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才女辭去外企高管引入「黑暗中對話」

2020-12-14 東方網

  「準備好了麼?」話音剛落,一扇大門打開,手執導盲杖走入,大門又緩緩關上。這是一個伸手不見五指,毫無一絲光線的黑暗世界。

  國慶前夕,記者來到「黑暗中對話」體驗館,進行了一場特殊的黑暗體驗。在這裡,你看不見,只能依靠觸覺、聽覺,還有一位盲人導師的引導,穿越「叢林」、「欣賞」風景、過馬路、去超市購物等。

黑暗中對話(中國)創始人蔡史印

  「黑暗中,你能『看見』更多,重新認知自己與他們。」這裡的「他們」,指的是視障人群。黑暗中對話(中國)創始人蔡史印,通過這樣的方式,打開公益的大門。

  體驗黑暗中的世界

  「導盲杖不要離地,向前走的時候,用它左右探地。」黑暗世界裡,盲人導師小溪的聲音,成了唯一的安撫。記者的雙腳緊踩地面,卻邁不出一步。

  「別害怕,慢慢走。」導盲杖變成了「眼睛」,小心用它探知前方道路。平時幾秒鐘就能跨步十米,到了這裡,時間似乎已靜止。

  「停下來,猜猜這裡哪裡?」這時,耳朵上方的鳥鳴聲越來越大。小溪說,這是叢林的觀影臺。暫時「失去」視覺,深呼吸幾口,卻依然能感受到空氣的清新,似乎聽見大自然的聲音。

「黑暗中對話」在中國開館6周年慶典

  一段時間後,逐漸適應了看不見的世界,恐懼在慢慢減少。無論是街區上的ATM機,還是超市裡的物品,只能靠「摸」來識別。小溪一遍遍鼓勵:「別怕,用腳尋找盲道,沿著盲道慢慢走。」

  體驗中,很多場景都是日常再熟悉不過的環境,很多東西也是生活中常看見的。唯一的不同,是我們完全看不到。

  最後,在咖啡廳裡,摸索著找到一張沙發坐下。「你可以寫點什麼。」小溪遞來了一張明信片。耳邊響起悠揚的鋼琴聲,拿起手中的筆,估摸著,在明信片上寫下一段話:「這是我從未來過的另一個世界。經歷過恐懼、不安,卻始終在尋找一種力量,讓內心安寧和堅定。這是我們了解他們的另一扇窗戶,也是與自己的心靈對話。」

  這是一場「重新的認知」

  在光明世界裡,只需幾分鐘完成的事,在黑暗中卻體驗了75分鐘。

  「體驗之後,你才可以和他們更好地對話。」坐在面前的蔡史印,穿著一身運動裝,梳著兩個長辮子,走起路來風風火火。她從小到大,都是老師和家長眼中的模範學生。本科畢業於復旦大學國際商務管理系,而後獲全額獎學金赴紐約州立大學攻讀MBA。畢業後的十年職業生涯,她曾在通用電器、西門子、美國國際集團等工作。

  8年前,正是一場「黑暗中的對話」,改變了蔡史印的人生軌跡。

  她曾在西藏盲童學校做義工,遇見一位發明藏盲文的德國盲人,驚訝於他的內心力量。而後,她在美國亞特蘭大「黑暗中對話」場館體驗後,震撼不已。「我那時才發現,我們對視障者的所有想像很多都是偏見。」她說,人們在失去自己的一個感官後,會有許多新的「看見」。如果不體驗,很難感同身受。

「黑暗中對話」上海館開在江濱路

  繼成都、深圳體驗館後,今年6月,蔡史印將「黑暗中對話」場館開在了上海。4個月時間內,有2500多人走進場館,進行黑暗中的體驗。體驗人群中,有企業家、公務員、教師,也有中小學生。

  75分鐘的體驗後,幾乎每個人走出來,都會刷新原有認知,甚至重新認識自己。

  一位體驗者寫下留言:「體會了盲人的世界,更能感受他們如此渴望光明。盲人需要更多正確的關愛。」還有人說,「體驗過才知道自己喝了一大碗心靈『雞湯』,可怕的不是視覺的黑暗,而是心靈的渾濁。」所謂「看見」,不僅是眼睛所見。心若失明,難道不是另一種「殘障」?

  「我們都有『病』,『黑房』好比是給自己照了個CT。」一位企業家在體驗後發出感慨。在黑暗世界裡,體驗者由強變弱,體會了「失去」,更加珍惜所擁有的。

  公益被正確打開

  在蔡史印看來,做公益難,不以公益的姿態做公益更難,「體驗了『失去』,你更可以站在正確的位置上與視障人群對話。」

  「一說到盲人,人們往往就想到按摩。」她說,其實盲人也是普通人,他們同樣可以做大部分的事。在體驗館,盲人不僅做導師和培訓教練,公司的IT崗位也由他們管理。

  「黑暗中對話」深圳館館長劉天華,3歲半時因發高燒導致青光眼,視力持續下降,到大學畢業後完全失明。他之前做過中醫推拿,在普通人眼裡這是盲人就業最好的去處。他成為「黑暗中對話」的一員,如今上臺演講,海外考察時用英語流利交流,管理深圳場館團隊。

  「黑暗中對話」導師小溪,7歲那年玩耍時被飛鏢刺中眼睛,10年時完全失明。他當過按摩師,也做過酒吧駐唱。他告訴記者,視障者藉助屏幕朗讀軟體等工具,與健視者一樣上網、打字、閱讀,玩微博和微信,「哪天你在網店與客服對話時,對方沒準就是一位盲人。光從打字速度、服務水準上,你完全分辨不出。」

  「黑暗」中也能創造光明。「身體障礙將永遠存在。」蔡史印說,她不願看到10年後,我們依然只有單獨的盲人或聾啞學校;她希望看到,視障學生和普通學生一起上學、成長,他們也能更平等地考大學、考公務員,應聘各種工作……;

蔡史印帶著視障員工小溪跑成都雙遺馬拉松。

  「黑暗中對話」曾做過不完全的統計:體驗過黑暗世界後,100%健視者在五年之後仍不會忘記這個活動和盲人導師的名字,90%以上的人會更自覺地關注盲人的生活。

  與黑暗對話後,一些企業家改變看法,讓蔡史印推薦合適的盲人,去企業做行政。甚至,還有盲人導師被著名的投資銀行高盛「挖角」。

  「小溪,你想和7歲那年的自己,和未來的自己,說些什麼?」面對記者的提問,小溪思索片刻,用充滿磁性的聲音說:「我想對7歲的自己說,好好玩吧。」而對於未來,他有更大的期許:「雖然失去了光明,我們仍然有力量。我希望,當我挽著健視的戀人走在馬路上,人們不再投來異樣的目光。黑暗也能創造光明。」

  (文內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相關焦點

  • 黑暗中的對話
    黑暗中的對話 《活著》第9季 光明天使(三) 軒慧 圖/文 (媒體轉載須經騰訊網及作者授權) 劉天華1973年出生於哈爾濱,三歲多的時候因高燒誘發了青光眼導致視力喪失。
  • 告別華爾街,回國創辦「黑暗中對話」,蔡史印:八年有一百次想放棄
    工作坊面向企業高管與政府機構高層,旨在使參與者真實地審視自己的價值觀和潛力,從而更好地促進團隊的溝通與合作。從商業角度來看,工作坊有很大的盈利空間。正因如此,工作坊舉辦不久,在北京就出現了沒有經過德國總部授權而設立的「黑暗中對話工作坊」。德國總部暫時擱置了入駐中國內地的打算。
  • 熄燈一小時 | 黑暗中對話
    關掉燈的一小時黑暗時間,讓我們重新思考面對地球。同時黑暗也喚醒人本能的原始感受,在這樣的環境中,你是否想像過,如果一直生活在黑暗中會怎樣?伸手不見五指,莫名的恐懼,感到無助,行動不便,失去生命中眾多的精彩斑斕?
  • 黑暗中的對話 – 帶你體會理解盲人的世界
    「黑暗中的對話」的概念便由此誕生。 此概念有兩個主要目的:首先是增強公眾容忍他人的意識,從而克服「我們」和「他們」之間的障礙。其次就是通過將顯而易見的劣勢轉化為潛在資產,來為弱勢人群創造就業機會。作為一個「交流的平臺」,其重點並不在於視盲,而更多強調產生共鳴及協作的氛圍,推動對於邊緣人群的社會包容。 1988年,「黑暗中的對話」的第一個體驗館在德國漢堡開幕。
  • 「黑暗中對話」體驗館在蓉開館
    「黑暗中對話」體驗館在蓉開館     本報訊(記者 唐澤文)暫時關閉視覺,在伸手不見五指的環境中將有怎樣的體驗?9月8日,「黑暗中對話」體驗館在成都市錦江區開館。
  • 清華才女武亦姝低調現身復旦大學,軍訓後黑了不少,網友:不美了
    清華大學才女武亦姝國慶期間低調現身復旦大學,此次前往復旦別有目的,武亦姝跟復旦大學可真是很有緣分,她初中就讀於復旦蘭生學校,高中就讀於復旦大學附屬中學,雖沒有選擇復旦大學,但是算得上是半個「復旦人」。復旦大學在國慶期間舉辦了主題活動展,邀請了武亦姝前來參加,共同為祖國慶生;武亦姝身高一米八二,在人群中一下子就被認出來了,自從參加《中國詩詞大會》獲得冠軍之後,武亦姝就被許多人所關注,她被譽為是中國最美的「詩詞才女」,是許多中小學生的學習榜樣,許多孩子因為武亦姝愛上了古詩詞。
  • 香港社會創業家張瑞霖:在黑暗中對話心靈
    目前,「黑暗中對話」在世界38個國家的170多個城市建有體驗館和工作坊,體驗學習者超過750萬人,為超過7000多位視障人士提供了工作機會。2009年,香港社會創業家張瑞霖將這份特別的體驗引入中國香港。「重投年輕時烏託邦的夢」談及創辦社會企業的初衷,張瑞霖將其歸結為大學時的理想。
  • 迅佰匯高管沙龍:外企和民企的文化差異是什麼?
    迅佰匯特別邀請了來自外企和民企的數十位高管,一起分享討論這個話題,希望為更多的人才提供參考思路和角度,做出明智選擇,發揮職場最大價值。   2020年人才市場的流動趨勢,到底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曾加入民企和國有合資企業,多年高管經歷以及跨文化團隊的管理經驗,對不同企業之間的文化差異有更深刻的簡介,他將以海外人士管理者的視角,帶來更具國際化的觀點分享。
  • "黑暗中的對話": 快樂 平等 友愛
    一位女士剛走進「黑暗中的對話」會場,就請求退出來,她說有些恐懼。然而,更多的參與者還是在快樂、平等和友愛的黑暗中,度過了一生中很難忘記的體驗。    作為20多位「黑暗中的對話」參與者之一,記者一進「黑暗中的對話」會場外間,就得到來自德國年輕漂亮女士赫曼·安科的熱情幫助。她遞給我一支白色的手杖,與我手挽著手,幾步就走進了一條黑暗的彎廊。
  • 公益考察:體驗「黑暗中對話」
    8月5日晚上,《政府預算基礎及其解讀》第三期媒體公益培訓班來到社會企業「黑暗中對話」體驗在全黑的環境中完成90分鐘的任務。黑暗中對話(中國)社會企業(DID)是德國「對話社會企業」在中國唯一授權機構,2010年9月正式進入中國。
  • 「黑暗中對話」 不光是試膽大
    昨日,位於錦江區的「黑暗中對話」體驗館投入運營。成都晚報記者受邀作為該館運營後首批體驗者,在伸手不見五指的空間中,只憑觸覺、嗅覺、聽覺,去體驗去感受曾經熟悉的城市景觀,經受恐慌到平靜再到震撼的心靈衝擊。
  • 75分鐘的「黑暗中對話之旅"能帶來怎樣的思考?
    更多謝黑暗中對話,令我體驗更多不同的感受。」體驗「黑暗中對話旅程」後,一位遊客在香港共益企業「黑暗中對話」(DiDHK)的社交網頁上留言。黑暗中對話誕生翌年,柏林圍牆倒塌,世界發生了深刻改變。但將近三十年過去,針對視障人士等群體的偏見依然廣泛存在。幸運的是,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黑暗中對話旅程中產生共鳴,將黑暗中對話播下的種子帶往不同的大陸落地生根。
  • 在黑暗中對話
    在光明的世界裡,很難理解黑暗裡的生活,更不知他們渴望被理解。視障者,以常人難以置信的努力,爭取與光明世界平等對話的機會。張平,無疑是當中的佼佼者。 他是「老大」 張平,敦實的身材,自信的談吐,在電腦上迅速調用各種資料的他,讓人時常恍惚,他是位視力正常的優秀青年。只有他抬起頭,微微凸起、發白的眼珠才會告訴外界,他是一個視障者。
  • 管清友:獨立負責民生金融智庫 將辭去高管行政職務
    網易財經7月12日訊  晚間,管清友發布朋友圈稱將專心獨立負責民生金融智庫的籌備運營工作,即將辭去民生證券高管的行政職務,並已向公司領導口頭匯報,但不會離開民生的大舞臺。
  • 一起走進香港黑暗中對話體驗館
    我是圖片君:上圖為「黑暗中對話」體驗館帶有盲文的廣告牌。     在一片漆黑中,試著用眼睛以外的感官生活。覺得很難?會不知所措?別害怕,「黑暗中對話」有一系列活動,讓您在「暗」中作樂和學習。其中在「黑暗中對話」體驗館,有設計獨特的公園、渡輪、市場、戲院和咖啡室等五個場景,讓您在黑暗中感受獨有的質感、聲音、氣味甚至味道,用其他感官去探索周遭。其他活動還包括:愛家樂體驗之旅、暗中生日會、暗中夜宴、暗中品酒等。
  • 甘李藥業人事大變動 甘忠如等高管辭去部分職務推高管層年輕化戰略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甘李藥業人事大變動 甘忠如等高管辭去部分職務推高管層年輕化戰略7月20日晚,甘李藥業發布公告稱,董事會近日收到部分高級管理人員的辭職報告,甘忠如、王大梅、寧軍軍因個人原因,分別申請辭去公司總經理
  • 黑暗中對話——和你想像不一樣的黑暗體驗
    昨晚看了別人對黑暗中對話的體驗描述:睜開眼和閉上眼沒有區別。直到今天走出黑暗中對話,我才知道原來真正的黑暗是:當你離開黑暗,伴隨一絲絲微弱光線進入眼眶,會感覺到天旋地轉的暈眩……周五笑媽家終於恢復借書了,我和石頭歡天喜地去看書還書借書。
  • 華為2020校招高管宣講會,C9高校唯獨沒有去復旦,引發網友熱議
    在這麼多知名企業校招中,知名度最大、學生嚮往度最高、薪酬待遇最優厚非華為莫屬。這不前段時間就有消息說,對於頂尖人才華為開出了高達200萬的年薪,讓人羨慕不已。所以華為成為了很多知名高校畢業生趨之若鶩的選擇。
  • 讓健視者走進盲人世界 體驗在「黑暗中對話」
    這是一個伸手不見五指,毫無一絲光線的黑暗世界。  國慶前夕,記者來到「黑暗中對話」體驗館,進行了一場特殊的黑暗體驗。在這裡,你看不見,只能依靠觸覺、聽覺,還有一位盲人導師的引導,穿越「叢林」「欣賞」風景、過馬路、去超市購物等。  「黑暗中,你能『看見』更多,重新認知自己與他們。」這裡的「他們」,指的是視障人群。
  • 復旦的優雅才女嚴幼韻:上海灘最後的名媛,令人驚嘆的一生
    復旦大學嚴幼韻天性聰穎,從小學業就非常優異。她也是當時舊社會上海為數不多的大學生之一。她憑藉自己的努力,考入了復旦大學。這個顏值高,學習成績又好的女生,就像夜空中一顆閃亮的星星一般,一入校就引起了全校師生的注意。第一任丈夫嚴幼韻一生有過兩次婚姻。第一任丈夫名叫楊光泩,是一個非常優秀的青年。他早年被保送到清華學堂,也就是現在的清華大學,後留學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