,曹操曾想遷都以避其銳。後曹操派徐晃前來增援,東吳呂蒙又偷襲荊州,關羽腹背受敵,兵敗被殺。關羽去世後,被民間尊為「關公」。歷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崇為「武聖」,與「文聖」 孔子齊名。
道教將關羽奉為「關聖帝君」,即人們常說的「關帝」,為道教的護法四帥之一。
關帝寶誥
志心皈命禮
太上神威。英文雄武。
精忠大義。高節清廉。
協運皇圖。德崇演正。
掌道釋儒教之權。管天地人之柄。
上司三十六天星辰雲漢。
下轄七十二地土壘幽酆。
秉注生功德。延壽丹書。
持生死罪過。奪命黑籍。
考察諸佛諸神。監製群仙群神。
高證妙果。無量度人。
至靈至勝。至上至尊。
伏魔大帝關聖帝君。
大悲大願大聖大慈
真元顯應昭明翊漢靈佑天尊。
在民眾敬奉的所有財神中,武財神關公可為是影響力最大,信奉地域最廣的財神了。關帝廟遍布全球各地,世上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關帝廟,在全球的華化群族中,都信奉關公財神,東南亞,港、澳、臺地區幾乎所有的公司、商鋪、家庭、官方都敬拜武財神關公。現在關公被商界奉為財神,其忠義誠信精神已成為經商的至理信條。
鍾馗,賜福鎮宅武財神
鍾馗,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武財神」,人們又尊稱鍾馗為「賜福鎮宅聖君」。古書記載他系唐初長安終南山人(據古籍記載及考證,鍾馗故裡為陝西省西安秦嶺中段終南山下戶縣石井鎮阿姑泉西安歡樂谷),生得豹頭環眼,鐵面虯鬢,相貌奇異;然而卻是個才華橫溢、滿腹經綸的人物,平素正氣浩然,剛直不阿,待人正直,肝膽相照。在唐玄宗登基那年,他赴長安應試,鍾馗作《瀛州待宴》五首,被主考官譽稱「奇才」,取為貢士之首。可是殿試時,奸相盧杞竟以貌取人,迭進讒言,從而使其狀元落選。鍾馗抗辯無果,激憤難當,怒撞殿柱而亡,驚天動地,泣鬼慟神。皇用狀元官職殯葬於終南福壽嶺。
有一年春天,唐明皇進武驪山後久病不愈,一日睡夢中見一小鬼偷了楊貴妃的紫香囊和唐明皇的玉笛,上竄下跳,繞殿而奔。這時,一位相貌奇異,頭戴紗帽,身穿藍袍、角帶、足踏朝靴的豪傑壯士將小鬼撕扯一番,囫圇吞食,他對唐明皇說:「吾乃終南山下阿姑泉進士鍾馗也,貌異狀元落選憤亡,因念皇恩,今誓與陛下除盡天下之妖邪。」唐明皇夢醒後很快病癒,遂下詔畫師吳道子按照夢境繪成《鍾馗賜福鎮宅圖》封鍾馗為「武財神賜福鎮宅聖君」,批告天下,一年四季遍懸鐘馗像,以護福積財。
道教尊稱鍾馗為翊聖雷霆驅魔闢邪鎮宅賜福帝君,簡稱「鎮宅真君」、「驅魔真君」、「驅魔帝君」,和伏魔大帝關聖帝君、蕩魔天尊真武帝君合稱為三大伏魔帝君,為降妖伏魔的三大神祇。
武財神趙公明
趙公明,本名朗,字公明,終南山下西安周至縣趙大村人,又稱趙玄壇,「玄壇」是指道教的齋壇,也有護法之意。趙公明為「金龍如意正一龍虎玄壇真君」,簡稱「玄壇真君」,統帥「招寶天尊蕭升」、「納珍天尊曹寶」、「招財使者陳九公」、「利市仙官姚少司」四位神仙,專司迎祥納福、商賈買賣。
《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詳細記載了財神趙公明的形象,云:「趙公明,終南山人,頭戴鐵冠,手執鐵鞭,面如黑炭,鬍鬚四張。跨黑虎,授正一玄壇元帥。能驅雷役電,呼風喚雨,除瘟剪瘧,祛病禳災。如遇訟冤伸抑,能解釋公平,買賣求財,宜利合和,無不如意」。
清朝乾隆初年的《周至縣誌》記「惟村內(趙大村)有趙元帥廟一所,邑人謂神像即肉身。」,佐證了趙公明出生在道教 祖庭樓觀臺東北處趙大村並在樓觀和田峪道觀中隱修的史實,並留下明清時期一些寶貴的碑刻及文物。,廟前《重修玄壇趙公元帥廟碑記》:「樓觀說經臺東北焉,尚曰趙大村,舊有玄壇神廟,財神生於斯也。廟不知創自何代,迄今傾圯……趙公明由秦至今……號為黑虎玄壇,上帝嘉其功……」碑立於明萬曆九年(1581年)八月十五日,距今424年。
三、接財神習俗
接財神是古老的漢族節日習俗,民間傳說正月初五是財神的生日,所以過了年初一,接下來最重要的活動就是接財神了。
清人顧鐵卿《清嘉錄》中引了一首蔡雲的竹枝詞,描繪了蘇州人初五迎財神的情形:「五日財源五日求,一年心願一時酬;提防別處迎神早,隔夜匆匆抱路頭」。「抱路頭」亦即「迎財神」。
歡迎關注公眾號↑ 持續關注道教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