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韓國教授向中國搜尋引擎公司發郵件,就「泡菜源於中國」的「錯誤」進行抗議。這位韓國教授在信中附上了韓國泡菜的歷史文化資料,並且強調韓國泡菜源自於中國是「明顯的錯誤」,要求糾正相關錯誤信息。
中韓之間的泡菜起源之爭又起,而這個時候美國也在其中插上一腳,前太平洋艦隊司令,現任駐韓大使哈裡斯在推特上發表推文力挺韓國,表示韓國是泡菜的起源地。這場中韓之間的軟實力之爭的結局早已註定,擁有完善泡菜產業支持的中國必勝。
韓國早在2013年就試圖完成泡菜申遺,在2013年11月中旬,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評定結果還沒有出爐之前,韓國媒體就造謠報導韓國泡菜已經被成功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隨後聯合國闢謠過程中對韓國實施了嚴厲警告,強調申遺的不是韓國泡菜而是越冬泡菜文化,如果韓國新聞繼續在申遺確定的相關事務上造謠,那麼韓國今後的申遺將變得更加困難。韓國在泡菜申遺過程中使用的偷換概念的「春秋筆法」如今再次重現,韓國教授自說自話的表示韓國泡菜與中國無關只會被嗤之以鼻。
早在2000年前我國人民已經會通過一種叫做「菹菜」的工藝來醃製蔬菜用於過冬,相關記載已經出現於詩經之中。菹菜為代表的的蔬菜醃製工藝經過發展演變為我國多種多樣的泡菜品種並且輸出周邊國家。
顯然,泡菜起源這件事跟韓國沒什麼關係,韓國泡菜是中國文化向周邊輻射的結果。中韓泡菜曾經在2000年初的數年裡在東北亞市場中激烈競爭,而這場競爭在2010年後已經分出勝負:中國的醃製泡菜已經「統治」了東亞地區的泡菜市場,90%以上的餐廳採購的是中國泡菜,甚至大多數韓國家庭也以中國泡菜作為日常食品。
更為決定性的勝利出現在行業標準領域,2020年11月,由我國主持制定的泡菜國際標準誕生,市場內的泡菜產品該以何種規格流通,中國掌握了話語權。
韓國泡菜在同中國泡菜的競爭中全面處於下風的關鍵原因在於成本,中國在泡菜製作技術上的豐富沉澱使得中國泡菜能夠以極低的價格和優良的品質出口他國,而韓國傳統技藝製作的泡菜單價為5美元,為中國泡菜價格的10倍以上。
毫無疑問,在傳統文化軟實力競爭上,韓國並不是中國的對手。
這場軟實力之爭的結果不會因為美國將領力推誰而出現變化,這位昔日的太平洋艦隊司令哈裡斯正是由於在同中國軍隊的博弈中遭受決定性挫敗才被「貶」為駐韓大使,對於擁有充分攪局動機的大使先生的相關言論,大可忽略不計不值一駁。
爭論改變不了中韓泡菜文化之爭以中國勝利為結局的基本事實,所以我們沒有必要將矛盾擴大化,我國專家學者的已經加強了對相關文化分歧的歷史溯源研究,韓國在文化領域的剽竊空間將會越來越少。
每次韓國文化申遺話題都會引起中韓雙方網民的熱議乃至爭論,這其中自然有韓國人激烈的民族主義的成分。但也從側面證明:半島確實長期受中華文明圈影響。
因此,在保持必要的溝通交流的基礎上,中國也應該看到後疫情時代中韓在深化溝通交流合作上的廣泛共同利益,中韓越是近鄰就越是要注重交流合作,儘可能排除掉第三方國家的插足搞事帶來的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