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江縣旅遊
·合江縣特產
·合江縣十大特產
·合江縣十景
·合江縣名人
·瀘州品牌網
·瀘州旅遊
·瀘州特產
·瀘州十大特產
·瀘州十景
·瀘州名人
·四川品牌網
·四川旅遊
·四川特產
·四川十大特產
區劃代碼面積合江縣鄉村鎮街道簡介符陽街道51052200169.7km22019年,撤銷合江鎮,設立符陽街道,將原合江鎮馬街社區1至7組、百花亭社區、桂圓林社區、義園街社區、棗林橋社區、建設路社區、菜壩社區、橋凼社區、槽房…[詳細]馬街社區
百花亭社區
建設路社區
棗林橋社區
菜壩社區
桂園林社區
義園街社區
橋凼社區
橋凼村
山頂上村
三塊石村
聚寶村
魏家祠村
槽房村
大水河村
大同村
貫灣村
天井村
黃溪村
會青山村
臨港街道51052200262km22019年,設立臨港街道,將原合江鎮馬街社區8至9組、石堰村、明家壩村、果園村、金銀村和榕山鎮聯榕壩社區、五裡坡社區、興隆社區、符陽村、張石壩村、涼坪…[詳細]興隆社區
五裡坡社區
聯榕壩社區
點燈山村
涼坪村
塘溝村
小洋洞村
荊樹村
雨臺山村
明家壩村
張石壩村
符陽村
石堰村
高廟子村
果園村
金銀村
望龍鎮51052210158km2望龍鎮位於長江上遊北岸,隸屬合江縣,東臨重慶市江津區,西臨本縣白沙鎮,南臨本縣白米鎮,北臨重慶永川區。望龍鎮始建於清朝乾隆年間,清雍正…[詳細]望龍社區
觀音堂村
太慈寺村
新場子村
四合山村
大院子村
瓦屋頭村
清源寺村
新屋基村
永定村
張柏垇村
白沙鎮51052210238km2白沙鎮位於合江縣城西北部,距縣城20公裡。東鄰望龍鎮,西接焦灘鄉,北連參寶鄉,南與大橋鎮隔江相望,部分村社與瀘縣太伏鎮、永川漲谷鄉接壤,長江河流經鎮境…[詳細]良石坪社區
建設社區
富饒社區
北寨村
大石村
蘆稿林村
會龍村
風巖村
中孝村
趙村村
石燕村
岐山村
龍頂山村
靈丹村
先壩村
會基村
馬鹿村
勝壇村
森華村
飛鸞村
白巖村
先市鎮51052210462.4km2先市鎮位於合江縣域西南。距合江縣城22公裡、黔北重鎮赤水市21公裡。幅員面積62.4平方公裡。轄12個行政村和2個社區,總人口4.36萬人,城鎮人口1…[詳細]幸福路社區
之溪路社區
下壩村
賈山村
後壩村
洋石橋村
安寧村
廟高村
雄坪村
新廟村
大土灣村
金鉤村
汪坳村
羅院子村
堯壩鎮51052210563.5km2堯壩鎮是四川省文化先進鎮,瀘州市小城鎮建設試點鎮,四川省文化模範地區,四川省歷史文化名鎮。位置境域與建置沿革 堯壩鎮位於…[詳細]堯壩社區
白村村
團結村
井橋村
向石塔村
上灣村
識字村
天堂壩村
鼓樓山村
仙頂村
九支鎮51052210644.4km2九支鎮地處合江縣西南部、赤水河西岸,東與貴州省赤水河隔河相望,南與赤水市大同鎮和本縣五通鎮接壤,西靠瀘州市納溪區白節鎮,北與本縣至二裡鄉相連,行政區域…[詳細]安居壩社區
五通社區
華剪壩社區
鎖口社區
安居村
五通村
百歲祠村
文化村
永合村
徐家祠村
棗子村
夾子口村
塊巖村
月臺村
李嘴村
柏香灣村
兩河村
盤龍山村
石頂山村
文昌宮村
大沙村
趙巖村
羊蹄村
雙桂村
七丁村
鳳鳴鎮510522108126.5km2鳳鳴鎮地處川南邊陲,屬盆周山區鎮,北距合江縣城16公裡,西北距瀘州市區62公裡。縣境內與車輞鎮、實錄鎮、虎頭鎮接壤,東南面與貴州省赤水市的白雲鄉、旺隆…[詳細]鳳鳴社區
文理村
梁都壩村
新洋村
牌坊村
新勝村
農化村
雙鳳村
海棠村
朝陽村
九層村
茅山村
黃金灣村
瓦窯村
鳳凰村
金龍湖村
區劃代碼面積合江縣鄉村鎮街道簡介榕山鎮51052210992.5km2榕山鎮始建於宋代,又稱王場,地處川黔渝結合部,位於合江縣城東偏北的長江下遊南岸。位置境域與建置沿革 榕山鎮地處川、黔、渝…[詳細]木廣社區
木廣村
皇城壩村
萬寶山村
進寶村
八仙村
永安村
坪巖村
回洞橋村
梧桐山村
白鹿鎮51052211073.5km2白鹿鎮地處合江東大門,由原白鹿、水竹、馬廟鄉合併而成,與重慶江津市接壤,距重慶市區120公裡,距瀘州60公裡,距合江縣城30公裡,鎮域面積77.1平方…[詳細]白鹿社區
柏松村
大山村
袁灣村
楠木村
兩重灘村
望城村
水竹村
馬廟村
江合村
尹坪村
鄧家坪村
甘雨鎮51052211184.4km2一、位置境域與建制沿革 甘雨古鎮位於合江縣城東北部,古鎮原名幹壩子,因常旱,於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在場上建禹王廟祈雨,…[詳細]甘雨社區
流灣村
學堂村
莊子村
華石村
油榨村
黃桷村
瑞豐村
劍龍村
馬村村
興隆村
槐花村
福寶鎮510522112267.9km2一、位置境域與建置沿革 福寶鎮位於四川省合江縣東南部,地處川黔交界,四川盆地南緣,距縣城42公裡,四面環山,是國家級富包森林公園的門戶。…[詳細]回龍橋社區
天堂壩社區
高村村
大亨村
巖口村
鯉魚村
紅巖村
銅鼓村
福田村
穆村村
楊榜村
鶴招嶺村
硝巖村
騎龍村
聶石壩村
渡口村
打撮壩村
燕口村
互愛村
鹿鳴村
先灘鎮510522113自懷社區
先灘社區
定中寺村
龍田村
天池村
民和村
桂林村
老龍口村
方圓村
埃山村
朝陽村
顯雲寺村
文明村
張家祠村
陽關村
顯龍村
金堂村
寶坪寺村
家樂村
梨樹灣村
大橋鎮51052211567.5km2大橋鎮古稱鹽井支,因鹽井壩溪邊出鹽泉,古時曾開井熬鹽。鎮政府駐地大橋場,得名於北宋太宗趙光義至道中年所建之大壽橋。境內黃氏壩,宋稱濟民市,從元代至元十…[詳細]大橋社區
佛蔭社區
瓦房子村
大橋村
中壩嘴村
黃包山村
將軍湖村
長江村
流石村
旭照村
裡村村
土地壩村
長安村
留學堂村
雙橋村
壩中村
堰坎村
白屋村
飛龍村
乘山村
算刀村
龍泉壩村
斯壩村
望名山村
上房村
水井灣村
望龍山村
雙漩子村
高鼓山村
車輞鎮51052211686km2車輞鎮地處合江西南,屬丘陵地區,地形複雜,溝壑縱橫,有赤水河岸線20公裡,距縣城38公裡,距赤水市區12公裡,與先市鎮、鳳鳴鎮、實錄鎮,赤水天台鎮、金…[詳細]車輞社區
先操村
燈塔村
先鋒村
新橋村
舊橋村
五明村
人和村
永利村
金龍村
白米鎮51052211774km2白米鎮於1941年建鄉制,屬一區;1950年設白米鄉人民政府,屬望龍區;1992年撤區並鄉後轄原白米、白塔、印子、白果四個小鄉。版圖如心形半島,位於長…[詳細]白米社區
轉龍灣村
黃金山村
史壩村
橋上村
向陽村
鬥笠村
碾子塝村
龍聚村
陳灣村
金寶山村
桂花樹村
梨灣村
法王寺鎮510522119104.8km2法王寺鎮是解放軍少將賈若瑜的老家,境內有川、黔、渝生態旅遊"金三角"中最高規格的以歷史人文為主的宗教聖地-法王寺。位置境域與建置沿革…[詳細]二裡社區
四通村
通樹壩村
小沙坎村
打水丘村
金鴨子村
山後頭村
大木樹村
石佛村
雙龍橋村
天池村
農會村
法王寺村
神臂城鎮51052212130.9km2神臂城鎮,原名焦灘鄉,2015年3月撤鄉設鎮更名為神臂城鎮,地處合江縣西北角,北與瀘縣太伏鎮接壤,東與白沙鎮毗鄰,西南以長江為界,與大橋鎮、江陽區彌陀…[詳細]和平社區
上大村
小巖村
老瀘村
沙土村
鰱魚村
高陵村
經盤村
荔江鎮51052212356km22019年,撤銷實錄鎮和虎頭鎮,設立荔江鎮,以原實錄鎮、原虎頭鎮和原合江鎮龍潭村、柿子田村、柳馬埂村所屬行政區域為荔江鎮的行政區域,荔江鎮人民政府駐幸…[詳細]實錄社區
堰壩社區
河壩村
慈竹林村
團灣村
五畝村
覺悟村
小寨村
蔣灣村
柳馬埂村
花桂村
張壩村
柿子田村
甘雨村
河嘴村
三江村
龍潭村
雙河村
兩馬村
陽棚坳村
坪上村
石龍鎮51052212466.3km2順江渡口有自然條石形狀像龍,有人傳說此龍會跑,故打洞在最奇端(鼻更)將龍套住,因此而得名石龍,後行政區劃分為石龍鎮。位置境域與建置沿革…[詳細]羅壩灘社區
兩河社區
家合村
攀灣村
松柏村
段家祠村
王家祠村
橋板村
新朝門村
大久村
青禾村
水河溝村
太平村
太公寺村
磚房村
真龍鎮51052212544km2真龍鎮位於合江縣城西郊,距縣城7公裡,沿江公路和赤水河穿境而過,交通便捷。全鎮幅員面積47平方公裡,轄9個村、1個社區,98個村民小組,鎮政府駐地密溪…[詳細]密溪社區
瓦房村
集中村
真龍村
王灣村
安樂村
武民村
王嘴村
白溝村
合江位於四川盆地南緣,川渝黔結合部,長江、赤水河交匯處,是長江出川的第一港。陸路距成都313公裡,距瀘州城區50公裡,距重慶150公裡,均為二級以上水泥公路,即將建設的宜瀘渝高速公路在合江兩跨長江,建成後到重慶市區(外環高速)距離將縮短到57公裡,1小時即可到達重慶市主城區。
合江縣始建於西漢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距今2123年,是長江上遊置縣最早的三個縣之一,有少岷、符陽、荔鄉之稱。幅員面積2422平方公裡,轄27個鄉鎮,284個行政村、37個社區,總人口87.6萬人,耕地面積56.8萬畝,縣城人口超過12萬,縣城區面積6平方公裡。
合江縣屬亞熱帶溼潤氣候區,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物產豐富,荔枝、青果、柚子並稱合江三絕,晚熟荔枝和青果產量佔全川的90%以上,2007年榮獲「中國荔枝之鄉」稱號,同時被農業部評為「全國生豬調出百強縣」。全縣旅遊資源較為豐富,漢文化、夜郎古道文化積澱豐富,已出土的漢畫像石棺佔全國已出土的四分之一。有國家級森林公園、國家AAA級風景區—佛寶森林公園、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堯壩古鎮、四川十大古鎮—佛寶古鎮;全縣森林覆蓋率46.5%,有原始森林60萬畝,是地球同緯度、低海拔地區保存最完好的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
合江縣職業教育較為發達,合江少岷職校被譽為「全國中等職業教育發展的一面旗幟」,學校佔地2000多畝,共有9個校區,現有在校生3.6萬人。
合江縣港口岸線資源豐富,長江流經縣境55公裡,赤水河流經縣境60公裡,境內長江航道全年可通航1000噸級船舶,中水期可通航2000—3000噸級船舶,港區利用岸線38段、設計吞吐能力逾640萬噸;合江臨港工業園是四川省省級工業園區,是西部化工城化工園區的重要組團,是川渝經濟合作瀘州臨港示範區,是重慶產業轉移的承接地和黔北物資通江達海的重要口岸。
2007年,全縣生產總值55.8億元,財政總收入4.26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001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9264元,人均GDP7710元。人口自然增長率4.24‰,城鎮登記失業率3.42%,全縣城鎮化率33%。
自然地理
合江縣隸屬瀘州市,在赤水河與長江交匯三角地帶。地理坐標東經105°32'至106°28',北緯28°27'至29°01'。東北部與重慶江津接壤,南連貴州赤水市、習水縣,西臨瀘州市龍馬潭、納溪區,西南角接敘永縣。
合江縣地處長江上遊,屬四川盆地邊緣地帶,地勢南高北低。縣內山脈為婁山山脈支系,從黔北延伸至縣境南部,海拔在1,000m左右,最高山峰為福寶鎮的轎子山,海拔1,751m。東南部和西南部為中低山地,中部和西北部為平壩和丘陵地帶,為魚米之鄉。
土地資源:土地資源面積2422平方公裡,折算242200公頃,其中耕地64315.43公頃、園地9561.37公頃、林地110211.07公頃,水域12279.88公頃,城鄉居民廠礦用地1l513.43公頃、交通用地2841.65公頃、未利用地31466.68公頃。重視綜合開發利用土地資源,主要農產品產量成倍增長,工業。城鎮、經濟效益不斷提高。
水資源豐富:年均降雨量1340毫米左右,全縣水能資源70780千瓦,可開發35180千瓦。水利建設事業的發展對保持水土、減輕洪澇總值149848萬元。
歷史沿革
西漢元鼎二年(前115年)設符縣,治今合江縣成南關,屬益州踺為郡。建置歷史2116年,因符關(巴蜀入黔要隘,今合江城區南關)得名。
南朝蕭梁文帝五年(564年)撤消安樂戊,設置合江縣,治今合江鎮,屬江陽郡。《永樂大典·瀘州志》:「合江縣…前(方位)在江(長江),右(西南方)枕安樂溪(赤水河),二水相合,因名其縣。」
合江建縣於西漢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置符縣,隸犍為郡,治安樂水會,即今合江鎮南關地段。
元封五年(前106年),隸屬益州部犍為郡。
新朝(9~24年),王莽改符縣為符信縣,隸屬庸部順郡。
東漢光武帝(25~56年),劉秀改符信縣為符節縣,隸屬益州犍郡,建安十八年(213年),符節隸屬益州江陽郡。
西晉武帝秦始年間(265~274年)復名符縣。
東晉穆帝永和三年(347年)後,符縣改名安樂縣,隸益州東江陽郡。
南朝宋(420~479年)時,撤銷安樂縣,南朝齊(480~502年)復置安樂縣,置安樂戌。
北周保定四年(564年),撤銷安樂戌,改置合江縣,隸屬瀘州江陽郡。
隋開皇三年(583年),廢郡,合江隸屬瀘州。唐代初,縣治遷今白沙鎮。
貞觀元年(627年),全國分為十道,合江隸屬劍南道瀘州。
天寶元年(742年),合江隸屬瀘州郡。
元和十二年(817年),縣治遷回舊址,今合江鎮南關地段。
北宋乾德三年(965年),在劍南道東、西兩川之地置西川路,合江隸西川路瀘州。
南宋景定三年(1262年)改瀘州為江安州,合江隸屬潼州府路江安州。
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合江隸屬陝西、四川等處行中書省,縣治遷神臂江南濟民市(今三橋鄉長江村黃氏壩)。
明代玉珍佔領四川,合江隸屬大夏瀘州軍民府。
明洪武四年(1371年)七月,合江隸屬四川等處行中書省瀘州置隸州。
洪武九年(1376年)六月,合江隸屬四川承宣布政使司瀘州直隸州,縣治於洪武初遷舊城。
清代康熙元年(1622年),合江隸屬四川瀘州直隸州。
嘉慶七年(1802年),合江隸屬四川省川南永寧道瀘州直隸州。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川南永寧道改為下川南道,合江隸屬四川省下川南道瀘州直隸州。
民國元年(1912年)9月,撤銷道,合江隸屬四川瀘州。
民國2年2月,恢復道制,3月改府州廳為縣,合江隸屬四川下川南道。
民國3年6月,下川南道改名永寧道。
民國18年10月,撤銷道,合江隸屬四川省。
民國24年6月,四川省劃為18個行政督察區,合江隸屬四川省第七行政督察區。
1950年1月,合江隸屬西南區川南人民行政公署瀘縣專區。
1952年1月,合江隸屬川南行政公署隆昌專區。
1953年1月12日,合江隸屬四川省瀘州專區。
1960年7月,合江隸屬四川省宜賓專區。
1968年9月,合江隸屬四川宜賓地區。
1983年6月,設省轄瀘州市,至今合江隸屬瀘州市。
風土人情
清明節系民間祭祖掃墓期。節前後十天,世居瀘地人多全家出動,攜鋤頭、撮箕、錢紙、袱紙、墳飄、火炮、酒食等到墓地,鏟盡墳上及四周野草,添蓋新土,上墳飄,秉燭、焚香、燒紙、叩拜,稱為"上墳"。上新墳者尤含悲切;掃老墳,則春遊野餐。民國時期。大姓宗族則擇定吉期,合族至祖塋、祠堂祀。畢合族聚餐議事,稱"清明會"。族中有聲望者,還借清明會對族中不孝父母、虐待兒女、淫亂偷盜的晚輩,作出懲處,訓戒後人。學校也放假三至五日,讓學生回家掃墓,或組織短足族行登山遊玩,稱"放百貨公司上"。解放後,放心祠堂,掃時迷信色彩減淡,僅剷除青草,培添新土、插上墳飄,且多限於山區、農村。機關單位及學校師生多往烈士墓地掃墓,敬獻花圈,植樹種花,講革命故事,舉行加入共青團、少先隊的宣誓儀式。1979年後,舊俗漸蘇,民間老式上墳和辦清明會又復興起。
行政區劃
合江縣位於四川盆地南緣,長江與赤水河匯合處,地理坐標為東經105°32′-106°28′,北緯28°27′-29°01′。東北部與重慶江津市接壤,南連貴州赤水市、習水縣,西鄰龍馬潭區、納溪區,西南角接敘永縣。
Hejiang Xian
510522
646200
縣人民政府駐合江鎮
2004年,合江縣轄17個鎮(合江鎮、福寶、先市、白沙、榕山、白鹿、甘雨、先灘、自懷、九支、鳳鳴、望龍、佛蔭、堯壩、五通、大橋、車輞)、9個鄉(石龍、密溪、白米、參寶、焦灘、二裡、實錄、虎頭、榕右、南灘),村委會284個、村民小組3497個、城鎮社區居委會37個。
歷史文化
合江,古稱符陽縣,自漢武帝元鼎二年(前115年)建縣,至今已有2113年的歷史。在漫長的歲月中,先民們在這塊土地上辛勤耕耘,創造了輝煌的業績,為我們留下了豐富的文物,大自然鬼斧神工,也給我們創造了不少的名勝,它們是寶貴的文化財富。
一、絢麗鄉彩的合江古文化
合江,物華天寶,古文化璀璨奪目,為數眾多的歷史文物,星羅棋布於全縣城鄉,遺存在城區內的明代城幹垣近2000米,張家溝、河街、水洞街的城垣舊貌依然;與縣城隔江相望的清代白塔,於竹樹叢中拔地而起,直指藍天,為合江古縣城的象徵。白沙鎮唐代合江縣城遺址,九支鎮宋代安溪縣城遺址,榕右鄉榕山城遺扯,合江鎮安樂山城遺址,城郊隋代劉珍修道「成仙」的雲臺寺,縣西建於穴元之際的川南古剎法王寺,城南的明代石刻流杯池,清代摩崖石刻霞洞和城內的清代街區、古民居,為合江增添了古意。位於縣城西北30公裡的南宋神臂城,宋元激戰34年,五易其手。寫下宋元戰爭史悲壯的一頁,至今還殘存六百餘米的城垣及耳城、一字城、炮臺、城門,成為研究宋元戰爭的重要史料。縣城西南的鎖口鄉,可稱清代碑刻的寶庫,有眾多的示禁碑、橋碑、路碑、水利碑,其中的「太平軍過縣始未崖刻」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縣南自懷鄉五鳳山上的黑巖寺,是明代石刻、木雕、壁畫藝術的集中展示,其工藝精美絕倫,實屬罕見,堪稱川南瑰寶。
二、舉目可見的合江崖墓
合江,位於赤水河與長江文匯處,地處四川盆地與貴州高原的結合地帶。境內江河縱橫,灌溉方便,土地肥活,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從一些文獻記載和出土文物看,在漢代已普遍種植水稻,穀物豐盛,是古代農業文明的搖籃之一。這裡歷來為通往黔北的交通要衝,是鹽、鐵、竹木物資的集散地。這裡,兩漢時期是少數民族的聚居地,由於地理位置特殊,農業發達,交通方便,漢代中原地區的思想文化必須影響這一地區,其中以「忠孝仁信節義」之類的家族觀念表現尤為突出,生時孝養,死後厚葬自然不可免。為了滿足這種需求,耗費資財的崖墓,自然應運而生。此外,還有一種思想觀念,就是神仙方術。張道陵在四川建立五鬥米道,道家學說文為流傳。神仙方術既重視現世。也重視陰間,求仙藥、修仙或為在生延壽,或為死後升仙。所奉之神,經西王母、東王公、伏羲、女媧為首,而諸神仙皆居山上石室而「穴處」。因此,鑿山為室以會神仙成為社會風氣。崖墓鑿山為室,正是這種思想觀念的反映。
合江縣境內崖墓有上千座之多。主要分布在長江、赤水河、高洞河及大、小槽河流域兩岸的二級臺地或高波崖壁之上,依山面水,視野開闊,其布局狀況有上下重疊的蜂房式排列,順山坡巖層走勢面江排列和單座墓三種。形制為橫穴墓,有墓道、墓門和墓室。墓室寬2至4米,深3至5米,高1.5米至2米不等。墓室平底,穹隆頂。有單室和雙室墓,多為小型墓室。
合江崖墓,全縣29個鄉鎮均有發現,計一處在10座以上的有:合江鎮茶憩亭崖墓群,密溪鄉芭蕉灣崖墓群,榕山鎮雷劈石、老屋基、七孔石、符陽村崖墓群,榕右鄉魚天堂崖墓群,白米鄉碾子旁崖墓群,虎頭鄉佛子巖崖墓群,堯壩鎮蠻子洞崖墓群。最為壯觀的是福寶鎮高村崖墓群,崖墓靠南向北,墓穴排列錯落參差,狀如蜂房。在其52個墓穴吸單室、雙室和多室。9號墓外壁還刻有門闕、魚雀、耕牛、狩獵等巖畫,十分珍貴。
三、獨具特色的合江漢棺
四川漢畫像石棺,聞名中外。合江是四川漢畫像石棺的集中地之一。目前已經發現和出土21具之多,在四川居榜首,也是全國之冠。合江漢畫像石棺,主要分布於合江鎮、實錄鄉、白米鄉、榕右張、密溪鄉等地的崖墓中,用本地產青白石料,整石雕琢而成,再運入墓中。石棺均為長匣形,由棺蓋和棺身組成。一般長220至250釐米,高70至90釐米,寬60至80釐米。合江漢畫像石棺上所刻畫像,既有人間現實場景,又有天上神仙境地,內容十分豐富。
在現實題材中,較多的是封建莊園的奢靡生活。在張家溝出土的4號5號石棺上,我們看到了距今約2000年的莊園和莊園主的形象和生活,在這裡,許多已經消失了的漢代建築、禮儀和典章制度再現眼前。
漢代賓馬雕車為整個上層社會所喜愛,並以此顯示其威風與富有。因此,車馬出行是這裡石棺畫像中最流行的題材,只是寶貴不等,車馬儀仗多寡不一。車多力軺車、輜車、篷車之類,車前車後有手執金吾、啟戟、長劍、盾等諸多兵器的武士為其導車,場面威武、壯觀。
舞樂博戲是漢代貴州酒宴之時必不可少的娛樂遊戲。因此,在這裡的石棺畫像中多有發現。一邊是貴州豪門或在迎賓,或在開懷暢飲,或夫妻攜手相歡,一邊是侍者或歌,或舞,或雜技,一派趙歌鄭舞,鐘鳴鼎食的豪家情景,赫然石上,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奴僕和侍從們,有的執械侍衛,捧食進饌;有的躬身搖扇,弄樂起舞,揮汗舂米,主僕關係十分分明。在此,也可使人們既欣賞業已失傳的藝術表演形式,又見到已不常見的鐘、瑟、鼓、琴、笙等古代樂器。
在表現漢代社會生活的題材中,最可貴的是全江2號石棺上的《象戲圖》。《華陽國志·蜀志》載,四川有象。但由於無出土文物佐證,歷來有蜀無象之說。近年在文漢三星堆遺址出土了一批象牙,古藺出土了象化石,合江漢棺上刻有象戲圖,證實了古代蜀是有象的。
銘文石棺是國之珍寶。合江3號石棺的相歡圖中,刻有豎式隸書「不海太守良中李少君」9字。20號石棺的封墓石上刻有豎式隸書「李翁君石門萬年」七字,這為研究漢代隸書書法藝術提供重要資料。
漢代的房屋建築,在合江畫像石棺上多有表現。莊園、樓閣、亭臺、門闕、門樓等,已具備了我國古代建築的一般樣式。特別是門闕圖有十多幅,單闕、雙闕,種類齊全,造型各異。
合江漢畫像石棺中,最富浪漫色彩的是人們想像中的神仙世界,這是漢代人升仙思想的真實反映。神話故事多取材於《楚辭》、《山海經》,常見的有天門(闕)、伏羲、女媧、西王母、三足烏、九尾狐、玉兔、靈蟾、天祿、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等等。
漢代人喜歡壁畫雕刻,民間匠人技術高超。合江4號石棺上刻有一幅構思巧妙的《魚雀圖》,魚為三尾魚(即一個魚頭三條尾)。匠師們採用形與形的部分重合,形與形的相互借用的造型手法,塑造了一個獨特的新生體。畫面生活活潑,可與敦煌藻井圖案「三兔共耳圖」媲美。
合江漢畫像石棺突出的藝術特徵,是繪畫與雕刻相結合的產物。在雕刻技巧上,主要有陰線刻和淺浮雕兩種,其特點是以線造型,將立體的物象化作飛動的線條,氣存筆先,氣脈相貫,在構圖布局上主次分明,主題突出,餘白較多,燈似一幅幅中國畫,給人們情感熱烈,奔騰豪放的感覺。
四、造型精美的合江陶俑
漢代崖墓隨葬品中,陶俑較多。合江出土收藏100餘件,造型精美,很有價值,主要有各式傳教俑、文吏俑、武士俑、舞樂百戲俑、畜禽俑及各類陶器。
在這批陶俑中,最為珍貴的是在鍛造廠工地出土的《秘戲俑》,為國家珍品,其造型為,右為女,左為男,並排而坐,男俑高冠長袖,頭偏右微笑,右手搭女俑右戶,左手撫摸女俑右部面頰;女俑身著廣袖長裙,挽髮髻於腦後,右手彎曲於前胸,左手下垂於膝,頭右側,面帶笑容與男俑親吻。《秘戲俑》一方面反映了漢代社會比較開放,另一方面它又是漢代道教房中術的反映。因為,在漢代人眼裡房中術可能得道成仙,祛病延年,保持夫妻關係融洽等,所以就用藝術手法來表現性行為、生殖等題材。此外,在少岷路開發區出土的一組舞樂百戲桶也很有價值。其舞俑、撫琴 俑、擊鼓桶、吹簫俑、聽俑等,形態多樣,造型生動。這組俑除舞俑為女性外,其它樂師均為男性,且面帶笑容,構成了一幅歡樂的場面。這是漢代在儒家思想的指導下,人道主義精神增多的藝術表現,是在相對寬鬆的社會氛圍下,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精神相結合的產物。其它反映勞動人民的《持箕俑》、《執鋤俑》等也很有生活情趣和藝術特色。再有,在白米鄉出土的兩件搖錢樹座,一件名「天祿座」,另一件名「石蟾座」,十分完整,造型優美,工藝精湛,內涵豐富,亦屬國家珍品,搖錢樹是四川漢代具有特殊意義的隨葬品,全川出土不多,而合江有所出土,表明漢時的合江,經濟文化並不落後,人們的思想意識與發達地區的十分接近。
合江境內漢代遺存極為豐富,除崖墓、畫像石棺、陶俑外,還有豐富的巖畫、畫像磚及陶器等。合江雖屬四川盆周的山鄉僻壤,同樣的閃耀著中華文明古國文化藝術的燦爛光芒。
合江縣招商推廣
以下地名與合江縣面積相當:
廣東省韶關市樂昌市
寧夏吳忠市青銅峽市
雲南省大理州祥雲縣
陝西省寶雞市隴縣
湖北省宜昌市秭歸縣
甘肅省張掖市肅南縣康樂鎮
新疆巴音郭楞州焉耆回族自治縣
江蘇省淮安市盱眙縣
河北省保定市淶源縣
青海省西寧市湟中縣
貴州省黔南州荔波縣
江西省撫州市樂安縣
合江縣相關名人
到合江縣必去著名景點
瀘州堯壩古鎮
福寶景區
白鹿清源宮
筆架山風景名勝區
周祠
福寶古鎮
合江法王寺
轉龍壩菜河園
神臂城遺址
佛寶森林公園
瀘州自懷風景區
瀘州玉蘭山風景區
福寶古建築群
合江崖墓群
佛寶原始森林公園
天堂壩景區
合江縣特產與美食
合江真龍柚
合江荔枝
合江金釵石斛
先市醬油
桃杞雞卷
合江烤魚
合江豆花
合江任氏蜂蜜
佛心茶
蘿蔔半湯魚
桂圓
白果燒雞
瀘州荔枝
冰糖蹄花
紅橘
合江草莓
優優蜂蜜
合江縣民俗文化
中國省市縣鄉村鎮地區名博雅地名官方網站行政區劃參考指南
距生態紅樹林30米 辦公寫字樓招租
一樓黃金店鋪招租
整棟約2400平方米可整體招商
分層或共享其他詳情請聯繫
郵箱:2353096552@qq.com