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沒有發覺,最近家裡魚缸裡面的觀賞魚經常有各種問題,尤其是一些體質比較弱的個體。因為春秋季節是細菌滋生的高發季節,也是各種寵物容易生病的季節,那麼觀賞魚也是一樣的。
因為最近接到不少魚友,給咱們《養魚說》的私信,都是提到家裡觀賞魚生病的問題。這篇文章就和大家聊一聊觀賞魚如果有情況異常,應該怎麼樣處理?也算是統一比較籠統的回覆大家的問題。
不可否認的,現在觀賞魚的疾病種類非常多,而且有一些疾病它的症狀是比較像的。再加上現在水族觀賞魚市場上面一些藥物對某一些疾病的治療,其實並不是非常明確,也不是非常規範。所以大家在用藥的時候有可能會用錯,甚至造成疾病亂投醫的情況,不但沒有得到好的治療,反而會加快觀賞魚症狀的嚴重。這裡給大家三步走建議:
一步走:用原缸水隔離病魚
首先當我們發覺,自己魚缸裡面的觀賞魚,無論是哪一個品種,有一些異常情況或者說狀態不好的時候,第一件要做的事情是馬上用原來魚缸裡面的水,再用一個另外的容器,給它隔離開來。如果是一些高耗氧量的觀賞魚,比如金魚或者錦鯉魚或者虎皮魚,或者鸚鵡魚等等,這些耗氧量比較高的魚,但是我們隔離的空間又不是很大,建議大家還是給它們打氧。
二步走:拍清晰照片或者小視頻
接著,把它們隔離開來之後,再用比較清晰的照片,拍一下它們的症狀是怎麼樣的,或者是比較清晰的小視頻也是可以的,然後再發過來。同時大家最好再描述一下這個情況多久了,開缸多久了,其他同缸魚的情況如何。
三步走:應急治療4類情況
最後就是對症下藥了,這個也是難倒所有魚友的問題。因為大家不知道這具體是什麼症狀,然後如何下藥,大部分的魚友都會在網上搜索了之後,自己心裡有一個答案,但是這個答案不確定。以就再來我們《養魚說》這邊私信以求驗證,相信大家大部分都是這樣的心理。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有時候咱們看私信也比較少,那當沒有第一時間回復到大家的時候,希望大家可以有一些基本的經驗。基於這樣的情況,我們把觀賞魚一些狀況分為4類,給大家可以應急參考用。
1.外傷、細菌性的感染
外傷一般是打鬥或者是運輸過程中造成觀賞魚的驚嚇,然後狀況或者其他擦傷所造成的。這種情況和細菌性的感染一樣,我們要做的就是使用一些,對細菌性有通用的抑制效果的藥物,比如黃粉,或者是土黴素。這些藥物相對來說比較溫和,即便用的量有點多,也對觀賞魚沒有太多負面的影響。所以大家如果判斷出外傷或者是細菌性感染疾病的時候,可以先用這種藥去進行單獨治療,然後看有沒有好轉。
2.真菌性的感染
真菌性感染比較常見的就是,觀賞魚身體表面有一些白色的黏膜,或者是長一些白色的毛。這些就跟我們平時食物發黴的情況是差不多的,我們俗稱「長毛」。這些一般都是真菌引起的,那我們就要用對抗真菌性的藥物,一般是高錳酸鉀或者是碘酒。直接把魚抓出來之後,在觀賞魚的受傷部位塗抹上這個藥物,不過高錳酸鉀如果是紫色的,建議大家用水把它稀釋成紅色的之後再用,不然它的濃度太強,對觀賞魚還是有一定的影響。在使用過程中大家一定要注意,這些溶液一定不能滴到魚的魚鰓裡面。
3.外部的寄生蟲
最常見的就是白點病,這是由小瓜蟲引起的。那這種外部寄生蟲的情況,一般就有專門對付這些外部寄生蟲的藥了。比如說專門用來對付白點病的一種藥,叫白點淨,或者是其他專門針對性對抗外部寄生蟲的藥。
4.內部寄生蟲
第4種情況也是最麻煩的,那就是內部的寄生蟲,這種情況一般觀賞魚表現的狀態前期是很正常的,沒什麼太大的問題。但是到了中後期它的肚子會開始漲起來,我們一開始以為它們是吃飽了沒有消化,其實並不是的,這種情況一般我們叫腹水。然後後期還會伴隨著炸鱗,整個觀賞魚都看起來非常的恐怖,其實這種情況,非常難治療。只能看觀賞魚自己的造化,如果它能自己把肚子裡面那些髒東西排出來,就沒事,但是大部分的情況下是排不出來的。所以我們對付這種病,只能從預防食物的乾淨衛生做起,就是平時,儘量把觀賞魚飼料放在通風乾燥的地方,不要太潮溼。另外在餵魚的時候儘量不要用手,用一些勺子,如果用手的話一定要洗乾淨。
這就是幾種比較常見的觀賞魚,突發情況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不過最後強調一下,這只是比較通用的應急處理方案,那最後還需要根據這個魚的具體情況咱們再對症下藥。如果還有更好的方法,希望大家可以在評論區分享。
這裡是養魚說,如果你也喜歡飼養觀賞魚,不妨動動手指點個關注,所有養魚所要知道的都在這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