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聚焦:臺灣消防管得寬

2021-02-14 36safety

  正在蘇花公路搜救的臺灣消防隊員

正在執行勤務的臺北市消防隊員和搜救犬


澎湖空難、高雄氣爆、新北氣爆……近來臺灣災害頻仍、安全不靖,每當災害降臨之時,第一個衝到現場的多半為臺灣各地的消防人員,他們有的是各地消防局的正式員工,有的則是各地的義勇消防隊員,無論身份是否「正式」,他們都在關鍵時刻,出生入死,恪盡職守。

火災、水災、地震 臺灣消防都管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臺灣的消防部門隸屬於警政單位,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這種警、消不分的管理體制,越來越不能適應社會的災害救援現實需求。1995年1月17日,臺灣的立法機構三讀通過「內政部消防署組織條例」,3月1日,「內政部消防署」正式成立。

根據相關規定,「消防署」職司火災預防、人為與天然災害搶救、緊急救護等消防業務,並負責島內所有消防行政、人事、教育訓練等事務規則的制定,同時監督島內各地的消防機構與各式特種消防組織。但是,對於島內各地的消防機構則無人事命令權及財政支配權。也就是說,臺灣各縣、市的消防局均為當地政府一個組成部門,消防局長直接對縣、市長負責。

臺北市消防局長廖茂為介紹說,以前臺北市的消防單位只是警察局轄下的消防警察大隊。1995年7月10日,才正式升格為臺北市消防局,也是改制後全臺第一家一級消防機關。目前,臺北市消防局有8科5室2中心,轄設4個救災救護大隊、12個中隊、45個分隊,正式編制員額為2063人。臺北市面積270平方公裡,這45個分隊,每個轄區面積為6平方公裡。消防局的所有工作人員都是公職人員,普通員工多為警察專科學校畢業生,幹部則多為警察大學畢業,均受過專業訓練。近些年,也有員工是參加臺灣的公務員特考,之後再受訓合格後進入消防職場。

廖茂為說,很多人以為消防局的主要任務是救火,其實,不管是火災、水災、地震,臺灣的消防人員統統都管。除了預防火災、搶救災害、緊急救護等三大法定任務,有人登山迷路、下河溺水,消防都管;有人求助時甚至還要捕蜂、捉蛇。目前,臺北市消防局已經實現災害受理標準化、派遣智能化、流程信息化以及通報多元化的目標,使接出警時間由原來的5分多鐘,縮短至如今的4分15秒。

救援、救護、宣導 「義消」功不可沒

與大陸不同,臺灣的消防工作更注重民間力量的運用,臺灣的消防法明確要求各地主管部門,組編義勇消防組織,協助消防、緊急救護工作。如今,遍布臺灣各處的義勇消防隊成為救災、救援,教育、訓練的重要力量。

義勇消防員,說白了,就是消防志願者。他們平時都有自己的事業,只是利用業餘時間來接受訓練,服務社會,津貼有限。不過臺灣的法令規定,義勇消防人員接受訓練、演習、服勤期間,其所屬機關、學校、團體、公司、廠家應給予公假。另外,如果在這過程中,患病、傷殘或死亡,主管機關和民間基金都會視情予以資助和撫恤。

臺北市消防局專門委員畢幼明介紹說,臺北市的義勇消防總隊已經有60多年的歷史,目前共有6個大隊、28個中隊、51個分隊,人員超過1300人,配有消防車53輛。這些分隊每天編排執勤人員,一有緊急狀況,即可出動協助救災。

畢幼明說,經過嚴格的訓練之後,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義消人員。這些訓練,包括基本訓練、專業訓練、常年訓練和其他訓練。就拿臺北市來說,新進人員的基本訓練為48小時以上,由臺北市消防局負責,內容包括義消服勤安全認知、心肺復甦術(CPR)、哈姆立克法、防火及逃生要領、結繩應用的技術、消防車操、破壞器材操作等。之後,再按照勤務特性,分別進行24小時以上專業訓練。此外,每年義消人員還需集中訓練24小時以上。

在臺北市,除了義勇消防總隊,還有很多民間專業團體近年也加入了消防事業,這些團體包括婦女防火宣傳隊、鳳凰志工隊、中華潛水推廣協會、北海水上救生協會、民間緊急救援隊。大家各展所長,協力合作,讓臺北市變得更安全和宜居。

事繁雜、缺額大 正式消防人力需加強

臺灣的消防工作可圈可點,但正式消防人員缺額太多卻也是存在很久的問題。最近臺灣社會要求補足消防人員數量的呼聲再起,此外,臺灣社會還希望整合力量,成立「災害總署」,避免警、消分立後權責不一的問題。

臺北市消防員工作權益促進會理事長楊適瑋說,先進國家和地區的消防員與人口比例,為1:700,但臺灣平均1:2000。臺北市、新北市狀況還好,約1:1500,偏遠地區就嚴重不足,例如花蓮,為1:4000。他說,目前臺灣有1.3萬名消防員,若要達到合理比例,須補足至2.6萬人。但臺灣每年僅招考300至500人,扣除退休、離職、殉職者,10年都補不足。

由於人手短缺,臺灣很多消防人員往往24小時連軸轉,每個禮拜執勤時數超過100小時,甚至達到120個小時,工作時間遠遠超過勞基法標準或是一般公務人員服務時數。而在待遇方面,按照島內規定,警察超勤津貼統一由「警政署」發放,最高可發放到一萬七新臺幣,但消防人員是歸各地主管,津貼標準不一,有發一萬的,有發一萬五的,也有跟警察一樣發到一萬七的,這其實是對消防員的不公平。

除了人員短缺,自1995年警、消分離後,人事權交由各地方管理,聯合救災也優勢不再。對此,島內學者除了呼籲增加人力之外,還希望臺灣當局針對大型災害成立「災害總署」,以避免警、消分立後權責不一的問題。

面對臺灣社會的呼籲,臺灣「消防署副署長」黃能漢回應說,預計2017年前陸續投入2925人補足缺額,臺灣當局並已編列20多億新臺幣給各縣市消防局作為裝備採購經費。臺「內政部長」陳威仁也稱,「消防署」將在兩周內開會研議。

轉發請註明。

36Safety是中國最領先的在線消防安全平臺,我們的專家團隊包括:

德國保險商實驗室(VDS)

36Safety歡迎媒體,企業與組織與我們展開各種形式的合作.微信:36safety 網址:36safety.com點擊"閱讀原文",查看公眾號之歷史記錄。更新至778集.

相關焦點

  • 臺灣消防:臺灣2019年新修訂的消防法規
    前項消防安全設備之設計、監造、裝置及檢修,於消防設備師或消防設備士未達定量人數前,得由現有相關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或技術士暫行為之;其期限由中央(臺灣地區)主管機關定之。消防設備師之資格及管理,另以法律定之。在前項法律未制定前,中央(臺灣地區)主管機關得訂定消防設備師及消防設備士管理辦法。
  • 臺灣,怎麼成了「詐騙天堂」(兩岸聚焦)
    鄧 圩攝  近日,兩岸主管部門在珠海舉行了共同打擊電信詐騙第二輪協商。大陸公安機關專案組向臺灣代表團通報了涉馬來西亞電信詐騙案的臺灣嫌犯的情況。臺灣代表團團長陳文琪受訪時表示,會在合作的基礎上積極努力追贓查贓。  臺灣嫌犯到大陸受審,最初的譁然已經平息。民眾支持兩岸合作,共同打擊跨境詐騙行為。在臺灣,詐騙也是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
  • 在臺灣做網紅有何不同?——《海峽兩岸新媒體觀察2019》聚焦網紅商業
    ——《海峽兩岸新媒體觀察2019》聚焦網紅商業 2020年01月07日 09:17:00來源:福建日報   1月3日,《海峽兩岸新媒體觀察2019》在海峽兩岸新媒體創業大賽頒獎典禮上發布。
  • 鄱陽縣饒州街道:社區事物「管的寬」鄰裡糾紛「擱得平」
    垃圾亂倒,他們耐心勸說,與物業溝通監督;鄰裡不睦,他們及時調解,充當和事佬......在鄱陽縣饒州街道山水天下社區,活躍著這樣一個特殊的群體,它的名字叫做「管得寬」志願監督管理服務隊,他們盡己所能,不計報酬,
  • 臺灣海峽到底有多寬?代表委員熱議兩岸和平發展
    8日,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主任張志軍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臺灣代表團的審議時指出,不承認「九二共識」的歷史事實,不認同兩岸同屬一中的核心意涵,就是改變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臺海和平穩定的現狀,必將遭致兩岸同胞共同反對。  在全國政協常委、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會長陳德銘看來,習近平涉臺講話,清晰闡明了大陸方面的底線。
  • 簡體字圖書在臺灣走紅(兩岸聚焦)
    「從文字的交流開始,打開更為積極、正向的交流,簡、繁體字可能成為兩岸文化交流的最大公約數。」說起漢字的繁簡互通,臺灣著名小說家、文學評論家張大春先生這樣表示。他說,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兩岸使用的是簡、繁兩種不同的字體,當兩岸交流深入到更為豐富、複雜的層面時,文字、詞語會凸顯其根本性和基礎性。
  • 大陸學者聚焦2020臺灣選舉:將對兩岸關係產生重大影響
    大陸學者聚焦2020臺灣選舉:將對兩岸關係產生重大影響 2019年11月09日 21:30:00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 張亞靜 攝)  中國臺灣網11月9日北京訊(記者 趙靜)由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主辦的「當前臺灣政局及兩岸關係前瞻」學術研討會,11月9日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六十餘位涉臺領域的專家學者,圍繞「當前兩岸關係面臨的機遇與挑戰」的主題,展開了熱烈討論。
  • 兩岸學者聚焦亞太局勢與美中臺關係 蘇起:臺灣外「拖」內「鬥」
    兩岸學者聚焦亞太局勢與美中臺關係 蘇起:臺灣外「拖」內「鬥」 2018年09月04日 16:19:15  來源:你好臺灣網
  • 組圖:第三屆兩岸「雙百論壇」 聚焦民意服務民生
    組圖:第三屆兩岸「雙百論壇」 聚焦民意服務民生 2012年08月19日 14:29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臺灣嘉賓聚焦半屏山:一半在大陸,一半在臺灣
    「半屏山,半屏山,一半在大陸,一半在臺灣」  商報訊(記者 夏曉臘)「半屏山,半屏山,一半在大陸,一半在臺灣……」一曲民謠,唱出了兩岸一衣帶水血脈相連。昨日,作為2017浙江·臺灣合作周——溫州分會場系列活動之一的「兩岸半屏山旅遊經貿文化交流暨兩岸媒體聚焦半屏山活動」在洞頭拉開序幕,100多位臺灣嘉賓應邀參加。
  • 兩岸企業家臺北盛會 聚焦文創、青年創業等五大主題
    兩岸企業家臺北盛會 聚焦文創、青年創業等五大主題 2015-07-06 21:27:10  聚焦文創、青年創業等五大主題  中新社臺北7月6日電 (記者 黃少華 鄭巧)2015兩岸經營者俱樂部高峰論壇6日在臺北盛大開幕。
  • 消防改革:臺灣消防組織及工作模式初探
    2006年7月21日至7月30日,應臺灣警政消防協會和吳鳳技術學院的邀請,四川省消防協會組織了一行六人的考察團,對臺進行了為期10天的消防考察。筆者有幸參與了此次考察,並擔任該團秘書長。期間,對臺灣消防組織及工作模式進行了深入了解,現整理如下。 1.
  • 兩岸媒體聚焦「臺農在福州」聯合採訪在榕啟動
    福州新聞網4月10日訊(福州日報記者 謝星星)4月10日上午,由福州市臺港澳辦、福州市農業農村局聯合主辦的兩岸媒體聚焦「臺農在福州」聯合採訪活動在榕啟動,中新社、臺灣東森電視臺、東森新聞雲等18家兩岸媒體將於10日至12
  • 聚焦親子教育 兩岸兒童公益微電影《紙飛機》杭州殺青
    聚焦親子教育 兩岸兒童公益微電影《紙飛機》杭州殺青 2017-11-26 18:58:42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臺灣婦宣隊中山路上講消防
    時間:昨日下午3點地點:中山路   臺海網11月9日訊(海峽導報記者李立宇/文梁張磊/圖通訊員陳榮亮曾德猛)「我來問,你來答哦,如果衣服著火了該怎麼辦……」昨天下午3點多,這一幕出現在廈門中山路上,來自臺灣新北市婦女宣導隊的隊員們
  • 兩岸民生氣象論壇舉行 當颱風來襲兩岸有望視頻會商
    東南網6月15日訊 廈門將與臺灣地區尤其是金門縣,開展更加密切的氣象合作,廈門與金門將建立氣象會商常態化聯動機制,比如視頻會商制度。  昨日,第六屆海峽論壇·海峽兩岸民生氣象論壇在廈門國際會議中心舉行。
  • 兩岸貨貿談判第2天 聚焦市場開放等三大議題
    中國臺灣網9月11日消息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兩岸貨品貿易談判今天進入第2天,雙方展開實質性談判,臺灣主談人楊珍妮表示,會中雙方針對SPS與TBT、市場開放、產品特定原產地規則等三大議題交換意見。
  • 兩岸「三通」5年間(兩岸聚焦)
    平潭臺灣同胞投資企業協會副會長薛清德認為,北臺灣是臺灣人口最多的區域,這條航線的開通,使得平潭與臺灣的互動更加緊密,也使「閩臺一日生活圈」進一步成形。   2008年12月15日上午,上海東方航空與臺灣復興航空的兩架客機先後從上海、臺北起飛,其後上海飛行情報區與臺北飛行情報區完成歷史性的直接交接,兩岸同胞期待數十年之久的空中直航變為現實,兩岸「一日生活圈」也正式成型。
  • 兩岸媒體聚焦「臺農在福州」聯合採訪活動在榕啟動
    東南網4月10日訊(本網記者 盧金福)今日,由福州市臺港澳辦、福州市農業農村局聯合主辦的兩岸媒體聚焦「臺農在福州」聯合採訪活動在榕啟動,18家兩岸媒體於10日-12日赴連江、閩侯、福清等地採訪部分臺資農業企業及福清臺灣農民創業園,聚焦臺農在福州的融合發展情況。
  • 兩岸高端農業論壇聚焦臺灣「森林紅寶石」
    海峽兩岸高端農業論壇日前在臺中霧峰開幕,兩岸專家業者表示,希望利用跨境電商開拓臺灣「森林紅寶石」牛樟芝在大陸的市場。  牛樟芝又名牛樟菇,是一種藥用真菌,生長區域為臺灣海拔450至2000米山林間,且僅生長於牛樟樹幹腐朽的中空內部或倒伏樹幹的潮溼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