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供銷e家,助力打響上海「四大品牌」
正在建設卓越全球城市的上海,也是我國擁有老字號最多的省市。
老字號是城市的匠心。那些歷經百年打磨而屹立不倒的品牌,凝結著上海服務,孕育著上海製造,支撐著上海購物,傳遞著上海文化,是集上海「四大品牌」於一身當之無愧的代表。
上海市供銷合作總社黨委書記程穎表示:「新時代上海市供銷社的為農服務,要立足於把農民與市民、農業與商業、線上與線下、品牌與服務、品質與生活等真正融合發展,成為城鄉一體化流通服務的集成商和『四大品牌』建設的主力軍。」作為為農服務的合作經濟組織,上海市供銷社系統中,擁有上海名牌、上海市著名商標、中華老字號和經營服務品牌近30個。根據2015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的決定,2016年上海市供銷社在市委、市政府的關心重視下全面開啟改革大幕,旨在建成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城鄉發展一體化及都市農業現代化需要的組織和服務體系。去年底,上海又提出全力打響上海服務、上海製造、上海購物、上海文化四大品牌,構築城市新優勢。
如何在自身改革與城市能級提升的大勢中尋找切入點?上海市供銷社手中的諸多老字號,無疑是絕佳抓手。為此,市、區和基層供銷社三級系統正孜孜探索,緊抓鄉村振興、上海新一輪改革開放和打響「四大品牌」機遇,其「供銷e家」老字號品牌集成店有望於近期推出。集成店將著力打造老字號品牌的新零售之路,運用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先進技術手段,為老字號品牌故事、品牌展示和品牌體驗打造深度融合的線上線下立體平臺,重新擦亮上海市供銷社系統老字號金字招牌,使之煥發新的活力。
「供銷e家」老字號品牌集成店將以「走出去,引進來」並舉的方式,實現「立足上海,輻射長三角,服務全國」的堅守和追求。集成店志在充分運用全國供銷系統豐富的產品、渠道、網絡等資源優勢,致力於拓展新時代農產品流通服務主陣地,既面向全國打造上海城市供銷社名片,打響上海老字號品牌,為上海市民提供各省市優質農產品,同時又將積極探索全國供銷系統內可複製和推廣的品牌集成店的商業新模式,進一步加強各省市供銷社之間的交流與協同聯動發展,在聚力一體化發展中不斷提升品牌服務能力、綜合能力和競爭能力,進一步彰顯「供銷e家」的影響力、帶動力和輻射力。
為此,筆者提前探訪部分老字號,並欣喜發現,市場化浪潮下,老樹頻發新枝,迸現勃勃生機。復興一個老字號,並不比創立一個品牌來得簡單,但老字號集成店的集體綻放,驚豔可期!
邵萬生「一螺三遷」不止「醉人」
邵萬生是黃浦區供銷社旗下名品,自166年前創立那天起就開賣的黃泥螺,如今依舊熱銷,但其為不改品質而「一螺三遷」卻鮮有人知。
邵萬生最早的黃泥螺來自浙江灘涂,但受鄉鎮工業興起及赤潮影響而漸失生存根基,上世紀90年代後,邵萬生的貨源地開始轉向江蘇沿海,卻發現江蘇黃泥螺肚中多沙,於是海邊挖塘,用獨特「催吐」技術,靜待一夜,促黃泥螺將沙自然吐盡。可是江蘇很快步了浙江後塵,邵萬生不得不再度尋覓。如今顧客品嘗到的形大肉厚、無沙味鮮的黃泥螺,多來自遼寧莊河。
黃泥螺鎖定莊河,而邵萬生醉蟹則於3年前牽手泰興四千畝蟹源基地,該基地藉助上海水產大學科研力量,使邵萬生醉蟹貨源的穩定性和品質得以保證。然而細心食客很快發現,邵萬生醉蟹肚皮太乾淨,不再有養殖蟹常有的「鏽斑」,難道用了化學品?於是舉報到質監部門,後者突擊檢查、追根溯源,才發現邵萬生河蟹都養在石頭上,不僅把肚子磨白了,腿部肌肉也更發達。經此「事故」,邵萬生醉蟹每逢春節愈加一瓶難求。
邵萬生旗下現擁有邵萬生、三陽、黃隆泰、川湘等百年老店、名特商店及食品加工廠。2年前邵萬生開啟社區品牌化連鎖進程,以洋涇、共康、南京西路店為代表的社區店開一家火一家,今年5月,三陽南貨又開出浦江店,居民們激動道:「老字號開到阿拉家門口。」今年1至7月,僅邵萬生南京東路單店,零售額和利潤同比分別增長12.7%和7.87%。
邵萬生食品公司總經理範粉小說:「千萬別把邵萬生和醉糟劃等號,單做醉糟不可能實現持續增長。我們始終堅持傳承與創新兩手抓,請記住,邵萬生後面的等號還有很多!」
唯加用心做百姓喜愛的調味品
上海好唯加食品有限公司是上海市供銷社旗下一家具有82年歷史、從事農副產品香辛料加工生產經營的中華老字號。其主營「唯加」品牌分醬類、粉類、液體類三大系列,主要有油咖喱、白(黑)胡椒粉、白醋、糟滷、五香粉、蝦仁調料等50多個品種、100餘個規格,是海派菜餚調味料的經典,多次被評為「上海名牌」「上海市著名商標」「食品信得過單位」「食品衛生先進單位」「長三角名優食品」和「上海名優食品」等。
公司始終秉承傳統的獨特配方,大力建設太倉生產基地,不斷投入資金,改進生產條件,優化工藝流程,推進產品品質升級,並在產品中增加新的時代元素,始終為廣大消費者提供放心、味純、物美的產品。
去年,公司年產各類調味品1萬多噸,實現連續3年銷售15%以上增長。
公司堅守供銷社「為農服務」根本宗旨和「用心做百姓喜愛的調味品」企業宗旨,著力提升企業能級與核心競爭力,發揮自身渠道優勢,目前已分別在河北、廣東、海南、甘肅合作建設了辣椒、薑黃、胡椒、小茴香等原材料種植基地,從而在源頭上確保產品品質和安全。
「唯加」品牌先後榮獲「中華老字號」「上海老字號」「上海市著名商標」等多項榮譽稱號。
鼎豐告別舊址再攀新峰
150餘歲老字號鼎豐廠,明年就要離開南橋鎮腐乳作坊原址,去莊行擁抱它的新空間了。
周邊百姓戀戀不捨。多少年了,居民們聞著糟滷香,被各種有益菌滋養著,如此獨特環境,甚至讓他們很少得病。
腐乳是鼎豐的絕活。1864年,海鹽人肖蘭國與合股人任子欣選址莘莊鎮,開設鼎豐醬園,後遷址奉賢南橋鎮。腐乳是時間的藝術,吃一塊腐乳僅幾分鐘,做一塊,從篩選黃豆開始,歷經浸泡、磨漿、煮漿、點漿、成坯、接種、前期發酵、醃製及後期發酵,需要6-8個月,其間54道工藝,一道不能少。鼎豐招牌產品莫過於玫瑰腐乳,鮮鹹漫溢,配上泡飯,簡直人間至純美味。
除腐乳外,鼎豐廠還生產醬油、食醋、調料等產品,同樣名聲在外,並逐步向海外進軍,「上海南乳」遠銷亞非歐18個國家和地區,鼎豐醬油出口哈薩克斯坦等「一帶一路」沿線5個國家。
殊不知,百歲鼎豐有如此活力,很大一部分原因來自改制。2007年1月8日,在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以鼎豐當家人沈仲華為首的27位股東,從500萬元起步,與包括民資在內的眾多競買者激烈抗衡,經148拍,最終以2000萬元價格,將鼎豐留在了鼎豐人自己手中。改制後,公司經營團隊持股60%,奉賢區供銷社佔股40%。獲得實際經營權後,鼎豐人對產品進一步革新,研製出低鹽、低酒精度、不含防腐劑的新型腐乳,釀出甜鹹辣等新味道,8年就實現銷售翻番。
根據規劃,鼎豐廠舊址將被改建為歷史鄰裡中心,鼎豐莊行新廠預計將於明年3月竣工。腐乳歷久彌香,新空間裡的鼎豐,將不忘初心再出發。
上果秉承「一切為了健康」
上海市果品有限公司是上海市供銷社的全資子公司,成立於1957年,是從事果品配送、水果交易、果品進口以及電子商務為主的專業公司,註冊資金5819萬元,並於2009年成功註冊「上果」品牌。
「上果」是上海市果品有限公司精心打造的以專業配送優質水果上門的品牌形象,依託新疆阿克蘇冰糖心蘋果基地、海門獼猴桃基地、山東招遠紅富士蘋果基地、金山呂巷皇母蟠桃農超對接配送基地、金山聖泉葡萄基地、南匯大團水蜜桃基地等各大果園,並匯聚全球各地的時令水果,貼心服務消費者,秉承「一切為了健康」的生活理念,以消費者的需求為己任、始終把消費者的利益放在首位的經營理念,憑藉其在水果行業豐富的經驗,為消費者提供從產品推薦、購買、支付到配送的一條龍優質服務。
2017年11月,為適應果品流通行業線上線下融合、全渠道發展的新市場趨勢,「上果」旗下成立上海果品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有力推動了公司的創新轉型。新公司主動參與到各類政企單位的採購招標,並成功承接了上海市委、市政府及下屬單位的餐飲水果配送服務。目前,這項餐飲水果配送業務覆蓋範圍包括12個政府配送點、2個企業配送點、111個幼兒園配送點和63個中小學配送點,覆蓋人群近5萬人。
上海全國土特產食品商場「醬」愛進行到底
為了食客一份「醬」愛,數十年來,淮海中路雁蕩路轉角處的上海全國土特產食品商場醬菜櫃檯從未換過姿勢。市場對它同樣厚愛有加,每日8時半許,便有阿姨、爺叔聚攏來等開門。這個十來平米的櫃檯,日均營業額高達4.2萬元。
身為老字號,「全土」由蘇商鮑氏兄弟於1936年創辦的培麗土產公司演變而來,現為盧灣供銷社旗下全資子公司。從豬肉脯到糖炒慄子,「全土」曾賣啥火啥,而今在強大零售商業與網際網路衝擊下,它還能拿出什麼拳頭產品?答案是:專注於做上海「老底子味道」的捍衛者。
如明星款釀造蝦籽醬油,自上世紀80年代由「全土」研發問世後,暢銷不衰,但此後因種種原因隱退。然而顧客不答應,不斷來店千呼萬喚。為滿足這份舌尖懷念,「全土」請來當年專制蝦籽醬油的老師傅,並經老顧客反覆試吃,蝦籽醬油終在2年前完美回歸。事實上,商店現售60餘種醬菜、醬料,全部經被譽為「皇帝舌頭」的原櫃檯老法師檢驗才準予上市。
一邊全力恢復,另一邊則專注堅守。眼下零拷幾近絕跡,「全土」卻如異類,哪怕一勺芝麻醬、一塊腐乳也照賣不誤。淮海路旗艦店副經理陳志豪曾替醬菜專櫃服務員代班,整個下午,無數顧客隔著窗口發號施令:「小醬瓜、醉麩、芝麻醬各來5元,一分錢不能多哦!」正是營業員們數十年如一日的不厭其煩,正是顧客對味道、新鮮度、價格乃至分量的「斤斤計較」,才磨練出這難以被取代的「上海服務」,方成就了「全土」之核心競爭力。
丁義興「上海豬蹄界的鼻祖」
金山楓涇鎮丁義興廠區中央石碑所刻「調和」二字頗具深意。「這裡兼有國企思維、戰略投資人和民企思維,如今丁義興正是三種思維『調和』的產物。」總經理林星一語道破。
丁義興從1852年走來,近年由內而外「重生」一次——2015年完成「混改」,翌年掛牌新三板,下一步計劃轉主板上市。
話說清鹹豐年間,丁氏兄弟在楓涇開出一飯店,名曰丁義興,其豬蹄因香氣撲鼻,嘗之酥而不爛、油而不膩而聲名鵲起。丁義興於1948年倒閉,1949年後楓涇丁蹄恢復生產。2001年,金山區供銷社主導成立丁義興食品公司,至2014年,當年淨利潤僅萬元。2015年,丁義興啟動改革,由金山區供銷社佔股36.99%,戰略投資團隊佔股55.5%,高管及核心員工持股7.51%,由此在全國供銷系統首個完成改制試點。
改制成效,數據說話。總經理林星介紹,2015年至2017年,丁義興的銷售額從1700萬元增至4500萬元,淨利潤由15萬元變為150萬元。業績連續翻番,源於投入新設備、再造新流程、設計新包裝、拓展新產品。而今僅核心產品丁蹄就有5種規格、4種口味,同時新增牛肉、豆乾、鴨掌等休閒食品。渠道方面,除金山區6家專賣店外,丁義興在上海中心城區的專櫃已增至15個,並進入農工商、大潤發等賣場,更在京東開設了旗艦店。
公司去年拿到肉類出口許可,今年在自貿區內註冊丁義興國際貿易公司,並謀劃收購北美加工廠。此外,「丁義興」還在爭取申請國家級非遺……
美酒鬱金香堅持手釀拒速成
在嘉定,鬱金香非花,而是酒。
《南翔鎮志》為證,鬱金香酒迄今至少 300年。1937年,鬱金香酒在德國萊比錫博覽會上榮獲國際金質獎。相傳該酒系一郎中為母治病,用糯米經發酵,配以鬱金、木香等 20多味中藥泡製,潤氣開胃。光緒年間,官僚王文韶將此酒送至朝廷,被列貢品而名聲大噪,至民國初,已有王公和、寶康等醬園產鬱金香酒。新中國成立後,嘉定以寶康醬園為主組成南翔醬酒商店,併入嘉定供銷社所屬嘉定釀造廠,至1996年因老城改造而停產。
名酒淡出,卻從未被淡忘。時隔12年,嘉定區供銷社找到嘉定釀造廠原廠長金惠國,望重新擦亮老字號。2008年,鬱金香酒復出,匠心依舊,選用江蘇白元糯米,用宜興竹海山泉水浸泡,再經蒸煮、衝淋等十餘道工序淬鍊和90天發酵,慢工細活,瓊漿玉液始釀成。
那一天,當金惠國以非遺傳承人身份前往東方CJ做直播,當場打開一壇12年陳酒時,千餘平米演播室頃刻間濃香四溢。短短40分鐘直播,創下萬餘壇銷售佳績,那一刻,匠人多年寂寞仿佛都值了!
如今,好酒依然不擅張揚,但也終於決定不再深藏功與名,除農工商、惠民超市、東方CJ等現有渠道外,鬱金香酒3家體驗店年內將揭面紗,與此同時還在鑽研更符合時尚健康大勢的水果酒和藥酒。金惠國說:「鬱金香復出不易,更要『酒』經考驗行穩致遠,這是我們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