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抖!網傳福州女子在蟶裡吃出寄生蟲 真相揭開

2020-12-14 騰訊網

「看得我渾身發抖啊!這蟶能吃嗎?這蟲是海裡的嗎?」

昨日,一段視頻在福州人的微信群裡傳開,視頻中,一名操福州話的婦女從飯桌上每隻煮熟的黃蟶體內都剝出了一條半透明的管子,說是寄生蟲。

許多網友看後嚇了一跳。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我們可以看到大媽從蟶體內剝出白色條狀物,很像一隻只的蟲子!

這是哪來的「蟲」?

記者看到視頻後,聯繫了福州市海洋與漁業技術中心的專家楊主任。「這不是蟲!」楊主任笑著回答:「這是貝類的消化器官,學名叫『晶杆』。」

所以差一點又被套路了有沒有!蟶:有寄生蟲?這個鍋我不背!

楊主任說,晶杆大約兩三釐米長,顏色偏黃、通體透明,其中一端的前段呈血色。它在貝類的腸道裡起攪拌食物、分泌消化酶的作用,是一種蛋白質。幾乎所有的貝類裡都有這根「晶杆」,區別在於明顯或不明顯。由於人們多囫圇吃蟶,蟶肉裡的晶杆很少被發現。一旦有不知情的人掰開蟶肉,看見晶杆,第一反應常會以為是寄生蟲鑽進蟶體裡來了。

記者走訪水產攤點有更多發現!

為了大家們能安心吃水產,記者走訪水產攤點,有了更多發現↓↓

記者還走訪了新金山集貿市場的幾個水產攤點。兩家經營鮮活貝類的老闆都知道蟶裡有根「透明管」,不過他們都管這叫「筋」。

不僅蟶,海蚌、魚類也有「筋」與「細線」

「松下港海鮮」店的林老闆,專門從攤上撿了個活蟶剝開,撕開蟶肉,從腹部抽出一根透明管,遞到記者眼前:「看,就是這東西。」林老闆接著剖開一個海蚌,又從蚌肉裡抽出一根更粗且短的透明管:「海蚌也有『筋』。不過花蛤個頭太小,有沒有『筋』,我還沒發現。」林老闆的貝類來自松下港,他幹這營生已經10多年。

那麼,魚類身上有沒有類似的消化器官呢?在「水口閩江淡水魚」店,朱老闆告訴記者,許多魚類身上都有兩條「細線」,鯉魚尤其明顯,不少人吃鯉魚,還專門要把這「魚線」抽掉,嫌味道太腥。隔壁「霞浦海鮮漁樂圈」店的劉老闆聽了卻搖搖頭,說自己祖輩都是霞浦的漁民,他沒聽說魚身上有什麼「線」。他專門請朱老闆到他的店裡殺了一條平頭鯛,只見朱老闆麻利地剖開魚肚、剁掉魚頭,用清水衝去血跡後,從魚的脊骨兩側各抽出一條白色的「細線」,說:「在這裡呢!」

然而,魚的「細線」與貝類的「筋」不是一回事。記者回頭諮詢了市海洋與漁業技術中心的楊主任,他說,那「細線」其實是魚的血管。

我們處理水產時需要注意些什麼?

記者又採訪了福建醫大附一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莊則豪。莊醫生說,雖然「晶杆」和「血管」不是寄生蟲,但是人們對魚類、貝類乃至肉類的寄生蟲還是應該保持警惕,尤其是寄生蟲卵。「吃入的成蟲,通常會被胃酸殺滅。但是蟲卵可能逃過胃酸的侵襲,在人體內長大並繁殖,導致疾病發生。蟲卵一般肉眼看不見,用顯微鏡才能看見。」莊醫生提醒市民,避免上述原因導致的「病從口入」,最好的方法就是「不熟不吃」。

另外,烹飪時,要使用不同的砧板處理不同食物,避免交叉感染。「不過,近些年來,這種病例已經非常少見了。市民吃魚吃肉,也無需過分擔心。」他說。

那些關於吃的謠言...

話說我們差點又被視頻裡的內容套路了.....這些年關於吃的謠言可真不少啊!

NO.1 注膠皮皮蝦

前段時間一則「注膠皮皮蝦」的視頻火了起來。

視頻中,一女子義憤填膺,怒罵「黑心商」,說她在早市上買的皮皮蝦,煮熟後發現每個裡面都注入了「膠」,有很大一大塊,硬邦邦的,並勸大家「都別買了也別吃了」。

真相

這「膠」究竟是什麼,想必沿海的小夥伴都知道,那就是皮皮蝦籽啊!

皮皮蝦又叫蝦蛄、爬蝦,海生,每年春天,是皮皮蝦最肥美的時候,母皮皮蝦還沒有產籽,煮熟後,籽會變得發紅幹硬。皮皮蝦籽中含有大量人體必需的蛋白質、脂肪、磷脂、維生素等營養物質,但同時含有較高的脂肪和膽固醇,所以應根據自身的情況,適量食用。很多人喜歡吃帶籽的母皮皮蝦,雖然不如公皮皮蝦鮮美,但是籽吃起來有嚼勁,滿口生香。

NO.2 肉鬆是棉花做的

這兩天網絡上還熱傳一個視頻,有人將自己買回來的一袋肉鬆餅,拿水浸泡後,發現肉鬆裡面根本沒有肉鬆,而是「棉花」做的。然而很快就被闢謠了!

NO.3 塑料大米

有段時間,一段「塑料大米」視頻在網上瘋傳。視頻中,一男子將一個個塑膠袋放入一臺機器,經過熔解、拉絲、切割等工序,最終生產出一粒粒狀似米粒的白色固體。視頻配文稱,這就是假大米的製作過程。

真相:業內人士稱,視頻中這些白色固體叫「再生白色透明塑料顆粒」,屬於塑料製品的半成品原料。視頻中是塑料顆粒的生產流程,只是被某些別有用心的人配上字幕,搖身一變成了「塑料做大米」的謠言。

其實,塑料製品與普通大米極易識別,通過簡單的望、聞、煮、燒等就能辨別。另外,大米市價一般在每斤3元左右,而塑料粒的每斤成本高達十幾元,商家沒有造假的必要。(詳情點擊:真相丨所有闢謠都被打臉了?"塑料大米"真的存在?)

除此之外還有:塑料紫菜、蝦中寄生蟲、人造雞蛋、甲醛香蕉...等等等等

吃貨面對這麼多謠言也是很慌張好麼!還能不能好好吃東西了!

但看多了之後,就會發現這類視頻的共同點:

1. 視頻一上來都會清楚地說明所「曝光」食品的購買場所/品牌等信息,這可能是為了便於進行敲詐。

2. 視頻解說者基本不露臉,這可能是為了逃避追查。

3. 「曝光」的基本是「塑料做的」「注膠」之類一般人耳熟能詳的「黑幕」,這可能是考慮到受眾的接受能力,為了便於傳播。

可以說,通過拍短視頻造謠,成本幾乎為零,但卻會對相關行業造成重大損害,是非常惡劣的犯罪行為。

當然對我們每個人來說,轉發所謂的「黑幕」之前,也需要過過腦子!所以,請大家擦亮眼睛,看到這類謠言,不要轉發。如果一些微信公眾號傳播謠言,請舉報他們!

相關焦點

  • 網傳對蝦體內有白色寄生蟲?實為雄蝦生殖腺
    【觀察者網綜合報導】現在正值魚蝦肥美的季節,近日網絡上一段關於「對蝦體內有白色寄生蟲」的視頻熱傳,令部分網友頗為擔憂,還能放心的吃蝦嗎? 視頻中,一位大媽剪開蝦的頭部,挑出一段白色的線狀膏體,並稱這是蝦體內的寄生蟲,每隻蝦都有,另一位大媽還發出了驚訝的:哦喲~
  • 鯰魚吃糞便長大?揭開「水產商人懺悔文」真相
    鯰魚吃糞便長大?揭開「水產商人懺悔文」真相    近日,微信群和朋友圈熱傳一篇「懺悔文」,一位名叫「鄭國強」的水產商人自曝「黑幕」:他在18年的水產生意中,給所賣的水產品添加各類藥物,水產品包括黃鱔、螺螄、貝類、黑魚、龍蝦等,而添加的藥物則有避孕藥、尿素精等。他還言之鑿鑿,這些藥物會慢慢致癌,不僅殺害物命,也在間接殺人。
  • 網傳三文魚寄生蟲多,為什麼日本人都不吃三文魚了而我們還在吃?
    網傳三文魚寄生蟲多,為什麼日本人都不吃三文魚了而我們還在吃?我們吃的並不是日本產的三文魚,大多都是加拿大,智利,挪威進口的,日本人也有吃三文魚的,他們也是吃的進口,自己國家產的並不吃。在日本確實原來沒有吃生的三文魚的習慣,老的日本料亭也不會把三文魚作為菜譜給客人,傳統的壽司店也沒有用三文魚做的壽司。原因很簡單,就是蔡先生說的三文魚中有寄生蟲的問題,因為這樣三文魚不能生吃。(日本很多魚中都有寄生蟲,如青花魚就是這樣)。而很多人去北海道卻可以經常吃到三文魚。
  • 網傳三文魚刺身有寄生蟲 專家建議儘量煮熟食用
    網傳三文魚刺身有寄生蟲 專家建議儘量煮熟食用 2012年04月18日14:05 來源:中國新聞網
  • 網傳黃鱔體內有致命寄生蟲 專家:可以吃須燒熟
    原標題:網傳黃鱔體內有致命寄生蟲 專家:可以吃須燒熟 民間素有「夏令之補,黃鱔為首」、「小暑黃鱔賽人參」的諺語。所以很多地方都流行夏季吃黃鱔進補。而在舌尖上的杭州,爆炒鱔絲鱔段向來就是一個廣受歡迎的菜品。 不過,最近網絡上一篇有關黃鱔的文章,讓很多吃貨坐不住了。
  • 闢謠| 網傳豬肉裡有寄生蟲 臨高畜牧局:沒有發現
    南國都市報11月13日訊 (記者梁振文)近日,臨高不少網友轉發豬肉裡有寄生蟲的視頻,導致大家近來都不敢吃豬肉。對此,臨高畜牧獸醫局工作人員稱,進入市場的豬肉,是經過檢驗合格後,才允許進入攤位買賣的。他們經過走訪調查,未發現如視頻中所說的寄生蟲出現。
  • 大蝦體內有無寄生蟲?襄陽高校師生用實驗揭秘~另附吃蝦要訣
    昨日,由市科協主辦,湖北文理學院承辦的「食全食美」科普進社區活動,在現場用實驗為您揭開真相。傳言:「因吃小龍蝦肺裡全是洞」關於小龍蝦的有各種駭人的傳說,「重金屬超標」「體內有大量寄生蟲」「生長環境太髒」等等。最近,一則「女子因吃小龍蝦咳血,肺裡全是血洞」的消息令人震驚。
  • 真相令人憤怒……
    1、吃小龍蝦身體會長蟲 謠言類別:失實報導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 謠言內容 近日網絡流傳一則從手臂夾出一條又一條的白色蟲子的視頻,視頻中還配有:「常吃小龍蝦的結果」文字。 真相: 網傳視頻實際為國外一名年輕女子日前赴中南美洲進行生態工作,遭到馬蠅叮咬手臂,蛆蟲寄生皮膚內,醫護人員從其手臂中夾出白色蛆蟲事件,並非吃小龍蝦導致。
  • 網傳二中學生劉雅婷「絕命信」?真相是
    經網絡闢謠舉報平臺記者在微博、百度上搜索發現,同樣內容的信息在網絡上隨處可見,事發地點有的說牡丹江、佳木斯,有的說在鄭州新密、山東省滕州市、湖南邵陽,還有的說在福州閩侯,版本很多,但是均已被當地警方和媒體公開闢謠。
  • 女子在長樂國會大酒店吃菜鱘 吃出寄生蟲
    N海都記者 陳錕 實習生 沈鑫  海都訊 昨日,市民陳女士撥打968111向本報反映,自己與親友在長樂國惠大酒店用餐時發現吃了一半的菜鱘中有長條狀的異物,隨後她向酒店經理反映,被告知這可能是寄生蟲。陳女士表示很難接受,「吃到一半,就吐了出來,這幾天都不想吃飯了。」
  • 小龍蝦全是寄生蟲?重金屬超標?這些事你一定不知道!
    這個視頻裡,醫生用鑷子從身體裡拉出一條蟲,配的文字是:常吃小龍蝦的結果。真相是什麼呢?這個視頻實際為國外一名女子赴中南美洲工作,遭到馬蠅叮咬手臂,蛆蟲寄生皮膚內,醫護人員從其手臂中夾出白色蛆蟲,並非吃小龍蝦導致。
  • 為什麼日本人天天吃生魚片,體內卻沒有寄生蟲?背後真相曝光
    說到吃,每個國家都有吃貨,而且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飲食文化,比如中國北方的麵條、中國南方的大米。而去過日本的朋友都知道,日本是一個島國,它四面環海,魚類資源豐富,所以日本人養成了吃生魚片的習慣。幾乎每個日本料理店,生魚片都是必不可少的,生魚片也是日本人飯桌上必備的一道美食。
  • 網傳福州一名25歲女子馬爾地夫浮潛死亡
    「福州一名25歲女子在馬爾地夫一小島浮潛時因為嗆水意外而香消玉殞。」昨天,微博上盛傳著這樣一條信息。發微博者在網上稱,已經聯繫了大使館和當事人的親屬,確定消息屬實。  不過,昨日記者致電馬爾地夫中國大使館,一名工作人員表示不知情,因為使館人員都已經下班,無法確定消息。
  • 網傳福州一名25歲女子在馬爾地夫浮潛死亡
    本報訊(記者楊玉娟 實習記者陳雪芳)「福州一名25歲女子在馬爾地夫一小島浮潛時因為嗆水意外而香消玉殞。」昨天,微博上盛傳著這樣一條信息。發微博者在網上稱,已經聯繫了大使館和當事人的親屬,確定消息屬實。
  • 女子體內有近10種寄生蟲,究竟怎麼回事?與吃螃蟹有關
    女子胸悶去醫院檢查,竟然查出了10多種寄生蟲!與吃螃蟹有關!又到了各種盤錦河蟹、陽澄湖大閘蟹的吃貨季遇上這事……嬸兒瑟瑟發抖,蟹蟹也很懵:這到底是咋回事?然而,血常規中的一項指標異常:嗜酸性粒細胞 8.8*10^9/L,已經高出了參考上限的29.3倍,這提示著患者很有可能存在過敏或寄生蟲感染。胡女士的CT圖胡女士說,今年3月,她做了腰椎手術,在家休養的過程中有人告訴她一個「偏方」——生吃螃蟹,說是可以強壯骨骼,幫助她的腰椎早點恢復。
  • 網傳福州女子馬爾地夫浮潛死亡 手機已停機
    浮潛危險性大東南快報(微博)訊(記者楊玉娟 實習記者陳雪芳)「福州一名25歲女子在馬爾地夫一小島浮潛時因為嗆水意外而香消玉殞。福州女子獨自前往馬爾地夫「馬爾地夫的這個靠近天堂島的小島,8日,一個熟悉、善良、美麗的福州女孩在這裡浮潛(發生)意外,香消玉殞。『狂柔』一路走好。希望你在天堂,沒有人間的煩惱無憂無慮開心快樂。」昨天下午,網友「菩提守望」發出這條微博,引來許多人的關注,不少人為之震驚。隨後,記者關注了網友「狂柔」的微博和QQ。
  • 日本人最愛的三文魚壽司,為啥在中國老被說有寄生蟲?真相尷尬了
    而在日本當地,人們非常喜歡吃一種名為三文魚的深海魚,尤其喜歡將其製作成三文魚壽司。相信大家也都知道,日本的壽司在世界上都是出了名的,我們國家也有許多壽司店,壽司的味道也確實不錯。但是,就是這日本人最愛吃的壽司,在我們國家,老是被人嫌棄說成寄生蟲,這也導致有很多想嘗試的人,根本不敢吃。
  • 日本人每天吃那麼多生魚片,體內卻沒有寄生蟲?真相原來是這樣!
    而他們在吃壽司的同時,也會在上面搭配一些生魚片。日本是一個臨海國家,他們的海鮮種類非常多,最喜歡吃的就是生魚片了。日本人每天吃那麼多生魚片,體內卻沒有寄生蟲?真相原來是這樣! 生魚片其實就是沒有經過任何烹飪的海鮮,直接就片出來蘸醬料吃。他們在吃東西的時候,真的是比較特殊,我們中國人是要吃熟的東西,覺得不熟的會有寄生蟲,但日本人不是。
  • 闢謠|網傳四川眉山一女子在溼地公園被綁架系謠傳
    原標題:雲闢謠|網傳四川眉山一女子在溼地公園被綁架系謠傳 8月7日晚,在四川眉山部分微信群及朋友圈裡流傳著一則消息,一女子在東坡溼地公園內被兩名男子弄暈,強行拽上車綁架。該消息經傳播後,市民們議論紛紛,人心惶惶。 8月8日上午,眉山市東坡區公安分局針對此事發布闢謠信息。
  • 把大蝦的精囊當寄生蟲!
    這兩天,有一條大蝦裡有寄生蟲的視頻在網絡上瘋傳,不得不感嘆網絡時代的速度太快,都已經傳到小編這裡了!昨天晚上,有位朋友轉了這個視頻給小編,稱是上海一消費群內所發,求證是真是假。看,就是下面這個視頻!小編一看,估計這謠言要來了!得找個專業人士詳細科普一下,並第一時間把視頻轉給科環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術主管王維老師(網名:海上積雨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